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盲 者 刘学林 她喜欢这条路,尤其是在春天。现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

 

刘学林

她喜欢这条路,尤其是在春天。现在就是春天,垂柳新绿,桃花欲开未开,正是赏花时节。她驾一辆奥迪徐徐东行,直到无路可行时才拐上田园路。刚进档加速,一个背着一把坠胡的盲老人迎面走来。也就一闪而过了。然而就在这一闪而过的瞬间,她觉得这个盲老人有面熟。她开始回忆。明静辽远的坠胡声响起来,那是四年前录在她记忆中的坠胡声。

难道会是他吗?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调转了车头,超过了盲老人之后靠路边停住,钻出汽车,迎着盲老人站在车旁,看着盲老人用手中探路的竹竿一路敲过来。老人虽老,腰杆却直,满脸皱纹中有一种大喜大悲之后的淡定,一种饱经沧桑之后的淡定。她认定这一个瞎眼老人就是那一个盲老人。

“老人家,您是在隆兴街自由市场——”她顿了一下,斟酌该怎样表达,“拉琴的吗?”盲老人站定,无语。

“你还记得,四年前,您让一个姑娘多拿几块钱的事情吗?”

“姑娘,您认错人了。”

盲老人手中的竹竿又向前探出,以盲人特有的轻稳起步走。她有点惘然,一动不动地看着老人的身影渐渐远去,那淡远空明的坠胡曲调却渐渐清晰起来。她重新上路,车开得很慢,坠胡的曲调时远时近,不绝如缕。

四年前的情景如在眼前。那时候她刚到这个大城市谋生,钱包被偷,她身无分文,饥肠辘辘。她在隆兴街自由市场逛悠,油条的气味,卤面的气味,粉浆面条的气味,残忍无情地折磨着她的肠胃。向大妈讨一碗粉浆面条喝喝吗?她鼓了几次勇气没有张开口。

这时候她听到了盲老人的坠胡声,那琴声淡若流云,清如溪水,也看到了坐在一条小巷的巷口操琴的盲老人。老人不是那种睁眼瞎,该长眼睛的部位陷进去两个深坑。老人面如荒漠,坐在闹市就像坐在渺无人迹的荒原上。老人面前放着一个铁盒子,圆形的破旧的铁皮盒子,盒子里有不少零票子,一角的,两角的,一元的,两元的,她看得清清楚楚还有两张五元的,一张十元的。她的眼睛一亮,心也随之慌慌跳起来。我只拿一张五元的,只拿一张五元的。可是怎么拿呢?人熙来攘往,看到我拿一个瞎眼老人的钱,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她从盲老人面前走过去,又从盲老人面前走过来。这样走了两趟,她终于想出了一个遮人耳目的办法。当她再一次从老人面前走过的时候,她装作一不小心把老人盛钱的盒子踩翻了。她说声“对不起”,连忙蹲下去给老人捡钱,借机把一张五元的票子握在了手心。正在她准备起身走开的时候,老人开口说话了。老人的声音空洞淡定,无哀无怨,无喜无怒。

老人说:“姑娘,多拿几元吧。”

她把汽车锁进车库,上四楼回到自己的家。所谓家,其实只是一套四室一厅的豪华住宅而已,她还没有成家。

经历了那一段穷苦磨难之后,她脚下的路忽然柳暗花明了。由于经商的天赋,她成立了一家公司,成了一名经理。两年之后,她已经是这个城市中的富人之一了。

她吃了两块“消闲派”,喝了一杯咖啡,点上一支烟。那辽远的坠胡声又在她的耳边悠悠响起。如果说她在路上拦住那位老人只是出于一个偶发的念头,那么,这时候她要报答盲老人的愿望竟是如此的强烈和急切。

第二天,她到公司安排了一下事务,就直接去了隆兴街自由市场,可是她没有找到那位盲老人。

第三天,她仍然没有找到那位盲老人。

一连四天她都没有找到那位盲老人。她问旁边卖粉浆面条的一位大娘,大娘只说她也好几天没有听到盲老人的胡琴声了,对盲老人的其他情况也是一无所知。

她决定每天傍晚到田园路上去等待,终于如愿以偿等到了那位盲老人。她拦住他。盲老人漠然无语。

“这是一万元钱,您先用着。请您告诉我您的地址,我会定期给您送去生活费的。” “这是从何说起?”老人在傍晚的夕阳下径直走去。

她跟上老人:“四年前您对我有恩,虽然只是几块钱。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希望您能成全我。”

“我一个瞎子能对谁有恩?请姑娘不要污人清白。”

盲老人说话的时候并没有回头。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垂柳新绿,桃花欲开未开,正是赏花时节”,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暗示女主人公历经磨难后的喜悦心情,也使作品充满了诗意。

B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她从盲老人面前走过去,又从盲老人面前走过来”写出了姑娘犹豫、矛盾的复杂心理。

C盲老人的声音“空洞淡定,无哀无怨”,“面如荒漠”,“腰杆却直”,这些细节描写,反映他与世无争、淡漠从容的人生智慧。

D姑娘因为拿了盲老人五元钱而耿耿于怀,几年来她一直寻找盲老人,并拿出一万元报答老人,这反映了她知错就改的品质。

E发生在姑娘和盲老人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人性和当下社会道德的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小说以“盲者”为题,“盲者”有哪些含义?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盲老人这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四次写坠胡声响起来,每次作用不同。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2.①“盲老人”眼睛虽盲,心却不盲,他能听出姑娘的犹豫和无奈;②女主人公眼睛明亮,心却“盲”了,拿盲老人的钱为自己解困;③引发社会对不同“盲者”的关注与思考。 3.①坚持自立,街头卖艺维持生计,挺直腰杆做人;②朴实善良,帮助别人脱离困境,不求回报;③洞明世事,敏锐发现姑娘窘境,予以帮助,拒绝承认施恩于人。 4.具体分析:第一次是“明静辽远的坠胡声响起来”,唤起回忆,引发询问;第二次是“那淡远空明的坠胡曲调却渐渐清晰起来”“坠胡的曲调时远时近,不绝如缕”,引出对四年前情景的描述;第三次是“那琴声淡若流云,清如溪水”,突出盲老人的淡远明净的心灵;第四次是“那辽远的坠胡声又在她的耳边悠悠响起”,表明姑娘报答老人的愿望强烈而迫切。效果:四次描写,回忆与现实交替,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丰富了人物形象。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C项“反映他与世无争、淡漠从容的人生智慧”错误,“空洞淡定,无哀无怨”和“面如荒漠”是说盲老人历经沧桑后的世事洞明。“腰杆却直”是说老人自立自强;D项“她知错就改”分析有误,应是“知恩图报”;A项“历经磨难后的喜悦心情”不准确,此时女主人公的心情应该如春天一般心花怒放,“也使作品充满了诗意”牵强。 考点: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理解能力。理解语句含意,不仅要看句中关键词语,对结构复杂的句子尤其是长句子还要善于分析内部结构特点,从而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情感,保证答题要点的齐全。本题抓住不同的人物理解“盲”的内涵。“盲老人”眼睛虽盲,心却不盲,他能听出姑娘的犹豫和无奈;女主人公眼睛明亮,心却“盲”了,拿盲老人的钱为自己解困;引发社会对不同“盲者”的关注与思考。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要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就要到文中找到直接写人物的句子(语言、动作、肖像、心理),也可以找其他人物的评价(侧面),有现成的形容词可以直接摘抄。一般从三方面考虑人物的特点:身份职业、性格脾气、精神品格。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从人物语言、动作等入手,注意细节描写。坚持自立,街头卖艺维持生计,挺直腰杆做人;朴实善良,帮助别人脱离困境,不求回报;洞明世事,敏锐发现姑娘窘境,予以帮助,拒绝承认施恩于人。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此类题目一般宜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做答,先点明作用,再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表达效果。内容主要结合文本回答,如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与背景;结构主要从所处的位置入手,前面的段落主要有引出下文或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还要看句段在文中的位置,因为位置不同,作用不同,答法也不同。四次写坠胡声响起来的作用,分别找到相对应的位置,然后分析。如第一次是“明静辽远的坠胡声响起来”,唤起回忆,引发询问;第二次是“那淡远空明的坠胡曲调却渐渐清晰起来”“坠胡的曲调时远时近,不绝如缕”,引出对四年前情景的描述。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通过“木”和“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作者韩愈在文章的后面总结了这样的师生关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题。

游边

尚颜

边阴四顾浓,饥马嗅枯丛。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

偷营天正黑,战地雪多红。昨夜东归梦,桃花暖色中。

1.诗歌反映了战士怎样的艰苦生活?请简要概括。

2.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侑,陈郡人。侑为儿童时,励志力学。及长,通经。贞元末,以《五经》登第,精于历代沿革礼。元和中,累为太常博士。时回纥请和亲,朝廷乃命宗正少卿李孝诚奉使宣谕,以侑为副。既至虏庭,可汗初待汉使,盛陈兵甲,欲臣汉使而不答拜。侑坚立不动,宣谕毕,可汗责其倨,宣言欲留而不遣。行者皆惧,侑谓虏使曰:“可汗是汉家子婿,欲坐受使臣拜,是可汗失礼,非使臣之倨也。”可汗惮其言,卒不敢逼。迁侑谏议大夫。凡朝廷之得失,悉以陈论。以言激切,出为桂管观察使。入为卫尉卿。文宗初即位,沧州李同捷叛,而王廷凑助逆,欲加兵镇州,诏五品已上都省集议。时上锐于破贼,宰臣莫敢异议。独侑以廷凑再乱河朔,虽附凶徒,未甚彰露,宜且含容,专讨同捷。文宗虽不纳,深所嘉之。太和四年,加检校工部尚书、沧齐德观察使。时大兵之后,遗骸蔽野,寂无人烟。始至,空城而已。侑攻苦食淡,与士卒同劳苦。周岁之后,流民襁负而归。侑上表请借耕牛三万,以给流民,乃诏度支。赐绫绢五万匹,买牛以给之。数年之后,户口滋饶,仓廪储藏谷米的仓库盈积,人皆忘亡。初州兵三万悉取给于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以功加检校吏部尚书。六年,入为刑部尚书,充郓曹濮观察等使。自元和末,收复师道十二州为三镇。朝廷务安反侧,征赋所入,尽留赡军,贯缗尺帛,不入王府。侑以军赋有余,赋不上供,非法也,乃上表起太和七年,请岁供两税、榷酒等钱十五万贯、粟五万石。开成三年卒,赠司空。        选自《旧唐书·殷侑传》

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三镇:此处指郓、曹、濮三州。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州兵三万/悉取给于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B初/州兵三万/悉取给于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C初/州兵三万/悉取给于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D初/州兵三万/悉取给于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文中的贞元、元和、太和、开成都是皇帝年号。

B河朔的“朔”与朔漠、朔风中的“朔”都是指北方,另外,“朔”还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C加是加封的意思,即在官员原来说的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誉称号,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D榷的意思是专营、专卖,榷酒是我国封建证券实行的酒类专卖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侑少年立志,学有所成。他儿时即立志努力学习,长大以后通晓经学,精通历代礼制沿革,贞元末年科举登第,后多次升职,任太常博士。

B殷侑坚守气节,不惧威吓。在奉命出使回纥时,面对回纥可汗的盛兵以待和无理要求,他毫不畏惧,直言可汗的失礼之处,最终使可汗不敢威胁。

C殷侑性格耿直,敢于进谏。文宗即位不久就有地方反叛,当时皇上一心想打败叛贼,丞相也不敢有异议,唯独殷侑直言进谏,认为应对叛贼宽大为怀。

D殷侑体恤民情,颇有政声。在任沧齐德观察使时,面对当地民生凋敝的情形,他和士卒同甘共苦,竭力恢复民生,数年之后,粮丰仓实,百姓安居乐业。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侑坚立不动,宣谕毕,可汗责其倨,宣言欲留而不遣。

(2)凡朝廷之得失,悉以陈论。以言激切,出为桂管观察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

金庸小说与文学的乌托邦精神

谢有顺

金庸的小说创造了一个“成人的童话”也呼应了一种文学的乌托邦精神。他写出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可能性,使他笔下的“江湖”成了现代人的精神避难所,也使那些在单一的现实中生活的读者,多经历了一种快意、忘我的纸上人生。他召唤了一种英雄哲学,尤其是那些孤独的英雄,往往以个人之力化解江湖、民族乃至国家之间的干戈。这种英雄气概,正是乌托邦精神。

通俗小说的雅化,是金庸小说的一大特色。所谓的“雅化”不仅仅是指作品中对诗词、琴棋书画这些传统文化因素的运用,更是指金庸小说中浸透着中国文化的精神,也有很多人生的感怀,甚至还有罪与罚、受难与救赎式的存在主义思想,这些都不是一般的通俗小说所有的。

金庸笔下的侠客,大致可分为三类:儒家侠、道家侠、佛家侠。早期金庸多写儒家侠,“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儒家精神的底蕴,郭靖明知襄阳守不住,但他还是要守;陈家洛、袁承志、萧峰,虽然也有灰心、归隐的思想,但其壮年,却一直是带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抱负,只要是为国家、民族,就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到中期以后,金庸大量写到道家侠,那种以抒发个体性情、实现自我价值为中心的侠客。除此之外,还有佛家侠,就是那种有宽恕之心,悲悯之心的侠客,以少林和尚为代表。金庸通过这些侠客形象的塑造,把影响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思想的儒道释文化的精髓通俗化、感性化了。这有利于一般读者理解中国文化的特性。

最有深度的也许是《天龙八部》。它里面隐藏着很深的中国式的罪与罚思想,用金庸的朋友陈世骧的话来说,是“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也就是说,这部小说里的人,都蒙受着巨大的冤屈,而这部小说里的情感,也几乎都是孽缘。每个人生来似乎就是有罪的,他的人生不过是受难,不过是赎罪,在这样一个望远皆悲的背景下写人性,就会发生人性和生存本身,其实都是困境。

这种人生情怀、哲学思考,都不是通俗文学这个帽子可以涵括得了的。所以说金庸小说的内涵,比之前所有的通俗文学都要深,他是在俗小说的壳里张扬文雅的中国文化精神。

金庸小说里塑造了大量的英雄,并宣扬了一种英雄哲学。张无忌这么一个衣衫褴褛、头发蓬乱的少年,在光明顶上,想以一己之力平息六大门派与明教之间的恩怨,这是何等的英雄!萧峰以一己生命平息了宋辽两国之间的干戈,这是何等的英雄!襄阳城外大兵压境,杨过身处绝境居然打死蒙古皇帝,蒙古被迫退兵,而郭靖夫妇二人齐心,死守襄阳城几十年,这是何等的英雄!这些伟大的事情,我们在现实中做不到,这些伟大的个人,我们在生活中恐怕永远也不会见到,然而,金庸通过对个人英雄的塑造与对英雄哲学的召唤,满足了我们对自己角色的一种想象,使我们以角色替换的方式参与、体验了一回英雄的存在,感觉自己也英雄了一回,这就是文学带给我们的梦幻和诗意。说到底,文学就是一个梦,一个乌托邦。

文学乌托邦的又一个方面,是金庸在小说中呈现出了一种诗意的人生。袁承志归隐海外,郭襄归隐峨眉,杨过和小龙女归隐古墓……“他年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他们的选择,一如海德格尔所说,人生充满了劳绩,所以向往诗意的栖居。

1.下列不能直接表现“金庸小说与文学的乌托邦精神”关系的一项是 (  

A.金庸的小说创造了一个“成人的童话”也呼应了一种文学的乌托邦精神。

B金庸小说中浸透着中国文化的精神, 这不是一般的通俗小说所有的。

C金庸通过对个人英雄的塑造与对英雄哲学的召唤,带给读者梦幻和诗意。

D金庸在小说中呈现出了一种诗意的人生是文学乌托邦的又一个方面。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金庸的小说探出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可能性,营造了一个乌托邦的“江湖”现代人的精神避难所

B“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儒家精神的底蕴,也是青年金庸的精神面貌,故而早期金庸多写儒家侠。

C.在原罪、赎罪思想背景下写出的《天龙八部》隐藏着很深的中国式的罪与罚思想,这也使之成为金庸最深刻的小说。

D金庸小说里塑造了大量的英雄,并宣扬了一种个人英雄主义哲学,满足了读者自身想象的需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庸小说的乌托邦精神集中体现在,塑造了一些以个人之力化解江湖、民族乃至国家之间的干戈的孤独的英雄。

B金庸通过以抒发个体性情、实现自我价值为中心的道家形象的塑造,使一般读者更易于理解中国文化的特性。

C金庸的小说内涵丰富,充满人生情怀、哲学思考,张扬文雅的中国文化精神,已不是通俗小说。

D“他年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金庸小说中大量主人公“归隐”的选择,体现了人生充满诗意栖居的向往

 

查看答案

以“这个冬天不算冷”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注意】①运用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   ②立意自定,文体为记叙文。③标点规范,字迹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