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① [北宋]曾巩 谈者谓南越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①

[北宋]曾巩

谈者谓南越偏远,其风气与中州②异。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车船未行,辄已屈指计归日。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解弛,无忧且勤之心。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故越与闽、蜀,始俱为夷,闽、蜀皆已变,越独尚陋,岂其俗不可更与?盖吏者莫致其治教之意也。噫!亦其民之不幸也已。

彼不知由京师而越,水陆之道皆安行,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不。则均之于远,此非独优欤?其风气吾所谙之,与中州亦不甚异。起居不违其节,未尝有疾。苟违节,虽中州宁能不生疾邪?其物产之美,果有荔子、龙眼、蕉、柑、橄榄,花有素馨、山丹、含笑之属,食有海之百物,累岁之酒醋,皆绝于天下。人少斗讼,喜嬉乐。吏者唯其无久居之心,故谓之不可。如其有久居之心,奚不可邪?

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今大者专一州,岂当小其官而不事邪?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于治,居闽、蜀上。无不幸之叹,其事出千余年之,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不能也。官于南者多矣,予知其材之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材叔又与其兄公翊仕同年,同荐者为县,入秘书省,为著作佐郎。今材叔为柳州,公翊为象州,皆同时,材又相若也。则二州交相致其政,其施之速、势之便,可胜道也夫!其越之人幸也夫!其可贺也夫!  

(选自《曾巩集•卷四》)

【注】①李材叔:名献卿。②中州:中原地区,黄河中下游河南的古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不测     测:预料

B. 则均之于远                   吏:官吏

C. 其事出千余年之表               表:年表

D. 予知其材之然迈于众人         颖:出众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谈者谓南越偏远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

B. 闽、蜀皆已变,越独尚陋  惑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 彼不知由京师而越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D. 其美之巨细可知也。       位卑足羞,官盛近谀

3.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

B. 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

C. 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

D. 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揭露自古以来官场对南越的偏见,感慨越人的不幸,并认为南越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偏远鄙陋。

B. 南越交通便利,风俗气候与中原相近,只是人们不愿久居,才传言说那里落后。

C. 古人治理乡县,能够以道德仁爱来教化百姓,无论治理之地是大是小,都应当如此。

D. 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5.把文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解弛,无忧且勤之心。

(2)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于治,居闽、蜀上。

 

1.B 2.D 3.C 4.C 5.(1)他们预先替自己考虑到这样的地步,所以他们到任后,全都动摇懈怠,没有忧虑民生和勤勉办事的心思。(主要得分点:逆,预先;自为,为自,替自己;倾摇,动遥;解弛,通懈,松懈,松驰。) (2)如果他们能得知我的主张而思索一番,人人都有长期供职(或长期居住)的想法,又不认为官职小,替南越百姓荡涤不好的习俗,引导他们达到文明开化,超过福建、四川。(主要得分点:令,如果,假设;得,得知、明白、听闻、获悉;小,认为小,轻视,把它看得低一等;涤,荡涤,洗刷,改变;驱,引导;居……上,处在……之上,超过,超越。) 【解析】《曾巩集•卷四》,作者:曾巩,朝代:北宋。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能力。做官,应是名词用作动词。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词义的理解能力。A项 连词,表并列,又;B项 连词,表转折;C项 动词,去、往;D项不同,第一个连词,表假设,译为那么,第二个连词,表并列,译为就。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技巧通读文段明大意;实词、句法多联系;借助虚词定首位;句式、活用要明确;文史知识不容忽视。正确断句: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以及文学常识的积累。A项,文中作者将南越的落后归罪于吏者,“盖吏者莫致其治教之意也”;B项,不是交通便利,只是虽“偏且远”但“水陆之道皆安行”;不是“人们”不愿久居,而是官员。D项,不是黄庭坚,是王安石。 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逆”译为预先;“自为”,为自,替自己;“倾摇”,动遥;“解弛”,通懈,松懈,松驰。(2)“令”,如果,假设;“得”,得知、明白、听闻、获悉;“小”,认为小,轻视,把它看得低一等;“涤”,荡涤,洗刷,改变;“驱”,引导;居……上,处在……之上,超过,超越。 点睛: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一般人都说南越偏僻又遥远,那里的风俗习惯与中原不一相同。所以派去做官的人都不打算长期在那里供职,往往车船还没出发,就已经扳着手指头在计算返回的日期。他们又都嫌那里的官职小,认为不值得认真去做。他们预先替自己考虑到这样的地步,所以他们到任后,全都动摇懈怠,没有忧虑民生和勤勉办事的心思。这种风气自古以来就这样,若不是这样,为什么从南越同中原地区交往以来已经一千多年了,但是说得上能够安抚那里百姓的官员,不超过几个人呢?所以南越同福建、四川一样,最初都是蛮夷之地,福建、四川都已经变先进了,而唯独南越这么不开化,难道那里的风俗不能改变吗?大概是因为官员没能尽到治理教化的心意啊!唉!这也是南越百姓的不幸啊。 那些到南越做官的人不知道从京师开封去到南越,水上陆上的道路都能安全行走,不像福建的溪流、三峡一段的长江、四川的栈道危险难料,那么同样是到远地做官,南越这里不是特别优越吗?那里的风俗气候是我熟悉的,同中原相比也不是差别很大。日常生活不违背季节,就不会生病。如果违背了节候,即使在中原地区难道能不生病吗?南越物产丰饶,果物有荔枝、龙眼、香蕉、柑橘、橄榄;花卉有素馨、山丹、含笑等种类,食品有海中的各种物产,陈年的酒醋,都在全天下绝无仅有。那儿的人很少争斗打官司,喜好嬉戏娱乐。官员只因为没有长期供职(或长期居住)的心思,所以就说这地方呆不得。如果他们有长期供职的心思,还有什么做不了的呢? 古代的官员治理一乡一县,他们的道德、仁义、恩惠、慈爱还足以熏陶感染本地百姓(改变那里的习气),现在统辖范围大的官员独自掌管一州,难道应当认为官小而不认真做事呢?如果他们能得知我的主张而思索一番,人人都有长期供职(或长期居住)的想法,又不认为官职小,就能为南越百姓荡涤不好的习俗,引导他们达到文明开化,超过福建、四川。使南越百姓没有不幸的慨叹,他们的事业就超过了一千多年的历史,那么他们壮美的政绩是大是小便可以知道了。但是,不是才干出众超过常人的人是不能做到的。在南方做官的人太多了,我知道的才干出众超过常人,又能够实践我主张的人,只有李材叔罢了。 李材叔早年与他的兄长李公翊在同一年出仕做官,因为他人推荐而出任县令,入秘书省担当著作佐郎。现在李材叔出任柳州知州,李公翊出任象州知州,都是同一时间,才干又相当。这样看来,二州相互交流他们的治政措施,那施政的迅速,情势的便利,可以说得完的吗!这真是南越百姓的幸运啊!这真是可喜可贺的事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正解与误读是阅读阐释中经常碰到的是非之争,两者难解难分,又必解必分。读者的正解往往是在不断克服误读的过程中获得的。

关于误读,阅读学界存在着真误读和假误读之辨。中外一些学者认为,误读永远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是一种规律性现象。美国耶鲁大学哈罗德,布鲁姆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曾连续发表四部著作,系统论述了“诗的误读”:“一首新诗总是后辈诗人对前辈诗人及其伟大作品释读的结果。这是一种特殊的释读,它不在于对某一具体作品的释读实际发生与否,它实际上是指一种接受影响与打破影响,继承与创新的悖谬状态。”我国清代纪昀说:“郢书燕说,固未为无益。”现代钱钟书说:“作家原作叙事抒情本无彼意,然读者却在阅读中出现创造性的误解,悟出确有引人入胜的彼意,并为更多的读者所认可。”三家所说的“特殊性释读”“合理性误读”“创造性误读”显然是指读者释义对作者原意的超越或对传统释读的突破。由此,对“误读”引出“反误”和“正误”两种分法:“反误”指读者自觉不自觉地对文本穿凿附会,随意歪曲,既不合作者的原意,也不切作品的本意,那是真误读:“正误”指读者的理解和作者原意相抵梧,但切合作品的实际,使文本意义增值,这是假误读。童庆炳认为“误读”有“正误”、“反误”之异(《文学理论教程》),在文学鉴赏活动中,正误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有效的解读方式,而反误只能是对文本的歪曲乃至粗暴践踏,是不值得提倡的。

我们认为,把不同于作者原意的多元阐释归入“误解”的范畴是不妥的,正就是正,误就是误,不必对误解分正反,不存在“正确的误解”。将“合理性误读”和“创造性误读”作为“假误读”的修辞来运用,未尝不可,但把“正误”作为阅读学的概念和常规就不够科学了。超越作者,超越文本的“增解”“异解”和“批解”是典型的“个性化理解”,不宜说成“正误”,而应说成“正解”“精解”或“圣解”。在文章和文学的个性化阅读中,必须严格区分错误解读和正确解读。真正的误读、曲解、歪批、胡吹算不得个性化阅读。本文所论的“误读”是与“正解”相反的真误读,不包含所谓“正误”的假误读。真误读,作为阅读病态大有研究其病理的必要。

文章阅读疾病与文章本体疾病、文章写作疾病有所不同,它与文学阅读疾病也有差异。文章阅读疾病,发生在阅读的认知、理解、欣赏、评价、表达、迁移各个环节,也出现在辨体、感言、人情、得意、运思及物等各个方面;若分类别,它既有阅读生理的、心理的、行为的疾病,又有阅读知识的、方法的、情志的疾病。不仅处于学习性阅读阶段的普通读者容易患各种各样的疾病,而且进入创造性阅读阶段的专家读者也难免犯自由化误读的毛病。文章阅读病理研究是专门探讨读者在阅读全过程中阅读心理和行为的病症及其医治的一门阅读分支学科,目的是求得学校阅读教学和社会读书活动的健康生存和科学发展。

(摘编自曹祥芹《文章阅读学》,  大象出版社2009年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解与误读,是阅读阐释的不同形态。阅读阐释是在不断克服误读的过程中获得正解的,因此,对误读的认识也是有必要的。

B. 部分学者认为,误读是一个客观存在,是一种规律化的现象,如耶鲁大学教授哈罗德·布鲁姆就持此观点。

C. 诗的误读实际上是一种接受影响与打破影响,继承与创新的悖谬状态。

2.根据第二段阐述,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合理性误读”“创造性误读”属于读者释义对作者原意的超越或对传统释义的突破。

B. 无论是美国的哈罗德·布鲁姆教授,还是清代的纪昀,抑或现代的钱钟书,他们都认识到读者释义无论是真误读还是假误读都对阅读有益处。

C. “反误”指读者对文本穿凿附会、任意歪曲的理解,既不符合作者的原意,也不切合作品的本意,因此这类误读带有刻意之嫌。

D. 如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本来是表现恋人间的相思之苦,但今天的读者却把它用来比喻教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被大家广泛接受。这是种“反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作者所论的“误读”是与“正解”相反的真误读,不包含所谓“正误”的假误读,是对文本的误导的不合理的真正的错误解读。

B. 个性化理解包括超越文本,超超越作者的“增解”‘异解“和“批解”,与所谓的曲解和歪批有着本质的不同。

C. 真误读是文章阅读的病态之一。文章阅读病理研究也应该对“真误读”这一重要病症的医治进行探讨。

D. 文章阅读疾病和文学阅读疾病并不是同一概念,文章阅读疾病涉及的人数更多,出现的范围更广,因此更具有研究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夜深人静。当村庄开始轻轻打起时,有一个渺小的生命正仰面躺在不起眼的干草垛上,试图探寻这个黑夜背后的光亮。这些光亮来自早先时候的记忆,有浓郁乡土气息。跟随他游于无边的黑夜之中,却丝毫不觉怅惘恐惧,而是错觉自己赤着双脚踏进黄沙梁的泥土中去,砂石着脚,却觉得踏实。

他是个闲散______(纯朴/淳朴)的农民。提一把铁锹,往村间晃荡一阵,然后似乎忘却了农活,往田里一卧,倾听村东河西的声响。他把自己无限缩小,作为人的清高自负业已忘却,他用一双______(洁净/干净)得不沾任何偏见的眼睛,打量这个沌滞缓的世界。______①,甚至是一棵草、一根木头的苍白见证。他把自己的双脚______(插/种)进泥土,带着岁月的身,任凭风雨残、虫害侵咬,生命的根须依旧韧地穿过沙砾土石,______②。有根的人是最真实的。纵使他走遍大江南北,他的步伐也一定是稳健镇定的。当苦难之斧落下时,会有隆隆的回声从大地深处罩上来。这是根的抗拒,是生命的吼。而当平静的生活铺洒下来,他连同他的根也都将归于沉寂。这是一种宏大厚实的沉寂,在时间中______(浸润/湿润),然后画出壮丽的生命年轮。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gé        

B. 沌hùn     

C. hān       

D. shí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淳朴   干净   插  浸润    B. 纯朴   洁净   插   湿润

C. 纯朴   干净   种  湿润    D. 淳朴   洁净   种   浸润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①他读懂了一条悲苦的狗、一头沉着的驴、一只恐惧的猫。②往大地最深处伸展。

B. ①他读懂了一条狗的悲苦、一头驴的沉着、一只猫的恐惧。②伸展到大地最深处。

C. ①他读懂了一条狗的悲苦、一头驴的沉着、一只猫的恐惧。②往大地最深处伸展。

D. ①他读懂了一条悲苦的狗、一头沉着的驴、一只恐惧的猫。②伸展到大地最深处。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从红门开始,我与朋友踏着一级又一级台阶,历尽艰辛,登上泰山极顶,放眼望去,“天无涯兮地无边”,自己显得那么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教育要从孩子抓起,作为家长要时刻引导孩子做一个言出必行、一言九鼎的人。

③《龙的传人》这首歌唱出了炎黄子孙的心声,在海内外中国人中不胫而走,广为流传。

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江河日下。为此,众多专家呼吁要全力保护环境资源,造福后代子孙。

⑤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在钱塘江边,滔天巨浪,迎面扑来,瓦釜雷鸣般的巨响,让岸边观潮的游客惊骇不已。

⑥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对美好的、高尚的力量,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出言讥讽,要么肆意打压,而对负面的信息则摇旗鼓噪,如蚁附膻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④⑥    D. ③④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以人民的福利和幸福感作为重要发展目标,意味着要从以治病作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作为中心,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

B. 近日,网曝一则云南一导游因不满游客购物消费低而辱骂游客的事件,云南省旅委调查后给予处理,拟对该导游作出吊销导游证的处罚。

C. 为了解决电脑使用者经常忘记密码的问题,科学家推出操作者皮下植入射频识别芯片的方法,这对于电脑使用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D. 为了储备适用的黄茅草,馆方工作人员在四川简阳地区进行了艰苦的长达两个月的收集工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花的纤弱是一种姿态,树的挺拔也是一种姿态;山的沉稳是一种姿态,水的灵动也是一种姿态;迅疾奔跑是一种姿态,休闲徜徉也是一种姿态,仰望天空是一种姿态,关注脚下也是一种姿态。

你心目中最美的姿态是怎样的?请以“最美的姿态”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

[宋]贺铸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③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②。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晞:晒干。此二句化用古乐诗《薤露》歌“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下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词上阕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