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 晁补之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

晁补之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辜、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

【注释】①晁补之,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元丰年间举进士,曾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等职。绍圣末年,受党争牵连被谪,退隐家乡。②壅(yōng)培:把土或肥料培在植物根部。③芳醪(láo):指浊酒或醇酒。

1.下列对本市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上片前八句主要是写柳树,“壅培未就”的花朵,风雨一到就被吹扫净尽;而柳树在春天正是茁壮成长的时期,故言“繁红”占有春天的时间“不如垂柳”。

B. “算春常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抒发了词人的感慨:其实春天周而复始永不老,只是人总爱忧愁春老,这忧愁只有人间才有。

C.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辜、芳醪经口”,化用“世间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成语,说明每当春去匆匆,风雨摧花时,必生怅恨,唯有借酒遣之。

D. “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是词人的自信,难道不知,桃花凋谢是因自己要结子,并非因春去而消瘦。点明此为自然规律,无须独自怅恨。

E. “世上功名三句”点明主题,反映了词人的思想境界,也是词人对人生的感叹:世上功名利禄也是如此,人到了老年之境界,就如春天到了晚暮时候。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1.AD 2.①表达了词人的惜春之情。上片前八句主要是写花。幽幽花朵细瓣绿萼,落在“小园低槛”之中,因为是“壅培未就”的嫩花小朵,故风雨一吹就被吹扫净尽。②表达了词人年华老去的伤感。“世上功名三句”直接切入主题。“世上功名”是为国家立功扬名,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心目中有一个从读书、应试、为官到建功立业的打算。“老来风味”:人生一世,由少而壮而老的最后阶段。而这两方面,作者此时来说,都已到了“春归时候”,即事业无成,人已老大。③表达了对人生和青春的惋惜之情。纵能借歌酒自我排遣,奈何已失的政治上的和人生的青春不能恢复,豪情难似旧时。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中.A项中“上片前八句主要是写柳树”错,应是“上片前八句主要是写花”。D项中“是词人的自信”错,应是“是词人的自嘲与自解”。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答题关键词“结合诗句”。 解答此题,应结合着诗歌注释及写作背景,抓住关键词句 “小园低槛” “壅培未就” “世上功名三句” “老来风味”分析作答。 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沛,许州许昌人。少勇决,为节度使上官涚所器,妻以女,署牙门将。涚卒,他婿田偁胁涚子袭领其军,谋杀监军。沛知其计,密告之,支党悉禽。德宗嘉美,即拜行军司马。而刘昌裔领节度,奏沛为监察御史,有诏护涚丧还京师。帝召见叹息,以为功异等,嫌昌裔所请薄,谓沛曰:“吾意殊未厌,尔归矣,方使别奏。”沛未至许,拜兼御史中丞。

    李光颜讨吴元济,奇沛风概,署行营兵马使,使将劲兵别屯,数破贼有功。时诏书趣战,诸将观望,不敢度溵以壁。沛引兵五千夜济合流,扼贼冲,遂城以居。于是河阳、宣武、太原、魏博等军继度,围郾城。沛先结垒与贼对,蔡将邓怀金遂降。蔡平,加兼大夫。复从光颜定淄青。及光彦镇邠,诏分许兵往戍,沛又为都将,救盐州,败吐蕃,以功擢宁州刺史。徙陈州。

李騕之乱,以忠武节度副使率师讨,加检校右散骑常侍,进拜兖海沂密节度使。是时新建府,俗犷骜,沛明示法制,军政大治。以检校工部尚书徙忠武。太和元年卒,赠尚书右仆射。

子逢,从父征伐,累功署忠武都知兵马使。太和中,入为诸卫将军。从刘沔石雄破回鹘于天德有士二千人未尝战欲冒赏赐逢不与或为请之答曰士奋死取赏若无功而赏何哉武宗以逢用法严,使宰相李德裕让之,逢曰:“战者,前踏白刃,不以法,人孰用命?”讨刘稹也,为太原道行营将,领陈许兵七千屯翼城。稹平,加检校右散骑常侍。后亦至忠武节度使云。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九十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妻以女    妻:以女嫁人

B. 时诏书趣战    趣:催促

C. 使宰相李德裕让之    让:退让

D. 加检校右散骑常侍    加:升任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刘沔石雄破回鹘于天德/有十二千人/未尝战/欲冒赏赐/逢不与/或为请之/答曰/士奋死取赏/若无功而赏/何哉/

B. 从刘沔/石雄破回鹘于天德/有士二千人末尝战/欲冒赏赐/逢不与或/为请之/答曰/士奋死取/赏若无功/而赏何哉/

C. 从刘沔/石雄破回鹘于天德/有士二千人未尝战/欲冒赏赐/逢不与/或为请之/答曰/士奋死取赏/若无功而赏/何哉/

D. 从刘沔石雄破回鹘于天德/有士二千人/未尝战/欲冒赏赐/逢不与/或为请之/答曰/士奋死取赏/若无功/而赏何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沛年轻时勇敢果断,受到节度使上官涚的器重,上官涚去世后,王沛的女婿田偁胁迫上官涚的儿子要求接管他的军队,王沛知道后告发了他。

B. 李光颜赞赏王沛的节操,任命他为行营兵马使,多次打败敌人建功。当时皇帝下令进攻,众将持观望态度而王沛勇往直前。

C. 王沛曾任兖州、密州等地节度使,当地人很蛮横,王沛公开宣布法规制度,及时选拔任命官员,军队和地方治理得很好。

D. 对于没参战而想冒功领赏的士兵王逢不给赏,有人为他们求情,王逢坚决拒绝。武宗派宰相李德裕去责备他,他极力据理力争。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新建府,俗犷骜,沛明示法制,军政大治。

(2)讨刘稹也,为太原道行营将,领陈许兵七千屯翼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山路

龙应台

五万人涌进了台中的露天剧场;有风,天上的云在游走,使得月光忽隐忽现。当晚的月亮,不特别明亮,不特别油黄,也不特别圆满,像一个用手掰开的大半边葡萄柚,随意被搁在一张桌子上,仿佛寻常家用品的一部分。一走进剧场,却突然扑面而来密密麻麻一片人海,令人屏息震撼;五万人同时坐下,即使无声也是一个隆重的宣示。

歌声像一条柔软丝带,伸进黑洞里一点一点诱出深藏的记忆;群众跟着音乐打拍,和着歌曲哼唱,哼唱时陶醉,鼓掌时动容,但没有尖叫跳跃,也没有激情推挤。这,是四五十岁的一代人。

老朋友蔡琴出场时,掌声雷动,我坐在第二排正中,安静地注视她,想看看——又是好久不见,她瘦了还是胖了?第一排两个讨厌的人头挡住了视线,我稍稍挪动椅子,插在这两个人头的中间,才能把她看个清楚。今晚蔡琴一袭青衣,衣袂在风里翩翩蝶动,显得飘逸有致。

媒体涌向舞台前,镁光灯烁烁闪个不停。她笑说,媒体不是为了她的“歌”而来的,是为了另一件“事”。然后音乐静下,她开口清唱:“是谁在敲打我窗/是谁在撩动琴弦——”(《被遗忘的时光》)。蔡琴的声音,像大河般深沉,黄昏般惆怅,又有宿醉难醒般的缠绵。她低低地唱着,余音缭绕然后戛然而止时,人们报以狂热的掌声。她说,你们知道的是我的歌,你们不知道的是我的人生,而我的人生对你们并不重要。

在海浪一样的掌声中,我没有鼓掌,我仍旧深深地注视她。她说的“事”,是五十九岁的导演杨德昌的死。她说的“人生”,是她自己的人生;但是人生,除了自己,谁可能知道?一个曾经爱得不能自拔的人死了,蔡琴,你的哪一首歌,是在追悼?哪一首歌,是在告别?哪一首歌,是在重新许诺?

挡了我视线的两个人头,一个是胡志强的。一年前中风,他走路时有些微跛,使得他的背影看起来特别憨厚。他的身边紧挨着大难不死的妻子,她少了一条手臂。胡志强拾起妻的那只纤弱的手,迎以自己一只粗壮的手,两人的手掌合起来鼓掌,是患难情深,更是岁月沧桑。

另一个头,是马英九的。能说他在跟五万个人一起欣赏民歌吗?还是说,他的坐着,其实是奔波;他的热闹,其实是孤独。他,和他的政治对手们,所开的车,没有“R”挡,更缺空挡。

我们这一代人,错错落落走在历史的山路上,前后拉得很长。同龄人推推挤挤走在一块,或相濡以沫,或怒目相视。年长一点的默默走在前头,或迟疑徘徊,或漠然而果决。前后虽隔数里,声气婉转相通,我们是同一条路上的同代人。

蔡琴开始唱《恰似你的温柔》,歌声低回流荡,人们开始和声而唱: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像一张破碎的脸

难以开口道再见就让一切走远

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却都没有哭泣

让它淡淡的来让它好好的去……

我压低帽檐,眼泪实在忍不住了。今天是七月七号的晚上,沈君山三度中风陷入昏迷的第二晚。这里有五万人幸福地欢唱,掌声、笑声、歌声,混杂着城市的灯火腾跃,照亮了粉红色的天空。此刻,一辈子被称为“才子”的沈君山,一个人在加护病房里,一个人。

才子当然心里冰雪般的透彻: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有删改)

【注】①胡志强:台湾国民党前副主席、台中市前市长。其夫人邵晓玲,台湾著名演员,因车祸而失去一条手臂。②马英九:台湾地区前领导人、台湾国民党前主席。③沈君山:台湾物理学家、著名作家、台湾清华大学校长。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作者写“当晚的月亮,不特别明亮,不特别油黄,也不特别圆满”是为了与下文写剧场作对比,突出朋友演唱会的成功圆满。

B. “第一排两个讨厌的人头挡住了视线”与下文写胡志强、马英九相照应,委婉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对政治人物的反感和厌恶。

C. “蔡琴的声音,像大河般深沉,黄昏般惆怅,又有宿醉难醒般的缠绵”,一连三个比喻,巧妙地表现出蔡琴音色的丰富内涵。

D. “媒体不是为了她的‘歌’而来的,是为了另一件‘事’”,本文将“歌”与“事”结合起来,人生感悟和曼妙歌声交汇成中年人生。

E. 五万人的“掌声、笑声、歌声”和城市的灯火混杂在一起,与加护病房里的沈君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众人的庸俗和无聊。

2.文章为什么以“山路”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文中出现了两首歌,作者问:“你的哪一首歌,是在追悼?哪一首歌,是在告别?”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考古学家的陨落

索马里

1911年,陈梦家出生在浙江上虞的一个基督教家庭,1931年陈梦家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法律系,同年在闻一多的指导下出版了《梦家诗集》,一跃成为著名诗人。这一年12月,陈梦家奔赴淞沪前线——“在蕴藻滨的战场上/雪花一行行涧着新鬼的坟墓间/开在雪泥/那儿歇着我们的英雄——静悄悄……”

他的老师闻一多不仅教会了他新诗的格律,更让陈梦家确立了学术的志趣。1932年,在闻一多的建议和父亲旧友司徒雷登推荐下,陈梦家进入燕京大学,在这里,他遇到了未来的妻子、燕京大学校花赵萝蕤。陈梦家的兴趣逐渐变得聚焦:古文字学研究和古史研究。

西南联大时期的陈梦家维持了他广泛的交友网络,闻一多、冯友兰、吴有训的朋友也都成了他的朋友,这些丰沛的友谊让陈梦家得以在不同领域之间穿梭自如。在费正清和金岳霖的举荐下,陈梦家和赵萝蕤获得燕京学社的资助去美国访学。芝加哥大学访学一年期限结束后,陈梦家给冯友兰去信,试图向清华大学申请一年的休假,陈梦家向冯友兰谈了自己的计划:除了继续学习考古学,还将寻访全美40多家藏有中国青铜器的博物馆和私人藏家,系统性编一册青铜器图录。校方答复令他失望,但34岁的陈梦家矢志要完成这项计划.他继续频繁地给友人写信获取帮助。在胡适、驻英国大使陈源、汉学家高本汉、北平图书馆馆长袁同礼的帮助下,问题得以解决。在美国的第二年,他开始遍访美国藏有青铜器的人家、博物馆、古董商,然后回到芝加哥大学的办公室整理所收集到的资料,打出清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韩巍说:“陈梦家去美国的前后,他的学术体系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他的特点之一就是系统化。比如研究甲骨文或者青铜器,有哪些重要的材料,以往的研究到了什么水平,有哪些问题现在要去推进。他的书等于是一个学术指南。”加州大学艺术史教授、国际知名的东亚考古学家罗泰对陈梦家在考古学界的地位很是推崇:“《殷墟卜辞综述》是一本经典之作。他作诗的经验影响了他对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当宏观的视角。”

1947年9月,陈梦家带着成堆的文献资料回国时,身上只剩10元。

1947年11月,清华大学决议筹设文物陈列馆,梅贻琦委任陈梦家为筹委会主任。陈梦家带着专款,在北平物色各样古物。当时解放军已经从东北逼近北平,很多清朝和民国的遗老遗少都准备撤退,陈梦家趁机经常上袁世香(袁世凯妹妹)和其他大户人家的府上去购买私藏的古董。这一时期,他一边为清华购置文物,一边收藏明清家具。著名收藏家王世襄一直说陈梦家是自己明清家具收藏的启蒙者。因为收藏陈梦家不时会向亲戚朋友借款,发了薪水,第一时间还清欠款。尽管如此,他从未停止照顾师友的困窘。某日在路上遇到闻一多的遗孀诉说艰辛,他当即将刚领的一笔俸禄赠予她。

1952到1966年,他确立了作为考古学大家的身份——《甲骨断代学》《殷墟卜辞综述》《殷代铜器》《西周铜器断代》《商殷与夏周的年代问题》《六国纪年》相继问世。关于陈梦家这一时期的研究方法,韩巍总结:“他的研究是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材料为中心。他研究一个领域,总能将其中涉及的重大历史问题点出来,有一个整体的角度。”考古学家王世民先生回忆:“他总是购买两套工具书,一套放家里一套放办公室。他和我们说,做研究不是8小时工作,除了吃饭睡觉之外的时间都应当用来做学术。”陈梦家坦承自己为了研究侯马盟书,将《左传》认认真真读了一遍。“一般人不会对后学这么诚实。”王世民说。

1952年院校合并,陈梦家被调到考古所。1956年他被定成右派。妻子赵萝蕤、岳父赵紫宸都曾积极参加对陈家梦的批斗。陈梦家最欣赏的一个学生在《考古学报》上发表《评<殷墟卜辞综述>》,对陈梦家展开了无情的批判。

1966年9月2日,陈梦家自杀身亡,日记里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是我最后的一天。”

(摘编自2014年第21期《三联生活周刊》)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闻一多亦师亦友的关系,对陈梦家影响很大。闻一多不仅指导了陈梦家的新诗创作,更让陈梦家确立了学术研究的志趣。

B. 访学一年期限结束后,陈梦家试图向清华大学申请一年的休假,但末获校方同意,在众多朋友的帮助下,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C.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陈梦家凭借在甲骨文研究、青铜器研究、年代学研究领域里的一系列重要著述奠定了他考古大家的地位。

D. 陈梦家不仅在古文字学研究和古史研究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明清家具收藏上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开创了家具收藏的先河。

2.陈梦家在治学上有些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3.陈梦家取得了哪些成就?除了他个人的品质、天赋、能力而外还有哪些因素帮助他取得了这些成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秦始皇的形象,《过秦论》《史记》《战国策》《新语》《淮南子》《盐铁论》《汉书》等典籍都有不同程度的描述,主要是“刑法太酷、奢靡与横征暴敛、穷兵黩武”。

北大藏汉简《赵正书》亦有对秦始皇形象的刻画,虽然对秦始皇的描述性文字不多,但却非常具体,从不同侧面彰显了秦始皇将死之时的悲痛、疑虑、惆怅、不舍的感情。这为我们加深对秦始皇的了解提供了更好的资料。

秦始皇的“天命观”在传世文献中很少涉及,《赵正书》则可以补充这方面的资料。秦始皇曰:“吾自视天命,年五十岁而死,吾行年十四而立,立卅七岁矣。吾当以今岁死,而不知其月日,故出游天下,欲以变气易命,不可于?……吾霸王之寿足矣,不奈吾子之孤弱。”据此,秦始皇的“天命观”可总结为:知天命但却想易命。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逻辑。

简文中秦始皇以“霸王”自居,《管子》:“能为霸王者,盖天子圣人也。”秦始皇自视功绩很大,“功盖五帝”,自当享有“至尊之寿”。《新书》:“至尊之寿,轻百年耳。古者,五帝皆逾百岁,以此言信之。”由于此时秦始皇才五十岁,其“霸王之寿”相较于《新书》所言“轻百年耳”的“至尊之寿”明显差距太大,这对秦始皇来说,似乎很难接受。“吾霸王之寿足矣”之语,亦不能当真,其本质还是想“变气易命”。

“变气说”曾出现于东汉王充的《论衡·变虚篇》,其文曰:“说灾变之家曰:人在天地之间,犹鱼在水中矣。其能以行动天地,犹鱼鼓而振水也。鱼动而水荡,人行而气变。”《赵正书》所言的“变气”无疑是灾变家所说的“人行而气变”。

孔子主张“知天命”,《论语·为政篇》载:“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秦始皇虽然此时也是五十岁,但他的“知天命”自然与孔子不同。其“知天命但却想易命”的态度,说到底还是对长生的渴望,也即希望打破“天命”的束缚。郭沫若先生在《十批判书》中评价秦始皇道:“他的人生观自然是一位非命主义者,他不相信‘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所以他想永远长生,而富贵始终在他自己的手里。”无疑是《赵正书》中秦始皇的注脚。

秦始皇“长生”之术,《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借助于“仙药”,而《赵正书》则依赖于“出行变气”。仙药不易得,“出行变气”则容易得多,知秦始皇再次被术士所欺骗。

(摘编自《北大藏汉简<赵正书>中的秦始皇形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于秦始皇的形象,从流传至今的相关文献来看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述,主要是“刑法太酷、奢靡与横征暴敛、穷兵黩武”。

B. 北大藏汉简《赵正书》亦有对秦始皇形象的刻画,虽然描述性文字不多,却为加深对秦始皇的了解提供了更好的资料。

C. 秦始皇的“天命观”在传世文献中很少涉及,但从《赵正书》的记载来看,与孔子的“五十而知天命”并没有什么不同。

D. 秦始皇“长生”之术,《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借助于“仙药”,而《赵正书》则说依赖于“出行变气”。其实都被术士骗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据北大汉简《赵正书》的记载来看,秦始皇晚年巡游的主要目的是视察各地风气,了解民情,督查军政。

B. 《新书》认为:“至尊之寿,轻百年耳”,秦始皇却说自己“吾霸王之寿足矣”,秦始皇这句话是不能当真的。

C. 郭沫若先生在《十批判书》中说秦始皇是:“不相信‘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个论断是有一定道理的。

D. 秦始皇求“仙药”而不得,又搞“变气易命”的把戏,这反映出他的人生观带有强烈的“非命主义”色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大汉简《赵正书》虽然对秦始皇的描述性文字不多,但却非常具体,弥补了传世典籍的不足。

B. 《赵正书》对嬴政不称“始皇”而称“赵正”,说明该书写于先秦而未经“焚书”之祸,弥足珍贵。

C. 《赵正书》不以“始皇”称,而称其在赵同为质子时的名字,可见该书不应该是秦国史官所写。

D. 《赵正书》对秦始皇描述性文字不多,却从不同侧面彰显了他将死之时的各种无异于常人的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鸡汤”与“反鸡汤”,如今在网络上逐渐成为一种现象。有的人在朋友圈里乐此不疲地转发各式各样的鸡汤,有的人则对这些嗤之以鼻,更有人专门对心灵鸡汤进行调侃、解构、证伪,成为坚定的“反鸡汤党”。双方最喜欢在如何面对自身失败的问题上“较劲”:当你“又丑又穷”时,鸡汤劝你只要努力就能“迎娶白富美”,反鸡汤则告诉你休想做白日梦;当你没有把握时,鸡汤鼓励你“你是最棒的”,反鸡汤则会说“先掂量掂量自己吧”——“鸡汤”喜欢进行心理按摩,要你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反鸡汤”则喜欢给你当头一棒,要你认清现实。

对“鸡汤”与“反鸡汤”的现象,你怎么看?请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