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要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而应当客观地看待自己。

②江河奔流,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刮风,下雨,都是运动变化,诸如此类,真是不胜枚举

③有位德国归侨自诩“孟迷”,竟然爱屋及乌,耗费巨资购下北京孟小冬故居,以偿夙愿。

④大雪封山,汽车深陷雪中,我们只好安步当车,一步步走到这个坐落在深山老林中的小村。

⑤根据知情人提供的线索,公安人员按图索骥,很快找到了犯罪嫌疑人的巢穴。

⑥推开窗,屋外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夹带着春天清晨里特有的丝丝润湿,沁人心脾

A. 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题中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与后面的“自己”重复。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地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爱屋及乌: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安步当车: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与语境不符。按图索骥:指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沁人心脾:原指吸入芳香气味、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等时,感到舒适和愉快。也用来形容文艺作品的美好与感人所给予人的清新爽朗的感受。此题中只有①④错误。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比如题中“不刊之论”不合语境。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手机生产企业在申请入网许可时,要对预装应用软件进行说明,而且不得在移动终端中预置未经用户同意擅自_________用户个人信息的软件。

②大家都知道,文学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_________加工创造而形成的。

③我们村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对群众的温饱问题,岂能_________。

④_________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就没有谁能证实以往的生活——_________有他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A. 收集  原形   满不在乎    如果/即使    B. 搜集  原形   漠不关心    虽然/但是

C. 搜集  原型   满不在乎    虽然/但是    D. 收集  原型   漠不关心    如果/即使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怙(hù)恶不悛     锲而不舍  买椟还珠  憎(zèng)恶  毁家纾难

B. 安土重(zhòng)迁  针贬时弊  狐死首丘  付梓(zǐ)    鞠躬尽瘁

C. 锱(zī)铢必较     前仆后继  意气激昂  株治          寡廉鲜(xiǎn)耻

D. 咬文嚼(jiáo)字   莫名其妙   礼上往来 蝉联          冠(guàn)冕堂皇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__, 可以为师矣”,对已学知识不断反刍以至融会贯通,并有所发现,才是获得真知灼见、超越他人的科学方法。

(2)美好的春天常常是诗人描绘歌咏的对象。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以“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了鸟儿迎春的喜悦。

(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一起吟诵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其中“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 ”,不禁让我们想起中华民族的那段悲惨历史,也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深刻道理。

(4)大阉之乱,____________,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5)《五人墓碑记》中表明作者写作原因和目的的一句话是: 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

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

A. “暄风”,即春风。“迟日”,即春日。与《诗经》中的“春日迟迟”和杜诗中的“迟日江山丽”一样,写出了春光融融的情景,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受。

B. “春光闹”化用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运用拟人,虽是概括的描写,却能引起姹紫嫣红开遍的联想。

C. “葡萄水绿”,两岸葡萄青藤满架,倒映水中,摇曳生姿,暗示游春者的陶醉之情。

D. 上阕写游春所见所闻,由“暄风迟日”到“青山啼子规”,可见时间由白天到了晚上,开启下阙的“归来愁未寝”。

E.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写出主人公回来后无心整妆,写主人公眉间浅浅的黛色,既意味着残妆未整,又暗示着无人扫眉。

2.阅读这首词你可以看到主人公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胡舜陟,字汝明,徽州绩溪人。登大观三年进士第,历州县官,为监察御史。以内艰去。服阕,再为监察御史,奏:“河北金兵已遁,备御尤不可不讲。”钦宗即位,又言:“今结成边患,几倾国家,自归明官赵良嗣始,请戮之以快天下。”遂诛良嗣。

侍御中。奏:“夫孔子之后深知圣人之道者,孟子而已。愿诏东宫官遵旧制,先读《论语》,次读《孟子》。”

高宗即位,舜陟论宰相李纲之罪,帝不听。言者论其尝事伪廷除集英殿修撰知庐州时淮西盗贼充斥庐人震恐日具舟楫为南渡计舜陟至修城治战具人心始安。

张遇自濠州奄至梁县,舜陟使毁竹里桥,伏兵河西,伺其半渡击败之。又请以身守江北,以护行宫。帝壮其言,擢徽猷阁待制,充淮西制置使。范琼自寿春渡淮,贻书赡军钱帛,舜陟谕以逆顺,琼乃去。

自军兴后,淮西八郡,群盗攻蹂无全城,舜陟守庐二年,按堵如故,以徽猷阁待制知建康府,充沿江都制置使。寻罢,迁庐、寿镇抚使,改淮西安抚使。至庐州,溃兵王全与其徒来降,舜陟散财发粟,流民渐归。改知静江府,诏措置战马。御史中丞常同奏舜陟凶暴倾险,罢之。

后十八年,复为广西经略。以知邕州俞儋贪赃,为运副吕源所按,事连舜陟,提举太平观 先是,舜陟与源有隙,舜陟因讨郴贼,劾源沮军事,源以抵秦桧,讼舜陟受金盗马,非讪朝政。桧素恶舜陟,入其说,奏遣大理寺官袁柟、燕仰之往推劾,居两旬,辞不服,死狱中。

舜陟有惠爱,邦人闻其死,为之哭。妻江氏诉于朝,诏通判德庆府洪元英究实。元英言:“舜陟受金盗马,事涉暧昧,其得人心,虽古循吏无以过。“帝谓桧曰:“舜陟从官,又罪不至死,勘官不可不惩。”遂送柟、仰之吏部。      (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三十七》)

【注】①古代称遭母丧为内艰。②归明是谓归服圣明之主。③按堵:安定,安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侍御中          迁:晋升    B. 贻书赡军钱帛    责:责备

C. 诏措置战马      市:购买    D. 源以抵秦桧      书:书信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言者论其尝事伪廷/除集英殿/修撰知庐州时/淮西盗贼充斥庐人/震恐日具/舟楫为南渡/计舜陟至/修城治战具/人心始安

B. 言者论其尝事伪廷/除集英殿修撰/知庐州时/淮西盗贼充斥/庐人震恐日具/舟楫为南渡/计舜陟至修城/治战/具人心始安。

C. 言者论其尝事伪廷/除集英殿/修撰知庐州时/淮西盗贼充斥/庐人震恐日具/舟楫为南渡计/舜陟至/修城治战/具人心始安。

D. 言者论其尝事伪廷/除集英殿修撰/知庐州/时淮西盗贼充斥/庐人震恐/日具舟楫为南渡计/舜陟至/修城治战具/人心始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胡舜陟敢于谏言,见解独到。他在担任监察御史时,对边患和防御两次谏言献策,指出边患的危害,请求诛杀赵良嗣。

B. 胡舜陟重视读书,维护纲常。他升迁为侍御史后,上书皇帝言明读圣贤之书的顺序,希望皇帝诏令东宫职官遵循纲常制度。

C. 胡舜陟精于战术,善于指挥。他任庐州知州时,修城置办作战的器具,打败了淮西众多盗贼,人心才安定下来。

D. 胡舜陟忠于皇帝,深受百姓爱戴。他请求镇守江北以保护皇帝,皇帝被感动;他死后,乡里百姓也为他痛哭以谢他的恩德。

4.把文章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舜陟与源有隙,舜陟因讨郴贼,劾源沮军事。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