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个心存感恩的人是一个智慧的人,一个智慧的人应当学会感恩。当别人为你做什么时,(1)____(2)____,你也应视之为理所当然;当别人为你无私付出时,你更应该视作对你的恩赐。哪怕得到的是一缕阳光,(3)____,一束清香。

 

(1)你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2)当别人不肯为你做什么时 (3)一滴雨露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1)处结合语境应该是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2)结合标点“;”可知,是对前面句子“当别人为你做什么时”的仿写;(3)结合语境,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想要了解中国的文化是一定要去古城的,因为古城能带给你的不只是审美的愉悦,更重要的是:古城会说话,你走得多了就能发现,                          

①那高筑的城墙显示着古城对外人的戒心,就像宗法的血缘关系下,值得信赖的永远都是血亲一样。

②墙内吃穿用度样样俱全,总是让人想到农业社会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经济。

③那一座座在根底上仍然是旧日模样的古城,说出的也还是中国人的心理模式和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④古城往往有一些相同的特点,比如结实、自足和封闭。

⑤这样一个世界,仰仗的主要是自然,你也就很难想象城里的人有探索广阔世界的渴望。

⑥城墙之高,也让你不免想到,防御而非进攻,恐怕是城里人们筑墙的主要功用。

A. ③①②⑥⑤④    B. ④①⑥②⑤③    C. ③①②⑤⑥④    D. ④⑥①②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全球瞩目的G20杭州峰会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展开,体现了中国乃至所有G20成员国的共同治理愿景:系统治理、改革创新、开放联动、绿色包容。

B. 微信和书本的区别在于,微信上很多都是只言片语,90%都是碎片化信息,系统而高雅的内容太少,提升不了人的知识结构和阅读体系。

C. 随着阿尔法狗与李世石的人机大战落下帷幕,使得大众越来越担忧人工智能将来会对人类产生威胁,比如说一些职业会逐渐为人工智能所取代。

D. 仙女山景区位于重庆市武隆县境内,以其江南独具魅力的高山草原,南国罕见的林海雪原,青幽秀美的丛林碧野景观,被誉为“南国第一牧原”。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如果没有这些       的定律,物理学就不可能在任何足够长的岁月作为一门精确的科学而存在。

②《血色子午线》中连续不断的屠杀和残害是如此       ,读起来仿佛是联合国1999年关于科索沃恐怖事件的报告。

③这样的宝石竞赛,使得检验实验室必须发明更精密的仪器以预防合成宝石      

A. 牢不可破   耸人听闻    鱼龙混杂    B. 牢不可破   骇人听闻    鱼龙混杂

C. 颠扑不破   骇人听闻    鱼目混珠    D. 颠扑不破   耸人听闻    鱼目混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被误读的林徽因

①站在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上,向北看,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庄严肃穆,照耀着国家的未来;向南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底座伫立在广场中心,托举着民族解放的历史。每天,数以万计的行人、车辆在它们的注视下川流而过。

②今天,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件作品,都凝聚了林徽因的心血。 

③现在的文艺青年和影视作品热衷于把林徽因演绎成柔弱的美女、多情的才女,描述为“生得好、长得好、学得好、嫁得好、干得好的‘五好女性’”,并津津乐道她的感情经历,好像她不曾经历国难家愁。事实上,我们误读了林徽因。

④1904年,林徽因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去英国,受同学影响,她开始对建筑艺术产生兴趣。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并决定以建筑为职业。两年多以后,两人拿到学位,顺利毕业。1928年,出于对中国古建的热爱,他们毅然回国。

⑤而此时,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日本学者甚至断言中国没有唐代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古建筑。具有民族自尊心的林徽因就与梁思成一起花了几年的时间在野外考察、找寻。她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到:“这种工作是有些苦,注意关心的国人也少。但等我们找到,把测绘详图和报告印出来,一定吓日本鬼子一个痛快,省得他们目中无人以为中国好欺侮。”终于,1937年的夏天,在走了两天崎岖山路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发现了沐浴在晚霞余辉中,气度恢弘又略显苍凉的佛光寺,成功的打破了日本人狂妄的断言。

⑥不久,北平沦陷,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林徽因和家人,辗转贵州、昆明,最终于1940年随梁思成的工作单位中央研究院迁到四川宜宾附近的李庄,住在低矮破旧的农舍里。

⑦颠沛流离的生活和艰苦的物质条件,使她肺病复发。在病榻上,她通读了二十四史和《汉书》中有关建筑的部分,为写《中国建筑史》搜集资料,并用英文撰写《图解中国建筑史》。但是她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以健康为代价的。这个时期,她的文学作品已不如之前多,在她零散的诗稿中,迷惘、惆怅、苍凉、沉郁已代替了战前那恬静、飘逸、清丽、婉约的格调。诗中时时流露出了关怀祖国前途、命运的情愫。

⑧1931年至1945年,林徽因与梁思成一起走了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我国的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外界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

⑨1945年二战行将结束时,美国聘请他们夫妇去讲学,同学邀请他们去治病,都被他们拒绝了,理由是应该留在祖国吃苦。当时她还受美军邀请,在即将执行的奈良轰炸图上为其标出了著名的文化古迹位置,为保护日本的古建做出了贡献。

⑩新中国成立后,45岁的林徽因陆续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她积极参加首都的城市规划工作,热心北京传统手工艺景泰蓝、烧磁的复兴,……这时,病情再重也压不住她的工作热情。

⑪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计国徽图案,是林徽因最光荣的任务。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回忆说:“那时,我家客厅好像变成了建筑系的国徽设计‘工作间’,沙发和桌椅上到处都摆满了金、红两色的国徽图案,妈妈全神贯注地埋头工作,完全忘记了她自己是一个病人。”1950年6月23日,在全国政协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主持通过决议,同意采用林徽因所在团队报送的国徽图案。林徽因作为国徽设计者代表应邀列席会议。当时,她已经无法站起来了,只能任由眼泪顺着脸颊淌下。

⑫1955年4月1日,林徽因走完了51年的人生路。挚友送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⑬时光流逝,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总有一些好事者,喜欢把林徽因捧为唯美、浪漫的”民国女神”。但是正如朱自煊所言:“讲林先生是才女,是美女,都是外表,最难得的是她的高贵品质,她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一些女专家。真正的林先生是一位建筑师,一位坚忍忠诚的知识分子。”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___

A.林徽因考察过古代建筑,当过大学教授,参加过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却被人们错误的解读为美女、诗人、作家。

B.林徽因到了四川宜宾李庄后,诗歌风格由恬静、飘逸、清丽、婉约变成迷惘、惆怅、苍凉、沉郁,其原因是身患重病,背井离乡,国家危亡。

C.全文采用正面描写的方法,介绍了林徽因在建筑上的成就,为新中国作出的贡献,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林徽因。

D.林徽因不仅在古建实体研究上颇有成就,在建筑领域的学术著作上也成果颇丰。她不仅为保护中国古建贡献力量,为保护世界古建也出力不少。

E.本文多处都提到了梁思成,那么本文除了赞美林徽因,还间接的表达了对中国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敬仰之情。

(2)林徽因能在穷乡僻壤、荒寺古庙中不顾重病、不惮艰辛与梁思成坚持长期考察古建筑的原因是什么?请概括作答。

(3)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开篇1至3自然段的作用?

(4)朱自煊说:“讲林先生是才女,是美女,都是外表,最难得的是她的高贵品质,她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一些女专家。真正的林先生是一位建筑师,一位坚忍忠诚的知识分子。”请结合全文,分析我们在哪些方面误读了林徽因。并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全面的了解一个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鉴赏家

汪曾祺

①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②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专给大宅门送果子。他的果子得四时之先,且都好看,香,甜,全都从他手里过过,有疤的,有虫眼的,破皮、变色、过小的全都剔下来。

③他的果子都是原装的,由他亲自采买。他经常出外,出去买果子比他卖果子的时间要多得多。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什么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且和园主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他到处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乡风,可助谈资,对身体也好。

④叶三卖了三十多年果子。他的两个儿子都成人了,提出让他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说:“我跑惯了。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又说:“你们要是有孝心,就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这里有一种风俗:用寿材来添福添寿。儿子依了他。

⑤季四太爷即季匋民。他排行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⑥叶三还是卖果子。他真是为了季匋民一个人卖果子。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画。

⑦季匋民有一个脾气,一边画画,一边喝酒,一边吃水果。画两笔,喝一大口酒,左手拈一片水果,右手执笔接着画。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⑧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匋民送去。

⑨季匋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来了不须通报,提着,捧着他的鲜果走进去。

⑩叶三给季匋民送果子,季匋民在画画。叶三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⑪季匋民最佩服李复堂。他认为扬州八怪里李复堂功力最深。有一天叶三给他送来四开李复堂的册页,季匋民大吃一惊:这四开册页是真的!季匋民问他多少钱买的,叶三说没花钱。他到三垛贩果子,看见一家的柜橱玻璃里镶了四幅画,他在四太爷这里看过不少李复堂的画,能辨认,他用四张“苏州片”跟那家换了。“苏州片”花花绿绿的,又是簇新的,那家还很高兴。

⑫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匋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⑬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了!”

⑭季匋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何以见得?”“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对!”

⑮季匋民最爱画荷花。他画的都是墨荷。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匋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是吗?我头一回听见!”季匋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

⑯季匋民送了叶三很多画。画上都题了上款。有时季匋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 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他把季匋民送他的画都放在他的寿材里。

⑰十多年过去了,季匋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了,但是他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季匋民死后,画价大增。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匋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说:“不卖。”有一天一个叫“辻听涛”日本人来拜望叶三,说是专程来看画的。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辻听涛洗了手,焚了香,拜了画轴,才展开,他不停地赞叹:“喔!真是神品!”辻听涛要买这些画,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

⑱叶三死了,他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有删改)

①苏州片:仿旧的画,多为工笔花鸟,设色娇艳,旧时多为苏州画工所作,行销各地,故称“苏州片”。苏州片也有仿制得很好的,并不俗气。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___

A.小说的题目是“鉴赏家”,全文开头部分主要从叶三卖果子写起,从他对生活中自然美的鉴赏,到后文对季匋民的画的鉴赏,文章情节自然顺畅。

B.小说中“儿子让叶三不要再卖果子了,叶三不愿意”,这一情节表现了叶三对这一行的热爱,结构上总结了上文叶三卖果子的原因。

C.日本人辻听涛很想花大价钱买叶三珍藏多年的画,却被叶三一口拒绝,这说明叶三比对方更了解季匋民画的价值。

D.小说中几次提到“把画带到棺材里”,这一情节表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重友谊、重知己。在中国,早就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这里的精神是和先人一脉相承的。

E.小说用朴素的语言为读者展现了叶三和季匋民的友谊,而结尾处季匋民的画和叶三一起被埋,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增添了作品的悲剧色彩。

(2)作为一个鉴赏家,叶三具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3)小说的题目是“鉴赏家”,文中大部分内容也写的是叶三对画作的鉴赏。为什么第三段要写叶三到处收果子呢?

(4)“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叶三是季匋民的知已,他最懂季匋民的画。你认为对季匋民的作品,叶三是应该让它们从此消失,还是应该让它们流传于世呢?请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文章主题等方面试作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