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天人合一——传统文化中有机整体的生态世界观 张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天人合一——传统文化中有机整体的生态世界观

张  涛

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始终是一个核心理念和重要命题。作为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天人合一”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根本意蕴就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陈寅恪先生指出:“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儒、释、道在比肩而立、相伴而行的过程中,都对“天人合一”情有独钟、多所阐扬、屡有创获,并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周易》不仅被儒家奉为群经之首,被道家、道教尊为“三玄”之冠,亦曾为佛教众多高僧大德所倚重,它还是最早表述“天人合一”思想的著作。《说卦传》指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文言传》更有精妙的总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些都成为“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渊薮,也成为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经典表述。

儒家核心思想“仁”不仅仅针对人际交往,也包括对大自然、对生态环境的热爱和友善,希望最终能够协助天地化育万物,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孔子具有效法天地而感化万物的优秀品质,将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推及自然界。孟子的“仁民爱物”也有按照自然时节进行生产、生活的思想取向。到了宋代,张载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命题,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被尊为道家和道教始祖的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则进而强调:“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道教也继承了这种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思想观念。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指明凡事皆可一分为三,“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三者同心相合,即可成就万物。佛教中“众生平等”“依正不二”等主张,也都体现了与“天人合一”异曲同工的生态世界观:人与自然构成了紧密的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世间万物之中,所有事物都显现着这种关系,所有事物也都因为这种关系而平等。人类保护了生态,也就是保护了人类自身。

以上各家尽管在具体表述上有一定差异,但都致力于天人关系的和谐发展,而且都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周易》要求顺天而动、适应自然,但又强调“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使大自然造福于人类。《老子》有云:“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这也是在凸显人在天人关系中重要的主体作用。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儒、释、道之所以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周易》固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被各家一致认同的“天人合一”生态世界观,应该也是出现这种思想文化盛况的重要思想前提和文化基础。我国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天人合一”传统生态世界观在当代的进一步延续和发展。

(选自2016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人合一”的观点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重要命题,是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

B. “天人合一”观点的根本意蕴就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人与自然视为有机整体。

C. “天人合一”的观点被比肩而立、相伴而行儒、释、道三家青睐,因而屡有创获,并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D. “天人合一”观点在儒、释、道三教中都有阐述,尤其《周易》中的相关表述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渊薮,也是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经典表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最早表述“天人合一”思想的著作要数《周易》,《周易》不仅被儒家和道家奉为首位,而且为佛教众多高僧大德所倚重。

B.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仁”的核心虽然是针对人际交往的,但也是针对大自然的,其基本的出发点还是“天人合一”。

C. 道教也继承了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思想观念,认为凡事皆可一分为三,天、地、人本属同一元气,三者同心相合,即可成就万物。

D. 佛教中“众生平等”“依正不二”等主张,体现了一种生态世界观,它与“天人合一”的观点是异曲同工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道、佛三家一致认同“天人合一”这种有机整体的生态世界观,都致力于天人关系的和谐发展,而且都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

B.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虽然各自有其特点和优势,但都对“天人合一”理念很感兴趣。

C.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家各有其代表人物。儒家有孔子和孟子,道家有老子和庄子,佛教则有众多高僧大德。

D. 儒、道、佛三家对“天人合一”的表述虽有较大差异,但这三家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借鉴,却始终是这种思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C 2.B 3.D 【解析】 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在认真同原文比照的基础上,努力发现命题者设置的“陷阱”。C项设置的“陷阱”是“强拉因果”。原文“情有独钟”“多所阐扬”“屡有创获”“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是并列关系,没有因果关系。 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C项因果倒置。 2.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个选项表述确定文本中的答题区间,然后再将选项表述同文本进行认真比较,以发现异同,识别命题者设置的“陷阱”。此项错误是无中生有。B项的答题区间主要在文本第三自然段,原文是“儒家核心思想‘仁’不仅仅针对人际交往,也包括对大自然、对生态环境的热爱和友善,希望最终能够协助天地化育万物,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文中并没有“其基本的出发点还是‘天人合一’”的说法。 3.试题分析:此项答题区间在文本最后一段,原文是“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儒、释、道之所以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周易》固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被各家一致认同的‘天人合一’生态世界观,应该也是出现这种思想文化盛况的重要思想前提和文化基础”,此项颠倒了主次,误解了原文意思。原文是说“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是出现三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的文化盛况的前提和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一个偏僻的小镇里,居民们互相防范,唯恐有人对自己不利,镇子里整天死气沉沉。后来,一个老者种了一片葡萄,葡萄成熟之际,老者发出一则广告:欲买葡萄者,自行采摘,自行称重付费。不久,镇里的人们发现,他人并不像自己想得那样坏,而是值得信任的。从此,那里的人们和谐相处,镇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事情传开后,很多人慕名前去访问,有的人甚至想要在那里常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仿照划线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和结构基本相似。

时间的足迹会踏遍生命中的每个角落,不曾遗漏,当然也不会停歇。在流失的时间中,我们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从呱呱坠地到如今的英俊少年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还记得影视剧中的测谎专家吗?他们能从人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说话声音和遣词造句中,发现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秘密。不过,这种方法对于普通人来说太高端了,有没有什么更简单的方法能够看透人心呢?

以色列研究人员最近发现,①    。当人们书写的内容是谎言时,往往下笔更重、写的字更高更长;②    ,画面的视角,则往往会从第一人称视角转换为第三人称视角。这是因为谎言编造需要更长的时间思索,因而人们写字时会下意识地犹豫、拖沓,③   ;同样的,由于绘画的内容是大脑“编造”的,因此具有全局性,所以往往是以第三人称视角出现的,反之则不然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是封建社会为官之写照。可是,柳宗元竟穷困到死后无力下葬的地步,为什么会这样呢?按理说,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死后第三年,柳州人民为其立祠,建造了柳侯祠、柳侯衣冠冢、柑香亭、祷雨亭等,深深怀念这位好官。

①他却不为金钱所动,严于律己,粗茶淡饭,高风亮节

②柳宗元身为柳州刺史,集地方大权于一身

③他在治理柳州期间,重修文庙,教化民风

④深得百姓爱戴,赢得“柳柳州”的美称

⑤虽说那时没有现在的经济环境,但收点下属的“馈遗”不是没有机会的

⑥革故鼎新,废除奴役,种柑植柳,扶助农桑

A. ③⑥①⑤②④    B. ③⑥④②⑤①

C. ②①④③⑥⑤    D. ②⑤①③⑥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央高层对“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频繁发声,不仅反映新一届政府以精神文化力量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决心,更显示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

B. 小说家曹寇认为,“受难者”张贤亮的题材选择和书写方式属于一种艺术上的诚实,这种题材与方式向我们提供了个体在一种极端状态下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景观。

C. 随着朝珠耳机、黄袍加身T恤衫等包含故宫元素的创意产品,公众对故宫的固有印象被大大颠覆了,不禁感叹原来故宫也可以这么有创意。

D. 专为网络视频定制的微纪录片《中国词儿》,意在通过已离我们越来越远的那些“名词”为窗口,吸引每个人参与讲述历史、分享历史、重温历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