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生活的现实让人懂得要现实地生活。”

张闻天:“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地生活。”

高晓松:“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已不记清是何时喜欢上陶渊明的这两句诗的了,却在不知不觉中领悟了许多,明白了许多。就像高晓松说的“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城市中,水泥的建筑,华丽的街道,早已掩饰了那过去的曾经,物是人非的世界,充满着种种所谓的美好,然而这其中所暗含的,是大多数人所不能知道的陷阱。可曾记得,为了一个梦想,放弃了诸多?可曾记得,为了眼前的那一点点利益,不择手段?可曾记得,当你获得了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却又丝毫不满足,继续着所谓的种种?我不知道,不知道你究竟最后得到了什么,当你回首的那一刻,你想到的又是什么?我真的不知道,这样忙碌的一生是为了什么?真的不想知道!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洒脱,一种淡泊,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是我最向往的境界。岁月流逝,我成长着,成长中获得了许多,明白了许多。有人说,陶渊明的精神不合时宜,不值得提倡。那时我就想,为什么?思索中我得出了那么一种诠释:那种人早已被欲望所淹没,早已分不清自我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大概就是那么一种情形吧。而我,我只是跳出那么一种阻隔,用清醒的眼光去看待其中所谓的种种。我幻想着有那么一天,在远离欲望的城市外某一处生活着,静静地品味着其中的种种;又或者我用那种眼光去感悟世人,明白其中的种种。每每念到此诗,细细地品味,我总会无比地向往陶渊明所处的环境,那种心态,以及那种境界。 有那么一种感觉,当我们身处这个社会时,难免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欲望的腐蚀,而这时的我们如果用这种心态去过滤一下自我,就可以获得一丝明白,一丝感悟,此刻的心就可以升华。于是,我企图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个境界走去,而它却是那么的遥远,遥不可及。但我对它的向往,丝毫不减。 生活还有诗和远方!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名言警句材料作文,名言类新材料作文可以是一则材料、两则或多则材料,也可以是单一观点型、对立观点型或者相辅相成型材料。但不管是哪种类型,写作前都要弄清楚材料本身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一般而言,名言类材料作文比较好的写作方法是:抓关键词,紧扣观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则材料关键词“现实地生活”“理想地生活”“苟且”“诗和远方”写作之前应弄清楚“苟且”“诗和远方的田野”的含义。这里的“苟且”代表的是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所遇到的各种无奈,各种屈从。而“诗和远方的田野”也并不是实指,它更多代表的是自己生存在这世界上的一种美好的向往,一种人在追求生存过程中自己内心真正的憧憬。歌词中还突出了“不止”,即“不仅仅”,它没有否定任何人的“苟且”,但更强调了人生不能只把视野局限于平凡世俗的生活,亦不能少了美好的情怀,不能忘记美好的向往、内心的憧憬,保持心灵的充盈。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例如:本题材料中关键词“现实地生活”“理想地生活”“苟且”“诗和远方”。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懒惰的智慧

(美)凯利

①我们从小就听长辈们说起过懒汉,仿佛懒惰很不体面。实际上,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

②懒惰的饭店服务员往往是最令人满意,最优秀的。他总是一次就把餐具都送到餐桌上,他讨厌哪怕多走半步路。只有那些勤快的伙计才会端上咖啡不带方糖和勺子,他们不在乎多往返几趟,每趟只拿来一样东西,结果咖啡都已经凉了。

③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我们的远祖住在条件恶劣的山洞里,每次喝水,都要走到溪水旁边才行。于是他们发明了最初的水桶,这样他们一次就可以把足够喝一天的水提回家去。不过,倘若他们懒得连水桶也不愿意提,不用说,他们下一步就会铺设管道,这样水便可以顺着管道,从溪边一直流进他们的屋子里。为了避免挑着水翻山越岭,水泵和水车就被发明出来了,这些都是懒汉们后来的成就。同样,我们的某个祖先想到湖对岸去,可他又不愿沿着湖边绕过去。这时第一条船就诞生了,它就是把一段树干掏空以后做成的。

④据说,一百多年前,有个叫汉弗莱·波特的少年,人家雇他整天坐在一台讨厌的蒸汽发动机旁边,让他每当操纵杆敲下来时,就把废蒸汽放出来。他是个懒汉,觉得这活儿太累人,就在机器上装了几根铁丝和几个螺栓。这样,阀门就可以靠着它们自动开关了。这么一来,不但他可以脱身走人,玩个痛快,而且发动机的功率也提高了一倍。他就这样懒洋洋地发现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的原理。

⑤现代农业机械都带有座位。起初想到安座位的绝不会是什么勤快的农夫,他们才不在乎整天在地里走路呢。这个主意最先肯定是由想坐着干活的人想出来的。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⑥最杰出的工程师——人类动机的研究者弗兰克·B·吉尔布莱思,常常把各行各业优秀工人的劳动动作拍成影片,由此观察某一工序最少可以用几个动作完成。他发现,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他们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都不肯做。勤快一些的工人的效率要低得多,因为他们不在乎把力气花在多余的动作上。一个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懒惰;凡是能吩咐别人为他干的事,他绝不亲躬。

⑦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许多重要的规则和定理都是懒汉想出来的。这些人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人准是懒汉。他们探究各种互不相关的现象的根源,他们讨厌需要吃苦受累的事情。想想看,如果没有发现自由落体定律,那么,要确定苹果从枝头落到地上的时间,要确定猫从离地一英里的气球上掉到地上的时间,该会多么麻烦!想想看,如果某些懒汉不曾建立“2+2=4”的规则,我们的生活将会遇到很多复杂的局面,将会碰到多少令人筋疲力尽的麻烦!

⑧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现在是认真看待我们的这些懒汉的时候了,因为我们的这些懒汉身上寄托着人类的希望。  (本文有删节)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层次。

2.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作简要分析。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懒惰的智慧”的内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①只见赤日当空,树阴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刚到了蔷薇花架,只听有人哽噎之声。宝玉心中疑惑,便站住细听,果然架下那边有人。如今五月之际,那蔷薇正是花叶茂盛之际,宝玉便悄悄的隔着篱笆洞儿一看,只见一个女孩子蹲在花下,手里拿着根绾头的簪子在地下抠土,一面悄悄的流泪。宝玉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象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叹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特,且更可厌了。”想毕,便要叫那女子,说:“你不用跟着那林姑娘学了。”话未出口,幸而再看时,这女孩子面生,不是个侍儿,倒象是那十二个学戏的女孩子之内的,却辨不出他是生旦净丑那一个角色来。宝玉忙把舌头一伸,将口掩住,自己想道:“幸而不曾造次。上两次皆因造次了,颦儿也生气,宝儿也多心,如今再得罪了他们,越发没意思了。”

②一面想,一面又恨认不得这个是谁。再留神细看,只见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宝玉早又不忍弃他而去,只管痴看。只见他虽然用金簪划地,并不是掘土埋花,竟是向土上画字。宝玉用眼随着簪子的起落,一直一画一点一勾的看了去,数一数,十八笔。自己又在手心里用指头按着他方才下笔的规矩写了,猜是个什么字。写成一想,原来就是个蔷薇花的“蔷”字。宝玉想道:“必定是他也要作诗填词。这会子见了这花,因有所感,或者偶成了两句,一时兴至恐忘,在地下画着推敲,也未可知。且看他底下再写什么。”一面想,一面又看,只见那女孩子还在那里画呢,画来画去,还是个“蔷”字。再看,还是个“蔷”字。里面的原是早已痴了,画完一个又画一个,已经画了有几千个“蔷”。外面的不觉也看痴了,两个眼睛珠儿只管随着簪子动,心里却想:“这女孩子一定有什么话说不出来的大心事,才这样个形景。外面既是这个形景,心里不知怎么熬煎。看他的模样儿这般单薄,心里那里还搁的住熬煎。可恨我不能替你分些过来。”

③伏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忽一阵凉风过了,唰唰的落下一阵雨来。宝玉看着那女子头上滴下水来,纱衣裳登时湿了。宝玉想道:“这时下雨。他这个身子,如何禁得骤雨一激!”因此禁不住便说道:“不用写了。你看下大雨,身上都湿了。”那女孩子听说倒唬了一跳,抬头一看,只见花外一个人叫他不要写了,下大雨了。一则宝玉脸面俊秀;二则花叶繁茂,上下俱被枝叶隐住,刚露着半边脸,那女孩子只当是个丫头,再不想是宝玉,因笑道:“多谢姐姐提醒了我。难道姐姐在外头有什么遮雨的?”一句提醒了宝玉,“嗳哟”了一声,才觉得浑身冰凉。低头一看,自己身上也都湿了。说声“不好”,只得一气跑回怡红院去了,心里却还记挂着那女孩子没处避雨。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回

注:①故事发生在大观园内;②画蔷者为大观园十二个学戏女孩子之一的龄官,她喜欢贾蔷。

1.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小说节选部分情节一波三折,出现多次误会,试作简要概括。

3.节选部分以贾宝玉之眼为叙事视角,试赏析这样写有何好处?

4.有人给节选部分拟了三个题目,分别是“夏日”、“邂逅”和“痴”,作家王蒙认为“痴”最贴切,试作探究。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庄子《逍遥游》)

(3)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6)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7)独学而无友,                 。(《礼记·学记》)

(8)                  ,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少年游

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1.上片前三句体物写人十分精妙,试作赏析。

2. 毛稚黄评本词下片“意思幽微,篇章奇妙”,试作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孙思邈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人。”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

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照邻有文云:“邈道合古今,学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

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蜺,此天地之常数也。人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焦枯。症发乎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初,魏徵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思邈口以传授,有如目睹。

永淳元年卒。遗令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

(选自《旧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

注释:①孙思邈:唐代医学家,人称“药王”,著有《千金方》;②容卫:中医名词,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③精:实质;④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充塞就长疱疖,匮乏就生脓疮。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方助之以              济:治理

B.年已老,而听视聪          :明白

C.邈道合古今,学数术        殚:穷尽

D.遗令                    薄:简单、节俭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思邈年轻时就喜欢谈论老子、庄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爱佛经。

B.卢照邻认为孙思邈学问渊博,见解高超,就古代的庄子当今的维摩诘圣僧。

C.孙思邈一生大多数时间隐逸行医,拒绝了多位皇帝授予的官职,说明他胸无大志,对功名也没有兴趣。

D.孙思邈的年龄是个谜,他自己说是隋文帝辛酉年间出身,到现在93岁,但他谈起北周、南齐年间的往事,如同亲眼所见,乡里人都说他有几百岁。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1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

2发乎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

4.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孙思邈所说的“名医之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