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总是难免有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总是难免有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反复地一浮一沉,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磨练。因此,浮在上面的,不必骄傲;沉在底下的,更用不着悲观。必须以率直、谦虚的态度,乐观进取、向前迈进。 ——松下幸之助

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躺在成就上就像行进时躺在雪地里一样危险昏昏沉沉,在熟睡中死去。——维特根斯坦

读了上面的三则格言,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选准角度,明确立意;(2)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笑看人生的失败与挫折 在弱者看来,它是一个绊脚石,阻碍着你不能前进;但在强者看来,它是一个垫脚石,使你个上一层楼。其实在很多时候,辉煌的成就都是在逆境中产生的。逆境能铸就人才。 贝多芬--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无数常人无法承受的磨难,其中在他26岁正值活力最旺盛的时候,他失聪了,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是一个多大的打击啊!可贝多芬他并没有放弃音乐的梦想,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终于,他写出了他的代表作--《命运交响曲》,他成功了,他说过:“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是啊,挫折不过是湖中的一丝波纹!只要你坚持下去,它总会消失。 鲁迅说过:“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是啊,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面临着不同大小的挫折和困难,至于要怎样做,完全要看那个人使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挫折,心态将决定你的成败,所以我们要善待挫折。 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苦,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 挫折使人生的必修课,是人生必经之路,是人生的财富。经过挫折的磨练,人就拥有坚强有力的翅膀,拥有灿烂辉煌的未来。 面对挫折,想想这挫折带给你的是不便还是困难,当你发现让你愤怒和沮丧的挫折不过是一种不便,你就会更容易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 几乎每个成功者都是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打击。挫折和打击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如果你正在遭遇挫折,那么你也正走在通向成功之路。从法国记者博迪生命瘫痪后只能用眨左眼来表示对与错,他与笔录员之间克服困难,眨眼20 多万次,完成了《潜水员与蝴蝶》这本书,这不能不说明:一个不苛求条件,而是竭力创造条件,在这样的精神前面,就算剩下一只眼睛,也依然阻挡不了人要成功的步伐,依然不能打败一个拥有坚强精神的生命。因此,当得不到他人的承认,在生活中处处遇到挫折时,不要去抱怨他人是伯乐,不认识你的千里马,也不必自叹怀才不遇,而要勉励自己去变成一颗真正皇冠上的珍珠,当然会有人赏识你。 是让挫折吓退你前进的步伐而做不成想做之事,还是让挫折成为鞭策你勇往直前的动力?选择权在自己的手里。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难免你要放弃。但是越是想要放弃,你就越要咬牙坚持。从麦吉三次以外致命的打击中,他依然能够不言放弃,珍惜生命,努力取得成功。而我们生活中的小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 当我们没有力量去改变困境,移动障碍。不必为此感到挫折和沮丧,选择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障碍或困境,会从其中发现障碍或困境带给你的价值。 凡是处在不利境遇中的人,对生活才会有更多更深刻的体验。在遭遇巨大挫折和打击时,生活像是被阴云笼罩。但是只要心存希望,未来的生活就一定会再度充满阳光。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名言类材料作文。心态会影响到一个人情绪和情感的变化。情绪和情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的情绪对个人有着不良的伤害。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对自己的学习不利;对人际关系不利;对自己所在集体不利。因此,百折不挠就意味着坚持不懈,无论遇到什么,都会努力去克服去面对。面对需要勇气,克服需要能力,坚持需要坚定的信念,因此而卓越。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写好三句半:开头\主体段的线索句——线索要明晰\结尾加好标题。半:《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超》一句:人的一生犹如婴儿初啼,虽有苦涩,但却是全新鲜嫩,不管你遭到何种挫折与苦难,只要你不放弃自己,就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难倒你。二句:失败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我知道一切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三句:如果你十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么,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再能够凌空飞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王小谟:75岁不失棱角》完成题。

王小谟:75岁不失棱角

邱晨辉

人民大会堂的颁奖大会上,无数闪光灯照亮王小谟的那一刻,他半个世纪以来的科技成绩更是被人们反复传颂——提出中国预警机技术发展路线图,主持研制出中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媒体赋予他的诸多头衔——“中国预警机之父”、著名雷达专家等等。

然而,近些年来,王小谟倒是经常放出些“得罪人”的话,甚至会因为“有个性”“直爽”惹来一些“争议”。8年前,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北京代表团中,时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科技委副主任的王小谟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就建议要克服在科学研究上的浮躁情绪,切勿追求短期效应。值得一提的是,王小谟当时话锋直指科技体制,称“要从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入手,才能推动科研健康发展。”

在两院院士中,就是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中也不乏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但王小谟的履职方式却颇具个性。至少,与绝大多数科学家只在科技领域谏言不同,这位“学问最高”的代表群体中的一员,还会从一个普通公民的角度看待社会问题,并颇有“个性”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在10年前的一次两会上,王小谟揪住“两院”报告就是一连串的问责,他称报告里面列举出很多数字,说明“两院”做了很多工作,具有说服力,但是,“要做的工作不能仅限于此”。王小谟发言道,对于人民关注的大案要案,要加大审理透明度和报道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实情并受到警示教育。当然,这样的“敢言”和“个性”,也让王小谟尝到舆论的苦头。

上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让人们看到了国家装备预警机的紧迫性,预警机研制又一次提上了日程。王小谟主动请缨,与十几位老专家联名上书,要求自主研制预警机。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想法一经提出,迎来的不是技术上的挑战,而是受到了一些质疑。“我们当然可以从国外买,省时省力,但是一旦战争真的爆发,国外只要卡住几个配件,我们买回来的预警机就用不了!”王小谟据理力争。

这句话后,王小谟不再发声,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干活儿”去了。再一次公开露面,已到了2009年。在10月1日的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由王小谟主导研制的预警机作为领航机型,引领机群,分秒不差地飞过天安门广场。有人看到,看台上的王小谟“流泪了”。

王小谟选择的逻辑很简单,他只想要属于科学的答案,却从不愿意随波逐流。

1987年5月,当德国青年鲁斯特驾驶轻型飞机直入苏联领空,突破当时世界上最强大之一的地面雷达防空网后,苏联被吓到了,中国同样震惊了。低空防御雷达成了一个必须拿下的科技。那时,已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38所所长的王小谟跃跃欲试。然而,国家并没有把低空雷达的研制任务交给38所。王小谟没有就此放弃。“不让我们做,我们针对国外出口行不行?”看似不合组织口味的这一招,却用成果打败了美国、俄罗斯的雷达,并以国际价格卖给了不少对技术要求很“刁”的国家。王小谟和团队也因此收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今天,他获得了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人民大会堂里,面对前来采访的年轻记者,他不顾工作人员的阻拦,微笑着握手。

王小谟总是对年轻人青睐有加。这位曾经的中国预警机系统总设计师,先后培养出18位中国预警机系统或雷达系统总设计师,中国在这一重要领域的事业传承有望!

王小谟,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50多年的科技生涯中,先后主持研制了多部世界先进的雷达,为我国国土防空网的建设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

(节选自2013年1月19日《中国青年报》)

【相关链接】

1969年,王小谟接到了一个新的调令:到三线去。跟王小谟一起从14所去贵州的有八九百人,他们组成了一个新的研究所——电子工业部第38研究所。王小谟带领一批技术骨干,开始了长达十三年的三坐标雷达研究。

以前的雷达车上没空调,四五十度的高温,人在里面就算只穿一个小裤头,也热得汗珠直冒。经常待在里面做试验的王小谟深知其中的辛苦,于是,他提出在雷达机里装空调器。这种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挑战了当时“以苏联为师”的顽固理念,需要巨大的勇气。

果然,这一理念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但王小谟斩钉截铁:“人是第一战斗力!人都不行了,你那设备有什么用啊!”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后来我国预警机的设计中,也得到了贯彻,比如在预警机上装厕所、减噪等。

1986年,王小谟担任38所所长。此时的38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暴露了很多问题,253名技术人才“南飞”。地处边远山区,每年分配来的大学生不仅数量少,而且报到率低。怎么办,对此,王小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工资和住房采取按贡献分配。对技术尖子给予浮动两级工资的重奖;对长期不干工作的人先是黄牌警告,如不改正就请出所。经过改革,人的积极性被调动,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38所逐步走向国内一流水平。

1.作为人大代表,王小谟的“棱角”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

2.王小谟为什么主动请缨自主研制预警机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即可?请简要分析。

3.王小谟在科技工作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生物发光的奥秘》完成下列小

生物发光的奥秘

说到生物世界里的发光现象,人们首先会想到萤火虫,但是除了这种昆虫外,还有许多生物也能发光。人们发现,不同的生物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来。所有的植物在阳光照射后都会发出一种很暗淡的红光,微生物一般都会发生淡淡的蓝光或者绿光,某些昆虫会发出黄光。仔细地划分一下,生物发光可分两类:一类是被动发光,如植物,那些微弱的红光不过是没能参与光合作用的多余的光,这种光对植物是否有着生物学上的意义目前还是个谜,但一般的看法是这种光无意义,就像涂有荧光物质的材料经强光照射后再置于黑暗中发光那样;另一类是主动发光,尽管有一些主动发光的意义目前还未全部认识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绝大多数生物的主动发光是有用途的。光是一种能量,主动发光是对能量的一种消耗。生物的生存策略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在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去节省能量,因此主动发光必定是主动发光生物生存的一个重要手段。

1885年,社堡伊斯在实验室里提取出萤火虫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指出萤火虫的发光是一种化学反应。后来,科学家们又得到了荧光素酶的基因。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萤火虫的发光原理被完全弄清楚了。我们知道,化学发光的物质有两种能态,即基态和激发态,前者能级低而后者能级很高。一般地说,在激发态时分子有很高并且不稳定的能量,它们很容易释放能量重新回到基态,当能量以光子形式释放时,我们就看到了生物发光。如果我们企图使一个物体发光,我们只需要给它足够的能量使它从基态变成激发态就行了。但生物要发光则需要体内的酶来参与,酶是一种催化剂,并且是高效率的催化剂。它可以促使化学反应的发生,给发光物质提供能量,且能保证消耗的能量尽量少而发光强度尽可能高。在萤火虫体内,ATP三清腺酸苷水解产生能量提供给荧光素而发生化学反应,每分解一个ATP氧化一个荧光素就会有一个光子产生,从而发出光来。目前已知,绝大多数的生物发光机制是这种模式。不过在发光的腔肠动物那里,荧光素则换成了光蛋白,如常见发光水母的绿荧光蛋白,这些绿荧光蛋白与钙或铁离子结合发生反应从而发出光来。

1.根据文意,下列对“生物发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发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意义的被动发光,一类是具有意义的主动发光

B生物发光指的是一种化学发光现象,它只有在两种能态时因能量释放而形成的一种发光现象。

C.生物发光是一种化学发光现象,它只有在两种能态同时出现的情况下才能产生。

D.生物发光在发光的腔肠动物那里也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反应来提供能量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由于植物吸收的光部分未参与光合作用,因此有些植物只能发出暗淡的红光。

B因为杜堡伊斯找到荧光素酶的基因,才使得萤火虫的反光原理被完全弄清楚。

C科学家在分析物质的化学发光原理时,一般认为在激发态时分子容易释放很高且不稳定的能量然后重新回到基态。

D被动发光的生物拥有更多的基态,主动发光的生物拥有更多的激发态。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一个ATP和一个荧光素发生氧化反应,萤火虫体内就会有一个光子产生。

B生物之所以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因为体内拥有荧光素或光蛋白。

C生物发光需要体内的酶来参与,生物体内的酶越多,发出的光越强。反之亦然。

D荧火虫发光原理的揭示,为人类开发利用高效节能的新光源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查看答案

古文阅读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使召孙膑                                       

而田忌一不胜而                                 

魏将庞涓闻之,韩而归                             

乃钻火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素悍勇轻齐                尉剑挺,广起,夺杀尉 

B.遂成竖子                学而时习,不亦说乎?

C.孙子度行,暮当至马陵      齐因乘胜尽破

D.孙膑此名显天下            策之不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指挥作战常常智胜敌手,深得齐将田忌重用。在马陵之战中,他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大破魏军,名扬天下。

B.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刭。

C.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

D.本文通过马陵道智斗庞涓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思想。他的《孙膑兵法》为后世传诵,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2)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别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是使用何种修辞手法来表现这种感情的,请结合原诗作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结合上下文,在划线处仿写句子,要求句式一致,语义连贯。

在心灵的分岔路上,也许我们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走错了路,请立刻回头,重新选择一条路走吧。我们要相信: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选择小草的翠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