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趵突泉菊花展上,数以万计的菊花竞相开...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趵突泉菊花展上,数以万计的菊花竞相开放,妖娆多姿,高雅不群,一株株盛开在寒秋之中,散发出特别的美丽和冷香,着实迷人。

B. 浙江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创新论坛”,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在演讲中表示:百度连接的范围越来越广,事物也越来越多。

C. 我国将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质量品牌,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全力以赴保持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D. 从国内现有新闻广播的节目类型来看,目前,大致可分为轮盘+早中晚新闻密集段、轮盘+板块节目、板块节目+专题节目等几种形式。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B项中途易辙。C项成分残缺,在“品牌”后面加上“力度”。D项缺主语,删掉“从……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台砜刚过。经受了暴风雨洗礼的玉山风景更加秀美,成千上万的市民和外地游客纷至沓来地涌入景区,饱览胜景。

②电影《捉妖记》既有武道与术法的碰撞,又有爱情与宿命的纠结,多了些迷离幻境的诱惑,少了些清规戒律的约束。

③欲了解中国文明。两千年看西安,一千年看北京,一百年看上海。要了解旧上海,就一定要读那些包罗万象的小报。

④春天的运河古城,花红柳绿,生机盎然,游人漫步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河畔,含英咀华,欣赏着粼粼水波、烟柳画桥。

⑤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体壮的青年学生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⑥三毛的人生是丰富多彩的,成就独特,卓尔不群,她对情感、自由和人性美的强烈追求,在作品中淋漓尽致地显露。

A. ①④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佛狸祠下,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2)《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宋濂不辞辛苦赶赴远方拜师求学的艰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柳梢青·春感

[南宋]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②洒泪,春入愁城③。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④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在外流落多年。晚年隐居故乡江西庐陵山中,此词写于此时。②银花:元宵节的花灯。③愁城:南宋京师临安,与下文“辇下”义同。④海上: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 “铁马蒙毡”一句,不仅点明整个临安已经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而且氛围凄凉阴森可怖,与元宵灯节的喜庆气氛极不相合。

B. “银花洒泪”一句写得极为动情,它将客观景象主观化、拟人化,使银灯具有人的形象和感情,渲染了哀伤而肃穆的凄凉氛围。

C.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写故都临安元宵佳节鼓吹弹唱的情景,身为忠于南宋故国的遗民,根本听不懂这些外族歌声。

D.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这两句在词中既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又表明上阕所写的都是自己在故都的亲见亲闻。

E. 词人隐居家乡,心系故国,通过对都城元宵节的花灯、横笛、戏鼓的今昔对比,流露出对统治者的强烈愤激,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2.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也。父滂,为汉司徒。当时诸公子多越法度,而涣清静,举动必以礼。郡命为功曹,郡中奸吏皆自引去。后辟公府,高第,迁侍御史。

谯令,不就。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顷之,吕布击术于阜陵,涣往从之,遂复为布所拘留。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

布诛,涣得归太祖。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涣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太祖从之,百姓大悦。迁为梁相。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后徽为谏议大夫前后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曒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魏国初建,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涣言于太祖曰:“今天下大难已除,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以为可大收篇籍,明先圣之教,以易民视听,使海内斐然向风,则远人不服可以文德来之。’’太祖善其言。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居官数年卒,太祖为之流涕,赐谷二千斛。文帝闻涣昔拒吕布之事,问涣从弟敏:“涣勇怯何如?”敏对曰:“涣貌似和柔,然其临大节,处危难,虽贲育不过也。”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第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后/徵为谏议大夫/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曒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B. 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后徵为谏议大夫/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曒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C. 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后徵为谏议大夫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曒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D. 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后徵为谏议大夫/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曒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称,三公之一,主管民事,为正一品官员。

B. “茂才”汉代指优秀人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

C. “屯田”是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D. 文中的“辟”指被征召,“举”指授予官职,“除”“迁”则指官职的任命和调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袁涣出身世家,无纨绔气。袁涣的父亲袁滂做过汉朝的司徒,当时各家公子大多违越法律制度,而袁涣清雅宁静,举动必定符合礼节。

B. 袁涣正道直行,不屈淫威。在被袁术咨询时。常有严正的议论,袁术不能违抗;面对吕布威胁,他坚持认为刘备是有德之人,骂之不当。

C. 袁涣深请民意,建言恰当。归附太祖,百姓不乐意屯田而逃亡,袁涣对太祖说民众安于故土,应顺从他们的心意,不想做的就不要勉强。

D. 袁涣外表和柔,内心坚强。其堂弟袁敏说他貌似乎和柔顺,但在大节面前,处于危难当中时,即使是古代的勇士孟贲、夏育也比不过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

(2)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请老师吃顿饭

 

七中初二(7)班转来一名叫薛小涛的学生。薛小涛身着崭新耐克装束出现,一副土豪姿态。经多名同学探究,涛父是位房地产大老板。

土豪只能代表身份,代表不了成绩。一周后单元摸底测试,薛小涛仅得了40分,是最后一名。考卷发下去,涛父一再打电话邀请蔡老师吃顿饭沟通沟通孩子的学习问题。蔡老师推脱不掉,答应薛父去家吃顿便饭,时间定在周五晚上。

周五说到就到,蔡老师与薛小涛一起来到薛家。薛家果然如蔡老师所料,奢侈豪华金碧辉煌。还好薛家夫妻淳朴自然,没有丝毫的土豪之气。这顿饭佳肴满桌,饭桌上薛家夫妻诚恳之至,一再强调他们忙着做生意顾不上孩子,希望蔡老师能多关照。蔡老师讲,教好班里的每位学生都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顿饭后蔡老师发现他包里多了个大红包。说真的,眼下的这种风气,红包对老师来说也不算个大事儿,对土豪来说,1000块还不够一顿饭钱。蔡老师把它当作私房钱放在了办公室的抽屉里。

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吃了也拿了不能欠人家的。蔡老师开始给薛小涛补课。薛小涛聪明,一点就透,成绩上升迅速。期末薛小涛竟考了全班第20名。蔡老师欣慰,涛父涛母欣喜,又再三邀请蔡老师吃顿饭。蔡老师照样拒绝不掉赴了宴请。这次涛母回娘家,涛父约他去饭店,自然也是高级饭店。饭桌上蔡老师夸小涛是个好苗子,涛父对蔡老师感恩戴德。回来后蔡老师包里又冒出来一个大红包。

学期结束,期末薛小涛考了全班第五名。涛父涛母心花怒放再次请蔡老师吃顿饭,时间定在周日。结果,周日 还没到。薛小涛出了状况。薛小涛在周五放学时叫住了蔡老师说他有事儿,蔡老师把他带到办公室。薛小涛看起来有些怯惧.蔡老师很耐心地等他讲话。半晌他终于张口:“蔡老师.我想转学。”

蔡老师惊诧地问:“为什么?’’

薛小涛的头徐徐抬起,蔡老师看到他目光悲切却又洪亮持重地说:“我爸根本不是大老板,他其实只是一个卑微的农民工。他为了我能在城里上个好学校,找关系托门子花了很多钱;又怕同学老师看不起我,为我买名牌服装、蔡老师你还记得第一次到我家吃饭吗?那不是我家,那是我爸为了伪装借的包工头的家。那顿饭吃了我爸半个月的工资。后来我考了全班第五,他们又请你吃感恩饭。难道我的好成绩不是对老师的感恩吗?他们那么辛苦,节衣缩食却让我吃穿都是最好的,还要为我把大把大把的钱花在请客送礼上。我很迷茫,无论我学习退步还是进步,他们都有理由请客送礼。蔡老师.我想再回村里上学,因为那里更适合我这个农村孩子。”

薛小涛声泪俱下,蔡老师的愧疚之心已难以平复。他不露声色地拉过薛小涛的手说:“小涛,蔡老师一直都在等你敞开心扉诉说这一切,因为蔡老师相信你是有胆识有魄力的好学生,蔡老师也为你今天的勇气喝彩。”蔡老师拉开抽屉拿出两个红包:“小涛你看,红包都在这儿。作为人民教师,我必须有原则,我一直在等时机还给你们。小涛你说得对,你的成绩就是对老师对父母最大的感恩。小涛,今天你是蔡老师的骄傲,蔡老师相信将来你也会是我的骄傲。你已经用行动证买了自己是最棒的!”薛小涛一时难以自控泪水溢出,他坚定地说:“蔡老师,你也是我的骄傲,我一生的骄傲!”

蔡老师再次从抽屉拿出几张表格说:“今年的优秀贫困生补助马上开始申请,小涛你如果不够优秀,蔡老师不会给你开绿灯。”薛小涛自信地答道:“我不要蔡老师开绿灯,我会证明自己的优秀。”

次日,蔡老师偷偷从工资卡上取了该取的钱放进抽屉的红包里,放学后拿着红包跟小涛一起向他们租住的家走去。路上,蔡老师幽默地说:“小涛,你考了这么好的成绩,我也占一小部分功劳,你必须请我在你家吃顿家常便饭。”薛小涛说:“没问题,我妈做的玉米饼子特别好吃,还保证能让你减肥。”师生俩默契地笑起来。

至于钱的问题,老婆知道了会怎么样?蔡老师想,那只是内部矛盾.总有办法解决的。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小说开头对薛小涛家庭条件的交代,用了“土豪姿态”“多名同学探究”等语言来表述,流露出明显的讽刺意味,褒贬尽在其中。

B. “薛家”的奢侈豪华金碧辉煌与薛家夫妻淳朴自然的姿态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出两人农民工的身份,为后文揭示真相作好了铺垫。

C. 薛小涛成绩迅速上升,完全是因为蔡老师的补课,也证明其父母两次给蔡老师红包、请吃饭、煞费苦心为孩子付出一切的正确性。

D. 小说结尾关于蔡老师如何回答老婆关于钱的询问的心理描写,表现出他性格中的弱项,不利于他的形象刻画,其实完全可以删去。

E.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展示了一个师生之间的温情故事;在人物刻画方面,语言描写尤为成功,既符合人物身份又不失幽默风趣。

2.小说在刻画蔡老师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薛小涛和蔡老师互相认为对方是自己的“骄傲”,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