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生命最蓬勃的春天,我们祭奠先人,让死亡与生命美丽...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生命最蓬勃的春天,我们祭奠先人,让死亡与生命美丽地融合与交流,以表达慎终追远的情思。古人在清明这一天不仅扫墓,还踏青、蹴鞠、打马球、插柳、放风筝。时至今日,清明节似乎已简单地等同于“烧纸钱、放鞭炮”的仪式。有人网上祭奠;有人代客扫墓,微信直播;有人忙着旅游,全国接待游客近1亿人次;“祝你清明节快乐”的短信满天飞,收到者惊诧质疑之际,民俗专家却说清明祝福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

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

 

慎终追远,培厚精神文化土壤 在对亲人的怀念中,人们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轨迹,认真省思人生的意义 这个清明,去了江南的一处墓园,挥别至亲。 春和景明,油菜花在田野间欢然舞蹈,垂柳羞怯地拂过初暖的河水,一簇簇郁金香被阳光打得金灿灿的,更有孩子们荡着秋千、划着小船的笑声泠泠飘向耳边……没有一丝阴郁气息,幕天席地扑面而来的,都是活泼泼的生命气象。如同一位作家优美的描述,“死亡与生命美丽地融合和交流,就像森林与草原、平地与高山、溪流与星星……” 顿时彻悟先人设立清明节的深意:在生命最蓬勃的时节,慎终追远、祭奠先人,会更透彻地体会秋落春生、生生不息。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人们挣脱了冬天厚重的束缚,举家郊游。杂花生树、烟柳缠绵,给祖先敬上一炷香,在阳光下插柳、拔河、荡秋千、踢足球,所谓天人合一,此之谓也!未知生焉知死,所以视死如生,生死相依——这是多么智慧的中国哲学,多么丰盈的中国气派! 为什么先哲认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至亲的离去,痛彻肺腑,必是最能触动生者心弦的重大事件。在对亲人的怀念中,人们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轨迹。天人永隔,给了生者承担家族责任与社会责任的道德勇气;有助于认真省思人生的意义,挣脱名缰利锁,不为无益之事。更何况,每一次清明的追祭,也是一次家族的团聚。众目睽睽,亲情交融,你曾经对逝者的承诺,会被一次次点醒;你的光荣与梦想,会被一次次夯实——人生向上的动力,家国天下的逻辑,社会秩序的安排,便这样薪火相传于清明之季、生死之交。 正因此,清明之际浏览这样的新闻报道,便令人颇感欣慰:河南洛阳档案局面向全市征集家谱,捐赠者将获收藏证书,方便后人认祖归宗,发扬其人文价值;浙江瑞安启动家风家训口述历史项目,为个人与家庭立言立德,更将对“家”的认识上升至“家庭、家族、家乡、家国”层面;陕西最大的山东移民村谭家村举办清明节暨关中山东移民家谱文化展活动,碰鸡蛋、吃大饼、荡秋千、展家谱,主题便是“记忆·传承”,为的是不忘根本……不忘根本,才能有所敬畏。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安靖,必先修身齐家。现实中,民间口述史风习渐盛,不少老人也在静心撰写或口述家史,其意义之大未可限量。家国家国,有了家的向心力,就能不断激发国的凝聚力。 城镇化大潮呼啸而至,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中国传统的人文地理、道德教化面临挑战。今日之中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数千年形成的地域家族约规均在被解构,而城镇化带来的系列难题,在中国呈现得更为突出和棘手。事实上,人们更常关注土地抛荒、农民高龄化、谁来种粮等农村经济困境,却容易忽略因城镇化带来的相关社会管理难题与深层人文困境。村庄空心、老人空巢、儿童留守,使一些地方成了文化教育、行政管理和社会治安的薄弱点。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工,不仅飘离了亲情的温暖,也远离了家族的规制。处身这样的时代,或许更需借重先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的智慧,努力培厚家庭伦理、精神文化的土壤,进而促进社会风气的向好向善。 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祭祖寻根,如饮水思源,更能清心明志、昭穆秩序,于社会发展进步大有裨益。 【解析】试题分析:写作文章,最重要的是审题,审题时,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构思立意。本材料涉及的是古今对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的不同做法,通过古今对比,可以找出自己思考感悟的方向,然后写作。本题可以从“慎终追远的情思”“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承与创新”“历史进步”等角度分析并写作。 点睛: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审题时,首先要把握材料内容,注意审材料的整体性,综合考虑核心事件。明确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进行立意。写作时应以原材料为主,前后通过类比,相似、相关的名言、名人、名事、现实事件、生活(社会)中某种现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必也正名乎

张爱玲

    ①我自己有一个恶俗不堪的名字,明知其俗而不打算换一个,可是我对于人名实在是非常感到兴趣的。

    ②旧时代的祖父,冬天两脚搁在脚炉上,吸着水烟,为新添的孙儿取名字,叫他什么他就是什么。叫他光楣,他就得努力光大门楣;叫他祖荫,叫他承祖,他就得常常记起祖父;叫他荷生,他的命里就多了一点六月的池塘的颜色。除了小说里的人,很少有人是名副其实的(往往适得其反,名字代表一种需要,一种缺乏。穷人十有九个叫金贵,阿富,大有)。但是无论如何,名字是与一个人的外貌品性打成一

片,造成整个的印象的。因此取名是一种创造。

  ③我喜欢替人取名字,虽然我还没有机会实行过。似乎只有做父母的和乡下的塾师有这权利。除了他们,就数买丫头的老爷太太与舞女大班了。可惜这些人每每敷衍塞责;因为有例可援,小孩该叫毛头,二毛头,三毛头,丫头该叫如意,舞女该叫曼娜。

④天主教的神爷与耶稣教的牧师也给受洗礼的婴儿取名字,但是他们永远跳不出乔治,玛丽,伊丽莎白的圈子。习俗相沿,不得不从那有限的民间传说与宗教史中选择名字,以致于到处碰见同名的人,那是多么厌烦的事!

⑤回想到我们中国人,有整个的王云五大字典供我们搜寻两个适当的字来代表我们自己,有这么丰富的选择范围,而仍旧有人心甘情愿地叫秀珍,叫子静,似乎是不可原恕的了。

  ⑥适当的名字并不一定是新奇,渊雅,大方。好处全在造成一种恰配身份的明晰的意境。我看报喜欢看分类广告与球赛,贷学金,小本贷金的名单,常常在那里找到许多现成的好名字。譬如说“柴凤英”,“茅以俭”,是否此中有人,呼之欲出?茅以俭的酸寒,自不必说,柴凤英不但是一个标准的小家碧玉,仿佛还有一个通俗的故事在她的名字里蠢动着。

  ⑦有人说,名字不过符号而已,没有多大意义。在纸面上拥护这一说者颇多,可是他们自己也还是使用着精心结构的笔名。当然这不过是人之常情。谁不愿意出众一点?即使在理想化的未来世界里,公民全都像囚犯一般编上号码,除了号码之外没有其他的名字,每一个数目字还是脱不了它独特的韵味。三和七是俊俏的,二就显得老实。张恨水的《秦淮世家》里,调皮的姑娘叫小春,二春是她的朴讷的姊姊。《夜深沉》里又有忠厚的丁二和,谨愿的田二姑娘。

  ⑧符号运动虽不能彻底推行,不失为一种合理化的反响,因为中国人的名字实在是过于复杂。

    ⑨一下地就有乳名。乳名是大多数女人的唯一的名字,因为既不上学,就用不着堂皇的“学名”,而出嫁之后根本就失去了自我的存在,成为“张门李氏”了。男孩的学名,恭楷写在开蒙的书卷上,以后做了官,就叫“官印”,只有君亲师可以呼唤。他另有一个较洒脱的“字”,供朋友们与平辈的亲族使用。还有一个备而不用的别名。至于别号,那更是漫无限制的了。买到一件得意的古董,就换一个别号,把那古董的名目嵌进去。搬个家,又换个别号。捧一个女戏子,又换一个别号。

    ⑩为什么一个人要有几个名字呢?因为一个人是多方面的。同是一个人,父母心目中的他与办公室西崽所见的他,就截然不同——地位不同,距离不同。有人喜欢在四壁与天花板上镶满了镜子,时时刻刻从不同的角度端相他自己,百看不厌。多取名字,也是同样的自我的膨胀。

  (11)像这一类的自我的膨胀,既于他人无碍,何妨用以自娱?虽然是一种精神上的浪费,我们中国人素来是倾向于美的糜费的。

(12)可是如果我们希望外界对于我们的名字发生兴趣的话,那又是一回事了。也许我们以为一个读者看到我们最新的化名的时候,会说:“哦,公羊浣,他发表他的处女作的时候用的是臧孙污虫柬的名字,在××杂志投稿的时候他叫冥蒂,又叫白泊,又叫目莲,樱渊也是他,有人说断黛也是他。在××报上他叫东方髦只。编妇女刊物的时候他暂时女性化起来,改名蔺烟婵,又叫女姽。”任何大人物,要人家牢记这一切,尚且是希望过奢,何况是个文人?

(13)一个人,做他自己份内的事,得到他份内的一点注意。不上十年八年,他做完他所要做的事了,或者做不动了,也就被忘怀了。①社会的记忆力不很强,那也是理所当然,谁也没有权利可抱怨。大家该记得而不记得的事正多着呢!

(14)我似乎应当对我的名字产生生不满,为什么不另挑两个美丽而深沉的字眼,即使本身不能借得它的一点美与深沉,至少投起稿来不至于给读者一个恶劣的最初印象?仿佛有谁说过:文坛登龙术的第一步是取一个炜丽触目的名字。果真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么?

(15)中国是文字国。皇帝遇着不顺心的事便改元,希望明年的国运渐趋好转。本来是元武十二年的,改叫大庆元年,以往的不幸的日子就此告一结束。对于字眼儿的过份的信任,是我们的特征

(16)中国的一切都是太好听,太顺口了。固然,不中听,不中看,不一定就中用;可是世上有用的人往往是俗人。我愿意保留我的俗不可耐的名字,向我自己作为一种警告,设法除去一般知书识字的人咬文嚼字的积习,②从柴米油盐,肥皂,水与太阳之中去找寻实际的人生

(17)也许我这些全是藉口而已。我之所以恋恋于我的名字,还是为了取名字的时候那一点回忆。十岁的时候,为了我母亲主张送我进学校,我父亲一再地大闹着不依,到底我母亲像拐卖人口一般,硬把我送去了。在填写入学证的时候,她一时踌躇着不知道填什么名字好。我的小名叫瑛,张瑛两个字嗡嗡地不甚响亮。她支着头想了一会,说:“暂且把英文名字胡乱译两个字罢。”她一直打算替我改而没有改,到现在,我却不愿意改了。

                                           (原创于1944年1月《杂志》月刊第四期,有删改)

1.作者认为什么是“好”名字以及“不适当”的名字?请简要概括。

2.阅读文中划线句子,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划线①处的含义。

(2)分析划线②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3.在文章第(12)段,作者列举如此多的化名有何用意?

4.如何理解第(15)段“对于字眼儿的过份的信任,是我们的特征”这句话?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然后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查看答案

下面是江西日报《井冈山》副刊发布的一则征文启事的正文,请阅读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创刊于1973年的江西日报《井冈山》副刊,44年来,在编者、作者、读者的共同努力下,业已跻身全国知名省级文学副刊之列。以“盲评、高规格”为特点的“井冈山文学奖”以连续举办四届,备受全国副刊界广泛关注,赢得全国名家一致赞赏。

今年年底,以“与时代同行、以文学为魂与读者连心”为宗旨的《井冈山》副刊,将迎来出刊2000期。为此,《井冈山》从即日起开展“我与《井冈山》”征文活动。诚挚恳请老中青作者,诚挚恳请老中青作者、广大读者以及省内外作家撰写故事,抒发对《井冈山》的感情,或畅叙鄙见,让《井冈山》更进一步。

征文以散文为主,字数控制在1200字以内。为方便联系,来稿请写明垂询方式。投稿邮箱为liuyijiang2010@126.com,请注明“我与《井冈山》”征文。

(1)在不改变语意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简明,文中必须删掉两个词语,分别是          

(2)文中使用不得体的两个词语,分别是          

 

查看答案

下面这幅摄影作品展现的是中国体坛风云人物李茂大训练时的精彩瞬间。而且对画面进行准确形象的描写,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个字。(4分)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8个字。

“共享单车”一经投入就赢得了市民们的叫好和参与,吸引了各方资本,迅速引发了一股共享热潮,______。共享单车占用人行道空间,乱停乱放,由此带来新的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一些一线城市自行车道的空间本就不足,短时间内大量单车的涌入滋生了大量的管理难题。_______,当雨雪覆盖的数以万计的单车“尸横遍野”时,谁来为这些单车造成的污染埋单?单车公司收取的巨额押金应该如何监管?政府治理与企业责任的边界在哪里?这场共享热来得突然,处理起来却并不从容。因此,不能等待共享热的浪潮自行消退后才去正视这些问题。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论语.雍也》中说自己要有成就也要帮助别人有成就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3)杜甫《春望》一诗中用细节描写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