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 尹全生 (1)每次途经黄河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

尹全生

(1)每次途经黄河到北方出差我都要寻机会拍摄几张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照片。其中既有黄河在夏日里的一泻千里也有其在冬季里的“顿失滔滔;既有表现黄河如丝天上来之悠远的,也有表现其“奔流到海不复回之雄浑的……几年积攒下来,这些照片已有近百张,我这个摄影爱好者足可以举办一次个人摄影作品展了!而我的老师、一位老摄影家却说我的作品缺乏传神之作、点睛之笔,建议我再增拍几幅壶口瀑布的照片。

2)正巧单位派我到陕西出差,距壶口不远。但办完公事后出差期限已到,我冒着受处罚的危险,这天天还没亮就上了长途汽车。好心的乘客让我在途中一个叫丫叉口的地方下车,说通常下车就有机动三轮车开往壶口,15块的车费。

3)太阳尚未出来,早春时节的西北风吹在脸上火一般灼人。下车却没见一辆机动三轮,独独只有辆毛驴拖的板车,我只好去向车主打听。

4)天太冷,到壶口的机动三轮上午十点以后才会有。”那是个年近五十的汉子,一身陕北农民打扮,鼻子冻得像个红萝卜,挂在额下摇摇欲坠。你要是不愿等,就坐我的车到壶口。”

5)你的毛驴车……也跑运输?

6)到壶口是烂泥巴路,眼下路面结冰,我的驴不比三轮跑得慢!”

7)为争取时间和少挨冻,我打算就坐他的毛妒车。单程多少钱?

8)“机动三轮15块,我只收14。”

9)反复讨价还价,他咬死了13块不干,而且必须先付钱。我只得依他,打开密码箱取钱付款。我取钱时,他弓着腰朝密码箱里窥视,蛙一般地鼓着眼珠子。

10)启程后他牵着驴一路小跑一边啃干馍馍。那馍馍大概被冻硬了,他啃馍馍时像咬核桃一般吃力。我问他为什么不在家吃早饭,他说自己清晨六点就来等客,来不及吃饭:“儿子在读高中,老婆生病,都急等着要钱哩!”

11)话匣子一开,他就没完没了地介绍起自己的身世来:文化革命开始时他正读高二,大学梦破灭了;之后就上山下乡到丫叉口,并且同当地的农家姑娘结了婚。后来一新建“三线厂招工,他成了第一批建设者,扛沙石背水泥大干加苦干一天当两天月亮底下当白天,小风小雨是好天。月工资二十几块钱,又没奖金,豁出命为祖国献青春。工厂建成了拼命干工作,年年当先进指望老婆解决农转非进厂,谁想到这一天还没盼到,自己先下岗了,“牛郎会织女回丫叉口与老婆团聚。每月130块的生活费难以养家糊口,没有钱买机动三轮,就买头毛驴拉客维持生计。他说自己下岗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攒钱买台机动三轮……

12)我说人生嘛,总会遇到些沟沟坎坎。

13)他便苦笑:嗨!倒霉的事情全让我们这代人赶上了,正发育时闹饥荒,正读书时下了乡,正风流时出苦力,正能干时下了岗!”

(14)我问职工下岗这做法好么

15)怎么说呢?不这么办,国营企业难找到出路。就好比机动三轮拉客,严重超载了,不下来几个人跑是会翻车的!”

16)前方响起了绵延不断的沉雷般的轰鸣。他告诉我壶口瀑布到了,也没路了,要我步行走过去。我嘱咐他原地稍等,返程还搭他的车,然后抓起照相机就朝壶口瀑布跑去。

17)好一个壶口瀑布——容纳了丰沛雪水的黄河从北漫漫涌来,到此河床突降河水天塌地陷般跌落呼啸着倾注于一狭窄的石潭中。那水先以掀天揭地之势腾起,然后翻着泡沫,浩浩荡荡涌往云霞斑斓处……我的心颤抖着举起照相机连续拍摄。

18)当我离开壶口瀑布去找那汉子时,人不见了,驴和车也不见了!我顿时出了一头冷汗——我的密码箱还放在车上,箱子里装着一万多块钱哪!

19)正在我呼天不应、喊地不灵时,那汉子赶着毛驴车从一条沟里奔过来,满头大汗地指着驴骂:“这狗日的是个流氓!看见母驴就疯了,拖起板车就撵!”

20)我没理会那只赫然在目的密码箱,却郑重地为他拍了一张以壶口瀑布为背景的全身像。

21)我的摄影作品展举办时,有朋友为那组壶口瀑布的照片题了诗:后有峰和的嘱托前有日和海的诱惑。在绝望和有望之间千折百回寻路,腾起或跌落都是不甘沉沦的歌……

选自《小小说选刊》1998年第19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更真实可信,首段交代了去看壶口瀑布的原因,表现了对摄影艺术的爱好,点明了中心。

B.“倒霉的事情全让我们这代人赶上了”表现了陕北汉子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也寄寓了”对底层劳动人民不幸境遇的深切同情。

C.“我取钱时,他弓着腰朝密码箱里窥视,蛙一般地鼓着眼珠子”,这个细节表现了他因为儿子读高中,老婆生病,而对“我”的钱财起了贪心

D.第(10)(11)两段插叙他窘迫的经济,呼应了上文“咬死了13块不干必须先付,又为下文“我”对他怀疑做了铺垫同时丰富了人物形象。

E.第(17)段作者以夸张的笔调生动描绘了壶口瀑布“天塌地陷般跌落于石潭时”“掀天揭地之势”,那宏伟壮观的气象令震撼,使陶醉。

2.本文以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为题有何好处?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中的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D.E(其中D项3分,E项2分,A项1分,B.C两项不得分) 2.本文以“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为题有以下作用:①“朋友”和“你”饱含抒情色彩,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问句为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人对黄河产生无限憧憬。(1分)②总领全文。本文叙述了“我”去参观黄河壶口瀑布的过程。(1分)③突出主题。抒发了作者对雄浑浩荡的黄河的热爱,对光明磊落、不甘沉沦的劳动人民的热情赞美。(1分) 3.①顾全大局:虽然下岗给他带来了不少困难,但他认为如果职工不下岗,超载的国企难以找到出路。②勤劳吃苦:清晨6点等客,冒着严寒,来不及吃饭。③命运坎坷:从插叙可知他身世坎坷,遇上“文化大革命”,大学梦破灭,而后上山下乡,在工厂拼命工作却遭遇下岗,难以养家糊口。④不甘沉沦(憨厚朴实):在黄河壶口瀑布没有趁我照相时劫我的钱财。(写出任意三点得4分,一点1分,两点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我”对摄影艺术的爱好显然并不是全文中心,全文的中心是借“我”去看壶口瀑布这件事来表达了对陕北汉子的赞美。因为该选项前半句是符合第一段内容的,所以得1分。B项“倒霉的事情全让我们这代人赶上了”是陕北汉子所发的牢骚,但并没有表现出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这点从下文他对职工下岗的见解可以见得;陕北汉子的人生是坎坷的,但并非“不幸”。综合全文,选项中“我”对底层劳动人民深切同情也很牵强。因此,本选项分析不正确,不得分。C项,根据下文我们知道,虽然陕北汉子命运坎坷,此前或许从未见过如此多的钱,且此时的他经济困难急需用钱,因此密码箱里一万多块钱对他而言是很有吸引力的,但从情节的发展来看,他并没有对“我”的钱财起贪心,因为“正在我呼天不应、喊地不灵时”,那汉子赶着驴车回来了!所以本选项是错误的,不得分。 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题目的作用一般有: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等作用。再结合文本具体作答即可。本文以“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为题,(1)“朋友”和“你”,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问句为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概括故事情节,总领全文。本文叙述了“我”去参观黄河壶口瀑布的过程。(3)突出主题。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从全文入手,找出有关形象的故事情节和描写内容,从肖像、神态、心理、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进行提炼并加以分析。此类题要既要有分析,又要有概括,一般分条作答。本题中,他下岗后,他遇到不少困难,但他却认为如果职工不下岗,国企难以找到出路,可以概括为“顾全大局”;清晨6点等客,冒着严寒,来不及吃饭,可以概括为“勤劳,能吃苦”。从插叙可知他身世坎坷。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朴素”观。“朴”是没有雕琢的木,“素”是没有染色的丝。老子用它们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即自然的状态。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见素抱朴”是“道法自然”的美学表达。朴素观首创于道家学派,亦为儒墨等学派采用并融入自身学说。在现实生活层面,朴素观与主要由墨家与儒家创立的节俭观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

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由道家创立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本色观,崇尚天然,崇尚纯真,以本色为真,以本色为美,如《论语》引《诗经》中所描绘的那位姑娘“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二是恬淡观,不慕繁华,不贪名利,以清廉为贵,以平淡为美;三是清新观,不繁复,不艳丽,清雅,简洁,充满生气,如苏轼所云“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四是精诚观,《庄子》中云“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诚”为真,为信,以诚为尊,以信为美。此外,朴素观还导出重实质轻修饰、重内容轻形式等观念。就中国传统美学来说,朴素是最高的美。这种美灵动而无限,既是美之极致,又是美之根源。其实,视朴素为美不独中华民族为然,世界各民族也大都如此。法国雕塑家罗丹崇奉自然,他说他最喜欢的一句箴言就是“自然总是美的”。他还说:“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罗丹这里说的“自然”“真实”,均可以理解成“朴素”。

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工业社会追求财富、追求享受的价值导向所排挤,奢华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香饽饽”,奢华生活也成为个人炫耀的资本,进而腐蚀人心,催生腐败,引发严重社会问题。以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奢华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工业文明发展之“殇”。基于工业文明掠夺资源造成环境严重破坏的现实,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文明与生态共生的生产方式诞生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提出来了;与之相应,一种新的审美观念——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更受推崇了。

从人类利益出发,我们所希望的生态不是与人类利益相敌对的生态,而是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然而,生态自有其规律,完全不会迎合人类。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调节人与生态的矛盾,尽量实现文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就建构在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作为一种审美精神,它又反过来促进这一宏伟历史使命的实现。

(选自《人民日报》,有时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朴素观的提出始于距今两千多年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他用“朴”“素”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提出了这一观念。

B.从中国传统美学的角度来说,朴素美是最高的美,其他民族也大都崇尚这种美,如法国雕塑家罗丹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C.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的朴素观,在道德层面发展出一种崇尚天然、纯真、清廉、平淡、清雅、简洁和诚信的美学观点。

D.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追求享乐主义的价值导向所排挤,人们崇尚奢华,奢华生活会腐蚀人心,催生腐败,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朴”和“素”分别指原始状态的木和丝。老子提出朴素观,因为他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的精神所追求的极致。

B.法国雕塑家罗丹认为自然是美的,这种美就该宣示一种真实的美。这里的“自然”和“真实”就是庄子所提出的“朴素”。

C.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并以“见素抱朴”进行美学表达。这种观点逐渐被融入到儒墨等学派的学说中。

D.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应构建在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并促进这一使命的实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现实生活层面,道家学派首创的朴素观与儒墨学派创立的节约观相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与审美观。

B.朴素观作为一种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不仅崇真尚善臻美,还导出重实质轻修饰、重内容轻形式等观念。

C.工业文明发展之“殇”逐渐催生了文明与生态共生,低碳、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及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

D.朴素观中“不慕繁华,不贪名利”的思想,到工业社会受到了错误思潮的冲击,从而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鸡蛋向内打破是食物,向外打破是生命。人生亦然,向内打破是压力,向外打破是成长。——李嘉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图是O2O(即Online to Offline)商业模式图,请根据图示概述这一模式,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80字以内)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远与近:看油画,近看模糊一片,远看层次分明,所以,有的事物离得太近便无法认清。

抓与放:抓住一件东西不放,就只能拥有这件东西,所以,  (1)    

高与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有骄傲还会下来,水流低处有压力也能上来。

上与下:上山要低着头,下山要昂着头;    (2)   

进步与后退:方向错了,前进一步等于后退一步,而后退一步,亦等于前进一步。

幸福与不幸: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他不认为自己不幸,而    (3)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格恰如一种魔力,从人格上发出来的言行,自然使人受到感化。        。这就是有无人格的区别。空城计只能由诸葛亮摆,换了其他人便会失败。

A同是一句话,德高望重者说出来,大家就容易接受

B同是一句话,因说话人有两种人格,效果就不一样

C同是一句话,说话人的人格不一样,大伙就觉得劲头不一样

D同是一句话,因说话人的人格不同,效力亦往往不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