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生物发光的奥秘》完成下列小题 生物发光的奥秘 说到生物世界里的发光现象,人...

阅读《生物发光的奥秘》完成下列小

生物发光的奥秘

说到生物世界里的发光现象,人们首先会想到萤火虫,但是除了这种昆虫外,还有许多生物也能发光。人们发现,不同的生物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来。所有的植物在阳光照射后都会发出一种很暗淡的红光,微生物一般都会发生淡淡的蓝光或者绿光,某些昆虫会发出黄光。仔细地划分一下,生物发光可分两类:一类是被动发光,如植物,那些微弱的红光不过是没能参与光合作用的多余的光,这种光对植物是否有着生物学上的意义目前还是个谜,但一般的看法是这种光无意义,就像涂有荧光物质的材料经强光照射后再置于黑暗中发光那样;另一类是主动发光,尽管有一些主动发光的意义目前还未全部认识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绝大多数生物的主动发光是有用途的。光是一种能量,主动发光是对能量的一种消耗。生物的生存策略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在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去节省能量,因此主动发光必定是主动发光生物生存的一个重要手段。

1885年,社堡伊斯在实验室里提取出萤火虫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指出萤火虫的发光是一种化学反应。后来,科学家们又得到了荧光素酶的基因。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萤火虫的发光原理被完全弄清楚了。我们知道,化学发光的物质有两种能态,即基态和激发态,前者能级低而后者能级很高。一般地说,在激发态时分子有很高并且不稳定的能量,它们很容易释放能量重新回到基态,当能量以光子形式释放时,我们就看到了生物发光。如果我们企图使一个物体发光,我们只需要给它足够的能量使它从基态变成激发态就行了。但生物要发光则需要体内的酶来参与,酶是一种催化剂,并且是高效率的催化剂。它可以促使化学反应的发生,给发光物质提供能量,且能保证消耗的能量尽量少而发光强度尽可能高。在萤火虫体内,ATP三清腺酸苷水解产生能量提供给荧光素而发生化学反应,每分解一个ATP氧化一个荧光素就会有一个光子产生,从而发出光来。目前已知,绝大多数的生物发光机制是这种模式。不过在发光的腔肠动物那里,荧光素则换成了光蛋白,如常见发光水母的绿荧光蛋白,这些绿荧光蛋白与钙或铁离子结合发生反应从而发出光来。

1.根据文意,下列对“生物发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发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意义的被动发光,一类是具有意义的主动发光

B生物发光指的是一种化学发光现象,它只有在两种能态时因能量释放而形成的一种发光现象。

C.生物发光是一种化学发光现象,它只有在两种能态同时出现的情况下才能产生。

D.生物发光在发光的腔肠动物那里也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反应来提供能量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由于植物吸收的光部分未参与光合作用,因此有些植物只能发出暗淡的红光。

B因为杜堡伊斯找到荧光素酶的基因,才使得萤火虫的反光原理被完全弄清楚。

C科学家在分析物质的化学发光原理时,一般认为在激发态时分子容易释放很高且不稳定的能量然后重新回到基态。

D被动发光的生物拥有更多的基态,主动发光的生物拥有更多的激发态。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一个ATP和一个荧光素发生氧化反应,萤火虫体内就会有一个光子产生。

B生物之所以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因为体内拥有荧光素或光蛋白。

C生物发光需要体内的酶来参与,生物体内的酶越多,发出的光越强。反之亦然。

D荧火虫发光原理的揭示,为人类开发利用高效节能的新光源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D 2.C 3.D 【解析】 1.A“这种光对植物是否有着生物学上的意义目前还是个谜”,并不能断定它是“无意义的被动发光”。B只是生物发光的一类情况。C“同时出现的情况下才能产生”是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以“下列对‘生物发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A.因果关系不成立。B“后来,科学家们又得到了荧光素酶的基因。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才使得萤火虫的发光原理被完全弄清楚。”D“基态和激发态,前者能级低而后者能级很高”,可见,文中“基态”和“激发态”不是以多少来衡量,而是以“能级”的高低来衡量。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原文与选项在判断上的差别。 3.:A项原文中说“每分解一个ATP氧化一个荧光素就会有一个光子产生”,是ATP水解产生能量提供给荧光素而发生氧化反应;B项,从原文可知,生物发光是因为其体内的荧光素或光蛋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给发光物质提供能量;C项,属于无中生有,原文认为“生物发光需要体内的酶来参与”,但没有说生物体内的酶和发出的光成正比关系;D项,属于合理的推断,体现了科学家研究此原理的现实意义。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注意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文阅读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使召孙膑                                       

而田忌一不胜而                                 

魏将庞涓闻之,韩而归                             

乃钻火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素悍勇轻齐                尉剑挺,广起,夺杀尉 

B.遂成竖子                学而时习,不亦说乎?

C.孙子度行,暮当至马陵      齐因乘胜尽破

D.孙膑此名显天下            策之不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指挥作战常常智胜敌手,深得齐将田忌重用。在马陵之战中,他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大破魏军,名扬天下。

B.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刭。

C.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

D.本文通过马陵道智斗庞涓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思想。他的《孙膑兵法》为后世传诵,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2)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别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是使用何种修辞手法来表现这种感情的,请结合原诗作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结合上下文,在划线处仿写句子,要求句式一致,语义连贯。

在心灵的分岔路上,也许我们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走错了路,请立刻回头,重新选择一条路走吧。我们要相信: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选择小草的翠绿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

(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2)《春望》中作者看到山河破碎的景象,描绘内心忧伤令自己形容憔悴的句子是“                       ”。

(3)《破阵子》中表现作者为国分忧、建功立业志向的句子是“                    ”。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破阵子》描叙了他对早年军旅生涯的追忆和留恋,最后一句写出了不能收复失地、壮志未酬的哀伤。

B、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C.契诃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草原》《套中人》《樱桃园等。作品《变色龙》塑造了一个趋炎附势、见风使舵、虚伪可笑的小人物奥楚蔑洛夫。

D.《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