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灰霾:缠绕城市的梦魇 ①近年来,我们早上出门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灰霾:缠绕城市的梦魇

①近年来,我们早上出门时,常常会遭遇到这样的天气:建筑、道路罩上了一层灰色的薄纱,模模糊糊的看不清楚。人们呼吸起来带着丝丝的不顺畅。这就是缠绕在我们城市身边的梦魇——灰霾。

②灰霾也叫霾。根据中国气象局的定义,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雾与霾都会使水平能见度降低,但它们也存在着不同。从感官上看,如果觉得湿漉漉的,望过去颜色发白的就是雾。如果没有湿润的感觉,颜色带点儿灰黄的就是霾。从内核来看,雾是由水滴构成的,靠近地面则为雾,悬浮起来就叫云。而形成霾的主要是气溶胶粒子,它的成分十分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

③当今的霾已经不是一种完全的自然现象,人为排放的大量气溶胶成为灰霾的主要成分。来自工业和汽车尾气排放的多种污染物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二次气溶肢细粒子,这种细粒子的直径小于2. 5微米,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对人体伤害极大。

④现在灰霾在城市中愈演愈烈,还与静风现象关系越来越大。如今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房子越盖越密,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低层大气压中静风现象增多。这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而使之容易在城区内积累,造成高浓度污染。

⑤灰霾的危害不可小视。灰霾加大了城市遭受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可能性。这些含大量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气体在阳光和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其对人体刺激性极大。

⑥灰霾天气下的细粒子不是以前所认为的灰尘粒子,而是对人体有毒、可以进入人体内部的复杂污染物。这些细粒子污染物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上,容易引发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近10年来,北京市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众癌之首,这不能说与灰霾污染无关。 

⑦要减缓灰霾现象,最根本的是要减少排放,特别是减少机动车的排放,以减少大气中颗粒物的形成。为加强机动车的排放控制,“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提高机动车排放水平,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同时要加快车用燃油清洁化进程,并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

⑧其次,城市灰霾的治理,不能只靠一个城市的孤立行动,必须实行区域化的联防联控。由于我国正经历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城市越来越大,卫星城越来越多,并形成城市群。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污染源,污染物在城市间自由流动、跨界输送,形成区域性的灰霾,而各个区域的灰霾还呈现出渐渐融合的趋势。比如,以前香港的空气是不错的,但是现在广州、 深圳、珠海等城市经济发展起来以后,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现在香港也受到了影响。

⑨此外,动态的调控方法也是一种较为理想和有效的灰霾应对措施。比如说,如果大气扩散空间较大、污染物浓度较低的话,政府可以允许工厂按标准排放。但如果某一时段大气扩散能力差、污染物浓度高,则一定要严格减排。具体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如果气象预报明天扩散空间小、污染物浓度高,你就别开车,坐公交。假若每个城市市民都有这个责任感, 也能大大减轻环境的压力,使我们的环境越来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根据文意,下面有关“霾”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霾是大量均匀地浮游在空气中的极细微的干尘粒,它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

B. 霾的成分十分复杂,主要包括气溶胶粒子、灰尘粒子等在内的数百种大气颗粒物。

C. 霾的形成既与自然环境有关,也同生产生活中人为排放的大量气溶胶密切相关。

D. 霾加大了城市遭受光化学污染的可能性,是近几年来人们罹患肺癌的罪魁祸首。

2.下面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灰霾天气下的细粒子是对人体有毒、可以进入到人体内部的复杂污染物,那些直径小于2. 5微米的细粒子,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对人体伤害极大。

B. 城市里的静风现象使得大气污染物难以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容易在城区内积累,这是灰霾在城市中愈演愈烈、污染环境的根本原因。

C. 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可以减少大气中颗粒物(特别是二次气溶胶细粒子)的形成,以达到减缓灰霾现象的目的。

D. 每个城市都是一个污染源.污染物能在城市间自由流动、跨界输送,形成区域性的灰霾,所以治理城市灰霾,必须实行区域化的联防联控。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雾是由水滴构成的,所以雾不含有毒物质,不会像霾那样危害人们的身体,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

B. 遇到严重的雾霾天气,人们应减少外出活动,在室内多开窗换气,以减少患上支气管炎等病的可能。

C. 工业生产与灰霾的产生密切相关,所以,要使灰霾治理有效,政府应要求工厂随时坚持严格减排。

D. 减少排放.实行区域化的联防联控和动态的调控方法可以减缓灰霾现象,从而使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1.C 2.B 3.D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下面有关‘霾’的表述,正确的一项”答题首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语句。题中选项中,A.偷换概念,由第②段可知,霾是一种极细微的干尘粒导致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B.概念混淆,由第②段可知,数百种大气颗粒物是指气溶胶粒子包含的复杂成分,不是霾所包含的成分。D.表述加深了程度,原文中只说了灰霾与肺癌发病有关,而没有说是罪魁祸首。 2.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要回到原文中,找到答题区间,联系选项对照理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题中B项理解有误,静风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不是灰霾污染环境的根本原因。 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题中选项A.关于“雾”的推断没有依据。B.“开窗换气”会导致污染物进入室内,因而会加大人们患病的可能。C.由末尾段“动态的调控方法”可知,“要求工厂随时坚持严格减排”的推断不当。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曾经拥有40亿元新台币身家的台湾旅游业大亨郭正利,未料投资房产失利。不仅欠了15亿元新台币债,旅行社倒了,妻子也离开了他,但他不向命运低头,曾西装笔挺、出入名车,现在穿着廉价的运动服,在市场摆摊学起“叫卖哥”卖起麻油鸡,对于还有2400万元新台币的债务要还,他坦然面对说:“人生起起落落,头放低、腰放软,我将再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的徽标,请写出图形部分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它既需要有言论自由,_____。特别是作为公众人物的网络大侠,______,置法律法规和社会责任于不顾,那么,党和人民的合法权益就会受到损害。要知道,______,但并不意味着允许各种杂音、噪音充斥。社会空间是如此,网络空间也是如此。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之常情是喜欢接近走运的人,避开倒霉的人。说是出于趋炎附势的算计,说是出于趋利避害、趋乐避苦的本能。成功者的四周洋溢着一种欢乐的气氛,进入这氛围似乎就分享了他的欢快。,失败者不累及旁人,那一份晦气够人感到压抑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如果

    那么

    所以

    虽然

     却

     B.

    但是

    可以

    或者

    而且

    尽管

     仍

     C.

    进而

    要么

    要么

     /

    最好

    已经

     D.

     而

    与其

    毋宁

    相反

    即使

     也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今天下午针对第三次陈江会谈的各项协议文本,举行了最后一次预备性磋商,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

B. 富有开拓精神的当代青年是“中国梦”的实现者、助跑者和寄托者,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托起“中国梦”。

C.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D. 老人跌倒该不该扶?当这个简单的问题都要作为一个话题来讨论的时候,表明了我们的道德素质和精神文明急需提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