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试分析本诗首联有何作用?

(2)颈联写舟中江上的景物。请简要赏析它的表达特色。

(3)联系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愁”的原因。

 

(1)①点题;②概括诗人的身世遭遇;③烘托诗人内心的凄苦。 (2)①由近及远写景,层次分明。蝴蝶翩跹,穿空而过,是近景;片片轻鸥,逐流飞翔,是远景。②运用叠词,有韵律美。③运用反衬,以蝶鸥自在轻快反衬诗人心情的沉重。 (3)年老体衰,漂泊流浪,穷困潦倒,思念朝廷。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首联在诗歌中的作用。思考时,要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首联的意思,从内容、结构上分析作答。由“饮食犹寒”“萧条”“鹖冠”等词可得出首联不仅起到点题的作用,还起到了概括诗人身世,烘托凄苦心情的作用。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主题。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特色的鉴赏能力。“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第一句“娟娟戏蝶”是舟中近景,所以说“过闲幔”。第二句“片片轻鸥”是舟外远景,所以说“下急湍”。这里表面上似乎与上下各联均无联系,其实不是这样。这两句承上,写由舟中外望空中水面之景。“闲幔”的“闲”字回应首联第二句的“萧条”,布幔闲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翩跹,穿空而过。“急湍”指江水中的急流,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鉴赏诗句,一定要从内容、形式两方面作答。内容上看它表达了什么意思、情感;形式上看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和表达技巧上的特点以及它们是如何为写景抒情服务的。答题步骤一般是: (1)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2)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3)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4)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3)试题分析:这首是杜甫在去世前半年多停留潭州(今湖南长沙)的时候所写,表现他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关怀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愁看”句收括全诗的思想感情,将深长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长安”上。“‘云白山青’应‘佳辰’,‘愁看直北’应‘隐几’”,这只是从字面上去分析首尾的暗相照应。其实这一句将舟中舟外,近处远处的观感,以至漂泊时期诗人对时局多难的忧伤感怀全部凝缩在内,而以一个“愁”字总结,既凝重地结束了全诗,又有无限的深情俱在言外。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本题,可抓住“老年”“万里”“长安”等词语,联系诗歌注释可概括出其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中和胜相院记

苏轼

佛之道难成,言使人悲酸愁苦。其始学之,皆入山林,践荆棘蛇虺,袒裸雪霜。或刲割屠脍,燔烧烹煮,以肉饲虎豹鸟乌蚊蚋,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年而后成。其不能此者,犹弃绝骨肉,衣麻布,食草木之实,昼日力作,以给薪水粪除,暮夜持膏火薰香,事其师如生。务苦瘠其身,自身口意莫不有禁,其略十,其详无数。终身念之,寝食见之,如是,仅可以称沙门比丘。虽名为不耕而食,然其劳苦卑辱,过于农工远矣。计其利害,非侥幸小民之所乐,今何其弃家毁服坏毛发者之多也!意亦有所便欤?

寒耕暑耘,官又召而役作之,凡民所患苦者,我皆焉。吾师之所谓戒者,为愚夫未达者设也,若我何用是为。剟其患,专取其利,不如是而已,又爱其名。治其荒唐之说,摄衣升坐,问答自若,谓之长老。吾尝究其语矣,大抵务为不可知,设械应敌,匿形以备败,窘则推堕滉漾中,不可捕捉,如是而已矣。吾游四方,见辄反复折困之,其所从遁,而逆闭涂。往往面颈发赤,然业已为是道,势不得恶声相反,则笑曰:“是外道魔人也。”吾之于僧,慢侮不信如此。今宝月大师惟简,乃以所居院之本末,求吾文为记,岂不谬哉!

然吾昔者始游成都,见文雅大师惟度,器宇落落可爱,浑厚人也。能言唐末、五代事传记所不载者,因是与之游,甚熟。惟简其同门友也。其为人,精敏过人,事佛齐众,谨严如官府。二僧皆吾之所爱,而此院又有唐僖宗皇帝像,及其从官文武七十五人。其奔走失国与其所以将亡而不遂灭者,既足以感慨太息,而画又皆精妙世,有足称者,故强为记之。

始居此者,京兆人广寂大师希让,传六世至度与简。简姓苏氏,眉山人,吾远宗子也,今主是院,而度亡矣。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集》)

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亦有所便          便,适宜

B.我皆              免,同“勉”,勉励

C.其所从遁            度,揣测

D.而画又皆精妙世      冠,位居第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言使人悲酸愁苦      凡民所患苦者

B.设械应敌            势不得恶声相反

C.过于农工远矣        惟简其同门友也

D.而逆闭涂            乃以所居院之本末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治其荒唐之说,摄衣升坐,问答自若,谓之长老。

(2)能言唐末、五代事传记所不载者,因是与之游,甚熟。

4.请简要概括作者在文中对一些僧人“反复折困”“慢侮不信”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改造珠山宕口公园的过程中,建设方适当地引入了一些自然要素,有效地改善了宕口的整体生态环境。

B.“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这两日港城的最低气温都在-6℃左右,雪花飞舞,银装素裹,人们纷纷冒着严寒走出家门玩雪、赏雪。

C.“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6月20日晚,铜梁“荷你一起  醉美土桥”露天啤酒音乐狂欢节激情上演!爱莲湖上,鼓乐齐鸣,热闹非凡。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首艘安装智能船载终端设备的货船顺利驶过杨庄船闸,标志着淮安航道正式开启智能过闸时代。

 

查看答案

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这短暂的生命也是过于拥挤了。            那么,这岂不证明,当我们怅然徘徊的时候,我们是领受了更为充足的阳光和空气?

①突然,这里有了一块空地。

②我们的日程表排得满满的。

③我们无事可做,无人作伴,只好在这空地上徘徊。

④在屋顶覆盖和行人密集的地方,是不会有青草生长的。

⑤我们看见脚下有青草破土而出,感觉到心中有一种情绪也像青草一样滋生。

⑥我们把太多的光阴抛洒在繁忙的工场里和喧闹的市场上,太热心于做事和交际。

A②⑥①③⑤④    B.②①⑥④③⑤    C.⑥②①③⑤④    D⑥①②⑤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诗句所反映的传统节日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D.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查看答案

李白的诗歌想象丰富,善用夸张。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的一项是

A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横江词六首(其一)》)

B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