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要解决网络文学思想苍白、审美水平不高的问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要解决网络文学思想苍白、审美水平不高的问题,网络文学作家要不断寻找衡量网络文学的标准,体现时代精神和文学的价值。

B. 艰苦奋斗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如果一个民族丧失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尽管他暂时可能富有,仍是一个没有前途和希望的民族。

C. 两会期间陈肇雄表示,自今年10月1日起将全面取消手机长途漫游费,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委扎实落实网络提速降费工作,推动网络建设进程。

D. 中国商务部和菲律宾贸工部3月7日在马尼拉举行的第二十八届中菲经贸联委会,会上双方就进一步加强两国经贸合作达成多项共识。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病句。A“体现时代精神”前缺主语。B把“尽管”放到“他”后面。D把“在马尼拉举行的第二十八届中菲经贸联委会”中的“的”改为“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两项是

A. 最自由的空间互联网,几乎让每个人都能自主地与他人互通互联,与整个世界对接,使原本微乎其微的弱势个体,获得巨大的话语力量。

B. 这几位宇航员春秋鼎盛,他们乘坐航天器进入太空,驾驶和操作航天器,探索宇宙奥秘,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C. 秋天,一山一水都是意,一草一木皆含情。在这个令人心醉的季节里,如果你徜徉在金色的田野上,一定会心旷神怡,如坐春风。

D. 做一个内心纯良的人,可以长袖善舞,八面玲珑,但必须有一颗善良纯正的心。对待生活,要有希望有目标有原则,不抱怨不自欺欺人。

E. 我们谈作风,不是高高在上,不是只挂嘴边,而是要努力扎实地工作,以移天易日的精神,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正如《论语·为政》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比兴手法引出自己对哀怨人生的回顾。

(3)作为国运动的倡导者,韩愈不仅自己刻苦实践,还积极鼓励指点后学,他写《师说》赠送李氏子蟠,以“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他对后学的欣赏与赞扬。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蓬莱镇   骆宾王

旅客春心断,边城夜望高。

野楼疑①海气,白鹭似江涛。

结绶疲三入,承冠泣二毛②。

将飞怜弱羽,欲济乏轻舠。

赖有阳春曲,穷愁且代劳。

【注】①“疑”同“凝”。②二毛:指头发斑白的老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边城夜望高”一句中,“夜望高”是诗人的感觉,而这又和“断”字紧密联系,因城高阻绝而心乱,因心动而倍觉城高。

B. “野楼疑海气”一句中,用“疑(凝)”字,描绘出蓬莱阁周围雾霭凝而不固,于大静之中缓动向上的奇妙状态。

C. “白鹭似江涛”一句,承接上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白鹭群集,参差翱翔,上浮下沉,波澜壮阔的气势,实是生动传神之笔。

D. “结绶疲三入,承冠泣二毛”两句,言自己一直在做官,在官场中疲于奔命,不觉已是头发斑白的老人。想起这些,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E. 骆宾王,初唐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这是一首伤己诗,诗人借蓬来夜望,抒发了自己的情思。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人,汉中山靖王胜之后也。祖迈,为相国参军。琨少得俊朗之目,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六,为司隶从事。时征虏将军石崇河南金谷涧中有别庐,引致宾客,日以赋诗,琨与其间,冠时辈,引致宾客,日以赋诗。琨预其间,冠绝时辈,文咏颇为当时所许。太尉高密王泰为掾,频迁著作郎、太学博士。 永嘉元年,为并州刺史。琨在路上表曰:“臣以顽蔽,志望有限,因缘际会,遂过任。臣伏思此州虽去边朔,实迩皇畿,南通河内,东连司冀,北捍殊俗,西御强虏,是劲弓良马勇士精锐之所出也。当须委输,乃全其命。今上尚书,请此州谷五百万斛,绢五百万匹,绵五百万斤。愿陛下时出臣表,速见听处。”朝廷许之。 在官末期,流人稍复,鸡犬之音复相接矣,人士奔迸者多归于琨。晋阳时,尝为胡骑所我围数重,城中窘迫无计,琨乃乘月登楼清啸,贼闻之,皆凄然长叹。夜演奏胡笳,贼又流涕嘘唏,有怀土之切。向晓复吹之,贼并弃围而走。建武元年,段匹磾幽州刺史,琨与匹磾讨石勒,匹磾推琨为大都督,喢血载书,檄诸方守,俱集襄国。琨、匹磾进屯固安,以俟众军。匹磾从弟末波纳勒厚赂,独不进,乃沮其计。琨、匹磾以势弱而退。是岁,匹磾奔其兄丧,琨遣世子群送之,而末波率众要击匹磾而败走之,群为末波所得。末波厚礼之,许以琨为幽州刺史,共结盟而袭匹磾,密遣使赍群书请琨为内应,而为匹磾逻骑所得。时琨别屯故征北府小城,不之知也。因来见匹磾,匹磾以群书示琨曰:"意亦不疑公,是以白公耳。"琨曰:"与公同盟,志奖王室,仰凭威力,庶雪国家之耻。若儿书密达,亦终不以一子之故负公忘义也。为匹磾所拘经月,匹磾竟缢之,时年四十八,子侄四人俱被害。帝乃下诏,赠侍中、太尉,谥曰愍。

(选自《晋书·刘琨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时辈                    绝:超过

B. 太尉高密王泰为掾       辟:征召

C. 过任                  忝:突出

D. 琨与匹磾讨石勒          期:约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宾客”指门客或客人的总称,春秋、战国时也用称他国派来的使者。还可以指官名,太子宾客的省称,唐代始置,明代以后废。

B. “著作郎”为官名。东汉末始置,为编修国史之任。至唐代,主管秘书省管辖下的著作局,其下设置著作佐郎、校书郎等官。

C. “出”“转”“除”都有授予官职之意。“出”有正常调动官职之意,还可能是降低官职;“转”指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除”一般是免去旧职而授予新职。

D. “河内”是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即今河南省一带,古义的“河”指黄河。如《寡人之于国》中的“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琨善写诗文,得到大家推举。年少时便得到时议好评,征虏将军石崇在河南金谷涧中的别墅,常常招致四方文人雅士,他当时就参与其中,吟诗作赋。

B. 刘琨敢于上谏,提出治理策略。在赴并州刺史途中,向皇帝表明,朝廷应当给予并州多一些资助,拨发谷米、帛绢和棉花,最终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

C. 刘琨善于音律,解除顾国家危难。在被胡人骑兵包围时,刘琨乘着月色登上城楼,舒声长啸,敌人长叹。半夜和天亮时又奏胡笳,敌人流泪,最终撤军而去。

D. 刘琨忠义报国,勇于舍身取义。建武元年,末波派人带着刘群的书信来找刘琨,于是刘琨同意作为内应,最终匹磾拘禁并缢杀了刘琨。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在官末期,流人稍复,鸡犬之音复相接矣,人士奔迸者多归于琨。

(2)匹磾推琨为大都督,喢血载书,檄诸方守,俱集襄国。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陆判——聊斋新义

汪曾祺

朱尔旦,爱做诗,但是天资钝,写不出好句子。人挺豪放,能喝酒。喝了酒,爱跟人打赌。

一天晚上,几个作诗写文章的朋友聚在一处,有个姓但的跟朱尔旦说:“都说你什么事都能干,咱们打个赌:你要是能到十王殿去,把东廊下的判官背了来,我们大家凑钱请你一顿!”这地方有一座十王殿,神鬼都是木雕的,跟活的一样。东廊下有一个立判,绿脸红胡子,模样尤其狞恶阴森。这姓但的想难倒朱尔旦。

朱尔旦站起来就走。不大一会,只听见门外大声喊叫:“开门哪!”门开处,朱尔旦当真把判官背进来了。他把判官搁在桌案上,敬了判官三大杯酒。大家看见判官矗着,全都坐不住:“你,还把他请回去!”朱尔旦又把一壶酒泼在地上,相约满月时分相聚,还说了几句祝告的话,说罢,背起判官就走。

第二天,他的那些文友,果然凑钱请他喝酒。一直喝到晚上,他已经半醉了,回到家里,觉得还不尽兴,又弄了一壶,挑灯独酌。正喝着,忽然有人掀开帘子进来。一看,是判官! 朱尔旦腾地站了起来:“噫!我完了! 昨天我冒犯了你,你今天来,是不是要给我一斧子?”判官拨开大胡子一笑,“非也!蒙高义相订,今天夜里得空,敬践达人之约。”

朱尔旦一听,非常高兴,拽住判官衣袖,忙说:“请坐!请坐!”说着点火坐水,要烫酒。

判官说:“天道温和,可以冷饮。”

“那好那好!我去叫家里的弄两碟莱。你宽坐一会。”一会儿的功夫,妻子周氏准备两碟酒菜炒得了,朱尔旦端出来,重换杯筷,斟了酒:“久等了!”

“不妨,我在读你的诗稿。”

“你看我这诗?”

“不好。”

“是不好! 喝酒!你怎么称呼?”

“我姓陆。”

“台甫?”

“我没名字!”

“没名字?好!——干!”这位陆判官真是海量,接连喝了十大杯。

自此,陆判隔三两天就来一回,炸花生米,炒鸡蛋下酒。朱尔旦做了诗,都拿给陆判看。陆判看了,都说不好。“我劝你就别做诗了。诗不是谁都能做的,你的诗,平仄对仗都不错,就是缺一点东西——诗意。心中无诗意,笔下如何有好诗?你的诗,还不如炒鸡蛋。”

有一天,朱尔旦醉了,先睡了,陆判还在自斟自饮。朱尔旦醉梦之中觉得肚脏微微发痛,醒过来,只见陆判坐在床前,豁开他的腔子正在挖心。陆判见他醒了,说到:“你的诗写不好,是因为心长得不好。你瞧瞧,什么乱七八糟的,窟窿眼都堵死了。适才在阴间拣到一颗,虽不是七窍玲珑,比你原来那颗要强些。”

过后创口只有一道红线,从此他的诗就写得好些了。他的那些诗友都很奇怪。

一天,他请陆判喝酒,喝得有点醺醺然了,朱尔旦说:“.本已受赐颇多,尚有一事欲相烦,不知可否?’’陆判一听:“什么事?”朱尔旦说:“心肠可换,这脑袋面孔想来也是能换的。”“换头?”“你弟妇,我们家里的,结发多年,心肠很好,就是头面不怎么样。四方大脸,塌鼻梁。你能不能给来一刀?”“换一个?成! 容我缓几天,想想办法。”  

过了几天,半夜里,陆判拿来本县吴家女儿的人头,这家姑娘是被人杀害的,凶手弃头而逃,陆判神不知鬼不觉地给朱尔旦老婆换上了这颗美人头。

第二天,朱尔旦的老婆起来,梳洗照镜。脑袋看看身子:“这是谁?”双手摸摸脸蛋:“这是我?”

朱尔旦的老婆换了脑袋,也带来了一些别扭。朱尔旦的老婆原来食量颇大,爱吃辛辣葱蒜。可是这个脑袋吃得少,又爱吃清淡东西,喝两口鸡丝雪笋汤就够了,因此下面的肚子就老是不饱。吴家姑娘爱弄乐器,笙箫管笛,无所不晓。有一天,在西厢房找到一管玉屏洞箫,高兴极了,想吹吹。撮细了樱唇,倒是吹出了音,可是下面的十个指头不会捏眼!

朱尔旦老婆换了脑袋,这事渐渐传开了。朱尔旦的那些诗朋酒友自然也知道了这件事。大家就要求见见换了脑袋的嫂夫人,尤其是那位姓但的。朱尔旦被他们缠得脱不得身,只得略备酒菜,请他们见见新脸旧夫人。

客人来齐了,朱尔旦请夫人出堂。

大家看了半天,姓但的一躬到地:

“是嫂夫人?”

这张挺好看的脸上的挺好看的眼睛看看他,说:“初次见面,您好!”

姓但的问道:“你现在贵姓?姓周,还是姓吴?”

朱尔旦老婆眨了眨好看的眼睛,说:“不知道。”

姓但的盯着她,说: “不知道?”

接着,又问她:“那么你是?”

“我也不知道我是谁。是我,还是不是我。”朱尔旦老婆说。这张挺好看的面孔上的挺好看的眼睛看看朱尔旦,下面一双挺粗挺黑的手比比划划,问朱尔旦:“我是我?还是她?”

朱尔旦想了一会,说:“你们。”

朱尔旦老婆反问道:“我们?”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的情节主要是由“朱尔旦深夜背判官”“朱尔旦换心”“朱妻换头”三件事构成,前两件事为第三件事的发生做铺垫,并构成前后照应。

B. “已经半醉了,回到家里,觉得还不尽兴,又弄了一壶,挑灯独酌。”正因为朱尔旦是半醉又独酌,才发生了后来的故事,他才人神不分。

C. 姓但的人物是小说的线索人物,他的两次出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他的语言描写也表现出这个人物内心我奸邪油滑的一面。

D. 陆判虽然是神,但语言也很生活化,例如陆判评诗时说“心中无诗意,笔下如何有好诗?你的诗,还不如炒鸡蛋。”

2.小说中陆盼判这一形象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3.这篇小说的结尾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文本说说你你的看法和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