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逻缉 酒馔 凭心而论 瑕瑜互见 B.尺牍...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逻缉        酒馔        凭心而论        瑕瑜互见

B尺牍        盘桓        得鱼忘筌        臭名昭著

C杀青        迄今        感恩带德        锱珠必较

D平添        辖制        大放阙词        委曲求全

 

B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没有错别字的一项”关键词“没有”,选项中C项没有错别字。A.缉—辑 凭—平C.带—戴 珠—铢D.阙—厥。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汉字的字形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正确把握字形、不写错别字和工整书写两个方面。高考的考查重点多为音近字、形近字和音、形相近字。首先,我们必须做到:1.书写时,不写不规范的汉字——“繁体字”“异体字”已经淘汰的“简化字”。2.要注意音、形、义三者相结合,特别是意义。3.对形似字进行整理,形成表格,集中突破。其次,要注意以下方法:1.语义辩识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例如本题中的 “凭—平”“ 缉—辑”。2.字形辩识法汉字中有80%的字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汉字的意义类别。因而,推断形旁,明了字的意义所属,就能大致判断该字在词境或语境之中的运用正确与否,从而辨别书写的正误。3.结构分析法 有些成语的构词方式上有个特点,前两个字和后连个字的结构相同,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或者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意义相同或相反,据此规律,可以有效的防止错别字。5.语音辨识法 通过朗读该词,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误,有些字是由于读错了字音而随着就把字写成了别字。6.来源结合法。一些成语有一定出处,要么从神话传说中来,或从寓言故事中来,或从名言名句中来,联系其本源出处,易判断字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jí      què      咬文字(jiáo   安然无yàng

Bshuì    pì     而就cù     痛绝wù

Cjū      diàn   见不鲜shuò   废食yē

D祷(      zǐ      战战兢jīng   孑立(qióng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题目自拟观点自定。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培育志愿服务文化,扩大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影响力,首都文明办和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组织设计推出了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标识。如下图所示:

注释:①BVF为“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英文缩写。②标识以中国红为基本色调。

(1)请对此标识的画面内容进行描述。要求:内容具体,描写生动。

(2)请对此标识的主要寓意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合情合理。

(3)“爱满京城”——2016年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推动日活动正在举行,请你发挥想象写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有感染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试题。

传奇

侯发山

放学的铃声一响,似乎转眼之间,同学们都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被爸爸妈妈接走了,唯有丫蛋形单影只,孤零零走出了幼儿园大门。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得丫蛋永远见不到爸爸了,妈妈的一条腿也残废了。为了养家糊口,妈妈一天到晚就在街口卖烤红薯。妈妈跟学校老师求情,说丫蛋今年都五岁了,非常懂事。学校这才破例,每次放学后,丫蛋不需要家长接,可以独自一个人回家。

风呼啸着,刀子一样刮着人的脸。丫蛋背着小书包,东张西望,磨磨蹭蹭不愿赶路。忽然,她看到前面不远处围着一堆人,还不时传来阵阵喝彩声,她这才一蹦一跳跑了过去。

原来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中年汉子在表演魔术。丫蛋赶到的时候,他正在表演“空手取物”的魔术——他伸出空荡荡的双手,让大家看看,确认他手里没有什么东西。然后,他的两只手捂在一起,翻来覆去地转动。同时,他用嘴往手上吹了三口气。接下来,他的右手猛地往前一伸,像是要抓什么东西似的。待他打开攥着的右手,手心里有一只乒乓球!围观的人都拍手叫好,嚷嚷着让他再表演一个。

丫蛋脱口说道,叔叔,您给我变出一红围巾好不好?

围观的人愣了一下,明白过来后都跟着起哄,让中年汉子赶快变出一条围巾来。

中年汉子面红耳赤,手忙脚乱。

丫蛋以为中年汉子不给他变,忙说,叔叔,我妈妈没有钱买围巾,脸冻得又青又红……我想让您给她变一条红围巾。

中年汉子回过神来,说,小朋友,叔叔可以给你变,但现在叔叔肚子饿了,饿了就变不出围巾,我明天给你变好吗?

旁观的人都轰一声四下散去了,他们根本不相信中年汉子的话。丫蛋认真看了看中年汉子,重重地点了点头,满怀希望地回家了。

第二天,天空飘起了雪花。下午一放学,丫蛋就飞快赶到了老地方。由于天气恶劣没有观众,中年汉子没有表演魔术,他的身上披了一层雪花,从远处看,简直就是个雪人。丫蛋两眼一亮,喊了声“叔叔”。

中年汉子忙说,小朋友,叔叔今天就给你变出一条围巾来。说罢,中年汉子舞乍两手,没有舞乍几下,果然就变出一条红色的围巾!

丫蛋怔了一下,兴奋地“哇”了一声,抓起围巾转身往家里跑去。

因为路滑,中年汉子的轮椅走得很慢。他没有走出多远,丫蛋就气喘吁吁追上来,从书包里掏出红围巾要还给中年汉子,撅着嘴说,妈妈说了,不能要叔叔的东西。

中年汉子想了想,说叔叔的东西是变出来的,是专门给你变的,你不要谁要啊?叔叔能变出来的东西太多了,家里都没地方放。

丫蛋想不出反驳的话来,才又把围巾装进书包,高高兴兴地走了。

第三天,天放晴了。这天是个星期天,中年汉子正在那个地方表演魔术,丫蛋呼哧呼哧跑来了。

丫蛋眼睛一眨巴,说,叔叔,您给我变出两个烤红薯好吗?

中年汉子为难了,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个场面。

围观的人都想看热闹,催促中年汉子变烤红薯。其中有个小伙子冷嘲热讽道,你不是会变吗?赶快变啊?你要能变出烤红薯来,我给你一百块钱!

这个、这个……中年汉子张嘴结舌,真急了。

谁说叔叔变不出来?叔叔变的烤红薯在我的兜里呢。丫蛋说罢,把两只烤红薯从兜里掏出来,趁着中年汉子愣怔的时候,放到他手里,“咯咯”笑着转身跑了。

呵呵,这个孩子!拿着热乎乎的烤红薯,中年汉子的眼睛湿润了。

此后,丫蛋和中年汉子就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中年汉子经常给丫蛋变出书包、变形金刚、作业本等学习用具和玩具来。丫蛋呢,也常给中年汉子带一些好吃的,如葱花油馍、豆腐包子、三鲜饺子,更多的则是烤红薯。

大约一年后,有一天,丫蛋忽然对中年汉子说,叔叔,您给我变出一个爸爸来好吗?别人都有爸爸,就我没爸爸。丫蛋说罢,显得很无奈,很无助。

中年汉子拉过丫蛋的手,苦笑着说,丫蛋,这个叔叔真做不到。

叔叔撒谎,妈妈说叔叔能给我变出一个爸爸来。丫蛋天真地说道。

你妈妈?中年汉子心里一动,似乎明白了什么。

那不是,妈妈来了。丫蛋叫道。

中年汉子抬眼一看,看到一个拄着单拐的女人一步一步朝他走来,女人的脖子上围着一条鲜艳的红围巾。中年汉子迟疑了一下,转动轮椅迎上前去……

后来,丫蛋就改口叫中年汉子“爸爸”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以丫蛋简单的生活需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了中年汉子心地善良,感人至深。故事虽然简单,但步步深入,蕴含深意。

B.小说善于运用神情描写刻画人物的心灵,丫蛋对中年汉子的求助、旁观者的冷嘲热讽都是通过人物神情描写表现出来的。

C.中年汉子的魔术水平有限,当时没有变出围巾,但他很快掌握了这项技法,第二天披着雪花为丫蛋变出一条红色的围巾。

D.“谁说叔叔变不出来?叔叔变的烤红薯在我的兜里呢。”丫蛋从兜里掏出两只烤红薯,感动得中年汉子眼睛湿润了,表明他们的关系更为密切了。

E.丫蛋在文中起着穿针引线的线索作用,一方连着中年汉子,另一方连着妈妈,互相关怀将二者的感激、理解、信任逐渐演变为爱情。

(2)小说前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传奇”为题,有哪些丰富的内涵?请简要分析。

(4)有人说:世上没有残缺的人生,只有残缺的心灵。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古代蒙学教材的因与革

王海波

古代蒙学教材的兴替过程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蒙学教材并不受古代政府管理在自发的状态下产生了数量较多的教材但真正广泛流行的经典教材并不多周代以来主要有《史籀》《仓颉》《急就篇》《千字文》《蒙求》《百家姓》《三字经》《笠翁对韵》《声律启蒙》《龙文鞭影》《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等它们构成了蒙学教材发展的主线。二是经典蒙学教材的生命较长往往被使用数百年乃至上千年堪称教育史上的奇迹但它们也会被后起教材取代。如汉代《急就篇》逐渐取代《史籀》《仓颉》使用至唐代而渐渐衰落南北朝时《千字文》渐渐兴起到宋末与《百家姓》《三字经》一起形成一个较为稳固的教材体系这个体系完全取代了《急就篇》一直沿用到清末再如唐代的《蒙求》至明清时被《龙文鞭影》取代。这样的兴替均不是某种机构强力推行的结果完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面对新的教育环境而主动选择的结果这表明新的教材具有更多适合新的教育环境的特性。

在词汇学习阶段初步建立起较为系统的知识框架是蒙学教材一贯坚持的编写理念。古代教育崇尚博学因此蒙学教材十分重视在初学阶段就为儿童奠定广博的知识基础。《急就篇》的姓氏、诸物、五官三个部分涉及古代部族、自然事物、生活器物、职官、地理、律令等基本知识是一个极为广博的知识体系。到《千字文》时这一知识体系进一步丰富历史内容逐渐增多也为后来《蒙求》以历史人物为主体编写教材开创了新的道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沿用长久其实就是对蒙学教材博物教育思想继承与发展的有力证明。《小学绀珠》《幼学琼林》等类书式蒙学教材更是将这种教育理念发挥到极致《声律启蒙》一类教材也蕴含有广博的自然、人文常识。

蒙学教材一直重视道德人格教育这是古代教育思想的可贵之处。如《孝经》及宋代形成的《四书》分别被视为立德之本、入德之门相对而言比较适合儿童学习在古代教育实践中被广泛使用。《急就篇》“五官”部分的律令教育就是法制教育可以帮助儿童确立道德和行为规范此外它还讲述了官员的道德修养要求。以律令和官员道德修养要求教育儿童也符合读书人入仕的理想追求。以人物故事开展道德人格的教育有十分古老的思想源头《易传》中有君子蓄德之法“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此后以德行教育为唯一宗旨的朱熹的《小学》其嘉言、善行两章也采用这种教育方法《纯正蒙求》《龙文鞭影》皆沿用此法直至清末。

诗文写作是古代考查人才的主要方式。诗文技能教育的需求变化直接影响着蒙学教材的生命力而蒙学教材对这种需求变化的应对也十分迅速。因此诗文能力的教育需求是推动蒙学教材变革的最为直接的因素。如汉代“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大量识字及作赋成为读书人入仕的必备技能。汉赋主要艺术手法是铺陈相类事物《急就篇》罗列相类事物词汇类似于铺陈之法这是《急就篇》得以流行的根本原因。

唐代科举以进士科为重其主要考试文体是律诗、律赋。无论律诗、律赋都讲求平仄押韵且以切韵为准这就需要应试者掌握切韵。《千字文》尚可以提供对仗的学习但《急就篇》已完全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了因此《急就篇》开始衰落。而新生的《蒙求》在编排历史故事的时候采用了切韵并且四对八句一韵这样就便于儿童学习格律及切韵。因此《蒙求》受到普遍欢迎。

宋代科举考试文体也增加了论。因此《三字经》中的句子不再有描写文字没有辞采全文主要采用直白的叙述或议论而它在议论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就是一段完整的议论。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蒙学教材数量较多但不同时代主流教材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更适合新的教育环境的教材地位更稳固。

B古代蒙学教材的兴替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面对教育环境的变化选择的结果比如《蒙求》唐代比较流行明清时就被取代了。

C汉代比较重视赋这种文体影响到启蒙教材的变化罗列相类事物词汇、运用铺陈之法的启蒙教材就比较流行。

D古代蒙学教材都是在自发的状态下产生的不会受某种机构强力推行的影响古代政府也难以对教材的兴替产生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儿童还处于词汇学习阶段古代蒙学教材主张通过对词汇的学习初步建立起较为系统的知识框架。

B在古代以人物故事开展道德人格教育是蒙学教材的重要方法《易传》是这一方面的典范。

C《蒙求》四对八句一韵便于儿童学习格律及切韵符合唐代科举考试科目的文体要求成为当时重要的蒙学教材。

D《急就篇》能够长时间盛行和它含有律令教育、官员道德修养教育符合读书人入仕的理想追求有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蒙学教材基本都比较重视知识基础的广博《急就篇》《千字文》《幼学琼林》等启蒙教材都含有广博的知识。

B诗文写作是古代考查人才的主要方式如唐代科举重视律诗、律赋宋代科举增加了论因此蒙学教材很注重这一能力的培养。

C古代蒙学教材也比较重视道德人格的教育《孝经》《四书》《急就篇》《龙文鞭影》等启蒙教材都含有德行教育的内容。

D诗文能力的教育需求直接推动蒙学教材变革就诗文教育的效果看《急就篇》不如《蒙求》《蒙求》不如《三字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