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大家可以翻一下唐史,唐太宗同时代的人在赞颂唐太宗时,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大家可以翻一下唐史,唐太宗同时代的人在赞颂唐太宗时,用了一个说法“神武同于魏祖”。“魏祖”就是曹操,表明当时的人非常敬佩曹操。可是宋朝以后曹操的形象就慢慢地变了,因为他挟持天子,名不正则言不顺,宋代非常忌讳这种违背伦理的人。历史上的曹操和文学作品中的曹操是不同的,我们后来的历史将曹操的形象窄化了,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我们现在只有通过他的文字,才能感觉到他有趣的复杂。最复杂的就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几句,它是对生命的彻悟。可是接下来的笔锋马上又转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吐哺”是在讲周公礼贤下士,在这里,曹操就完全是周公了。魏晋社会的伦理架构已经开始松动、瓦解,当时文人最大的特殊性在于开始去思考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而不再是接受别人给予的意义。陶渊明要走出社会的伦理,他在背叛社会,曹操也一样在背叛。曹子建的《洛神赋》写自己爱上一个水上的女神,也是背叛伦理,因为这个女神是以他的嫂嫂为原型的。美和伦理不同,可是在此以前,所有的文学都必须在道德的旗帜下发展,合于道德的,才合于美。魏晋时期,美开始有了独立的地位。伦理道德和审美是两个很不同的领域,可是彼此之间又有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两个领域在曹操身上是最明显的。曹操其实是有能力篡位的,但他到最后也没有,他去世之前一直自称丞相,就是不要皇帝的位置,可见曹操这个人真的很特别。

1.根据文意,概括曹操、陶渊明在文学审美追求上的异同。

2.文中举曹子建《洛神赋》一例的用意是什么?

3.文段末尾说曹操“很特别”,如何理解曹操的“很特别”?

 

1.同:都在思考人活着的意义。异:曹操写对生命的彻悟,陶渊明则是去寻找世外桃源。 2.说明在魏晋时期美开始有了独立的地位,不再只是在道德的旗帜下发展;说明魏晋时期社会的伦理架构开始松动、瓦解;有助于理解曹操对社会伦理背叛的时代原因。 3.曹操在历史上被窄化成一个奸雄,但作为诗人的曹操却能写出思考人生的诗;他是一个霸主,有打破伦理追求个性的一面,却又有遵守道德做贤相的一面。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意分析与概括。曹操、陶渊明在文学审美追求上的异同,其实是两个方面的分析,找出曹操、陶渊明在文学审美追求的内容,然后比较异同。如不同点:曹操写对生命的彻悟,陶渊明则是去寻找世外桃源。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用,题干其实就是考查举曹子建《洛神赋》一例的的作用,主要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内容上:在魏晋时期美开始有了独立的地位;魏晋时期社会的伦理架构开始松动、瓦解;为下文理解曹操对社会伦理背叛的时代原因做铺垫。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意分析。曹操的“很特别”,“特别”的体现之处,曹操在历史上成一个奸雄,作为诗人的曹操却能写出思考人生的诗;他是一个霸主,有追求个性的一面,却又有遵守道德做贤相的一面。 点睛:实际就是传主拥有行为、思想,明确只一点题目就好答了,到文中找主要的事件,通过事件分析体现传主的什么思想,然后分条作答,注意要对事件记性整合,相同的内容注意合并,各点之间不要相互包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简答题

(1)《红楼梦》中,宝玉撰诔文祭晴雯,黛玉建议将“红绡帐里,公子情深”改为“茜纱窗下,公子多情”,小说中哪些情节最能表现晴雯和宝玉的“情深”?当宝玉改成“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后,黛玉为何“陡然变色”?

(2)请简要介绍《三国演义》中关公“刮骨疗毒”的主要过程。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边城》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祖孙之间真挚的亲情、邻里之间互助的善良,表现了人性之大美。

B. 鲁迅的小说《端午节》的主人公是陈士成,他表面追求上进实则道貌岸然,作者借这一形象批判了一些知识分子自私狭隘、软弱妥协等弱点。

C. 《老人与海》的主题是丰富的,既赞美了人类在恶劣生存环境中表现出的坚忍不拔的意志,也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然之伟力的崇敬。

D. 《哈姆莱特》中,丹麦王后受到克劳迪斯的奸邪引诱,为“满足他的无耻兽欲”,参与了对自己丈夫的谋杀,作者对她虽然有怜悯,但同样有谴责。

E.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不进教堂,不信上帝,他的上帝就是金钱,除了钱他没有别的信仰,赚钱是他的全部乐趣之所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书契以来,代有歌谣。太史所陈,并称风雅,尚矣。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唯诗坛不列而歌之权愈轻歌者之心亦愈浅今所盛行者皆私情谱耳。虽然,桑间濮上,《国风》刺之,尼父录焉,以是为情真而不可废也。

(节选自冯梦龙《山歌》,有删改)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2.文中的“尼父”是指________(人名)。

3.根据文意,概括山歌不受重视的原因。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或安贫,或安富,或爵通侯封万户。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

——苏轼《老人行》

这一润色,留传固然留传了,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许多本来面目。

——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想象与写实

朱光潜

对于想象与写实这个理论上的争执不能不提出一谈,因为它不仅有关于写作基本态度上的区别,而且涉及对于文艺本质的认识。

在十九世纪前期,浪漫主义风靡一时,它反抗前世纪假古典主义过于崇拜理智的倾向,特提出“情感”与“想象”两大口号。浪漫主义作者坚信文艺必须表现情感,而表现情感必借想象。在他们的心目中与想象对立的是理智;想象须超过理智,打破形式逻辑与现实的限制,任情感的指使。到了十九世纪后期,文学界起了一个大反动,继起的写实主义咒骂主观的想象情感。写实作家的信条在消极方面是不任主观,不动情感,不凭空想;在积极方面是尽量寻求实际人生经验,应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搜集“证据”,写自己知道最清楚的,愈忠实愈好。

如果就文艺本质作无偏无颇的探讨,我们应该知道,凡是真正的文艺作品都必须同时是写实的与想象的。理由很简单,凡是艺术创造都是旧经验的新综合。唯其是旧经验,所以读者可各凭经验去了解;唯其是新综合,所以见出艺术的创造,每个作家的特殊心裁。想象决不能不根据经验,神鬼和天堂地狱虽然都是想象的,可也都是根据人和现实想象出来的,神鬼都像人一样有四肢五官,能思想能行动,天堂地狱都像现世一样有时间空间和摆布在时空中的事事物物,如宫殿楼阁饮食男女之类。一切艺术的想象都可以作如是观。至于经验——写实派所谓“证据”——本身不能成为艺术,它必须透过作者的头脑,在那里引起一番意匠经营,一番选择与安排,一番想象,然后才能产生作品。人生经验如果要形成艺术作品,必经心灵熔铸。从艺术观点看,这熔铸的功夫比经验还更重要千百倍,因为经验人人都有,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表现他的经验成为艺术家。许多只信“证据”而不信“想象”的人为着要产生作品,钻进许多偏僻的角落里讨论实际生活,实际生活算是讨到手了,可作品仍是杳无踪影;这正如许多书蠹读过成千上万的书,自己却无能力写出一本称得上文艺作品的书。

中国文学理论家向来注重“境界”二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造境”和“写境”的区别,认为“造境”即“理想”(即“想象”),“写境”即“写实”。文艺的难事在造境,凡是人物性格事变原委等等都要借境界才能显出。境界就是情景交融事理相契的独立自足的世界,它的真实性就在于它的融贯整一,它的完美。“完”与“美”是不能分开的,这世界当然要反映人生自然,但是也必须是人生自然经过重新整理。大约文艺家对于人生自然必须经过三种阶段。首先他必须跳进里面生活过,才能透懂其中甘苦;其次他必须跳到外面观照过,才能认清它的形象;经过这样的主观的尝受和客观的玩索以后,最后他必须把自己所得到的印象加以整理,整理之后,生糙的人生自然才变成艺术的融贯整一的境界。写实主义所侧重的是第一阶段,理想主义所侧重的是第三个阶段,其实这三个阶段都是不可偏废的。

(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文中所提“假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的特点。

2.作者为什么说“凡是艺术创造都是旧经验的新综合”?请概括说明原因。

3.请简要概述最后一段的论述层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