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某网站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成长多痛啊!每次的成长,都要在自己的脸上画表情,而这表情又不是我们自己的。

B.成长多好啊!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对待世事,体察不同的个性,品味多彩的人生。

C.成长实际上是一种境界!有了它这个世界可能不再完美,但若没有它,这个世界肯定不完美。

 

一起走下去 成长路上,有人陪伴会更加美好。 ——题记 月色如此皎洁,仰望天空,好像一切都是完美的。夜晚安静的让人感到窒息,偶尔的吵闹声持续不了多久,抬头看看,眼前的是什么?长那么大了,一路走来,留下了什么,带走了什么? 从童年到如今,我不再是小时的那样不知天高地厚,那样懵懂生活,在一路上,我成长了,获得了,懂得了很多很多。 曾经呱呱落地来到这个世上,知道了人间的天使——妈妈。无知的看看这个世界,第一次给人带来的,不是别的,就是哭声,似乎害怕世上的一切会伤害自己。但是只要看到她,一切都变得不一样,露出了最开始的笑容。 轻拍额头,在母亲的怀抱中摇啊摇,吸吮着母亲的奶水,慢慢入睡,是那样的香甜。慢慢懂得吸吮奶瓶中那香滑的牛奶,妈妈呵护的抚摸着我的脸庞,轻轻入睡。那时的妈妈笑了,看着小嘴巴,抚摸着小脸庞,看着就走开了,不忍心吵醒熟睡的我。 慢慢走入校园门槛,妈妈牵着我的小手慢慢走着,有说有笑,走进校园,挥挥手说再见。在课室认真的上课,为的就是放学后妈妈的怀抱。放学了,妈妈在校门等着,奔跑着进入她的怀抱,是那样的兴奋。夜晚入睡,妈妈在床头讲着《白雪公主》的故事,就这样不知不觉的安然睡下,轻轻的关门声,更安静……放假了,大手牵着小手走在公园里,没有太多的顾虑,慢慢的漫步在小路上,那场面是那样的温馨。 自己一人走在上学的路上,认真听着老师讲课,为的是减轻妈妈的操心。放学回家,没人在校门口等着自己。回到家,“回来了。”“洗洗手,吃饭吧,今天有你最喜欢的红烧鱼。”笑笑地,在饭桌上讲讲今天的故事,让妈妈也开心的笑笑。在房内写作业,一杯温开水送进房间,又悄然的走开……夜晚更安静,只有自己一人在房内,慢慢睡去,熟睡时,有人走进给你盖上被子,自己却悄然不知。 “我出去了。”“自己小心点,要当心不要走偏僻的小路,早点回来,不要在外面逗留太久了……”“我都知道了,你就不要操心了,好吗?”长大了,更多的忠告。“现在你长大了,自己可以管自己的事情了,什么事情可以的话,要多和爸妈商量商量,不要自己一个人记在心上。”啰啰嗦嗦的妈妈说了很多,“上中学了,要把心放在学习上,只有这样,你才可以考上好的高中,知道吗?爸爸可是很辛苦的供你读书的,不要辜负了他,懂吗?不要成天就知道看电视,玩电脑,那样不好……”“我知道了,你可以消停些了吗?很烦耶,我都知道,你不用再说了”妈妈就这样走开了。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是谁在哄着自己睡觉,是谁在为我洗衣服,都是她——我的妈妈。现在我长大了,在成长的路上和我一起走过的是妈妈,是她在陪伴我,和我一起走下去。 一步一步走来,我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带走了很少很少的悲哀,慢慢长大,生活的节奏变得不一样,身边的人也变了,妈妈的呵护还是一样,一样的温柔,但是我的态度也变得不一样,也许是我长大了,是我不再幼稚了。但是我依然感谢她,谢谢她和我一起走来,一起感受生活。成长路上,有她更有意义。 我长大了,但是她的呵护还是一样的温暖。 【解析】试题分析:这篇作文,审题时应注意三点: 一要反映成长路上的美好追求。在这如花的季节里,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遭遇一些挫折或失败,这就要求大家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有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态度。在字里行间,要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向往,对假、恶、丑的批判与鞭挞。 二要再现成长路上的曲折经历。成长之路,苦辣酸甜,五味俱全。写作时若能多在情节上下工夫,内容自然会波澜迭起。如当你遭遇失败而独自落泪的时候,他人善意的笑脸也许让你感受到鼓励的力量;当你因为成功而扬扬自得的时候,意外的事件又让你感受到了骄傲带来的尴尬。 三要挖掘成长路上的深刻感悟。写作此类考题,不能满足于讲清成长故事,而应深入发掘,学会从小事出发,品味美好的情感,挖掘生活的哲理。 点睛:本篇作文会存在以下误区:1。 一味埋怨他人。因为成长路上充满着曲折与坎坷,不少考生便将文章当成了诉苦的地方,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父母、老师等人的埋怨与指责。比如,写自己迷恋网络的故事,一味地叙说网络带给自己的快乐,一味地批评父母反对自己上网的态度,这是不可以的。我们应该学会通过曲折的故事,正确表达自己对上网的看法。 2 。思路狭窄雷同。成长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包括我们自己的成长,也包括他人的成长;不仅包括个人的成长,也包括社会的成长;不仅包括人物的成长,也包括自然一草一木的成长。考生大多叙述的只是自我生活中的那些寻常故事,不懂得拓宽视野,巧妙选材,导致内容大同小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搞怪炫丑绝非艺术正道

近100年来人类对美的认知确实是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以丑为美,以丑为荣的艺术行径大量充斥社会,整个社会的审美走向堕落!就说去年人到晚年的黄永玉所推出的《一十二景出恭图》,亦可谓丑态百出,公然挑战公众审美,连身在法国的林鸣岗也看不过眼,撰文批评说:“这并非是‘童心未泯’的创新,恰恰是名成利就的名人们过度自我膨胀的昏庸症,他为自己添了极为丑恶的一笔。”

黄永玉是从传统道脉中一路走过来的艺术家,早期对中华民族传统抱以虔诚、谦虚的学习态度,在多种场合也以坚决捍卫传统文化的姿态出现,传统也给了他艺术生命的滋养,给了他一定的成就和名望。饮水思源,他本应在捍卫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理念方面做出与名望相称的表率作用,却走向了反传统、刻意颠覆传统伦理道德的一面。

无独有偶,早期的石虎,画集《非洲写生》曾在中国画坛引起轰动;1985年在《美术》杂志发文,对美术界日渐嚣张的崇洋媚外、数祖忘典进行了旗帜鲜明、痛快淋漓的抨击和驳斥,在业界内外产生强烈反响。然而,1989年移居澳门后,作品的内容和风格明显偏离了中国书画的“正宗”,呈现出一堆怪异、玄虚、颓猥的东西。

当然,石虎也许与黄永玉不同,他善于思考,不甘现状,具有创新精神。但在出人头地、追名逐利的渴望上,又与黄何等相似!自负、高傲、浮躁,“炫丑”、“搞怪”、“扮酷”,荒唐草率,不负责任——大抵可以作为他们近期作品的标签。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艺术家自身外,形形色色的“吹鼓手”、“马屁精”成了帮凶、杀手,吹捧忽悠、无限拔高,无疑起到迷惑、催化的作用,艺术家本人也成了受害者而不自知。

冯骥才先生曾经说过,艺术家的工作,就是要在任何地方都让美成为胜利者。好的艺术品,应该给社会带来正能量,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是美的守护神而不是破坏者。从本质上而言,艺术是为了求得人对自然的精神超脱,是人类美好情感的表现,它是愉悦感官、陶冶情操和提升精神的。

其实,不论东方还是西方的美学都告诉我们:快感不是美感,丑态更不是美感,美是对人的提升。一切优秀的文化艺术都是历代大师辛勤架设的、提升人们生命品质的阶梯。 “我们可以容忍庸俗和浅薄,但是不能永远生活在庸俗和肤浅之中;我们可以容忍肤浅和无知,但是不能永远让人迷恋肤浅和无知。”

记得诗人范白兄回忆已故章草名家蒋士云先生时说,这是一位恪守传统、与世无争、寂寞苦行的中华文化的忠实信徒……“沉着”是他的艺术写照。透过范白兄深情儒雅的叙述,我们似乎获得了这个时代最为难得的某种文化“定力”,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说明艺术永远是一条寂寞之道!而这条寂寞之道所带来的宁静与沉潜之力,则是让美能够在社会任何角落成为胜利者的不二通道!

1.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2.造成艺术作品炫丑搞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3.结合全文阐述“艺术正道”的内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目送

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记

(1)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2)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3)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4)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5)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6)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7)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8)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9)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0)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11)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12)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13)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14)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15)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16)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2.结合上下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2)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这是本文的题记,作者意在告诉我们什么?试做探究。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兄弟不知,          。(《诗经·氓》)

(2)          ,不能十步。(荀子《劝学》)

(3)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4)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5)         ,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6)转朱阁,           ,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民惟邦本,         。(《尚书·夏书》)

(8)            ,偏信则暗。(司马光《资治通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

(1)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概述。

(2)“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所用典故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致,具体指谁的什么事?有什么表达效果?

(3)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公讳邦义,字希稷,胄出汉太尉震。五代时,其先避乱徙居庐陵,后遂为吉州吉水人也。世以儒学相承,父登进士第,初命长沙民掾,未终月而卒。后五月公始生,未冠而妣陈氏即世。兄弟相为命。公天性孙悌,视兄犹父。

太学七年,苦心嗜学,言行忠敬,每以古人自励。政和乙未,以上舍生解褐,赐第还家。公初调歙州婺源县教授,改蕲州州学教授,以育才作人为己任,不专文辞而已。秩满,授从政郎、卢州州学教授,除南京宗子博士,改建康府府学教授。荐者状其所居,转移宣教郎,辟知本府溧阳县事。时二圣北狩,中原多故,寇盗蜂起。公训民为兵,五里一堠,号令期会,枹鼓一鸣,远近毕集。未几,府兵叛,闭关杀官吏,四境狼顾虑变。公乃阅民兵,军实,申号令,即日趋府,讨叛者。贼畏公威声。亟白部刺史,愿从谕招。发运使方公会诸郡之师于城下,公率民兵首集,士整而奋,观者伟之。

初,兵之叛也,溧阳旧县镇射士数十百,以羽檄往戍他所,乘隙离次而归,劫巡检为魁甲而趋溧阳,将屠之以掠金帛。公即率民兵之,一战贼歼焉。部刺史奏功议赏,公悉推逊僚佐,曰:杀人而利赏非吾志。邑人德公,肖像之。后朝廷诏举文武全才,当路以公名闻就命通判建康军府,兼提领沿江措置使司公事。其时贼李成剽江北,又值金虏大至,与成合,我师败绩。知军府事陈邦光柔怯不足赖。是日,邦光出城迎降,亦强公以行,公至街桥大呼曰:“我岂为降虏者?”虏知其不可屈,遂害之。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知本府溧阳县事         权:暂时。

B. 军实                     赡:使……充足。

C. 公即率民兵之             逆:迎战。

D. 邑人德公,肖像之         祀:祭祀。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邦乂从小就命运坎坷,在父亲去世五个月后他才出生,还没有成年,母亲陈氏也去世,只得与兄弟相依为命。

B. 杨邦乂学习勤奋,在太学七年,刻苦钻研,十分喜爱学习,言行举止忠诚恭敬,常用古人的事迹来勉励自己。

C. 杨邦乂文武兼修,并名声在外,正值朝廷招揽文武全才,他被任命为通判建康军府,兼沿江措置使司公事。

D. 杨邦乂极具气节,金兵大举入侵,朝廷军队被打败后,他被陈邦光胁迫投降金人,终因不肯屈服而被陈邦光杀害。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改蕲州州学教授,以育才作人为己任,不专文辞而已。

(2)部刺史奏功议赏,公悉推逊僚佐,曰:杀人而利赏非吾志。

4.杨邦乂为什么能够迅速平定州府的叛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