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几位年轻人来到乡村,看...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几位年轻人来到乡村,看到那广袤乡野与田园风光,不禁陶醉其中纷纷感叹真美。但是旁边田间一位劳作的老者说道:你们要是在这里生活,可能就不会感到都是美了。这个故事,启迪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多从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对于各级干部来说,就是   

A.不仅要有“万家忧乐到心头”的胸襟眼界,更要有“四面湖山归眼底”的平民视角与百姓情怀

B.既要有“四面湖山归眼底”的平民视角与百姓情怀,也要有“万家忧乐到心头”的胸襟眼界

C.不仅要有“四面湖山归眼底”的胸襟眼界,更要有“万家忧乐到心头”的平民视角与百姓情怀

D.既要有“万家忧乐到心头”的平民视角与百姓情怀,更要有“四面湖山归眼底”的胸襟眼界

 

C 【解析】 试题分析:横线处化用岳阳楼名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说明干部应该真正关心百姓、忧怀天下。从上下联的顺序来看,可先排除A.D两项;再从复句关系的表达效果来看,应该选用递进关系而非并列关系,故可排除B项;而从“胸襟眼界”与“平民视角与百姓情怀”的逻辑顺序看,答案应该选C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南水北调对水质的刚性要求,丹江口库区渔民不仅收入归零,污染企业也坚决被叫停。    

B 事实告诉我们,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

C.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D.在地球上,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连绵的山岳馈赠给人类的不仅有震撼的美景,还有丰富的资源和物产。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战国时代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一般游士虽在王公大人面前,也敢    。战国诸子,多有此种气派。

②在谈到自己的经历和感悟时,他认为,不论是穿上汉服,复兴汉服,还是穿上军 服寻找老兵,身体力行比    更重要。

③当有人问到学习方法时,本来内敛的秋雯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耐心地向同学们传递着学习的方法和心得。

A:侃侃而谈    高谈阔论    抵掌而谈

B.抵掌而谈    侃侃而谈    高谈阔论

C.抵掌而谈    高谈阔论    侃侃而谈

D.高谈阔论    抵掌而谈    侃侃而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竺可桢校长的“格局”   游宇明

有人说:民国时代,中国有两个最好的大学校长,一个是北京大学的蔡元培,一个是浙江大学的竺可桢。这两个人都有民主作风,都能做到珍视人才。而竺可桢甚至被称为“浙大保姆”。

抗战爆发后,浙江大学被迫内迁,学校先到建德后来又  广西宜山。任教于这所大学的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因担心家属拖累,将妻儿从建德送回老家温州。当浙大再迁到贵州遵义并终于稳定下来时,校长竺可桢建议苏步青将家眷接来。苏步青因担心费用不菲而犹豫,竺可桢当即给了他两千元,并找到当时的浙江省主席朱家骅,请他写一份手谕:“沿途军警不得盘查,一律放行。”苏步青的妻子是日本人,竺可桢担心万一在途中被人发现,很可能被中国老百姓打死。有了竺可桢的细心关照,苏步青的妻儿终于平安到达贵州。

竺可桢对国学大师马一浮的礼遇更被传为佳话。马一浮为人孤傲耿介,蔡元培做北京大学校长时,曾多次礼聘他,但都被其拒绝;蒋介石邀请马一浮到南京谈话,他当作耳边风;浙江大学也曾约他来任教,亦未成功。后来由于日寇不断进攻,马一浮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他于1938年写信给当时在江西的斯大校长竺可桢,委婉表达了想来浙江大学任教的心愿。竺可桢立刻将其聘为“国学讲座”。浙大给他安排了当地最好的房子,而且不要求他跟其他教授一样受课程局限,只需每周给全校师生开两三次讲座,另外,单独给一些资质很高的学生指导一两次就行。当时浙江大学只有两辆黄包车,却为马一浮随时待命,假若路途远一点,校长的汽车可随时为他服务。

竺可桢不仅能做到无微不至地关心、尊重教师,还能充分包容那些反对自己的人。政治学教授费巩很有才华,某段时间对竺可桢非常不满,开教务会时,冷嘲热讽:“我们的竺校长是学气象的,只会看天,不会看人。”竺可桢微笑不语。后来,学校需要提拔一名训导长,竺可桢不顾民国政府“只有党员才能担任训导长”的规定,认为费巩“资格极好,于学问、道德、才能为学生钦仰而能教课”,坚持让其做训导长。

物理学家束星北非常仗义,但脾气暴躁。浙江大学因战争西迁,他对竺可桢的一些做法很不满意,跟在这名校长后面一路牢骚不断,竺可桢也总是一笑置之。竺可桢虽不欣赏 束星北的性格,与他没有多少私交,却力排众议,将他聘为教授,并多次保护他。

竺可桢如此善待学者,原因很多:比如当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时候,为国家培育人才,是竺可桢的重要信念,而要培养杰出的人才,首先就必须有优秀的师资;再次,竺可桢自己是杰出的气象学家,他懂得知识对社会的重要性,而知识往往是杰出学者创造的;不过,最根本的还在于竺可桢有一种做人的大格局。正是这种大格局,使他做出了一般人不想做、不敢做的事。

格局的原本意义是指艺术或机械的图案或形态。引申到做人上,指的是一个人的眼界、胸怀、气度。一个人有没有格局,为人处事大不一样。没有格局,做事只想到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就会以邻为壑,觉得善待别人是委屈甚至损害了自己。有了格局,会意识到自己对社会、对国家担负的责任,为人处事就会经常想一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对得起社会,是否违背自己的良知。历史有一双睿智的眼睛,它最终一定会分清是非:通过等级、强权制造尊严感的人,呈现的面目却是卑贱和猥琐;尽心尽意为社会与他人服务,力求上不怍于天下不愧于心的人,得到的是精神生命的永恒。就像竺可桢,他当年那么礼遇费巩、束星北、苏步青、马一浮,人们并不会认为这个人无能,而会认为他像高山、海洋一样大气,值得后世的人深切怀念。

做人的格局,许多时候决定了一个人生命的格局。

相关链接:

(1)竺可桢(1890—1974),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l936年4月,竺可桢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l3年。(百度百科)

②在抗战的艰难岁月,竺可桢选择了举校西迁办学的壮举。在敌人的炮火下,他带领 浙大师生跋涉二千六百余公里,遍及浙、赣等七省,五易校址,坚持办学,直至抗战胜利。在颠沛流离的恶劣环境下,竺可桢奇迹般地将原本只有文理、农、工三个学院、十六个学系的大学办成了当时全国最完整的两所综合性大学之一,其中不少专业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享有盛名。浙江大学也因此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东方之剑桥”。正是竺可桢办浙江大学所取得的骄人业绩,后人将他和蔡元培先生并称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大学校长,至今无人超越。

(王宽福《竺可桢校长的个人魅力》)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竺可桢校长因为像北京大学的蔡元培一样,具有民主作风,能够珍视人才,所以被称为“浙大保姆”。

B.抗战爆发后,浙江大学内迁到贵州遵义,数学家苏步青担心家属拖累而难以成行,竺可桢当即给了他两千元。

C.竺可桢礼遇国学大师马一浮被传为佳话:聘为“国学讲座”,安排好房子,校长的汽车可随时为他服务等。

D.政治学教授费巩讽刺竺可桢不识人才,但竺可桢认为他德才兼备,不顾民国政府有关党员的规定,让其做训导长。

E.物理学家束星北脾气暴躁,竺可桢虽不欣赏束星北的性格,与他没有多少私交,却力排众议,将他聘为教授。

2.民国时代浙江大学竺可桢校长是如何珍视人才的?请联系传记内容,分条概括,举例简述。

3.竺可桢珍视人才,善待学者的原因有哪些?请联系原文简要分析和概括。

4.竺可桢做人的格局有没有现实意义?为什么?请联系实际予以探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父母心    程乃珊

在张嫂把饭菜送到桌上时,周先生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光看那信封上的字,尽管张嫂不识字,可她也知道是乡下的儿子福生写来的。“……妈,翠琏说啥也要一架缝纫机,要不,就不上我家门!”

“你那儿子也真是,好像你这当娘的在上海享清福似的。张嫂,可别太宠着孩子,儿孙自有儿孙福。”

“我们阿平就是投胎投错了,要再差几步投到楼下二哥那儿就好了,大哥也真是,一样的亲侄子,再多保一个出国又能多用掉他几个钱呢?怪道都说美国人最小气,最不认五亲六戚。看,这下连着去了三封信都不见回信。”

妻子却插嘴了:“谁让你做事太绝,当初大哥一连来了四五封信,你就一个字也不回人家,还一本正经把信都交到领导手上。”

可话能这样说吗?五十年代那阵,谁敢沾“美国”这个边?不知怎么一来,送子女出国留学也成了件时髦事,这可真叫老周悔极了……

主人一家全出门了,屋子里出奇地静,张嫂刷洗完了碗筷,在自己那小间的铺板上躺了下来,伸伸酸疼了的腰腿。“妈,翠琏说什么也得一架缝纫机……”儿子那几句又在她耳边响了起来。她支撑起疲倦的身子从枕头底下摸出一个手帕包,里面十块一张的票子共十二张,还差着点呢。再说买缝纫机还得凭票,哪来的票证呢?对,去求求天天托她买菜的胡家姆妈吧,她儿子好像在商业局当什么官来着。

“来信了!”妻子在门缝边俯身拾起一封信。正是他们盼着的“u.S.A”字样的美国来信。可是,不对呀,不是大哥的手迹。寄信人是美国麻省帕克。帕克是谁?可收信人的名一字一字不差是他周某本人。信中掉下一张泛黄的照片:一个穿水手装的外国男孩和穿长衫的中国男孩。哎呀,他可记起来了,那不是小帕克,那位牧师的儿子吗?信上说帕克马上要随同一个大型旅游团来上海故地重游,只是不知童年好友周是否还在原处居住……这,是在梦里吗?老周狠狠揪了把自己头发,疼得双肩一缩,他急急叫过妻子,再三叮嘱她不许走漏风声,这份洋情意可是他独自占有的。

儿子阿平这下可绝处逢生了。

一切是意想不到的顺利。帕克在沪的三天期间,老周为他设了两次宴席,两顿饭共花了二百来元,可真叫千金买一笑。于是趁着帕克将一截海参送到嘴里美美地品尝着时,他正式向帕克提出了。可是洋人真有点不识时务,瞧帕克那几句话:“你们的大学是公费的,何必再花钱将儿子往外国送?”

“帕克先生,我们从小在一起,你应当了解,我的童年是十分黯然的,父亲没有尽心培养过我。而今我有了儿子……”老周小心地斟酌着词眼。“好吧,让我回去同我的太太商量一下,不过,”他又加了一句,“周先生,你不感到你为儿子做得太多了?‘生身的父都暂随己意管教我们,惟有万灵的父是永远管教我们’,对孩子,我们不宜为他一一安排就绪,一切唯有听从主的意旨。”

不过,帕克真讲信用,不愧为做牧师的。两周后一切手续都已办妥,并出了三万元为阿平作保,可信上说实际上他只肯负担阿平六千美元的学费和生活费,这些只保证阿平一年所需要的,而且阿平在毕业后两年里要把这六千美元还清。美国人真是不讲交情。当老周小心翼翼地打量着这张经领事签证过的护照时,他感到于世再也无所争了!

“那边的天气?”张嫂在一边怯怯地发问。

对呀,这几天忙着购物、买礼品、找裁缝,偏偏忘了那边的气候是属于南方还是北方。

“这个让阿平带着吧,他原先那个热水袋套已破了。”张嫂递过两个薄绒布缝制的热水袋套,细针密缝的。灯光下张嫂的眼睛红红的,她又哭过了。外间周先生正边玩弄着张嫂做的热水袋套边想想审算着还有什么事没办妥,无意间发现那两个袋套很别致,像工艺品样。他忽地灵机一动,何不多带几个让平儿也送送人结结人情?

“张嫂,有空再多做几个热水袋套,让阿平可多用一阵。”

“好,好!”张嫂满口答应着并且马上围上刚刚脱下的围身。她本来打算上胡家姆妈家将缝纫机的事再落实一下,可儿子的事再烦也比不过阿平的要紧,阿平是自个奶大的,在他走前不为他做点什么张嫂心里实在安不下来。找裁缝、买礼品、宴请宾客,钱像流水样哗哗直流,没一个月工夫,老周辛苦半辈的积蓄全完了,最后连飞机票都是东拼西凑才买下的。不过,阿平毕竞走成了。

“哦,张嫂,”周先生清清喉咙,“阿平走了,我们夫妇俩也没啥家务,你是不是也可以回去享清福啰!”为了儿子,他的钱已弄得精光,从今以后,得一个铜板一个铜板地把钱扣下。

张嫂愣了愣,抖动着嘴唇没说啥就回厨房了,她围裙口袋里正藏着儿子的信,儿子要求为未婚妻买块手表。

入夜了,邻家窗户依然灯火通亮,热闹非凡。据说去年那位新媳妇刚生下个儿子,举家正在庆贺呢!

(节选自作者短篇小说《父母心》,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围绕两个家庭的故事展开,老周为了儿子能出国颇费周折,以致最后要辞去保姆;而保姆张嫂辛苦工作,但最终也不免失去为儿子买东西的工作。

B.小说通过周先生夫妻为了儿子阿平能够出国,将辛苦半辈子的积蓄全部用光这件事,歌颂了父母心的伟大,这就是中华传统的伟大的父母之爱。

C.小说安排帕克出场这个情节,意在警醒国人要正确对待子女出国留学这个问题。

D.小说是通过明暗双线结构行文的。一条是周先生一家围绕儿子出国这件事,这是明线,也是主要线索;另一条是张嫂为儿子买东西,这是小说的暗线。

E.小说通过张嫂为阿平缝制“热水袋套”这一细节,表明了张嫂是一位善良、细心、重感情的人,揭示了张嫂对自己儿子的愧疚之情。

2.结合文意,理解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含义。

3.小说的结尾寓意深长,请简要赏析文章的最后一段。

4.张嫂为儿子,离家在外为人家做奶妈与保姆;老周夫妻为了能够让儿子出国留学,用尽了半辈子的积蓄,“从今以后,得一个铜板一个铜板地把钱扣下”。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中学生,如何看待这样的“父母心”?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诉说自己认识到过去的已不能挽回,但将来还可以补救的句子是“                              ”。

(2)“                              ,圣人无名',是没有自我,没有具体形态的境界,即庄子所说的最高境界,也就是“道”的境界。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                              ”告知后人:做人的最高境界便是坚定自己的意志,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动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