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刘重来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刘重来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按照“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的条款,外国轮船在长江上触目可见,令国人深感屈辱。1925年10月,卢作孚邀约友人,集资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积极投入以经济实力夺回内河航运权的爱国斗争。公司成立之初,整个家当只有一艘载重量70吨的小轮船,卢作孚就定下了“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公司宗旨,展现了他的强国宏愿。当时,长江上游航运正被外国轮船公司控制着,不多的几家中国轮船公司濒临破产,卢作孚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方针,在从未行驶过轮船的嘉陵江开辟新航线,并在管理上大胆改革,使公司站稳了脚跟,并将航线从嘉陵江发展到了长江。从1930年开始,民生公司“化零为整”,逐步壮大实力,先后收购了大批中外轮船,并控制了长江上游航运,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公司逐出了长江上游。到1945年,民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不仅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而且在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都有分支机构,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卢作孚也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船王”。

②在抗战爆发、国难当头的时刻,他号召:“国家的抗战开始了,民生公司应当首先行动起来参加战争。”在他的指挥下,全体员工英勇投入到紧张、艰险的抗战运输中去。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作为长江咽喉、入川门户的宜昌,聚集了大批难民和从沦陷区运来的大批航空器材、兵器及轻重工业机器设备,急待撤往大后方。但是,按照当时的实际运力,至少需要一年才能运完。还有40天就是长江枯水期,日本飞机不断轰炸,日军节节逼近,形势十分危急。在此关键时刻,卢作孚下令采用“三段航行法”,除了最重要的军用物资及不宜装卸的大型机器设备直运重庆外,其他物资一律分段运输,使航程缩短了一半或大半。硬是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

③卢作孚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北碚乡村建设实验。1927年,卢作孚被任命为北碚峡防局局长。峡防局本来是一个主要针对盗匪的治安联防机构,但他却借此平台,提出“打破苟安的现局,创造理想的社会”的口号。与民国时期其他乡村建设实验不同,他明确提出“要将这一个国家现代化起来”,就要“赶快将这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为此,他精心设计了北碚的“乡村现代化”蓝图,“以嘉陵江三峡为范围,以北碚为中心,要将嘉陵江三峡布置成一个生产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以供中国“小至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参考”。经过努力,这个昔日贫穷落后、偏僻闭塞、盗匪横行的小乡镇,终于建设成为“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重要城镇”。陶行知参观后说,北碚的建设“可谓将来如何建设新中国的缩影”。卢作孚也与晏阳初、梁漱溟一起,被称为“民国乡建三杰”。

相关链接

①最好的报酬是求仁得仁——建筑一个公园,便酬报你一个美好的公园;建设一个国家,便酬报你一个完整的国家。这是何等伟大而且可靠的报酬!它可以安慰你的灵魂,可以沉溺你的终身,可以感动无数人心,可以变更一个社会,乃至于社会的风气。(卢作孚《工作的报酬》)

②乡村建设在消极方面是要减轻人民的苦痛,在积极方面是要增进人民的幸福。造公众福,急公众难。……我们要做这样的事业,便要准备人、准备钱、准备东西、准备办法,尤其要许多人分工合作,继续不断地去办。(卢作孚《乡村建设的意义》)

③确立公众的良好秩序,完成一切物质基础的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和文化水准,使国家成为一个本身健全的现代国家,尤为吾人必须全力趋赴的积极目的。(卢作孚《论中国战后建设》)

④作孚先生作为旧中国一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与张之洞、张謇、范旭东一起,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旧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胡德平《发扬和借鉴老一辈民族实业家的精神和经验》)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外国轮船分司垄断长江航运,外国商船在长江上横冲直撞,气焰嚣张,这直接促使卢作孚决心创

办中国人自己的航运公司。

B.为了赶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卢作孚下令一律采用“三段

航行法”,实行分段运输,大大缩短了航程。

C.由于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的辉煌成绩和完成抗战时期运输任务的卓越贡献,卢作孚不仅受到时人的称

赞,也一直为后人所推重。

D.从北碚的建设实验中,卢作孚认识到,乡村建设固然需要人、财、物,需要实施办法,更需要动员

各方面力量,分工合作,不断努力。

E.在卢作孚看来,中国战后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减轻人民的痛苦,增进人民的幸福,造公众福,急公

众难,并为此身体力行,全力趋赴。

(2)胸怀强国愿望的卢作孚,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船王”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卢作孚被认为“民国乡建三杰”之一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为什么被誉为“不能忘记”的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1.CD 2.①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的方针,使民生公司的航运业务从嘉陵江扩大到长江;②化零为整,逐步控制长江上游航运;③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及海外都建立分支机构,使民生公司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 3.①精心设计北碚的乡村现代化蓝图;②把北碚建成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重要城镇;③以北碚的实验作为“小至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参考”。 4.①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爱国者:提出“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强国宏愿,动员民生公司员工英勇抗战;②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的实干家:创办民生实业公司,致力于北碚乡村建设;③具有现代意识的改革家:认为建设现代国家的基本要求是建立良好秩序,注重基础建设,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④目标高远、不懈追求的理想主义者:把实现个人理想与改造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外国轮船分司垄断长江航运”说法不准确,文中说的是“外国轮船在长江上触目可见”、“长江上游航运正被外国轮船公司控制着”。B项,根据原文“除了最重要的军用物资及不宜装卸的大型机器设备直运重庆外,其他物资一律分段运输”可知,该项的“一律采用”说法太绝对了。E项,根据相关链接②“乡村建设在消极方面是要减轻人民的苦痛,在积极方面是要增进人民的幸福。造公众福,急公众难……”可知,该项内容阐述的不是乡村建设的目标,而是乡村建设的意义。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 试题分析:做好此题,要从文本第1段中寻找信息。从文中我们可以得知卢作孚能够成为“中国船王”是通过三个步骤完成的。首先是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方针,这一方针的结果是“将航线从嘉陵江发展到了长江”,这使得公司站稳了脚跟。然后民生公司“化零为整”,逐步控制了长江上游航运。最后民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从拓展航线到控制长江上游航运最后到国内外建立分支机构,最终成就“中国船王”的称号。 考点: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3】 试题分析:做好此题,首先要确定信息的筛选区间在文本的第3段中。该段的第一句话是中心句,也是卢作孚成为“民国乡建三杰”的原因之一,后文是从他的具体举措方面加以阐述的,如“他精心设计了北碚的‘乡村现代化’蓝图”、“将嘉陵江三峡布置成一个生产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建设成为“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重要城镇”等句子,学生可从这些句子中提取要点,分条作答。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4.4】 试题分析:“不能忘记”的人这一说法来做相关链接④中毛泽东的话,通过此处信息可知卢作孚是“爱国实业家”,是旧中国实业界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而这也成为他不会被忘记的原因。除此之外,他在创办民生公司,北碚乡村建设实验中体现出来的实干精神也为人称道。在相关链接③中提到的“卢作孚《论中国战后建设》”中可以看出他的远见卓识。学生在分析的时候,要注意采用“概括+分析”的形式,从文中找出具体事例来进行力证。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桃花源记》写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 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

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1.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2.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靖,字仲宁,山阳人。洪武十八年进士,选吏科庶吉士。明年擢户部侍郎。时任诸司者,率进士及太学生,然时有不法者。帝制《大诰》,举通政使蔡瑄、左通政茹瑺、工部侍郎秦逵及靖以讽厉之曰:“此亦进士太学生也,能率职以称朕心。”其见称如此。

二十二年进尚书。明年五月诏在京官三年皆迁调,著为令。乃以刑部尚书赵勉与靖换官。谕曰:“愚民犯法,如啖饮食。设法防之,犯者益众。推恕行仁,或能感化。自今惟犯十恶并杀人者死,余罪皆令输粟北边。”又曰:“在京狱囚,卿等覆奏,朕亲审决,犹恐有失。在外各官所拟,岂能尽当?卿等当详谳,然后遣官审决。”靖承旨研辨,多所平反。帝嘉纳之。尝鞫一武弁,门卒捡其身,得大珠,属僚惊异。靖徐曰:“伪也,安有珠大如此者乎。”碎之。帝闻,叹曰:“靖此举,有四善焉。不献朕求悦,一善也;不穷追投献,二善也;不奖门卒,杜小人侥幸,三善也;千金之珠卒然而至,略不动心,有过人之智,应变之才,四善也。”

二十六年,兼太子宾客,并给二禄。已,坐事免。会征龙州赵宗寿,诏靖谕安南输粟饷师。以白衣往。安南相黎一元以陆运险艰,欲不奉诏。靖宣示反覆开谕,且许以水运。一元乃输粟二万,至沲海江别造浮桥以达龙州。帝大悦拜靖左都御史靖公忠有智略善理繁剧治狱明察而不事深文宠遇最厚同列无与比三十年七月,坐为乡人代改诉冤状草,为御史所劾。帝怒,遂赐死。时年三十八。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大悦/拜靖左都御史/靖公忠有智略/善理繁剧治狱/明察而不事深文/宠遇最厚/同列无与比

B帝大悦/拜靖左都御史/靖公忠有智略/善理繁剧/治狱明察而不事深文/宠遇最厚/同列无与比

C帝大悦/拜靖左都御史/靖公忠有智略/善理繁剧/治狱明察/而不事深文宠遇/最厚同列无与比

D帝大悦/拜靖左都御史/靖公忠有智略/善理繁剧/治狱明察而不事深文/宠遇最厚同列/无与比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院试及第者

之称,二、三甲可选为庶吉士。

B“十恶”是指直接危及君主专制统治秩序以及严重破坏封建伦常关系的重大犯罪行为。隋朝《开皇

律》正式确立十恶制度,唐朝沿袭之。

C“武弁”也称武冠,多为武官的的礼服,后来,武弁也代指武官。到了唐朝,武弁不局限于指武官,

还包括近身侍从和部分文官。

D“白衣”早期本是一种吉服,在严肃、庄重的场合才穿着,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

送之”。本文的“白衣”指平民身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A时任职内外诸司的官员,极大多数是进士及太学生出身,然而其中也有不法之徒。杨靖等被誉为奉

法遵理的循吏,作为群臣百僚的楷模。

B杨靖对门卒搜出的大珠不辨真伪即予以砸毁,受到皇上的称赞,“碎珠四善”遂传为千秋佳话。

C杨靖能说服安南相黎一元为军队输送军粮,解龙州之围,出色完成使命,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是太子

的宾客。

D杨靖对朝廷忠心耿耿,清廉刚直,智略过人,政声素著。正当春秋鼎盛之时,竟由于“代改诉冤状

草”平常之事而被“赐死”,真乃奇冤一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外各官所拟,岂能尽当?卿等当详谳,然后遣官审决。

(2)三十年七月,坐为乡人代改诉冤状草,为御史所劾。帝怒,遂赐死。

(3)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查看答案

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A.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B.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C.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敢以烦执事_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词用法,分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越国以             若不    

群臣               封之

使使以大王            人如恐不胜。

拔剑撞而之。         此其志不在

沛公已去,至军中。    沛公今事有 

A.①④/ ②⑦/ ⑤⑥⑩/ ③⑧/ ⑨ 

B.①⑥/ ②⑤⑦/ ③/ ④⑨/⑧⑩       

C.①⑥/ ②⑦/④⑩/ ③⑧/ ⑤⑨  

D.①⑧/ ②⑤⑦/ ③/ ④⑨/⑥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