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很多癌症致死者明明是手术治疗(包...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很多癌症致死者明明是手术治疗(包括化、放疗)导致的。   有人却把这个责任推给所患的疾病——癌症,这是不公正的。手术    切除可见的癌病灶.却不能切除滋生癌症的土壤。  这个土壤未除,癌症就随时可以复发,   复发时的身体条件更差。   经过了手术的摧残,人体抗病能力大大减弱。可见。把手术说成是治疗癌症的除根

术,   是一种骗术。

A. 可是    只能     /      尚且    因    实则

B. 然而    只会    要是    且      由于   /

C. 而      只是    如果    并且    /     实际

D. /       内能    只要    而且    因为   其实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联词的正确运用。“这个土壤未除”是条件,表示假设,“复发时的身体条件更差”是对前面内容的递进阐述,“经过了手术的摧残”是对前面内容的原因的叙述,综合D项合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趵突泉菊花展上,数以万计的菊花竞相开放,妖娆多姿,高雅不群,一株株盛开在寒秋之中,散发出特别的美丽和冷香,着实迷人。

B. 浙江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创新论坛”,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在演讲中表示:百度连接的范围越来越广,事物也越来越多。

C. 我国将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质量品牌,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全力以赴保持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D. 从国内现有新闻广播的节目类型来看,目前,大致可分为轮盘+早中晚新闻密集段、轮盘+板块节目、板块节目+专题节目等几种形式。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台砜刚过。经受了暴风雨洗礼的玉山风景更加秀美,成千上万的市民和外地游客纷至沓来地涌入景区,饱览胜景。

②电影《捉妖记》既有武道与术法的碰撞,又有爱情与宿命的纠结,多了些迷离幻境的诱惑,少了些清规戒律的约束。

③欲了解中国文明。两千年看西安,一千年看北京,一百年看上海。要了解旧上海,就一定要读那些包罗万象的小报。

④春天的运河古城,花红柳绿,生机盎然,游人漫步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河畔,含英咀华,欣赏着粼粼水波、烟柳画桥。

⑤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体壮的青年学生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⑥三毛的人生是丰富多彩的,成就独特,卓尔不群,她对情感、自由和人性美的强烈追求,在作品中淋漓尽致地显露。

A. ①④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佛狸祠下,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2)《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宋濂不辞辛苦赶赴远方拜师求学的艰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柳梢青·春感

[南宋]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②洒泪,春入愁城③。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④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在外流落多年。晚年隐居故乡江西庐陵山中,此词写于此时。②银花:元宵节的花灯。③愁城:南宋京师临安,与下文“辇下”义同。④海上: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 “铁马蒙毡”一句,不仅点明整个临安已经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而且氛围凄凉阴森可怖,与元宵灯节的喜庆气氛极不相合。

B. “银花洒泪”一句写得极为动情,它将客观景象主观化、拟人化,使银灯具有人的形象和感情,渲染了哀伤而肃穆的凄凉氛围。

C.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写故都临安元宵佳节鼓吹弹唱的情景,身为忠于南宋故国的遗民,根本听不懂这些外族歌声。

D.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这两句在词中既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又表明上阕所写的都是自己在故都的亲见亲闻。

E. 词人隐居家乡,心系故国,通过对都城元宵节的花灯、横笛、戏鼓的今昔对比,流露出对统治者的强烈愤激,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2.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也。父滂,为汉司徒。当时诸公子多越法度,而涣清静,举动必以礼。郡命为功曹,郡中奸吏皆自引去。后辟公府,高第,迁侍御史。

谯令,不就。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顷之,吕布击术于阜陵,涣往从之,遂复为布所拘留。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

布诛,涣得归太祖。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涣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太祖从之,百姓大悦。迁为梁相。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后徽为谏议大夫前后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曒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魏国初建,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涣言于太祖曰:“今天下大难已除,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以为可大收篇籍,明先圣之教,以易民视听,使海内斐然向风,则远人不服可以文德来之。’’太祖善其言。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居官数年卒,太祖为之流涕,赐谷二千斛。文帝闻涣昔拒吕布之事,问涣从弟敏:“涣勇怯何如?”敏对曰:“涣貌似和柔,然其临大节,处危难,虽贲育不过也。”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第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后/徵为谏议大夫/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曒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B. 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后徵为谏议大夫/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曒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C. 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后徵为谏议大夫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曒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D. 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后徵为谏议大夫/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曒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称,三公之一,主管民事,为正一品官员。

B. “茂才”汉代指优秀人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

C. “屯田”是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D. 文中的“辟”指被征召,“举”指授予官职,“除”“迁”则指官职的任命和调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袁涣出身世家,无纨绔气。袁涣的父亲袁滂做过汉朝的司徒,当时各家公子大多违越法律制度,而袁涣清雅宁静,举动必定符合礼节。

B. 袁涣正道直行,不屈淫威。在被袁术咨询时。常有严正的议论,袁术不能违抗;面对吕布威胁,他坚持认为刘备是有德之人,骂之不当。

C. 袁涣深请民意,建言恰当。归附太祖,百姓不乐意屯田而逃亡,袁涣对太祖说民众安于故土,应顺从他们的心意,不想做的就不要勉强。

D. 袁涣外表和柔,内心坚强。其堂弟袁敏说他貌似乎和柔顺,但在大节面前,处于危难当中时,即使是古代的勇士孟贲、夏育也比不过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

(2)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