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攀登物理高峰——寻找J粒子的丁肇中 20世纪5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攀登物理高峰——寻找J粒子的丁肇中

20世纪50年代,丁肇中就对探索新的基本粒子发生了兴趣。前辈科学家们的著作和思想,对丁肇中有巨大的吸引力,他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基本粒子的新世界。但是,正在这时,非议和疾病向他袭来。

1966年至1970年的粒子研究是他科学道路上最为艰苦的5年。他和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制定攻克新粒子的实验计划,忙着设计制造仪器设备,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但所得到的结果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始终找不到使人欣慰的新粒子。丁肇中陷入困境之中,然而科学研究的责任心鞭策着他不能停步。他和同事们不断地修改实验方案,反复进行实验,经常日夜奋战在仪器旁,实验室成了他们的卧室。就这样,他们艰苦奋战5个春秋,科学实验数据仍然不能令人满意。正当他们的实验处于困境的时刻,学术界对他们发出了种种议论。有的说,丁肇中所设想的寻找新粒子的实验是异想天开,已走到了死胡同啦!

1966年至l970年,丁肇中为了在高能物理最厚的地方钻孔,寻找新的基本粒子,弄得精疲力尽,全身无力,他虚脱了,不得不去医院治疗。医生在他的病历表上写着:“因经常劳累患神经衰弱症。”医生看看病历表,按一按他的脉搏,又看看丁肇中无力支撑自己身子的样子,耐心地说:“我劝你最好休息一年。”医生的话晴空霹雳似的向他击来,他顿时感到束手无策。丁肇中叹了一口气,用祈求的口吻说:“大夫,难道没有别的方法吗?”医生斩钉截铁地说:“这是唯一的办法!”

医生的决断,无疑对丁肇中是一个沉重的打击。5年的汗水将毁于旦夕,他只好在医院中痛苦地回忆过去,思索着未来。5年来,他领导美国和西德两个实验研究小组,夜以继日的埋头在实验室之中,希望能揭开高能物理的新天地。在这5年里,他受到不少同行的指责,他抛开家庭的天伦之乐,难道这条路走错了吗?他依然有一个信念:“在某一个能量阶层内,一定存在着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

丁肇中回顾了5年来的物理实验工作,更加坚定地认为,5年的道路方向是正确的,在这条道路上,还需要扫除许多障碍。他下定决心,进一步总结过去5年来的得失,着手修改实验计划。一年来的休假,经过医生的治疗,妻子细心的照顾,丁肇中的体质逐渐恢复过来了。经过冬去春来的考验,他现在精力更加充沛。随着春天的到来,他对未来的事业充满了信心,比以往更加坚定不移,像一颗永恒的星在宇宙中闪光。他说:“我要寻找到宇宙的真相!”

丁肇中的研究是从揭示基本粒子的内部结构开始的。尽管在这以前,科学界曾对基本粒子结构提出种种设想,他们都坚持基本粒子是由3个更基本的粒子所组成的。但丁肇中并没有邯郸学步,而是另辟蹊径。他这样提出问题:难道基本粒子只有3个更基本的粒子组成吗?它为什么不会有更多的基本粒子组成呢?

研究小组经过长期的观测,l974年8月把能量控制在30~40亿电子伏特时,计数器开始显示出结果了。丁肇中的研究小组对所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他们发现一个重大的事实:那就是,在31亿电子伏特附近反应数目急剧增加而形成了一个极端显著的尖锋。丁肇中对这一奇迹般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认定在这个尖锋处有一个新粒子存在。为了慎重起见,丁肇中迟迟不向外公开他们的实验结果,而丁肇中的研究小组的同事一直坚持要尽快地发表他们的实验结果。研究组的陈先生曾对丁肇中博士说:“有一只鸟在手中总比在森林中的两只鸟好。”在种种压力下,丁肇中终于同意发表他们发现J粒子的结果。

经过l0年的艰苦奋战,丁肇中领导的研究小组终于在物理学这个皇冠上添加了一颗珍珠。在丁肇中发现新粒子的同时,美国西海岸的伯顿·里希特博士领导的研究组也发现了性能相同的新粒子。二人一同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奖。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在学术界对他的研究发出的种种议论,以及不少同行的指责和谩骂中,丁肇中认为“在某一个能量阶层内,一定存在着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是信念支撑他获得了成功。

B.科学界都坚持基本粒子是由3个更基本的粒子所组成的,但丁肇中认为基本粒子是由更多的基本粒子组成的,他率先发现J粒子的事实也证明了他的说法。

C.由于前辈科学家们的著作和思想对丁肇中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他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基本粒子的新世界,所以他的研究是有继承性的。

D.1966年至l970年的5年中,丁肇中和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进行一次次实验,虽然一次次失败,始终没有找到使人欣慰的新粒子,但是却为后来获得成功打下了基础。

E.本文对丁肇中发现新的粒子的研究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尤其是对他因寻找新的基本粒子累病,不得不去医院治疗的描述,表现出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研究精神。

2.丁肇中的研究精神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说明。

3.丁肇中得病后休假一年,这和他发现新的粒子(J粒子)有怎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1.答D得3分,答C得2分,答A得1分,答B和E不得分。 2.①勇于创新,具有敢于超越前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向尖端科学挑战的精神;②坚韧执著,具有不畏困境、不怕一次又一次地失败的奋斗精神;③具有科学研究上的合作精神;④具有严谨务实的精神。(写出任意三点得4分,一点1分,两点3分) 3.①回顾以往的研究之路,坚定了继续研究去发现新的粒子的信念;②总结过去5年研究中的得失,修改自己的实验计划,更有利于新的粒子的发现;③通过一年的休假,体质恢复,精力更加充沛,有利于以后发现新粒子的实验研究。(写出三点得5分,一点2分,两点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B.找到原文对照,当时丁肇中并不确定,只是提出了了质疑;E.中国式的牵强附会,当时确实是遇到疾病,但并不是找到基本粒子而病倒。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关注全文,从文中找到表现人物的研究特点的文字,然后概括出来。如:“丁肇中陷入困境之中,然而科学研究的责任心鞭策着他不能停步”“他和同事们不断地修改实验方案,反复进行实验,经常日夜奋战在仪器旁,实验室成了他们的卧室”。由此概括出:“坚韧执著、不畏困境”“具有科学研究上的合作精神”。“但丁肇中并没有邯郸学步,而是另辟蹊径”。由此概括出他勇于创新。“为了慎重起见,丁肇中迟迟不向外公开他们的实验结果,而丁肇中的研究小组的同事一直坚持要尽快地发表他们的实验结果”可以概括为“严谨务实”。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首先找到答题区域,信息主要在第5段,“丁肇中回顾了5年来的物理实验工作,更加坚定地认为,5年的道路方向是正确的”。“他下定决心,进一步总结过去5年来的得失,着手修改实验计划”。“一年来的休假,经过医生的治疗,妻子细心的照顾,丁肇中的体质逐渐恢复过来了。经过冬去春来的考验,他现在精力更加充沛”。然后最后加以概括。概括时有三种方法:①直接提取文中相关的语句②摘取关键词句进行概括。③分层概括,合并整理。 考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

尹全生

(1)每次途经黄河到北方出差我都要寻机会拍摄几张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照片。其中既有黄河在夏日里的一泻千里也有其在冬季里的“顿失滔滔;既有表现黄河如丝天上来之悠远的,也有表现其“奔流到海不复回之雄浑的……几年积攒下来,这些照片已有近百张,我这个摄影爱好者足可以举办一次个人摄影作品展了!而我的老师、一位老摄影家却说我的作品缺乏传神之作、点睛之笔,建议我再增拍几幅壶口瀑布的照片。

2)正巧单位派我到陕西出差,距壶口不远。但办完公事后出差期限已到,我冒着受处罚的危险,这天天还没亮就上了长途汽车。好心的乘客让我在途中一个叫丫叉口的地方下车,说通常下车就有机动三轮车开往壶口,15块的车费。

3)太阳尚未出来,早春时节的西北风吹在脸上火一般灼人。下车却没见一辆机动三轮,独独只有辆毛驴拖的板车,我只好去向车主打听。

4)天太冷,到壶口的机动三轮上午十点以后才会有。”那是个年近五十的汉子,一身陕北农民打扮,鼻子冻得像个红萝卜,挂在额下摇摇欲坠。你要是不愿等,就坐我的车到壶口。”

5)你的毛驴车……也跑运输?

6)到壶口是烂泥巴路,眼下路面结冰,我的驴不比三轮跑得慢!”

7)为争取时间和少挨冻,我打算就坐他的毛妒车。单程多少钱?

8)“机动三轮15块,我只收14。”

9)反复讨价还价,他咬死了13块不干,而且必须先付钱。我只得依他,打开密码箱取钱付款。我取钱时,他弓着腰朝密码箱里窥视,蛙一般地鼓着眼珠子。

10)启程后他牵着驴一路小跑一边啃干馍馍。那馍馍大概被冻硬了,他啃馍馍时像咬核桃一般吃力。我问他为什么不在家吃早饭,他说自己清晨六点就来等客,来不及吃饭:“儿子在读高中,老婆生病,都急等着要钱哩!”

11)话匣子一开,他就没完没了地介绍起自己的身世来:文化革命开始时他正读高二,大学梦破灭了;之后就上山下乡到丫叉口,并且同当地的农家姑娘结了婚。后来一新建“三线厂招工,他成了第一批建设者,扛沙石背水泥大干加苦干一天当两天月亮底下当白天,小风小雨是好天。月工资二十几块钱,又没奖金,豁出命为祖国献青春。工厂建成了拼命干工作,年年当先进指望老婆解决农转非进厂,谁想到这一天还没盼到,自己先下岗了,“牛郎会织女回丫叉口与老婆团聚。每月130块的生活费难以养家糊口,没有钱买机动三轮,就买头毛驴拉客维持生计。他说自己下岗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攒钱买台机动三轮……

12)我说人生嘛,总会遇到些沟沟坎坎。

13)他便苦笑:嗨!倒霉的事情全让我们这代人赶上了,正发育时闹饥荒,正读书时下了乡,正风流时出苦力,正能干时下了岗!”

(14)我问职工下岗这做法好么

15)怎么说呢?不这么办,国营企业难找到出路。就好比机动三轮拉客,严重超载了,不下来几个人跑是会翻车的!”

16)前方响起了绵延不断的沉雷般的轰鸣。他告诉我壶口瀑布到了,也没路了,要我步行走过去。我嘱咐他原地稍等,返程还搭他的车,然后抓起照相机就朝壶口瀑布跑去。

17)好一个壶口瀑布——容纳了丰沛雪水的黄河从北漫漫涌来,到此河床突降河水天塌地陷般跌落呼啸着倾注于一狭窄的石潭中。那水先以掀天揭地之势腾起,然后翻着泡沫,浩浩荡荡涌往云霞斑斓处……我的心颤抖着举起照相机连续拍摄。

18)当我离开壶口瀑布去找那汉子时,人不见了,驴和车也不见了!我顿时出了一头冷汗——我的密码箱还放在车上,箱子里装着一万多块钱哪!

19)正在我呼天不应、喊地不灵时,那汉子赶着毛驴车从一条沟里奔过来,满头大汗地指着驴骂:“这狗日的是个流氓!看见母驴就疯了,拖起板车就撵!”

20)我没理会那只赫然在目的密码箱,却郑重地为他拍了一张以壶口瀑布为背景的全身像。

21)我的摄影作品展举办时,有朋友为那组壶口瀑布的照片题了诗:后有峰和的嘱托前有日和海的诱惑。在绝望和有望之间千折百回寻路,腾起或跌落都是不甘沉沦的歌……

选自《小小说选刊》1998年第19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更真实可信,首段交代了去看壶口瀑布的原因,表现了对摄影艺术的爱好,点明了中心。

B.“倒霉的事情全让我们这代人赶上了”表现了陕北汉子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也寄寓了”对底层劳动人民不幸境遇的深切同情。

C.“我取钱时,他弓着腰朝密码箱里窥视,蛙一般地鼓着眼珠子”,这个细节表现了他因为儿子读高中,老婆生病,而对“我”的钱财起了贪心

D.第(10)(11)两段插叙他窘迫的经济,呼应了上文“咬死了13块不干必须先付,又为下文“我”对他怀疑做了铺垫同时丰富了人物形象。

E.第(17)段作者以夸张的笔调生动描绘了壶口瀑布“天塌地陷般跌落于石潭时”“掀天揭地之势”,那宏伟壮观的气象令震撼,使陶醉。

2.本文以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为题有何好处?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中的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朴素”观。“朴”是没有雕琢的木,“素”是没有染色的丝。老子用它们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即自然的状态。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见素抱朴”是“道法自然”的美学表达。朴素观首创于道家学派,亦为儒墨等学派采用并融入自身学说。在现实生活层面,朴素观与主要由墨家与儒家创立的节俭观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

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由道家创立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本色观,崇尚天然,崇尚纯真,以本色为真,以本色为美,如《论语》引《诗经》中所描绘的那位姑娘“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二是恬淡观,不慕繁华,不贪名利,以清廉为贵,以平淡为美;三是清新观,不繁复,不艳丽,清雅,简洁,充满生气,如苏轼所云“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四是精诚观,《庄子》中云“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诚”为真,为信,以诚为尊,以信为美。此外,朴素观还导出重实质轻修饰、重内容轻形式等观念。就中国传统美学来说,朴素是最高的美。这种美灵动而无限,既是美之极致,又是美之根源。其实,视朴素为美不独中华民族为然,世界各民族也大都如此。法国雕塑家罗丹崇奉自然,他说他最喜欢的一句箴言就是“自然总是美的”。他还说:“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罗丹这里说的“自然”“真实”,均可以理解成“朴素”。

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工业社会追求财富、追求享受的价值导向所排挤,奢华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香饽饽”,奢华生活也成为个人炫耀的资本,进而腐蚀人心,催生腐败,引发严重社会问题。以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奢华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工业文明发展之“殇”。基于工业文明掠夺资源造成环境严重破坏的现实,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文明与生态共生的生产方式诞生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提出来了;与之相应,一种新的审美观念——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更受推崇了。

从人类利益出发,我们所希望的生态不是与人类利益相敌对的生态,而是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然而,生态自有其规律,完全不会迎合人类。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调节人与生态的矛盾,尽量实现文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就建构在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作为一种审美精神,它又反过来促进这一宏伟历史使命的实现。

(选自《人民日报》,有时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朴素观的提出始于距今两千多年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他用“朴”“素”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提出了这一观念。

B.从中国传统美学的角度来说,朴素美是最高的美,其他民族也大都崇尚这种美,如法国雕塑家罗丹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C.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的朴素观,在道德层面发展出一种崇尚天然、纯真、清廉、平淡、清雅、简洁和诚信的美学观点。

D.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追求享乐主义的价值导向所排挤,人们崇尚奢华,奢华生活会腐蚀人心,催生腐败,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朴”和“素”分别指原始状态的木和丝。老子提出朴素观,因为他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的精神所追求的极致。

B.法国雕塑家罗丹认为自然是美的,这种美就该宣示一种真实的美。这里的“自然”和“真实”就是庄子所提出的“朴素”。

C.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并以“见素抱朴”进行美学表达。这种观点逐渐被融入到儒墨等学派的学说中。

D.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应构建在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并促进这一使命的实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现实生活层面,道家学派首创的朴素观与儒墨学派创立的节约观相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与审美观。

B.朴素观作为一种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不仅崇真尚善臻美,还导出重实质轻修饰、重内容轻形式等观念。

C.工业文明发展之“殇”逐渐催生了文明与生态共生,低碳、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及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

D.朴素观中“不慕繁华,不贪名利”的思想,到工业社会受到了错误思潮的冲击,从而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鸡蛋向内打破是食物,向外打破是生命。人生亦然,向内打破是压力,向外打破是成长。——李嘉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图是O2O(即Online to Offline)商业模式图,请根据图示概述这一模式,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80字以内)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远与近:看油画,近看模糊一片,远看层次分明,所以,有的事物离得太近便无法认清。

抓与放:抓住一件东西不放,就只能拥有这件东西,所以,  (1)    

高与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有骄傲还会下来,水流低处有压力也能上来。

上与下:上山要低着头,下山要昂着头;    (2)   

进步与后退:方向错了,前进一步等于后退一步,而后退一步,亦等于前进一步。

幸福与不幸: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他不认为自己不幸,而    (3)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