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父亲的旧怀表 敬爱的父亲去世两年了,我们一直沉浸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父亲的旧怀表

敬爱的父亲去世两年了,我们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他的遗物也就一直放在他生前常呆的那间小屋里,没人去动它们。

夏天的一个早上,我和姐姐终于打起精神和母亲一起来整理他的房间。

一个破旧的皮箱打开了,母亲从里面翻出了一只旧怀表。母亲用围裙角擦了擦旧表,大声地说:“这是你父亲当年一直在用的表,不知德瑞克喜不喜欢?我想送给他。”德瑞克是我儿子。“就是不知这表还能不能走?”她接着说。

我的手指轻轻地划过旧怀表的外壳,它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泽。抚摩着这只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父亲的音容笑貌。它多像我的父亲!那么朴实、无华、简洁,而又如此忠实、可靠。

这只旧怀表令我想起父亲曾经买过的旧车。

“爸爸,你买这车干吗呀? 油漆都掉了,这么破旧难看!”

“傻丫头,尽管它的外面已经油漆剥落,可它跑起来可轻快了。嘿,爸可拣了个便宜啦!”

原来爸爸看中的是更重要的东西,真的,旧车的引擎还相当完好。

我还想起早年父亲在我们的房子外面搭建的卫生间,它里面虽然干干净净,但外表简陋,甚至显得寒碜。

我想到了父亲收集在他小房子里的东西:一个旧燃气炉,一盏好用的灯,一张舒服的躺椅。在这间房子里,他常常自己动手修理着各种收集来的旧玩意儿。他捣鼓好了被别人扔掉的坏收音机,为丢弃的破玩具配上零件。这些都是别人因为坏了随手扔掉的,他,默默地拣回来,修好,再用。

是不是那会儿我们的家庭经济很困难?

两年前,在父亲的葬礼上,一位中年男子走上前来,悲伤地,带着怀念的口吻问我姐姐:“女士,你可知道,早些年,我们家因为有你父亲的帮助,才熬过一个又一个的年关? 全家因为有了你父亲经常的照顾,才免于饥饿?”我们都摇头说,从没听父亲说起过这码事儿。中年男子接着告诉我们,当年,他们家兄弟姐妹一大堆,经济拮据,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

我把这个中年男子的话转述给母亲,并询问说:“妈,我们还真的从没有听您和爸说过这事儿。当时咱们家不是也很困难吗?”母亲说:“咱们家那会儿是不宽裕,可毕竟还可以维持生活。所以呀,你爸和我就常省下一些东西来帮助比我们还困难的人家。你们姐妹几个不知道吧,你们父亲给这山里边多少人家都送过食物和柴火。他自己呢,省吃俭用,什么都舍不得扔掉。”

是的,我们还真的不知道,我们眼见的只有自己家的破车,只关心什么时候,父亲才把它换成新的呢,让我们的小伙伴也羡慕羡慕我们?我们只关心自己家的卫生间,什么时候也能像别人家一样,与卧室配套?而不是建在房子外的陋室一间,让我们脸上无光,遭人耻笑。母亲的话,令我恍然大悟。怪不得父亲会如此节俭。

德瑞克接受了他外公的遗物。我们有一个叫霍布的朋友,家里是珠宝商。德瑞克把旧怀表拿去请他修理。两周后,怀表修好送了回来,并重新做了抛光处理。霍布告诉我们说:“知道吧? 早些年,人们买表的时候,是可以自己在商店选择表壳,然后再配上挑好的表芯的。所以,当怀表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奢侈品的时候,人们都注重表的外壳,好向别人炫耀呀!经我手修过的旧表大多数有豪华的外壳,但是,一看内芯,质量却马马虎虎。”

但父亲的这只旧怀表却很稀罕:它的内芯质量上乘,几十年后的今天还能正常使用,而它的外壳,毫不张扬,价格也是最便宜的那种。

“什么样的人才会这样选表呀?”霍布惊讶地接着问道。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的父亲。”

我那敬爱的父亲。他知道最重要、最宝贵的只有那内在的美,那才是最值得珍藏的东西。父亲默默地帮助着最需要帮助的人,为此他宁愿自己过着节俭的日子。

父亲的旧怀表,如他本人,在那朴实无华的外表里深藏的,是一颗金子般的心。

(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采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行文,摘取父亲生活中的小片断,表现父亲俭朴的生活作风、崇高的人格情怀。

B.“一只旧怀表”不仅是父亲的爱物,也很受母亲的看重,母亲把它送给我的儿子,就是想让他成长为我父亲一样的人。

C.霍布修表时说的那段话中,一般人“注重表的外壳,好向别人炫耀”,衬托父亲不重外表,内心高尚的人格精神。

D.“父亲默默地帮助着最需要帮助的人,为此他宁愿自己过着节俭的日子。”流露出作者对父亲辛劳、俭朴一生的遗憾之情。

E.作者在追忆父亲的同时,对家中狭窄的小屋、寒碜的卫生间、破旧汽车,仍刻骨铭心,说明心灵的伤痕永远难以抚平。

(2简要分析画线部分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

(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父亲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4)试从主题表现、人物塑造、结构安排三个方面,探究标题“父亲的旧怀表”的作用。

 

(1)AC (2)①从人物形象的角度看,这段对父亲生活环境、日常生活的描写,表现了家庭并不富裕的经济状况,说明父亲日常用度节俭。②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看,这些内容对父亲慷慨地帮助比他更为穷困的家庭起到陪衬作用,突出了父亲的善良、高尚。 (3)①朴实无华、简洁、忠实、可靠;②生活节俭;④善良、高尚、乐于助人。 (4)①主题表现:作者不仅通过“父亲的旧怀表”赞美父亲的高尚人格,而且还寄托着对父亲的思念。②人物塑造:“父亲的旧怀表”是父亲的爱物,也是外表朴实、心灵高尚的父亲的象征。③结构安排:“父亲的旧怀表”是文章结构的明线,由怀表引出对父亲的生活的回忆,使文章选材自由,而又有清晰的思路、线索。 【解析】 (1)试题分析:B项,“母亲把它送给我儿子,就是想让他成为我父亲一样的人”分析的主观性太强。D项,“流露出作者对父亲辛劳、简朴一生的遗憾之情”分析不当,实际是对父亲的理解与赞扬。E项,“说明心灵的伤痕永远难以抚平”分析错误,作者写“狭窄的小层,寒碜的卫生间、破旧汽车”说明家庭的经济情况并不太好,从而突出父亲帮助别人的可贵品质。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从画线语句所在段落的本身作用分析,然后再结合下文内容分析。从语句本身内容来看,父亲修理好别人扔掉的东西自己用,表现的是父亲的因家庭经济不好而节俭的人物形象;从下文父亲給予山里人的帮助来看,既能表现父亲的善良、高尚,又可以从表现手法衬托的角度答题。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此题只需根据文中父亲的言行举止等描写语句及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直接提炼性的概括即可。如“它多像我的父亲!那么朴实、无华、简洁,而又如此忠实、可靠。”可得出父亲朴实无华的形象;从父亲对别人的帮助内容可得出父亲善良、高尚的形象;以此类推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在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可结合着文中最后两段“内在的美”“金子般的心”等内容从作者的创作意图角度来分析;在表现人物形象方面,标题中“旧”字表现了父亲的节俭、朴实;旧怀表的质量体现了父亲高尚的心灵,故可从突出父亲的人物形象角度组织答案;在结构上,旧怀表贯穿全文,故起着线索作用,由最后一段“父亲的旧怀表,如他本人,在那朴实无华的外表里深藏的,是一颗金子般的心可得出在结构上,标题起着引出故事情节内容的线索作用。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               。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

(2)《诗经·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此诗歌创作于安史之

1.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2.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文中划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B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C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D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中,“征”是指征召出来任官;“拜”指授予官职。

B奏议,指臣子向朝廷反省自己工作中的重大错误,“奏”意为“陈奏”。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史书。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春秋左氏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牧驻守雁门,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并不急于出战,致使匈奴及赵国边防兵认为他胆小怕事。

B.李牧不肯迎战匈奴,赵王不满,让别的将领取代他,匈奴来犯,伤亡损失很多。赵王再请李牧出山,李牧这个决定太急促,闭门不出。

C.李牧到任后,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当匈奴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都希望与匈奴一战时,李牧巧妙部署,大败匈奴。

D.赵王迁七年,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施行反间计,赵王派人逮捕了李牧并杀害了他。秦国乘势攻打赵国并灭之。

4.翻译下列句

(1)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2)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话说文学趣味

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可以当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小说、戏剧、杂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大都在小说和戏剧中可能只是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他们里面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和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探求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的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木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团锦簇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没有见到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就像只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

学文学的人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对胃口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近视,在文学趣味方面也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文学作品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纯正的文学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的作品的佳妙,就不能正确地欣赏任何作品的佳妙。

趣味是对生命的彻悟和留恋。生命时时刻刻都在进展和创造,趣味也是如此。纯正的文学趣味必有创造性,必时时刻刻开发新境界。如果让你的趣味囿在一个狭小的圈套里,它无机会可创造开发,怎能不随之僵死腐化?从前私塾冬烘学究如井底之蛙,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八股文、试帖诗。他们对于这些乌烟瘴气何尝不津津有味?然而,这算是文学的趣味么?

节选自《话说文学趣味》

1.根据原文,下列对“纯正的文学趣味”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小说、戏剧、杂文等等各类作品都能够当一首诗看。

B.对诗有浓厚的兴趣,能欣赏到其他种类的作品的佳妙处。

C.有广博的趣味,能够同时欣赏许多派别的作品的佳妙处。

D.有创造性,时时刻刻都能够开发创造新的文学趣味。

2.下列对“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比别类的文学作品更加谨严、纯粹、精微。

B.爱好诗的人,在小说和戏剧中不仅仅看到故事。

C.一个人喜欢诗就可以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

D.诗是纯正的文学趣味的必要的构成元素。

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流的小说家反而很难写出福尔摩斯探案这样的故事。

B一个人不喜欢诗,在小说和戏剧中就只能见到故事。

C第一流小说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并不仅在故事。

D从前私塾冬烘学究都深研八股文、试帖诗。

 

查看答案

成年大马哈鱼经过日日夜夜的长途跋涉,经历了千辛万苦,溯河洄游重返故乡,养儿育女,在故乡甘美的水中走完了生命的旅程,慢慢地死去。人回溯历史,可以知兴替,明晓历史规律,从而获得人生智慧。回溯过往经历,可以检省得失,坚定信念,憧憬未来。

请以“回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要求:写出一定的感悟、反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