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代还风行九月九日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茱萸...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代还风行九月九日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叫茱萸节①。茱萸入药②,可用它③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且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常有灾难[;]所以这天人们喜欢佩戴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1为了表达简明,画横线的词语有一处应该删去,序号是          

2画线的句子有一处有语病,序号是       

3[]中的标点有两处错误,序号分别是        

 

(1)③;(2)①;(3)④⑦ 【解析】 试题分析:(1)删去“用它”,成分赘余。(2)“去湿”“逐风”是并列关系,之间用顿号。(3)暗换主语,修改为“所以这一天又叫茱萸节”;⑧句式杂糅,修改为“所以这天人们喜欢佩戴茱萸以辟邪求吉”。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言连贯要以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时间先后为序;事物发展前后为序;人们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主次轻重为序;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从文体来看,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议论文的句序,常常把观点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成或总分、或并列、或对照、或层进;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肯定、否定的一致性。陈述对象前后一致,议论角度一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不少名人的名字来源于古代诗文。请仿照示例,从“刘海粟国画大师、王朝闻著名美学家周信芳京剧艺术大师、李行健著名语言学家”四个名人的名字中任选一个,写出相关的名句并对名字加以合理阐释。不要求句式及阐释角度完全一致,不超过80 字。

示例:“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著名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联想到这位科学家为中医药研究而生的诗意人生。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合理。每处分别不超过10 字和20 字。

海绵,能吸附水,而不滞水。“海绵体”,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道路透水铺装等城市配套设施。城市需要“海绵体”:下大雨时就吸水,防止出现城市内涝,干旱时就把吸收的水吐出来。“海绵城市”是指城市 ,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以桑树喻女子年轻美貌的句子是:                          。”

(2)李煜《相见欢》“                       ”句借“梧桐”这一意象表达愁情。

(3)韩愈《师说》引用古代圣人从师学习的经历,阐明老师和弟子的区别在于                      ”。

(4)杜甫《登高》中写诗人远离故乡、漂泊客游的一句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②牵露井,即打来清冽的井水。荐:献上。③乌帽,即黑帽,隋唐之后流行于民间。

1.试分析上阕画线句子中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

2.请结合下阕分析作者“愁”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论慎终

贞观十三年,魏征恐太宗不能克终俭约,上疏谏曰: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之万代,故其垂拱岩廊,布政天下。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以居万乘之尊,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为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信矣。

陛下年甫弱冠,肇开帝业。贞观之初,躬行节俭,遂臻至治。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 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顷年以来,意在奢纵,忽忘卑俭,轻用人力,乃云:“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自古以来,未有由百姓逸乐而致倾败者也,何有逆畏其骄逸而故欲劳役者哉?或时欲有所营,虑人致谏,乃云:“若不为此,不便我身。”人臣之情,何可复争?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岂曰择善而行者乎?陛下

贞观之初,动遵尧、舜,捐金抵璧,反朴还淳。顷年以来,好尚奇异,难得之货,无远不臻,上好奢靡而望下敦朴,未之有也。贞观之初,求贤如渴,善人所举,信而任之,取其所长,恒恐不及。近岁以来,由心好恶,或众善举而用之,或一人毁而弃之,或积年任而用之,或一朝疑而远之。夫行有素履,事有成迹。陛下不审察其根源,而轻为之臧否,守道者日疏,干求者日进。所以人思苟免,莫能尽力。

臣闻“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人无衅焉,妖不妄作”。伏惟陛下统天御宇十有三年,威加海外,年谷丰稔,礼教聿兴。暨乎今岁,天灾流行,炎气致旱。夫天何言哉?垂象示诫,若见诫而惧,择善而从。前王所以致礼者,勤而行之;今时所以败德者,思而改之。则宝祚无疆,普天幸甚,何祸败之有乎?然则社稷安危,国家治乱,在于一人而已。当今太平之基,既崇极天之峻,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臣诚愚鄙,略举所见,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冀千虑一得。

(选自《贞观政要·卷十》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言              信:真实

B.此直意在谏者之口    杜:堵塞

C.求者日进            干:冒犯,冲撞

D.人无焉,妖不妄作    衅:犯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其故              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羡乎

B.①虑人致谏,        ②度我至军中,公

C.①或一人毁弃之        ②廉君宣恶言君畏匿之

D.①何祸败有乎          ②苟以天下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B.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C.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D.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十三年,魏征上疏进谏,他认为君主们虽然明晓治国之道,却往往在国家安定后违背初心,不能做到善始善终。

B.唐太宗想要建造宫殿,却担心有人进言阻止,便以百姓无事会生骄逸之心为由,加以掩饰。此举遭到魏征反对。

C.魏征认为唐太宗近年来依据个人好恶决定人事任免,不问根源就评判官员好坏,以致官员们只求自保,不肯尽心效力。

D.魏征认为,福祸不由天定而在人为,劝谏太宗察纳雅言,施行善政,避免大好的基业功亏一篑。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不以居万乘之尊,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

(2)好尚奇异,难得之货,无远不臻,上好奢靡而望下敦朴,未之有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