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女教师发现所教的高二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女教师发现所教的高二班里有28名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她认为这些学生品质低下,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将成绩判为零分。家长认为判罚太重,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重判。学校不堪重压,迫令教师屈从,她坚持自己的决定,严词拒绝,辞职而去。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关注,有人点赞,有人质疑。

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从老师、家长或校方任选一角度评论,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做一个有原则的人 《论语》中有很多涉及做人道理的论述,比如子贡和孔子关于“乡人皆好之”“乡人皆恶之”的对话,就揭示了做人的原则问题。在孔圣人看来,做人既不能做众口交赞之人,也不能做千夫所指之人,因为这两种人都是没有原则的。由此看来,一个丧失原则感的人是无足称道的。 “乡人皆好之”者是没有原则的。这种人没有是非观,只懂得投人所好。他们巧舌如簧、八面玲珑。在领导面前,毕恭毕敬、惟命是从;在同事面前,和颜悦色,俨然一个“好好先生”。这种人从来就远离纷争,置身事外。一旦遇事,便欣欣然地做起“和事佬”,谁也不得罪。譬如,夫差身边的那个伯嚭。身为人臣,不尽辅弼君王之本分,却整日揣摩君心,极尽阿谀逢迎之能事。在吴越争雄的关键时刻,劝吴王大兴土木的是他,劝吴王罢战休和的还是他。如此提议既讨得了主子的欢心,又赢得了厌战将士的好感,更博得了越国上下一片喝彩声。这样的伯嚭自然比“又臭又硬”的伍子胥“可爱”得多。可是,他忘了他是吴国的臣子。这位没有是非原则的“好好先生”终究成为了吴国的千古罪人。 “乡人皆恶之”者也是没有原则的。这种人没有善恶观,没有怜悯心,只懂得满足一己之私。这种人内心黑暗,人格扭曲。他们的人生字典里只有四个字——唯我独尊,别人都是他们的绊脚石。这种人好人见之而侧目,坏人闻之而丧胆。譬如,妄想统治整个世界的战争狂人希特勒。譬如,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而充当黑社会保护伞的文强。譬如,为泄私愤而制造“南平血案”的郑民生。他们就是这种人。这种丧尽天良、毫无善恶原则的人,注定要被刻上历史的耻辱柱,遭万世唾弃。 而一个有原则的人,必定是明辨是非、善恶分明的人。这种人就是孔圣人所说的“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之人。这种人光明磊落、襟怀坦荡。他们不畏强势、不惧权威,他们无私无畏,从头到脚一根筋。因为无私,好人拥戴;因为无畏,坏人切齿。他们的人生字典也有四个字——真理正义。譬如,葬身火刑的布鲁诺,在信仰科学的布道者眼中他是捍卫真理的殉道者,在封建教会者的眼中他是离经叛道的“异端”。譬如,打黑除恶的任长霞、王立军,渴望正义的人民对他们交口称赞,猖獗的黑势力对他们恨之入骨。这样的人从来都不会因为别人的好恶而放弃自己的是非善恶原则,他们永远是“善者”的保护神,是“不善者”的眼中钉。 人们常说:做人难,难做人。我想,“难”就“难”在做人的原则上。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明辨是非、善恶分明,决心做一个有原则的人,我相信,我们离孔圣人眼中的“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之人也就不远了。 【解析】 试题分析: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提供了多个思考角度思考:辞职的女教师、抄袭的学生、学生家长等等。无论哪一个角度,都要首先对材料中给出的“学生作弊”一事是宽容还是严惩,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态度。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并在立足于材料的基础上恰当地联系当代社会生活,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本材料最终给出的是一个争论的情境,所以,要将上面任何一个问题讲得有分寸、合情理,都需要在充分正面论述的同时,自觉考虑到对方的理据和逻辑,或吸纳或辩驳,从而使自己的论述更辩证更完备。 学生角度:①诚实做人比学业成绩更重要。②公民诚信教育应从未成年(学生时代)开始。 教师角度:①做一个有原则的教育者。②做一个能坚守正确决定而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有思想、敢担当的、有尊严的独立的公民。 家长角度:①纵容孩子作假不可取。②家长应是孩子“诚信”(诚实)做人的榜样。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核心事件:学生为完成作业抄袭,女教师为此拒绝屈从而辞职。 无论选择“老师”、“家长”还是“学校”中的哪一个角度,都要首先对材料中给出的“学生作弊”是宽容还是严惩,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态度。其次,还要对教师行为支持还是反对表明自己的态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前不久,在一次电视台举办的策划会上,主任对一名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我请客。不料该实习生却道,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不足来打杂的。

对实习生的说法,有人赞成,有人质疑。请你分别写出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意见,每则不超过50字。

(1)赞成者:                        

(2)质疑者: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音大体可分为乐音与噪音:振动起来有规律的、单纯的,是乐音;                   。这种分类强调的不仅仅是音的客观物理属性,                   。举个简单例子:中午我在睡觉,邻居家的小孩就开始大声弹钢琴。钢琴曲很动听,对他而言是乐音。但是,动听的钢琴曲打扰了我,让我困倦,厌恶,所以对我而言就是噪音。可见,                           ,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会因不同的人而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怡当的一项是

《中国成语大会》以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输出和传播为己任,以轻松愉悦的竞赛形式向全国广大电视观众传递成语之美。从根本的正道沧桑讲,        。中国要建成文化大国、文化强国,要靠文化的力量提升,靠价值观的影响力。

A.只要把握了成语的内在含义,就能继承和使用成语

B.继承和使用成语,需要把握成语的内在含义

C.准确把握成语的内在含义,才是继承和使用成语最好的方式

D.只有了解了成语的内在含义,才可以继承和使用成语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15年11月,日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首次将考试舞弊入刑,可见政府打击考试舞弊的决心之大,或成治理考试乱象的“尚方宝剑”。

B.2015年春晚凸显“中国元素”,以“中国情”打动人心,以“中国魂”凝聚人心,以“中国梦”鼓舞人心,处处体现“中国味”。

C.进人2016年以来,中国华北地区多年来少见的局部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达6级的严重雾霾天气,高速公路被迫关闭,航班起降受到严重影响,中小学生也被迫停课。

D.国际法庭因认定日本在南极海的“调查捕鲸”实质为“商业捕鲸”,判定其违反了国际公约,于3月31日颁布判决书,下令禁止日本船只在南极海停止以任何名义捕鲸。

 

查看答案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随着大数据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数据泄露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大数据=大泄露”,在今天看来这不是_         _。

②《血色子午线》中连续不断的屠杀和残害是如此_         ,谈起来仿佛是联合国1999年关于科索沃恐怖事件的报告。

③在皇权至上的古代,从来没有人将百姓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百姓兴则国家兴这样的话在百姓听来也会感到_             

A.耸人听闻    惊世骇俗      骇人听闻

B.惊世骇俗    骇人听闻      耸人听闻

C.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      惊世骇俗

D.骇人听闻    惊世软俗      耸人听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