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

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1.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2.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1.拟人。前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诗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现自己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为诗人的不幸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从他的心中流出,载着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长流远去。诗人借溪水抒发了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 2.①不同意。溪水本无情,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似”字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语意灵动轻妙;并设置悬念,引导读者去体悟作者的感情。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 ②同意。在“入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与旅人一路相伴,慰藉他的寂寞;而将别之际,又一夜潺湲,依依惜别。“却”字肯定并强调了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而“似”字无此意味。 【解析】 试题分析:关于表现手法,要找出每首诗中是如何来描写溪水的。第一首中用到了“有情”、“同行”、“惜别”等词语,第二首中用到了“送”,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溪水,但是体现出来的情感各有不同。第一首诗中,诗人化无情之物为有情,抒写作者在过分水岭时与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第二首诗中,通过“寒”和“愁”两字可以看出,武关的大门锁不住寒冷的溪水,一夜潺潺湲湲的溪水,把诗人无尽的离愁别绪载到远方,抒发诗人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 试题分析:赏析时要先明确自己的看法,再分析该字的字面义,并揭示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以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和效果。“似”字侧重的是主观感受,是人为的给溪水赋予有情的色彩;而“却”字是转折的意思,侧重指客观存在。学生在分析的时候,不必拘泥于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只有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靖,字仲宁,山阳人。洪武十八年进士,选吏科庶吉士。明年擢户部侍郎。时任诸司者,率进士及太学生,然时有不法者。帝制《大诰》,举通政使蔡瑄、左通政茹瑺、工部侍郎秦逵及靖以讽厉之曰:“此亦进士太学生也,能率职以称朕心。”其见称如此。

二十二年进尚书。明年五月诏在京官三年皆迁调,著为令。乃以刑部尚书赵勉与靖换官。谕曰:“愚民犯法,如啖饮食。设法防之,犯者益众。推恕行仁,或能感化。自今惟犯十恶并杀人者死,余罪皆令输粟北边。”又曰:“在京狱囚,卿等覆奏,朕亲审决,犹恐有失。在外各官所拟,岂能尽当?卿等当详谳,然后遣官审决。”靖承旨研辨,多所平反。帝嘉纳之。尝鞫一武弁,门卒捡其身,得大珠,属僚惊异。靖徐曰:“伪也,安有珠大如此者乎。”碎之。帝闻,叹曰:“靖此举,有四善焉。不献朕求悦,一善也;不穷追投献,二善也;不奖门卒,杜小人侥幸,三善也;千金之珠卒然而至,略不动心,有过人之智,应变之才,四善也。”

二十六年,兼太子宾客,并给二禄。已,坐事免。会征龙州赵宗寿,诏靖谕安南输粟饷师。以白衣往。安南相黎一元以陆运险艰,欲不奉诏。靖宣示反覆开谕,且许以水运。一元乃输粟二万,至沲海江别造浮桥以达龙州。帝大悦拜靖左都御史靖公忠有智略善理繁剧治狱明察而不事深文宠遇最厚同列无与比三十年七月,坐为乡人代改诉冤状草,为御史所劾。帝怒,遂赐死。时年三十八。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大悦/拜靖左都御史/靖公忠有智略/善理繁剧治狱/明察而不事深文/宠遇最厚/同列无与比

B帝大悦/拜靖左都御史/靖公忠有智略/善理繁剧/治狱明察而不事深文/宠遇最厚/同列无与比

C帝大悦/拜靖左都御史/靖公忠有智略/善理繁剧/治狱明察/而不事深文宠遇/最厚同列无与比

D帝大悦/拜靖左都御史/靖公忠有智略/善理繁剧/治狱明察而不事深文/宠遇最厚同列/无与比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院试及第者

之称,二、三甲可选为庶吉士。

B“十恶”是指直接危及君主专制统治秩序以及严重破坏封建伦常关系的重大犯罪行为。隋朝《开皇

律》正式确立十恶制度,唐朝沿袭之。

C“武弁”也称武冠,多为武官的的礼服,后来,武弁也代指武官。到了唐朝,武弁不局限于指武官,

还包括近身侍从和部分文官。

D“白衣”早期本是一种吉服,在严肃、庄重的场合才穿着,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

送之”。本文的“白衣”指平民身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A时任职内外诸司的官员,极大多数是进士及太学生出身,然而其中也有不法之徒。杨靖等被誉为奉

法遵理的循吏,作为群臣百僚的楷模。

B杨靖对门卒搜出的大珠不辨真伪即予以砸毁,受到皇上的称赞,“碎珠四善”遂传为千秋佳话。

C杨靖能说服安南相黎一元为军队输送军粮,解龙州之围,出色完成使命,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是太子

的宾客。

D杨靖对朝廷忠心耿耿,清廉刚直,智略过人,政声素著。正当春秋鼎盛之时,竟由于“代改诉冤状

草”平常之事而被“赐死”,真乃奇冤一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外各官所拟,岂能尽当?卿等当详谳,然后遣官审决。

(2)三十年七月,坐为乡人代改诉冤状草,为御史所劾。帝怒,遂赐死。

(3)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查看答案

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A.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B.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C.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敢以烦执事_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词用法,分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越国以             若不    

群臣               封之

使使以大王            人如恐不胜。

拔剑撞而之。         此其志不在

沛公已去,至军中。    沛公今事有 

A.①④/ ②⑦/ ⑤⑥⑩/ ③⑧/ ⑨ 

B.①⑥/ ②⑤⑦/ ③/ ④⑨/⑧⑩       

C.①⑥/ ②⑦/④⑩/ ③⑧/ ⑤⑨  

D.①⑧/ ②⑤⑦/ ③/ ④⑨/⑥⑩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拔剑切啖之               ②于是荆轲遂就车

B.①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其无礼于晋

C.①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①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②不者,若属皆为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学会预留空间,是艺术的规律,也是人生的规律。我们要善于放飞自己,给自己一个艺术的空间、思考的空间、探索的空间、发现的空间、创新的空间……让人生变得更有价值,更丰富多彩,更加浪漫而富有诗情画意。

读了上面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想?请以“我的         空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请在标题的横线上补写词语,使题目完整。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