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维桢,字廉夫,山阴人。少时,日记书数千言。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维桢,字廉夫,山阴人。少时,日记书数千言。父宏,筑楼铁崖山中,绕楼植梅百株,聚书数万卷,去其梯,俾诵读楼上者五年,因自号铁崖。元泰定四年成进士,署天台尹,改钱清场盐司令。狷直忤物,十年不调。会修辽、金、宋三史时,维桢著《正统辩》千余言,总裁官欧阳元功读且叹曰:“百年后,公论定于此矣。”将荐之而不果,转建德路总管府推官。擢江西儒学提举,未上,会兵乱,避地富春山,徙钱塘。张士诚累招之,不赴,遣其弟士信咨访之,因撰五论,具书复士诚,反覆告以顺逆成败之说,士诚不能用也。又忤达识丞相,徙居松江之上,海内缙绅大夫与东南才俊之士,造门纳履无虚日。酒酣以往,笔墨横飞。或戴华阳巾,披羽衣坐船屋上,吹铁笛,作《梅花弄》。或呼侍儿歌《白雪》之辞,自倚凤琶和之。宾客皆蹁跹起舞,以为神仙中人。

  洪武二年,太祖召诸儒纂礼乐书,以维桢前朝老文学,遣翰林詹同奉币诣门。维桢谢曰:“岂有老妇将就木,而再理嫁者邪?”明年,复遣有司敦促,赋《老客妇谣》一章进御,曰:“皇帝竭吾之能,不强吾所不能则可,否则有蹈海死耳。”帝许之,赐安车诣阙廷,留百有一十日,所纂叙便例定,即乞骸骨。帝成其志,仍给安车还山。史馆胄监之士祖帐西门外,宋濂赠之诗曰:“不受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盖高之也。抵家卒,年七十五。

  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与永嘉李孝光、茅山张羽、锡山倪瓚、昆山顾瑛为诗文友,碧桃叟释臻、知归叟释现、清容叟释信为方外友。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维桢徙松江时,与华亭陆居仁及侨居钱惟善相倡和。两人既殁,与维桢同葬干山,人目为三高士墓。

(节选自《明史•杨维桢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B.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C.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D.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2.下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维桢朋友甚众甚杂,在松江居住时,经常与朋友饮酒赋诗属文,吹弹伴奏咏唱中,宾客皆翩翩起舞,以为是神仙中人。

B.杨维桢淡泊名利,张士诚多次聘请他,他坚持不就;太祖召集诸儒士编纂礼乐书,维桢辞谢,并赋《老客妇谣》一章进呈,以明其志。

C.杨维桢年少时,他的父亲在铁崖山中修筑一楼,然后拿走楼梯,让维桢在楼上读书,时达五年。维桢因此养成了急躁耿直的性格,易与人不合,以至于十年都没有升职。

D.杨维桢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诗风奇谲瑰丽,独步一时,诗体被称为“铁崖体”,其古乐府诗、论文等被当时大家如宋濂等高度称赞。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具书复士诚,反覆告以顺逆成败之说,士诚不能用也。

2以维桢前朝老文学,遣翰林詹同奉币诣门。

 

1.B 2.C 3.C 4. (1)(杨维桢)详细复信给张士诚,反复讲述顺应时势、违背时势,成功和失败的理论,张士诚没有采用。 (2)因维桢是前朝有声望的文学之士,(太祖)派遣翰林詹同带着礼物去登门聘请。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做此题时一是要注意文句的连贯性,不割裂文句,保持句子的整体性。二要注意每句表达时的主语、宾语。此段文意为: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此题注意:(1)在“间”后断,是说维祯的古乐府诗与杜少陵、二李不相上下。(2)在“论撰”后断, “论撰”是主语。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错。其中科举考试由礼部负责。此题注意积累。 考点: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C项错,少年在楼上读书与性格无必要的因果关系; “不调”指与人合不来。以至于十年不能与有矛盾的人和好。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翻译时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抓住关键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关键得分点: (1)“复”“反覆”“告”“用” (2)“以”“老文学”“币”“诣”。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杨维桢,字廉夫,山阴人。年少时每日记诵数千言。父亲杨宏在铁崖山中修筑一楼,绕楼植梅数百株,楼中藏书万卷,拿走楼梯,让维桢在楼上读书,时达五年。维桢因此自号铁崖。元泰定四年(1327)进士,代任天台府尹,后改任钱清场盐司令。维桢禀性急躁耿直,易与人不合,以至于十年不能和好。编修辽、金、宋三史时,维祯著《正统辩》千余言,总裁欧阳元功读后赞叹说:“百年后,公论定在其中。”于是推荐他参与三史的编修,未被接纳,转任建德路推官。后提升为江西儒学提举。尚未上任,反元斗争蜂起,维祯避乱于富春山,后迁居钱塘,张士诚多次聘请他,他坚持不就。又派弟张士信去访求咨询。维祯撰写五论,并复信张士诚,反复讲述顺逆成败之说,士诚未能采用。维祯得罪了丞相达识,因而迁居松江之上,海内晋绅大夫与东南才俊之士,每日登门邀请,常常是酒酣以往,秉笔而书;或戴华阳巾,披羽衣,坐在船中,吹铁笛,做《梅花弄》;或呼歌女唱《白雪》之辞,自己以琵琶伴奏,宾客皆翩翩起舞,自以为是神仙中人。 洪武二年(1369),太祖召集诸儒士编纂礼乐书,因维祯是前朝有声望的文学之士,遣翰林詹同带着礼物去登门聘请,维祯辞谢说:“岂有将入土的老妇再嫁的吗?”第二年又令地方官府去敦促他入京,维祯赋《老客妇谣》一章进呈,并称“:皇帝可以使我用尽自己的才能,但不能强迫我做不能做到的事,否则我就跳海自尽。”帝只得允许他不参加礼乐书的编纂工作,但仍赐车接他来朝廷,留住了一百一十天。他所写的编纂凡例定稿后,即呈请回乡,太祖成全了他的愿望,仍备车送他归还。史馆高级官员在西门外设置饯别帷帐,宋濂赠诗曰:“不受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对他十分尊崇。维祯抵家不久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五岁。 维祯的诗名噪一时,号“铁崖体”,与永嘉李孝光、茅山张羽、锡山倪瓒、昆山顾瑛为诗文之友,与碧桃叟释臻、知归叟释现、清容叟释信为僧道之友。张雨称维祯的古乐府诗与杜少陵、二李不相上下,有绝代金石之声。宋濂称赞维祯的论文,如看商周的青铜器皿,云雷成文,寒光四射。其诗震天动地,严峻庄重,下笔如神,不愧为名家之作。 维祯迁居松江时,与华亭陆居人及侨居的钱帷善一唱一和。陆、钱二人死后,与维祯同葬于干山,人们视为“三高士”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

   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之前数千年。张骞到达中亚后,发现那里已经大量使用中国的竹制品和纺织品。西汉使团凿开亚、欧、非三大洲的通道,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为“丝绸之路”。实际上,就功能而言,还可以叫“茶叶之路”、“瓷器之路”、“欧亚使道”,而且地理上的具体路线也不止一条。历史上,开辟丝绸之路绝非仅仅出于贸易目的,当时的中原王朝为了巩固北方边界的安全,在信息极端闭塞的情况下,凭借传闻与使团的勇气和信念,搭建起连接东西文明的桥梁。这个过程既有偶然更是必然。丝绸之路尽管曲折,但仍然是连接亚欧大陆最便捷的通道,极大地滋养了东西文明的交流,但囿于技术条件、自然条件与政治因素,它难以承载大规模的物质转运的任务。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丝绸之路被效率更高的海运所取代。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完整阐述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这一构想既与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脉相承,又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在历史坐标系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内涵。

   在新技术条件下,丝绸之路具备复兴的客观条件。古老的陆路运输技术不足以承载产生规模效益的运输量。但是铁路和公路运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陆地运输的成本。据测算,从我国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如果通过丝绸之路,运输距离可比海运缩短9000多公里,时间缩短近一个月,运费节约近四分之一。此外,古丝绸之路必须避开山地与沙漠,路线选择范围有限,经济、社会效益不高。而今天,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能把铁路修到世界屋脊。因此,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之路覆盖的面积将更广,路线更密集,也更发达,从而可以在更广泛的区域内把资源与市场串联起来。新丝绸之路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对古老的交通通道的复兴与拓展。

   新丝绸之路构想充分兼顾了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战略需求。从国际角度看,丝绸之路两端是当今国际经济最活跃的两个主引擎:欧洲联盟与环太平洋经济带。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处在两个引擎之间的“塌陷地带”,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是该地区国家与民众的普遍诉求。这方面的需求与两大经济引擎通联的需求叠加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丝绸之路复兴的国际战略基础。从国内角度看,我国当前的发展需要兼顾地区平衡,并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复兴丝绸之路能带动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有望形成新的开放前沿。

  新丝绸之路设想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中亚地区处于地缘战略要冲,又是东西文明的交汇点,更是近年恶名昭彰的宗教极端势力的发源地。新丝绸之路构想以经济合作为先导与基石,以政治合作为前提与推进手段,以促进文化交流、化解安全风险为重要目标,是具有前瞻性的综合战略规划。

(摘编自《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1.根据文意,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也可以称为“茶叶之路”、“瓷器之路”、“欧亚使道”,它是中原王朝搭建起的连接东西文明的桥梁。

B.由德国科学家命名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文明的交流,张骞出使西域之前,中亚人已经通过这条路进行竹制品和纺织品的贸易活动。

C.“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大陆最便捷的通道,十分曲折,难以承载大规模的物质转运的任务。

D.开辟“丝绸之路”既有偶然,更是必然,不仅出于贸易目的,也为了巩固北方边界的安全。

2.下列各项,不属于表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内涵的一项是( 

A.新丝绸之路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对古老的交通通道的复兴与拓展,两端是欧洲联盟与环太平洋经济带。

B.丝绸之路具备复兴的客观条件,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能使新丝绸之路覆盖的面积更广,路线更密集,也更发达。

C.新丝绸之路设想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是具有前瞻性的综合战略规划。

D.新丝绸之路的构想需要兼顾地区平衡,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带动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古老的丝绸之路滋养了东西文明的交流,而新丝绸之路的构想与它一脉相承,而且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

B.政治合作是新丝绸之路构想的前提与推进手段,而促进文化交流、化解安全风险则是它的重要目标。

C.新丝绸之路构想的国际战略基础是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对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的普遍诉求。

D.古代丝绸之路被海运所取代,新丝绸之路却可能因为在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上优于海运,承载能够产生规模效益的运输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重拾家风

侯晓强《讽刺与幽默》2016022606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概括两则新闻报道的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

材料一3月16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也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通过的首部慈善法,将于今年91日起正式实施。

依法治善,将让公益更加有公信力。对于大众而言,慈善法的意义远远不止规范慈善机构这么简单。依法治理慈善机构,可以增强慈善机构本身的公益性,避免慈善机构 不规范运行带来社会信任的损害。当大慈善的行为得到了规范之后,慈善机构的聚 合效应将会更加明显,捐赠的群体和受助的群体将会稳步扩大。

摘自2016320《光明日报》

材料二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6日举行全体会议,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作为中国第一部慈善法,该法将于201691起实行,开启 中国依法治时代。

依据该法,慈善组织可采取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组织形式。在慈善组织的行为准则和内部治理方面慈善组织应当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 计核算,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等。

摘自2016316中国新闻网)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

   ① 除了大气自身的随机性,大气运动还受到各种因素的外在干扰。另外,在天气预报中尽管越来越依靠各种先进的观测设备  ②  ,而人的分析判断毕竞带有主观性,这也成为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原因所在。何况, ,时间尺度较长、空间范围较大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性特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大风、龙卷风等,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诚然,中国经济当前确实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问题,但是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     ,中国完全有能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发展,中国经济仍是世界经济的动力源压舱石

A..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转变为现实动力

B在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的同时,适度扩大总需求,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经济 发展的巨大潜力转变为现实动力

C在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把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转变为现实动力,适度扩大总需求

D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加强结构性改革,把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转变为现实动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