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屠呦呦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屠呦呦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奖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

关于屠呦呦的话题一直热度不减,其中最热门的一个话题要算屠呦呦的“三无科学家”身份----无院士头衔、无留学经历、无科学论文。

其实,还有一个“三无”也颇值得关注,即屠呦呦当年干科研时候的“三无条件”----无实验室、无课题经费、无奖金。

以“三无”身份和“三无”条件而获得学术上的巨大成功,这引发了你的哪些思考?试就其中一个角度立意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800字左右。

 

学会乐观面对困难 “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木心的一句话道破人生的真谛。每一次靠岸,都会经历狂风骤雨;每一次成蝶,都会经历破茧挣扎;每一次开花,都会经历生根发芽;每一个困难,都需要乐观面对。 在历史长河中,能乐观面对困难的志士仁人并不鲜见。在海上航行数月而一无所获后,哥伦布的船员们被逼到了绝望的边缘,他们忍受着疾病的折磨和茫茫大海发出的无声的恐吓,最终联合起来反抗船长。哥伦布许诺再航行一周,若还是见不到大陆就回头。殊不知大一开始,哥伦布已将实际航程减少后,再告诉船员们,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船究竟走了多远;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他们的处境有多么危险;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再往前,不是大陆便是地狱。但是,他却成了最乐观的人,他依旧期盼着前方的大陆,依旧微笑着坚持向前——于是,他发现了美洲。不论是用乐观发声的贝多芬,还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海伦凯勒,都曾用一生的拼搏与成就,诠释着乐观面对困难的真理。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乐观面对困难,是穿越人生荆棘的一把尖刀;是搏击人生风浪的一张风帆;是遮挡人生风雨的一顶大伞。因此,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美好品质,才世世代代被人广为称颂。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容易抑郁的时代,高考的大山压得学生无法喘息,就业的石磨碾得青年人粉身碎骨;年纪轻轻的便放弃了生命,一点磕绊便可以用学到的知识毒害朋友。生活是如此困难,可是,世人不知,加一点乐观便可中和其中的苦涩。 大家知道,著名演说家尼克胡哲是一个乐观面对困难的人。如今的他阳光开朗,励志乐观——他可以和朋友来一场高尔夫比赛,争个胜负输赢;他可以和家人谈天说地,忘记烦恼;他甚至可以站在最高的讲台,用最洪亮的声音,讲诉最有力的故事!他比我们当中太多的人要优秀,但我们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出,如此伟大的人物,竟是个生来没有四肢的残疾人,竟是个十岁时便尝试自杀的自卑者!可是,人生就是一面镜子,你对着镜子做出笑脸,人生便会还你一张笑脸。胡哲便是这样一个对生活微笑的人,最终,乐观的他改写了自己人生的悲剧剧本,使他走出命运的阴影,来到聚光灯下,成为人生喜剧的主角!他的身体矮小,却阻挡不了他成为精神的巨人!如此人格,真让那些消极厌世的弱者羞煞愧煞! 当然,我们认为要乐观面对困难,并不是盲目乐观,自欺欺人。我们不应该只求心平气和而不思进取。其实,乐观便是无所畏惧,而后战胜困难。正如贝多芬所言:”我已经决心和自己的命运尽力战斗,无论如何不愿自己破灭。“所以,乐观面对困难,穿越人生的沙漠,才能笑看人生的椰枣树。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材料中主要讲述了屠呦呦虽然没有“三无”身份的光环,也缺乏“三无”工作环境等优越条件,却最终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坚持不懈,勇于追求的执着精神而获得成功。因此构思立意时,要以如何面对和克服困难,如何看待身份、荣耀等为立意的首选。写作时,要注意拟写一个出彩的题目。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材料作文,审题和立意是关键,审题,就是分析研究命题的意义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文章主旨。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结果,立意好不好,关键在审题。审题不清,就会导致立意不好,往往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则故事性材料无论是情节简单还是复杂,都可以就事寻因。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采用由果溯因的方法构思立意,很容易悟出其中蕴含的道理。例如这则材料,屠呦呦的最终成功足以表明了“三无”身份和“三无”条件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这就告诉我们,当我们在面对这些现实问题或困难时,如果去面对,应有什么样的态度至关重要,因此,从如何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等角度立意较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节奏和谐,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我们每天都在做决策:早上吃什么,          ,项目要不要放弃,钓鱼岛打还是不打。有的决策无关痛痒,                      ,一步走错就万劫难复。

 

查看答案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一般来说,发自内心的尊重关爱应该是主人待客的基本态度。具体而言,         

①《礼记》中“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就是这一层意思。

②敬是诚的显相,惟敬可以不逾礼数,不使客人有怠慢之感。

③诚是前提,无论哪方客人,都须以诚相待。

④最后是见客而喜,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⑤纳是接受和容纳,是拒排的反面。

A.①②③⑤④

B.⑤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⑤④

D.②③④①⑤

 

查看答案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旅行中被强制购买逼迫消费,已经不是个别人的恶劣行为,更不是某些人认为的只会影响某一地区的旅游行业。

B一个人在知识的试卷上可以犯错,甚至不止一次犯错,一辈子犯错;我们到老了都是无知的。但在良知问题上,可能只要犯一次错,我们就万劫不复了。

C今年3月,长沙市明德中学校长范秋明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市纪委立案调查。范秋明的堕落值得我们每一个基层干部警惕。

D广州恒大和大阪钢巴的决战还未开始,两家俱乐部便就恒大的客场待遇问题在亚足联打起了官司。结果亚足联判定大阪钢巴败诉,须支付给广州恒大包括五星级酒店的费用。

 

查看答案

下列加横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纵观落马“老虎”的发迹史,很多人其实早就露出了贪腐苗头,甚至已致民怨沸腾,却仍能安如泰山,甚至扶摇直上,可见我们的人事、监察制度还是存在很大的漏洞。

B菲律宾亚锦赛和仁川亚运会的失利,使得中国男篮陷入了低谷。这次长沙亚锦赛,男篮的小伙子们可以说是逼上梁山了。最终他们经过奋勇拼搏,拿下了冠军,重登亚洲巅峰。

C能与久违的老友萍水相逢于异乡,确实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D对于一个连两分钱都锱铢必较的人,你还指望他会做出什么慷慨大方的事来呢?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丑陋的伤疤

郭书平

果然不出所料,妻带首次来城的母亲洗澡回来,就好奇地悄悄问他:“你妈肚子上怎么长那么大的疤?”

母亲从未提及过此事,他也不得而知无可奉告。

晚上哄女儿去和母亲睡,女儿突然大叫起来:“我不!奶奶肚子上有很可怕的疤。”显然,妻已把信息透露给女儿。

他狠狠地朝妻瞪了一眼,妻把头扭向一边,假装没看见。

母亲的头一点一点地低下去,脸几乎贴着肚皮,似乎想用整张脸把那一大片伤疤盖起来。

他大声喝叱女儿:“胡闹!”

“别怪孩子,你小时候不也这样吗?”母亲低着头劝解他。

他一时语塞,是啊!小时候,别的小伙伴都喜欢贴着娘的肚子取暖,他则远远地躲着那一大片伤疤。

那晚,女儿的选择是和家里的狗狗睡。

第二天,妻和女儿离开家后,母亲便向他提出回农村老家。

父亲刚刚过世,他动员了邻居和族人,好不容易才将母亲劝到城里来。

“我知道您生气了,小孩子家的,您别跟她一般见识。”

“都活了一大把年纪啦,还有能让我生气的事儿吗?别说是自己的孙女了。”

“那您还走啥哩?”

“想起你桂枝婶家的母狗快下崽了,我也想要一只小狗养着。”母亲不但没有一点儿生气的样子,脸上还露出这段时间少见的笑容,密密的皱纹像水波一样荡漾开来。

“想养狗好啊,咱家有现成的。”

“你那狗吃的,穿的,用的,住的,哪一样不比咱农村娃金贵?连洗澡都有那啥……洗狗机,我可碰不起。”

一个月后,在一个普通的小乡村,一座普通的农房里,一位普通的年迈村妇在院子里席地而坐,皎洁的月光温柔地抚摸着她消瘦的轮廓。

“吃大锅饭的那年,家里所有的锅碗瓢勺都被搜走了。刚开始还吃过几顿饱饭,没过多久,打的饭就越来越少了。‘大锅饭的馍,活像洋火盒,大人俩,小孩一个,三两岁的摸不着……’后来,集体的大锅饭揭不开锅,连馍也吃不到了,每顿一碗稀汤。我天天饿着肚子,奶水也没了,正在吃奶的娃儿,饿得咬着奶头不放,边咬边嘤嘤地哭,慢慢地连哭的力气都没了。上工时,我偷偷地在开缝的夹衣层里藏一把小米。收工后,我一路小跑赶回家,赶紧找个瓦罐支起来熬粥。我一边熬粥,一边从门缝里紧张地盯着门外。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不准冒烟,一旦被抓住,就得挨批斗。看到一群人凶巴巴地冲进院子,我吓得浑身发抖,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他们转了一圈又一圈,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最后才不甘心地离开。看着他们在大门口拐弯不见了,我才敢掀开衣襟,端下放在肚子上的瓦罐,一股烧糊了的肉味呛得我咳嗽不停……”

“这件事只有我和那死去的老头子知道,眼看我也没多大活头儿了,就给你说说吧,省得憋在心里难受。”

那只刚满月的小狗乖乖地依偎在老人的肚子上,静静地聆听着。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有悬念、有矛盾、有抑扬,情节有起伏,并不平淡。

B文章的语言描写极富个性化,人物语言契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妻子的狭隘、女儿的幼稚、“他”的左右为难、母亲的包容坚忍和慈爱都通过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来。

C文章中母亲在说要领养小狗时,不但没生气,还露出了笑容。其实,面对儿媳和孙女的无礼,老人何尝没有生气,只是在儿子面前强作欢颜而已。

D文章详写伤疤的来历,既是对母爱的歌颂,也有对那个不堪回首的时代的控诉。

2.“丑陋的伤疤”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 文中多次写到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4.文章倒数第四段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