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在王静安先生所有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无疑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在王静安先生所有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无疑的《人间词话》乃是其中最为人所重视的一部作品,因为他早期的杂文只不过是他在西方思想的刺激下,透过他自己的性格上的特色,对传统之中国文学发生反省以后所产生的一些概念而已。其较具理论体系的《<红楼梦>评论》一文,则是他完全假借西方之哲学理论来从事中国之文学批评的一种尝试之作,其中固不免有许多牵强疏失之处。至于《人间词话》则是他脱弃了西方理论之拘限以后的作品,他所致力的乃是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之重要概念融会到中国旧有的传统批评中来。所以《人间词话》从表面上看来与中国相沿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式,虽然也并无显著之不同,然而事实上他却为这种陈腐的体式注入新观念的血液,而且在外表不具理论体系的形式下,也曾为中国诗词之评赏拟具了一套简单的理论雏形。然而可惜的是《人间词话》毕竟受了旧传统诗话词话体式的限制,只做到了重点的提示,而未能从事于精密的理论发挥,因之其所蕴具之理论雏形与其所提出的某些评诗评词之精义,遂都不免于旧日诗话词话之模糊影响的通病,在立论和说明方面常有不尽明白周至之处。

关于《人间词话》的内容,根据现在流传的搜辑最备的王幼安校订本来看,其中词话共有三卷一百四十二则之多。在这三卷词话中,后二卷之删稿及附录,盖多出于后人之搜辑,其编排之次第则全以搜辑时所依据之资料为主,并未经过系统化之整理,当然我们也就难望其有什么明白的体系和次第。至于其上卷所收的词话六十四则,则曾经过静安先生自己之编订,早在他生前便以曾于《国粹学报》刊行发表。这一部分词话从表面上看来与其他词话之分条记叙者虽也并无不同,然而只要我们一加留意,便不难发现这六十四则之编排次序,却是隐然有着一种系统化之安排的。

概略地说来,我们可以将之简单分别为批评之理论与批评之实践两大部分。自第一则至第九则乃是静安先生对自己评词之准则的标示。这九则词话实在乃是《人间词话》中主要的批评理论之部。这是我们在研读《人间词话》时首当掌握的重要纲领。从以上九则词话以后,自第十则至第五十二则乃是按时代先后,自太白、温、韦、中主、后主、正中以下,以迄于清代之纳兰性德,分别对各历代名家作品所作的个别批评。此一部分乃是《人间词话》中主要的批评实践之部。此外,在其上卷之末,自第五十三则以后,尚有数则词话分别论及历代文学体式之演进、诗中之隶事、诗人与外物之关系、诗中之游词等,则是静安先生于批评实践中所得的一些重要结论。最末二则且兼及元代之二大曲家,可见其境界说之亦可兼用于元曲,为其《人间词话》作了一个馀意未尽的结尾。从这种记叙次第来看,《人间词话》上卷虽无明白之理论体系,然其批评理论之部与其批评实践之部,透过各则词话之编排安置,却仍是颇有脉络及层次可寻的。

节选自叶嘉莹《<人间词话>之基本理论——境界说》(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王国维作为一代大师,一生著述颇丰。在他所有的著述中,最为人所重视的无疑是《人间词话》。

B.《<红楼梦>评论》一文,虽较具理论体系,但就因为是他假借西方之哲学理论来从事中国之文学批评之作,所以其中有许多牵强疏失之处。

C.《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摆脱西方理论之局限,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将中国传统批评的重要思想融入到西方文学批评体系中的一个尝试。

D.《人间词话》因为受旧传统诗话词话体式限制,欠缺精密的理论发挥,所以其理论雏形与某些精义,都不够细致,立论和说明也常不尽明白。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人间词话》与与中国相沿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式,并无什么不同。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它们都不免于旧日词话之模糊影响的通病。

B.流传的搜辑最备的王幼安校订本共有三卷,在这三卷词话中,后两卷多为后人补写,且未经过系统化之整理,对于我们分析人间词话的体系并无大用。

C.上卷一至九则是人间词话中最主要的批评理论之部,也是我们在研读时要掌握的最重要的纲领。

D.《人间词话》上卷虽无明白的理论体系,但是透过各则词话的编排安置,我们可以找到其批评理论和批评实践的脉络层次。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根据作品受西方理论局限的程度判断,王国维先生的作品《人间词话》应完成于《<红楼梦>评论》之后。

B.《人间词话》上卷53则以后,主要是批评实践中所得的一些重要结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便出自这一部分。

C.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述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说“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这句当选自上卷第63或64则。

D.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造诣很高,其中境界之说影响尤大,所评虽多为词,但其实对元曲也同样适用。

 

1.D 2.D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理解和概括能力。A项,原文是“在王静安先生所有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而非所有著述,以偏概全。B项,强加因果关系,并非因为是假借西方哲学理论才产生。C项,顺序颠倒,原文是“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之重要概念融会到中国旧有的传统批评中来”。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题干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本题的几个选项基本源自第一段,A项,“在他所有的著述中”有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在王静安先生所有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无疑的《人间词话》乃是其中最为人所重视的一部作品”;B项,文章第一段说的是“其较具理论体系的《<红楼梦>评论》一文,则是他完全假借西方之哲学理论来从事中国之文学批评的一种尝试之作,其中固不免有许多牵强疏失之处”;C项,文章第一段说的是“至于《人间词话》则是他脱弃了西方理论之拘限以后的作品,他所致力的乃是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之重要概念融会到中国旧有的传统批评中来”。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A项,原文是“《人间词话》从表面上看来与中国相沿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式,虽然也并无显著之不同”,但其实还是有新观念的注入,选项忽略了“表面上”这一限制词。B项,原文是“盖多出于后人之搜辑”,并非由后人补写。C项,是我们“首当掌握的重要纲领”,而未必是最重要的纲领。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那就要求考生应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本题的ABC选项与文章的表述有出入。A项源自第一段,B项源自文章第二段,C项源自文章第三段。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B项,“自第十则至第五十二则乃是按时代先后,自太白、温、韦、中主、后主、正中以下,以迄于清代之纳兰性德,分别对各历代名家作品所作的个别批评。”对后主李煜的评点当在第10-52则。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比如选项B源自文章最后一段,依据文意进行推测,“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应出自“第十则至第五十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莫言曾义正言辞地说:“我永远不会为了一个奖去写作,不管是茅盾文学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但他分别在2011年和2012年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

新东方学校创始人俞敏洪说:“财富、名声、地位都是理想的副产品,你只顾追逐理想,其余的会跟着来到。”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查看答案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            三种诗歌形式与         三种表现手法。

 

查看答案

默写下列各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1)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琵琶行》)

(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3)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雨霖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题。

周朴园  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鲁侍萍  哦。

周朴园  你知道么?

鲁侍萍  也许记得,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件?

周朴园  哦,很远的,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周朴园  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想打听打听。可是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到现在不是老了就是死了,活着的多半是不知道的,或者忘了。

鲁侍萍  如若老爷想打听的话,无论什么事,无锡那边我还有认识的人,虽然许久不通音信,托他们打听点事情总还可以的。

周朴园  我派人到无锡打听过。——不过也许凑巧你会知道。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家姓梅的。

鲁侍萍  姓梅的?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  不敢说。

周朴园  哦。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  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朴园  痛苦)哦!

鲁侍萍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了她,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

周朴园  好,你先下去。让我想一想。

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老爷,您那雨衣,我怎么说?

周朴园  你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捡出来。

鲁侍萍  旧衬衣?

周朴园  你告诉她在我那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

鲁侍萍  老爷那种纺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朴园  要哪一件?

鲁侍萍  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周朴园  (惊愕)梅花?

鲁侍萍  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还有一件,——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级,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摘自曹禺《雷雨》,有删减)

1.“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你知道么?”问:对周朴园的这番话应如何理解?

2.“周: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问:表现周朴园的什么心理和性格?

3.“周:谁指使你来的?”问:为什么要问“谁指使你来的?”

4.“周:(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问:潜台词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凃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天下之民至焉。”

(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选自白居易《琵琶行》)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亦然(凶,收成不好,荒年)

B.天下之民至焉 斯,则,那么

C.去江口守空船(来,语气助词,无义)

D.坐促弦弦转急 (却,但是)

2.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王好战,请战喻              斧斤时入山林

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歌之

C.君翻作《琵琶行》            昔者先王以东蒙主

D.以五十步笑百步,何如        人死,曰:‘非我也,岁也。’

3.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4.请用“/”给下面划线的文言文断句。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