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思王逢原(其二) 王安石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思王逢原(其二)

王安石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1.首联写景有哪些作用?

2.请赏析颈联的妙处。

3.诗中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试作简要概括。

 

1.点明时令,营造凄清氛围,奠定全诗伤感的基调。 2.庐山倾倒当书案,湓水入杯作美酒,运用夸张手法,想象奇特,表现友人豪迈的胸襟。 3.对友人德才不为世人所知的遗憾;对友人豪放气质的赞赏;对两人往昔交游的怀念;对与友人阴阳两隔的悲伤。 【解析】 1. 【试题分析】蓬蒿:指墓地上的野草。纷披:散乱的样子。冢:坟墓。《礼记·檀弓》:“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意谓一年之后对于亡友可以不再哀伤哭泣。宿草:来年生草。后世用以专指友人丧逝。首联以想象之笔,描绘墓地的凄凉氛围,呼应题中“思”字。所写之景凄清荒凉。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先解释诗句含义,分析其内容作用,然后分析其结构作用。内容作用就是写了什么,结构上的作用,则要关注诗句在诗歌的位置:①首句多为渲染氛围,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②中间多为承上启下的作用;③尾句以热情议论句作结多为点明主旨情感,若以景作结,则是为了收到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2. 【试题分析】庐山:在江西九江南。嘉佑三年(10580,王安石任提点江西刑狱,按临潘阳,六月,曾邀王令前来聚会。湓水:源于江西瑞昌西之清湓山,东流经九江城下。《郡国志》云:“有人洗铜盆,忽水暴绿,乃失盆。遂投水求之,即见一龙衔盆,夺之而出。故曰湓水。”酒卮:古代盛酒的器皿。颈联转写生前相聚情景:欲把庐山当书案,将湓水当佳酿。气概豪迈,如在目前,想象丰富,大胆夸张,字句精炼,使这两句成为荆公诗中的名联。由此引出尾联的无限今昔存没悲欢聚散之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实际是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这类题目 包括对诗句句意浅层次上的理解、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深层次上的挖掘和评价、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语句的鉴赏。设问方式有“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试比较哪一句更好”“某个句子的作用是什么”等。这类题目的一般答题步骤是,首先简析句意,明确手法;然后联系全诗,分析作用、效果(意境、情感)。 3. 【试题分析】《思王逢原》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律诗。嘉佑四年(1059),王令年仅二十八岁而早逝。王安石悲痛万分,为作《王逢原墓志铭》。次年秋,又赋诗三首以悼之。王令为一代英才。王安石不仅嗟赏其诗作,同时也在政治上对其抱有厚望,所谓“始予爱其文章,而得其所以言;中予爱其节行,而得其所以行,卒予得其所以言,浩浩乎其将沿而不穷也;得其所以行……于是慨然叹,以为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者,将在于此,余将友之而不得也。”(《王逢原墓志铭》)王令既卒,安石深为痛惜。这首七律诗正倾注了王安石的真挚怀念,抒发了知音难觅的感叹,读之令人黯然。诗中运用想象、回忆相交织的方式,熔写景、议论和感叹于一炉,表达对故友的深切思念,真挚感人,有杜甫沉郁顿挫之风致。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给季弟书

辛卯月日,客粤二旬。每念吾弟然不苟,颇以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近之;但刚为美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傲”字。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近五六年,见弟立志操行,颇成片段。每欲长养吾弟一段勃然挺然之气,不忍过为折抑,又我每有优柔姑息之病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凡细故偶失,多为姑容,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然我此等即是姑息,欲归为弟畅言。

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以为大节无损。诸细行杂务,不留心无大害,然因此失事误人,因以失己者多有之。此则所谓疏也。疾恶如仇,辄形辞色;亲友有过,谏而不听,遂其人;人轻己者,拂然去之;行有纤毫不遂其志,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此诚褊衷,不可不化。其人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其人下流也,则以下流绝之;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遂因而不屑一世,凌铄侪辈。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夫疏则败事,褊则邻于刻薄,傲则绝物而终为物绝:三者皆刚德之害。然皆自刚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先儒以为“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容”。吾弟之事父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岂其无乐爱耶?盖无学问以化其刚,岸然之气,欲下之而不能下也。弟行勉之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念吾弟然不苟                介:耿直

B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        坐:因为

C.谏而不听,遂其人              薄:接近

D.有愉色者必有                婉:和顺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或课内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

2)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在给弟弟的这封信中,作者认为与人相处应遵循哪几条准则?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查看答案

简述“夏侯惇拔矢啖睛”的故事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攻打袁绍期间,曹军远道而来,又逢荒旱,粮食接济不上。管粮官询问曹操。曹操便叫粮官王垕改用小斛分发军粮。接着曹操暗暗派人探察士兵情况。当发现激起众怒时,他一刀杀了王垕,借王垕的人头来压军心,众怒始解。

B.黄巾余党包围北海城。孔融派太史慈星夜求见刘备,刘备收到信件之后同关羽张飞点精兵三千,往北海郡进发。关羽斩黄巾军余党首领管亥于马下。太史慈张飞刘备驱兵掩杀,城上孔融也驱兵出城,两下夹攻,余党溃散,解了北海之围。

C.袁绍在淮南,地广粮多,又有孙策所抵押的玉玺,于是就想称帝,主簿阎象认为此事绝不可行,而袁绍则说:“吾意已决,多言者斩。”

D.董卓怀疑吕布貂蝉二人在凤仪亭幽会,便急急赶入后园,正见吕布和貂蝉在凤仪亭下共语,画戟倚在一边。董卓愤怒,大喝一声。吕布看见董卓来到,大惊,回身便跑。董卓抢了画戟,挺着赶来。吕布走得快,董卓肥胖赶不上,掷戟刺吕布。吕布打戟落地。董卓拾戟再赶,吕布已经跑远。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游于赤壁之下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句读之不知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中划横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托遗响悲风 

B今安在哉/侣鱼虾友糜鹿

C.此非曹孟德诗乎/固一世雄也  

D.寄蜉蝣天地/不拘于时,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