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杜杞,字伟长。父镐,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建阳县。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杜杞,字伟长。父镐,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建阳县。强敏有才。闽俗,老而生子辄不举。杞使五保相察,犯者得重罪。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知横州。时安化蛮寇边,杀知宜州王世宁,出兵讨之。杞言:“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改通判真州,徙知解州。盗起京西,其旧职,兼京西转运、按察使。居数月,贼平。

会广西区希范诱白崖山蛮蒙赶反,有众数千,袭破环州、带溪普义镇宁砦,岭外骚然。擢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使。行次真州,先遣急递以书谕蛮,听其自新。次宜州,蛮无至者。杞得州校,出狱囚,脱其械,使入洞说贼,不听。乃勒兵攻破白崖、黄坭、九居山砦及五峒,焚毁积聚,斩首百余级,复环州。贼散走,希范走荔波洞,杞遣使诱之,赶来降。杞谓将佐曰:“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乃击牛马,为曼陀罗酒,大会环州,伏兵发,诛七十余人。后三日,又得希范,醢之以遗诸蛮,因老病而释者,才百余人。御史梅挚劾杞杀降失信,诏戒谕之,为两浙转运使。明年,徙河北,拜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知庆州。杞上言:“杀降者臣也,得罪不敢辞。将吏劳未录,臣未敢受命。”因为行赏。蕃酋率众千余内附,人以兵索酋而劫边户,掠马牛,有诏责杞。杞言:“彼违誓举兵,酋不可与。”因移檄夏人,不偿所掠,则酋不可得,既而兵亦罢去。

杞性强记,博览书传,通阴阳数术之学,自言吾年四十六死矣。一日据厕,见希范与赶在前诉冤,叱曰:“尔狂僭叛命,法当诛,尚敢诉邪!”未几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节)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B. 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C. 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D. 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2.下列对原文加点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荫补,也称奏荫、补荫、恩荫等,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有功而取得做官的权利。

B. “署”表示暂代官职,在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权等。

C. 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官位前加“右”比加“左”的地位高。

D. 夏,宋朝的藩属党项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杞聪敏有才,长于地方治理。担任建阳知县时,针对当地的不良风俗,他让五户相保互相监视,并规定若再发生便处以重罪。

B. 杜杞足智多谋,战功赫赫。他先后镇压多地叛乱,善于与西夏周旋。围剿区希范、蒙赶时,先劝降,后进攻,最终迫使区希范、蒙赶投降并将其杀害。

C. 杜杞性格倔强,敢于坚持原则。蕃人首领率众降宋,夏派兵索要那位首领,乘机抢劫边民,朝廷下诏责备杜杞。杜杞坚持原则,不交回抢走的财物,则得不到酋长。

D. 杜杞博闻强识,通晓阴阳术数。他能算出自己四十六岁就死。一天上厕所时,见被他残杀的区希范和蒙赶在面前诉说冤枉,就严词斥责,不久去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次真州,先遣急递以书谕蛮,听其自新。

(2)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

 

1.C 2.C 3.B 4.(1)行旅驻扎在真州,先派人紧急递送信件告诉蛮人,允许其改过自新。(次,驻扎1分;急递:紧急递送1分;谕:告诉1分;听:允许、准许1分,意思对即可;句意1分。) (2)贼人因走投无路来投降我们,如果威力不能制服敌人,那么恩惠也不能使之降顺(使他们被感化),所以屡次反叛,不如全部杀掉他们。(穷蹙:窘迫、困厄,意思对即可1分;制:制服1分;不能怀:不能使之降顺或者使他们被感化,1分;句意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注意“岭南诸郡”“横”“邕”,“内”“外”对应,结合句意断句。句意:岭南各州,没有城郭甲兵的防备,长官也没有才干。横州是邕、钦、廉三州咽喉,地势险阻,可驻兵以为后援。邕管对内控制广源,对外控制交阯。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C项,关于左、右尊卑和左、右官位的高低的表述绝对化,不同时期,左、右尊卑和官位高低有变化。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最终让区希范、蒙赶投降并将它们杀害”错,蒙赶是被诱降的,但区希范是被抓获的。 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次,驻扎;急递:紧急递送;谕:告诉;听:允许、准许。(2)穷蹙:窘迫、困厄,意思对即可;制:制服;不能怀:不能使之降顺或者使他们被感化。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 参考译文: 杜杞字伟长。父亲杜镐,杜杞靠父恩荫补任将作监主簿,任建阳知县。聪敏有才能。闽地风俗,老年生子就不抚养。杜杞让五户相保互相监视,有再发生类似情况者处重罪。多次升职为尚书虞部员外郎、横州知州。当时安化蛮人侵犯边境,杀掉宜州知州王世宁,朝廷派兵讨伐。杜杞上奏:“岭南各州,没有城郭甲兵的防备,长官也没有才干。横州是邕、钦、廉三州咽喉,地势险阻,可驻兵以为后援。邕管对内控制广源,对外控制交阯。希望挑选机智权变而又熟悉岭外事务的文臣,担任长官,负责边境事务。”改任通判真州,调任解州知州。京西出现强盗,抢掠商、邓、均、房等地,焚烧光化军,朝廷任命他为京西转运、按察使。任职数月,盗贼被平定。 恰逢广西区希范引诱白崖山蛮蒙赶反叛,有数千人,攻进环州、带溪普义镇宁三寨,岭外骚动。提升杜杞为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使。行旅到达真州,先派人紧急递送信件告诉蛮人,允许其改过自新。入驻宜州,蛮没有一个前来投诚的。杜杞找到州中军官,放出狱中囚犯,去掉他们身上的刑具,派他们到洞中去劝说贼人,贼人仍不肯听从。于是率兵攻进白崖、黄坭、九居山寨及五峒,焚毁了囤积的物资,斩首一百多级,收复环州。贼人四散逃走,区希范逃往荔波洞,杜杞派人诱降,蒙赶前来投降。杜杞对将佐说:“贼人因走投无路来投降我们,如果威力不能制服敌人,那么恩惠也不能使之降顺,所以屡次反叛,不如全部杀掉他们。”于是杀牛马,酿曼陀罗酒,在环州大聚会,伏兵发动,诛杀七十多人。三日后,又捕获区希范,乱刀剁死后送给诸部蛮人,因年老有病而被释放的,才一百多人。御史梅挚弹劾杜杞杀害降兵不守信用,朝廷诏令他引以为戒,担任两浙转运使。第二年,调任河北,担任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安抚使、庆州知州。杞上奏说:“杀掉降兵的是我,犯了过错不敢推诿。将吏们有功劳却没有登录,我不能接受任命。”朝廷因此而进行赏赐。蕃人首领率领一千多人投奔宋,夏派兵索要那位首领,乘机抢劫边民,夺取牛马,朝廷下诏责备杜杞。杜杞说:“他们违背盟约发动战争,酋长不能交给他们。”就用文书通知夏人,不交回抢走的财物,则得不到酋长,不久夏兵也就撤走。 杜杞记忆力强,博览群书,通晓阴阳数术,自己说自己四十六岁就死了。一天在厕所,见区希范和蒙赶在面前诉说冤枉,就斥责道:“你们狂妄僭越,背叛王命,依法当杀,还敢诉冤!”不久去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李希凡:为真理而辩

赵凤兰

李希凡出生于北京通州的一户普通人家。随着抗战硝烟的燃起,失学与饥饿接踵而至。但是,生活的颠沛流离、饥饿困顿以及日寇的奴化教育,没能阻挡住一个有志少年的求知梦。当时,流传于民间的评书、戏曲、章回小说、武侠小说、古典小说,以及《水浒传》里的宋江、林冲,都给李希凡少年的精神生活打下了深深烙印。

20岁那年,李希凡寄居山东青岛,为时任山东大学文史系教授的姐夫赵纪彬做笔录工作,一个求知若渴的文学青年的命运就此出现转机。为了当好这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助手,李希凡恶补历史,博览群书,熟读了《诸子集成》《中国哲学思想》,以及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这也为他日后在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上熟练运用马克思文艺观分析问题,夯实了理论基础。

1949年,李希凡参军入伍。之后,李希凡幸运地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大学生。

在校期间,李希凡不仅聆听了杨向奎、王仲荦等名师的教诲,还熟读了中国古典文学、诗词曲赋、元明清戏曲以及苏俄文学作品。他学习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分析比较了鲁迅、朱光潜等文学家、美学家从不同侧面对文艺现象的理解和阐发,并产生了对用唯物主义美学观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探究文学作品底蕴的强烈追求。 对于前辈先贤,李希凡崇拜鲁迅举重若轻、剖根揭骨的犀利文风和改良人生的浩然正气;欣赏李卓吾敢于向圣人挑战的学术良知和豪情气概;钦佩杨向奎在青年时代就勇于对权威结论提出质疑,表现出的“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求真精神。

而俄国评论家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三大斯基”,则让李希凡在学生时代就树立起要成为中国“杜勃罗留波夫”的远大目标。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李希凡看到,当年国内高等学府的古典文学教学,受胡适资产阶级文学体系影响的较多,而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古典文学思想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思想倾向和艺术成就的较少。于是,他产生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重新评价我国文学遗产的冲动。

李希凡觉得,那些“新红学派”权威的“平淡无奇的自然主义说”“自叙说”“写生说”“感叹生世说”“写闺友闺情说”“为十二钗作本传说”都是以偏概全,都是用唯心主义观点曲解这部文学经典的美学底蕴和时代意义。

初生牛犊不怕虎。出于一种论证与求真精神,李希凡和当时已分配至北师大附属工农速成中学的好友蓝翎商量,共同撰写《<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和《评<红楼梦研究>》,向俞平伯发起了学术上的批驳。

在李希凡看来,《红楼梦》决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色空”这类唯心主义观点不是《红楼梦》的基本观念。伟大的曹雪芹,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艺术天才,概括和创造了如此众多被誉为“如过江之鲫”的个性鲜明、内蕴丰富的艺术形象,实为一部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李希凡还认为,文学的研究,应走出烦琐考证的泥窝,把重点放在文学作品对当代的反映,以及它的思想艺术成就,意识形态的内涵、特点和对文学史作出的特殊贡献上。

同时,李希凡还涉足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戏剧、影视等多个领域,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对各类作品展开了细致评析。他的评论自成一家,从不见风使舵,在历次文艺论争中保持着学者的良知和文艺批评的求真本色。

坚持自我、为真理而辨是一个评论家的本色。1956年,李希凡再次挑战权威和先贤。

何其芳在《论阿Q》一文中把“阿Q精神胜利法”抽象成“古已有之”的“人类普通弱点之一种”,并举例,爱哭的女孩就被叫作林黛玉,这是一种“典型共名”现象。

李希凡不同意这种说法,于是撰写了《典型新论质疑》和《关于<阿Q正传>》,批驳何其芳把典型人物的突出性格特征解释为超越时代、社会、阶级的某种抽象品质的“化身”,无法代表文学典型的社会意义、时代意义和思想意义。后来,何其芳又撰文批驳李希凡的观点,两人就“典型共名”说展开激烈辩驳。

李希凡还在《文汇报》发表了一篇《评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对王蒙小说中粗暴的教条主义提出异议。李希凡后来坦承,当年对王蒙文章的批评的确有失偏颇。

作为一个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人,李希凡身上的故事还不止这些,他戏剧性的悲喜人生映射着那个特殊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遭际和命运沉浮。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李希凡”这个名字,在建国以来我们主流的政治风景和意识形态脉动里,一直是跳跃闪的:1954年因为一篇批评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文章,得到毛泽东嘉许,火速蹿红,星火燎原——由俞平伯而胡适,由文艺批评而判决剿灭自由主义,作为一个敢于向大人物开火的“小人物”——点燃了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文化改造的新一轮高潮;接下来的六七十年代,作为《人民日报》文艺评论员的李希凡,激昂指点,参与到大大小小的文化运动中来,所谓“南姚(文元)北李(希凡)”,李希凡是风光显著的红人。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李希凡在《红楼梦》研究方面,出于学者的求真精神,曾和好友共同撰写文章,向俞平伯发起学术上的批驳,得到了毛泽东的嘉奖。

B. 李希凡的评论,“为真理而辩”,绝不见风使舵,在历次文艺论争中都能保持着学者的良知和文艺批评的求真本色。

C. 在对评论家的批驳方面,李希凡再次挑战权威和先贤,他不同意何其芳提出的“典型共名”说。两人就“典型共名说”展开激烈辩驳。

D. 李希凡在对《文汇报》的评议方面,“坚持自我”批命评王蒙的小说,在著名报刊上发表文章向大人物开火,后又“为真理”承认自己的偏颇。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20岁时为姐夫做笔录工作,李希凡想着自己文学青年的命运将就此出现转机,更加求知若渴,恶补历史,博览群书,刻苦努力。

B. 李希凡博览文学作品,如流传于民间的评书、戏曲、章回小说、武侠小说、古典小说等中国文学作品,夯实了他评论的理论基础。

C. 鲁迅的浩然正气,李卓吾的学术良知,杨向奎的质疑、求真精神,俄国“三大斯基”的评论,让李希凡树立了为真理而辩的目标。

D. 李希凡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对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戏剧、影视等多个领域各类作品展开了细致评析,卓然自成一派。

E. 建国后,李希凡与许多政治事件和主流意识形态相关联,他的悲喜人生映射着那个特殊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遭际和命运。

3.李希凡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重新评价我国文学遗产的主张与做法,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请概括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秋 夜

于德北

那年深秋,佳卫突然打电话给我。

他说:“我们去郊外旅行吧。”

对于他的提议我当然高兴,可也颇为犹豫,因为深秋这个季节实在不适合去郊外旅行。

在北方,这个季节早晚已经有霜了。

但佳卫坚持。

我说:“这回怎么有时间了?”

电话那端,他只是笑,没有回答。

我们所说的郊外叫土门岭,是个半丘陵地区。我们认识住在那里的一位农民诗人,我们特别想吃他家的豆饭,烀土豆,炸辣椒酱,萝卜大葱白菜心儿。我们给农民诗人打电话,说我们要去。他当然高兴极了,早早地站在村口接我们。

那一天,我,佳卫,农民诗人——他叫老李,我们都是兴奋的。

在这样一个以赚钱为荣的社会里,三个早已告别了蔷薇花一样的青春岁月的典型意义上的中年人,还能围着热炕头,围着小饭桌,热情奔放地背诵阿赫玛托娃、普希金,背诵叶芝、雪莱、泰戈尔,实在是不容易了。

你让我奇怪又高兴的是,那一天,佳卫喝了不少酒。

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从来不喝酒的。

就这样,天不知不觉地黑了。

正在酒兴上的老李突然说:“我们去点篝火吧!”

“好啊!好啊!”我欣然同意。

篝火就架在老李家的地里。

庄稼已经收回仓了,秸秆还没有拉走,一捆一捆地横在田垄上,月光清清地洒下来,大地一片银白。我们把干透的秸秆支在壕坝上,欢呼着,跳跃着,孩子似的把它们点燃。

篝火燃起来了,把我们的脸映得又红又亮。

“我们接着背诗吧。”佳卫说。

受到篝火的感染,我们诗兴大发。

我先来。

我背诵的是英国诗人魏尔伦的《三年以后》。

接着是老李。

他背诵的是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在路易斯安娜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

接着是佳卫。

他背诵的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致大海》。

“再见吧,大海!你壮观的美色,将永远不会被我遗忘;我将久久地、久久地听着,你黄昏时分的轰响。心里充满了你,我将要把,你的山岩,你的港湾,你的光和影,你的流花的喋喋,带到森林,带到寂静的荒原。”

在抖动的火光中,我看见佳卫的脸上滑过一串晶莹的泪花。

他喃喃地说:“我是那么恨火,可现在我突然发现,我又那么爱它!”

补记:

佳卫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他是一位诗人,发表过很多美丽的诗章。除了诗人的桂冠,他还是我们这个城市一个区的消防中队的中队长。我所说的那年秋夜,他已经复员了,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我永远忘不了他,忘不了那年秋夜他脸上的泪水——因为,就在事隔不久的一场救火战斗中,他牺牲了。他已经复员了,完全可以远离火场,可他像一只美丽的飞蛾一样,最终融化在让他恨、让他爱的烈火中。

他不是飞蛾,而是凤凰,我相信,他涅槃了

老李还在土门岭种地,前不久,他来电话,对我说:“又秋收了,要是佳卫活着就好了,我们又可以去点篝火了。”

听了他的话,我哭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

A. 佳卫突然打电话给我,要我一起去郊外旅行,我颇为犹豫;但在佳卫的坚持下,我只好勉强同意。

B. 土门岭农民诗人老李勤劳,朴实,淡泊,热情,爱好诗歌,老李形象对佳卫的性格起到衬托作用。

C. 喝酒、点篝火、背诵诗歌的情节在小说中占了很重份量,具有重要作用,凸显出生活和人生可以产生诗歌的深意。

D. 小说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结构形式,这是因为小说内容主要是背诵诗,而诗是分行的,二者一致。

E. 文末的“补记”在小说主体之外补充叙述,解答了主体部分的悬疑,使佳卫的性格完整丰满。

2.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他不是飞蛾,而是凤凰,我相信,他涅槃了!

3.如何评价小说中的佳卫这一人物形象,他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请结合小说内容及生活实际进行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带一路”上的很多国家处在全球最为严重的争端地带。其中中东中亚段国家都不是单一民族或单一教派的伊斯兰国家,而是多民族多教派的国家。从古丝绸之路的地理分布看,沿线各个国家虽有自身的文明传统,但是以中巴经济走廊文明圈为核心的“一带一路”文明圈是一个没有太多异质文明的组合体。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在内的广大丝绸之路国家都是非西方文明国家,这些国家都更强调文化的亲缘性和共同的历史命运。

由于“一带一路”文明圈是一个独特的跨多种文化的文明体系,所以它需要一个具有包容性和普遍性的意识形态支撑,这里的包容性和普遍性指政治和文化多极化并尊重历史和传统。“一带一路”文明圈不从单一的意识形态和宗教出发,不鼓励引发冲突和暴力的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一带一路”文明圈只有回归复兴古丝绸之路多样化的文化,才会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平共处,才不会发生文明的冲突,从而保证“一带一路”的安全畅通。

中国需要通过“一带一路”文化的建设,造就一个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规划和贸易大道规划相适应的文化共同体。在这个文明圈内,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部落的认同感、凝聚力、自尊心和创造力,整合丝绸之路文明圈内的无限资源,让“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惠及丝绸之路文明圈的全体人民。未来由中国这样一个以多元性为特征的文化强国主导的“一带一路”文明圈应该是文化交融共生的,即既保持文化差异,又能在文化多样性中和谐相处。

在“一带一路”文明圈建设中,中国要自觉防止搞新殖民主义文化,避免引发新的文明冲突。“一带一路”的核心区是伊斯兰文明带。中国要慎用西方的黑白分明、敌我分明的一神教思想意识形态,避免重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伊斯兰世界文明冲突的覆辙。中国要用一种平等和包容的态度跟“一带一路”国家进行近似或共性文化圈的探索,挖掘和讲述中国与文化圈内国家在文化宗教上的密切交往和相互学习的故事,让中华文化与沿线国家近似的共生或共性文化创造性地进行大融通,共同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

做“一带一路”的文化项目,政策制定者一定要接地气,不能只依教科书和媒体所给的角度来看世界,要学习站在当地人的立场来了解他们所看到的世界。中国媒体在宣传报道“一带一路”时,要有一个谦卑的态度。中国长久以来总是以世界大国自居,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然而我们需要学习古人法显、玄奘的精神,怀着谦卑的心态,去尊重、传播各地文明,而不是盲目的自信自大。“一带一路”上的很多国家,历史上多次被其他民族征服和同化,近代被西方国家殖民或半殖民。这些国家对外来民族在经济上文化上的突然涌入很敏感。因此在“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中,我们一定要让当地人看到“一带一路”不是来征服的、不是来殖民的,而是伟大的丝绸之路精神的复兴。

(摘编自李希光《建设“一带一路”上的文化强国》)

1.下列关于“一带一路”文明圈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由于“一带一路”文明圈是一个独特的跨多种文化的文明体系,所以此文明圈需要一个政治文化上多极化,尊重历史和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支撑。

B. 在“一带一路”文明圈建设中中国要自觉防止搞新殖民主义文化而引发新的文明冲突,要慎用西方的黑白分明、敌我分明的一神教思想意识形态。

C. 未来“一带一路”文明圈由以多元性为特征的文化强国中国主导,文化交融共生应表现为既保持文化差异,也能在文化多样性中和谐相处。

D. 中国用平等包容态度挖掘讲述中国与文化圈内国家在文化宗教上的密切交往和相互学习的故事,就能与之共同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既然古丝绸之路沿线各个国家有自身的文明传统,那么以中巴经济走廊文明圈为核心的“一带一路”文明圈就是一个没有太多异质文明的组合体。

B. “一带一路”文明圈既不从单一意识形态和宗教出发,又不鼓励引发冲突和暴力的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强调回归复兴古丝绸之路多样化的文化。

C. 做“一带一路”的文化项目时政策制定者要学习站在当地人的立场上来了解他们所看到的世界,中国媒体在宣传报道的时候要有一个谦卑的态度。

D. “一带一路”上很多国家对外来民族经济文化的突然涌入很敏感,因此在文化传播中我们一定要让当地人看到“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精神的复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带一路”上的很多国家处在全球最为严重的争端地带,其中中东中亚段国家发生争端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国家为多民族多教派的国家。

B. “一带一路”文明圈包括中国和印度等在内的广大丝绸之路国家,都是非西方文明的国家,这些国家都更强调文化的亲缘性和共同的历史命运。

C. 中国造就一个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规划和贸易大道规划相适应的文化共同体,就可让“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惠及丝绸之路文明圈的全体人民。

D.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长久以来总是以世界大国自居,现在我们要宣传古人法显与玄奘怀着谦卑心态去尊重、传播各地文明的做法。

 

查看答案

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纸上。

①请以“那熟悉的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②根据下面所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在借助锯来加工木材,将其裁制成人们需要的种种规格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有这样一种体验,不管是人自身的作用力发挥,还是锯条在木材中的运行,总是既有“进”的方向,也存在“退”的姿态。而正是在对这样一种“退”与“进”的深刻把握之中,人们完成了工作,满足了自己生活的需要。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学校开展“走进西城”系列活动,请你写一段文字,向大家介绍某一名人故居、博物馆或特色街道等。要求言之有物,条理清楚。150字左右。

②共享单车的出现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如乱停乱放、恶意破坏、据为己有等不文明现象。请你写一段文字,倡议大家摒弃对共享单车的不文明行为。要求语言精炼得体,理由充分,有号召力。150字左右。

③学校“微剧社”开展“走进戏剧,绽放青春”第二届戏剧展演活动,请将你喜欢的一幕剧推荐给你的朋友,并表达你对戏剧节活动带给你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