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传统家训的公益教化 陈延斌 博施济众、扶危济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传统家训的公益教化

陈延斌

博施济众、扶危济困、热心公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的许多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民间士绅、百姓都是这种观念的倡导者和力行者。中国传统家训中就有极为丰富的公益教化的内容。

首先,家训的作者都把尽自家财力、物力资助贫苦的族党乡人视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许汝霖的《德兴堂家订》告诉子孙要俭朴,婚丧祭祀要从简,用祝寿、祭祀等省下来的钱,济孤寡,助婚丧,立家塾。在这方面,被宋元明三代皇帝旌表的浙江浦江郑氏家族在其家训《郑氏规范》中规定得更为具体:对族人要多加体恤、帮助,缺粮者每月给谷六斗;不能婚嫁者助之;乡邻无家可归者给房屋居住;无子孙的乡邻死亡后,给棺材安葬。

其次,许多家训都特别强调要周济鳏寡孤独。《郑氏规范》要家人对“鳏寡孤独果无以自存者,时周给之”。韶山毛氏宗族的《家劝》,用歌诀的形式训诫族人“矜怜孤寡”:“天下穷民有四,孤寡最宜周全……寒则予以旧絮,饥则授之余粮。积些阴德福无边,劝你行些方便。”郑板桥要求幼子应经常将自家的笔墨纸砚送给同学,尤其是“每见贫家之子,寡妇之儿……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至阴雨天不能即归,辄留饭。”既帮助别人又不伤对方的自尊,考虑得何其周到!更难能可贵的是,有些开明的家长如清代的蒋伊还在家训中嘱咐家人,丈夫死后,不仅应鼓励寡妇再嫁,而且要给予资助。

积极倡导家人热心公益的内容在传统家训中也不胜枚举,大到造桥修路、筑堤防洪,小到免费供应茶饭,几乎无不涉及。家训的作者们告诫子弟家人对公益事业要积极支持,仗义疏财,“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明代袁黄的《了凡训子书》将“兴建大利”作为积善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求子孙“小而一乡之内,大而一邑之中,凡有利益,最宜兴建”。《郑氏规范》对子孙应从事的公益事业项目制定得极为详细,譬如要子孙当尽力资助修桥补路,“以利行客”;自六月到八月,在交通要道设立茶水供应站,招待过往行人。

积谷储粮以备荒年赈贫,或者灾荒年月减免租税帮助穷困佃户乡人,是许多家训都详细规定、多加训诲的内容。蒋伊的《蒋氏家训》言“积谷本为防饥,若遇饥荒,须量力助人。不得因歉岁反闭粜以邀重价”。陈龙正的《家矩》告诫家人要讲究人道,且不可乘凶荒之年抬高粮价,牟取暴利。曾国藩在写给弟弟的家书中,倡议效仿朱熹创立的“社仓之制”,先由自己出钱捐谷二十石,在家乡建立社仓,除自家每年增之以外,还要动员附近富家捐粮以增加储备,以便凶年赈助乡里贫民。

具有三千年悠久历史,以教家立范、“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宗旨的家训教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的发展和国人的伦理道德,对拓展儒家思想社会教化领域,保证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稳定、和谐与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中国传统家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家训的作者都把用自家财物资助贫苦的族党乡人视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并对此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B. 中国传统家训都特别强调要周济鳏寡孤独,且对寡妇再嫁不仅要在精神上给予鼓励,而且也主张在物质上给予资助。

C. 中国传统家训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公益教化内容,对中国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的发展和国人的伦理道德有深刻的影响。

D. 中国传统家训以教家立范、“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宗旨,有利于保证家庭和社会生活的稳定、和谐与发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浙江浦江郑氏家族的家训《郑氏规范》对扶贫济困的公益教化内容规定得非常具体, 曾受到宋元明三代皇帝的表彰。

B. 郑板桥要求幼子经常帮助那些生于贫困家庭或失去父亲的同学,并且要求其注意帮助的方式方法,以维护对方的自尊。

C. 明代袁黄的《了凡训子书》将“兴建大利”作为积善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求子孙积极支持公益事业,“勿以善小而不为”。

D. 曾国藩曾在家书中倡议创立“社仓之制”,带头出钱捐谷,建立社仓,并动员附近富家捐粮,以便凶年赈助乡里贫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历代的许多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民间士绅不仅倡导博施济众、扶危济困的观念,而且能够身体力行。

B. 在传统家训中有许多倡导家人热心公益的内容,家训的作者们告诫子弟家人“勿以善小而不为”。

C. 许多家训都详细规定积谷储粮以备荒年赈贫,有的还告诫家人不可乘凶荒之年抬高粮价,牟取暴利。

D. 许多家训都特别强调仗义疏财,但只是出钱出力帮助户族中的贫困者,这反映出封建伦理的狭隘性。

 

1.B 2.D 3.D 【解析】 1.试题分析:以偏概全。原文第三段是说 “有些开明的家长”这样主张,并不是“都……”。 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B项以偏概全。 2.试题分析:原文是说“倡议效仿朱熹创立的‘社仓之制’”,“社仓之制”已由朱熹创立,曾国藩只是倡议效仿。 3.试题分析:“只是出钱出力帮助户族中的贫困者”理解片面,很多家训还注意对贫困者以精神呵护与鼓励;“这反映出封建伦理的狭隘性”的说法于文无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以秦国征服蜀地的神话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蜀道之“难”。

(2)杜甫的《登高》极具“沉郁顿挫”,曾被罗大经评点有八层含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的弹奏有个“声暂歇”的余韵无穷的艺术境界,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典故,比喻往事成空,理想破灭。

(5)荀子《劝学》强调博学、自省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师说》中韩愈认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下面对诗歌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幢幢”指昏暗不明的样子,“残灯”是灯失去了光焰,作者在此暗示了自己的心境。

B. “残灯”“寒窗”等意象的选择既是景语又是情语,写法如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 “谪九江”是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一事,可见此诗应该是写在《琵琶行》之前的。

D. “暗风吹雨入寒窗”一句与《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在表现手法上异曲同工。

E. 本诗情景交融,形神俱备,尤其是三四句,惟妙惟肖,留白十足,耐人咀嚼。

2.元稹初遭贬谪时白居易曾写有“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句,这次却是元稹闻乐天左降而“垂死病中惊坐起”。试从神、情两个方面对元白之“惊”做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裴谞,字士明,擢明经,调河南参军事。性通绰,举止不烦。累京兆仓曹参军。会史思明乱,逃山谷间。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谞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呼为“郎君”,伪授御史中丞。贼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又尝疏贼虚实于朝,事泄,思明恨骂,危死而免。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燕见奏事。

代宗幸陕,谞徒步挟考功南曹印赴行在,帝曰:“疾风知劲草,果可信。”拜河东租庸、盐铁使。时关辅旱,谞入计,帝召至便殿,问榷酤①利岁出内几何,谞久不对。帝复问,曰:“臣有所思。”帝曰:“何邪?”谞曰:“臣自河东来,涉三百里,而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孟子曰:‘治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故未敢即对。”帝曰:“微公言,朕不闻此。”拜左司郎中,数访政事。元载忌之,出为虔州刺史,历饶、卢、亳三州,除右金吾将军。

德宗新即位,以刑名治天下,百吏震服。时大行将蒇陵事②,禁屠杀,尚父郭子仪家奴宰羊,谞列奏,帝谓不畏强御,善之。或曰:“尚父有社稷功、岂不为庇之?”谞笑曰:“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时朝堂别置三司决庶狱,辨争者辄击登闻鼓。谞上疏曰:“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今诡猾之人,轻动天听,争纤微,若然者,安用吏治乎?”帝然之,于是悉归有司。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卒,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

(《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五·裴谞传》)

【注】①榷酤(què gū):制酒业。②大行将蒇陵事:大行,刚去世的皇帝;蒇(chǎn),完成。此句意为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

B. 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

C. 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

D. 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代,至宋代被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升级叫迁升、迁谪;降级叫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

C. 行在,也称行在所。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此处是第二种释义。

D.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君主为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后来“社稷”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裴谞性格豁达宽厚,沉稳不急躁。安史之乱时被史思明抓获,迫受伪职。但他能暗中保护唐宗室并向朝廷汇报叛贼虚实,事情泄露,险些被杀。平定叛贼后朝廷授予他官职。

B. 裴谞一心忠于朝廷,深得皇帝信任。关中大旱,唐代宗一见面就问他制酒业的收支情况,裴谞立即引用孟子的话劝谏,代宗多次向他征询关于政事的意见,后授官左司郎中。

C. 裴谞做事机警变通,智保郭子仪。在代宗丧事禁止屠宰期间,裴谞向德宗举报尚父郭子仪的家奴在家宰羊。有人责怪他为一件小事而弹劾功臣,裴谞解释了其中的良苦用心。

D. 裴谞反对集中办案,建议取消击登闻鼓。他认为谏鼓、谤木之类的设置本为洗雪沉冤而设,如今被狡猾之徒利用,建议发挥各级官吏的作用,民间诉讼交由各有关部门处理。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及课文中学过的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2)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中间四句打乱了次序,根据律诗的特点,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登  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①北极朝廷终不改                ②玉垒浮云变古今

③锦江春色来天地                ④西山寇盗莫相侵

A. ④①②③    B. ①④③②    C. ③④①②    D. ③②①④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未之有也

A.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B.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C. 为天下笑者,何也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