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②牵露井,即打来清冽的井水。荐:献上。③乌帽,即黑帽,隋唐之后流行于民间。

1.试分析上阕画线句子中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

2.请结合下阕分析作者“愁”的原因。

 

1.①运用比拟(比喻)手法,以人拟(喻)菊,写出菊的纤弱美态(或“以眉喻山,写出远山绵延之态”);②由远及近(远近结合),远望绵延苍翠的寒山是远景,清瘦袅娜菊花是近景,远近结合营造了清凉萧条的氛围。(每点2分,手法和分析各占1分) 2.①“乌帽”两句,可知作者人到暮年,无法遮掩的老态令他心生愁苦;②重阳佳节团聚之日自己却漂泊在外,登高望远面对“秋色”、“雁声”与“斜阳”,油然而生羁旅思乡之愁。(每条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翠眉,青翠的山气。此言秋日重阳本是登高揽胜的好时节,但因为词人心情抑郁,即使远望寒山虽是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在他心目中也是感到凄凄凉凉,使他不忍细睹。菊花一句,以人拟菊。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此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一样楚楚动人。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能力层次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把握表现手法,首先让学生熟悉所有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要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谋篇布局来分析。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用典、反衬、对比等。描写手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包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视听结合等,侧面描写分为衬托和对比。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用典抒情、托物言志、叙事抒情等。谋篇布局又有以小见大、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等。本题涉及到的就是用典和借景抒情。 2. 试题分析:“乌帽”两句,写自己已老。自己虽然用黑色的帽子遮盖住白头发,以免显露出自己的老态来,但是秋风狂劲,仍旧不时地要从头上的“乌帽”中,吹飘出白发来。“一年”一句,直叙去吴见山家饮酒。词人说:我在这一年中的重阳佳节,就在老朋友家的西厢房中醉酒度过去算了。“秋色”、“雁声”与“斜阳”,都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的哀愁的根源。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是古诗词鉴赏题中的首要任务。从诗歌所描写的内容入手、因为描写的内容不同,所表现的诗人的情感也不同;从诗歌表现情感的关键词入手,诗歌中表现情感的关键词主要指能直接传达出作者情感的词语,比如“愁”“悲”“怨”“泪”“喜”等词,鉴赏诗歌情感时若能抓住这些词就能轻松地判断出作者的情感;从诗歌所选取的典型意象以及由此营造的特定意境入手,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就是由意象共同构成的具有特定韵味的诗意空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论慎终

贞观十三年,魏征恐太宗不能克终俭约,上疏谏曰: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之万代,故其垂拱岩廊,布政天下。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以居万乘之尊,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为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信矣。

陛下年甫弱冠,肇开帝业。贞观之初,躬行节俭,遂臻至治。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 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顷年以来,意在奢纵,忽忘卑俭,轻用人力,乃云:“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自古以来,未有由百姓逸乐而致倾败者也,何有逆畏其骄逸而故欲劳役者哉?或时欲有所营,虑人致谏,乃云:“若不为此,不便我身。”人臣之情,何可复争?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岂曰择善而行者乎?陛下

贞观之初,动遵尧、舜,捐金抵璧,反朴还淳。顷年以来,好尚奇异,难得之货,无远不臻,上好奢靡而望下敦朴,未之有也。贞观之初,求贤如渴,善人所举,信而任之,取其所长,恒恐不及。近岁以来,由心好恶,或众善举而用之,或一人毁而弃之,或积年任而用之,或一朝疑而远之。夫行有素履,事有成迹。陛下不审察其根源,而轻为之臧否,守道者日疏,干求者日进。所以人思苟免,莫能尽力。

臣闻“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人无衅焉,妖不妄作”。伏惟陛下统天御宇十有三年,威加海外,年谷丰稔,礼教聿兴。暨乎今岁,天灾流行,炎气致旱。夫天何言哉?垂象示诫,若见诫而惧,择善而从。前王所以致礼者,勤而行之;今时所以败德者,思而改之。则宝祚无疆,普天幸甚,何祸败之有乎?然则社稷安危,国家治乱,在于一人而已。当今太平之基,既崇极天之峻,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臣诚愚鄙,略举所见,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冀千虑一得。

(选自《贞观政要·卷十》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言              信:真实

B.此直意在谏者之口    杜:堵塞

C.求者日进            干:冒犯,冲撞

D.人无焉,妖不妄作    衅:犯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其故              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羡乎

B.①虑人致谏,        ②度我至军中,公

C.①或一人毁弃之        ②廉君宣恶言君畏匿之

D.①何祸败有乎          ②苟以天下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B.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C.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D.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十三年,魏征上疏进谏,他认为君主们虽然明晓治国之道,却往往在国家安定后违背初心,不能做到善始善终。

B.唐太宗想要建造宫殿,却担心有人进言阻止,便以百姓无事会生骄逸之心为由,加以掩饰。此举遭到魏征反对。

C.魏征认为唐太宗近年来依据个人好恶决定人事任免,不问根源就评判官员好坏,以致官员们只求自保,不肯尽心效力。

D.魏征认为,福祸不由天定而在人为,劝谏太宗察纳雅言,施行善政,避免大好的基业功亏一篑。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不以居万乘之尊,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

(2)好尚奇异,难得之货,无远不臻,上好奢靡而望下敦朴,未之有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艺术境界之真,不等于实录、实描、实写。实录是史家的事,实描是匠人的事,实写是记者的事。然而即便是史学著述、新闻写作,面对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也得有一定的选择与取舍。

艺术境界之所以需要真,乃是基于这样的审美实际:唯有真情实境,才能引人;唯有真情实感,才能动人。鉴赏者只有在信以为真的心绪的引领下,才乐于进入艺术审美的过程。看画,看戏,看小说,尽管观众读者明知这是画的,编的,造出来的,可他们会主动地进行虚实真假的心理转换:以虚为实,以假为真。可见,艺术创作的基点在于,不是胡编乱造,而是以生活真实为依凭进行艺术真实的再创造。由真而假,由假而真,出发点是真,落脚点在真,“真”的品格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铸炼与提高。

只有懂得艺术真实的这种真正底蕴,才能理解艺术境界之真的领域的广与阔——

夸能显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谁说这不是情感之真?“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能讲这不是景物之真?“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这佳人之美的真实感难道你会怀疑?艺术实践表明,夸张的美学功能,有如一面以艺术灵性为涂饰的、形制特殊的放大镜,最能突出人、物之真,情、景之真,让人于夸张的境界之中体悟艺术更高层次的真实感。

幻中有真。比如我国著名的幻想小说《西游记》,通篇以虚幻的境界来敷演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似人似佛,亦鬼亦魔,上天入地,惊险离奇,然愈幻而愈觉其真。尤其孙悟空的形象,他叱咤风云、驱邪去恶的智慧与本领,已经成为体现我们民族心灵理想的最佳典型之一。这是荒诞化、玄妙化、魔幻化了的人生境界。似乎作者在巧施艺术的魔法,以期读者能于幻境之中更深刻的体悟世事之真、理想之真。借用艺术家的话来形容,就是“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刘熙载)。

梦亦存真。人道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确乎是一位艺术家,具有再现与重塑人生境界的本领。昔日美好的形象留存于梦境中,永葆青春的情韵。现实中追索不到的美好事物,会于梦境之中得到圆满的实现。在中国文艺史上,艺术家借梦以抒情志感者颇多,最有名的当数“临川四梦”

《牡丹亭》中二八娇女杜丽娘游园惊梦,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幸福,梦境中得到了。由惊梦而寻梦,这位美丽少女表现出对爱情生活的执着追求:休论梦境虚实,即便是梦中有一刻的欢欣,也姑且以虚当实,以幻为真。她不愿意走出这梦境,她希望永远流连在这梦中。这使人想起老式戏台的一副对联:“筑斯台悠也久也,观往事梦耶真耶。”真可说是绝妙地道出了艺术境界的真谛。

(选自邓牛顿《中国美学感悟录·境界篇》,有删节)

【注】①临川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四剧皆以梦境为依托。

1.下列关于“艺术境界之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境界之真,不像史学家那样实录生活,也不像匠人那样如实描摹,也不像新闻记者那样不加取舍地照搬客观事实。

B.真情实境能吸引人,真情实感能打动人,这是艺术境界需要真的根本原因。鉴赏者往往会在真的引领下,进入艺术审美过程。

C.艺术境界之真,并非客观再现生活真实,而是以生活真实为依凭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源于真实,而又归于真实。

D.夸张、魔幻、梦境,均能创造艺术境界之真,这是达成艺术境界之真的主要途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看电影、小说,尽管知道这是虚构的,却依然会被带入其中,这与艺术真实的再创造有很大关系。

B.在艺术创作中,夸张手法能够放大人、物、景的某一特点,使人在艺术美的渲染中,感受更高层次的真实感。

C.艺术家构建了虚幻的境界,创造了我们民族心灵理想的典型形象孙悟空,体现了“寓真于诞,寓实于玄”的创作笔法。

D.作家利用梦境这一艺术手法,在真假虚实中再现和重塑了人生,引导读者流连梦中,以虚当实,进而感悟人生真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中,作者司马迁凭借想象还原历史人物的对话、行动,有文学创作的特点,也并不违背史学的纪实原则。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诗人岑参以“百丈”“万里”等夸张手法,突出边塞沙漠奇寒之景,给人如临其境的真实感。

C.《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形象至今仍有其现实典型性,正是由于作者借助魔幻手法来表现人物,开创了魔幻小说的先河。

D.《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了虚无缥缈的神仙世界,借梦境映射现实,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艺术境界之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10 24 日,随着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投行的筹建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B.于敏院士与邓稼先联合提出“加快核试验进程”的建议很快被中央采纳,对我国核武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前瞻作用。

C.多种因素叠加,致使法国成了欧洲最可能遭受恐怖袭击的国家,多次刊登引起宗教争议漫画的《沙尔利周刊》即为一个“爆点”。

D.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已实现供水区域全面覆盖,大大缓解了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灌溉困难、城市缺水的问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张教授是文化圈中有名的敢于直言者,他对各种热点问题总能见仁见智,畅抒己见,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

B.长城汽车的 H6 一月份销量继续在同类车中领先,达到3.6 万辆,这惊鸿一瞥的数字背后,是国产车的质量越来越值得人们的信赖。

C.世间还是需要多些热心肠的人,如果在别人有难之时,每个人都是木人石心,不施援手,那样的社会未免太冷漠无情了。

D.有点海归背景的留洋学生千万不要有奇货可居的心理,一味与用人单位讨价还价,在现在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下,一不小心就会被弃之不用。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也像其他人一样,总爱      糟糕的天气、微薄的收入、堵车严重,这样一来,我每天都很累,很不愉快。

“习近平挥棒打虎,群众路线系列3”动漫的      ,引发了众多网民的热议,认为这是“宣传片的典范,形象生动”。

自从“八大天王”全体唐装亮相上海大师赛开始,大师赛就       不缺时尚话题,今年品牌们更跃跃欲试,欲借大赛魅力一展抱负。

A.抱怨   面世   从来

B报怨  面世  从来

C.抱怨   面市   向来

D报怨  面市   向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