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概括两则新闻报道的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 材料一3月16日上午,十...

阅读下面材料,概括两则新闻报道的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

材料一3月16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也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通过的首部慈善法,将于今年91日起正式实施。

依法治善,将让公益更加有公信力。对于大众而言,慈善法的意义远远不止规范慈善机构这么简单。依法治理慈善机构,可以增强慈善机构本身的公益性,避免慈善机构 不规范运行带来社会信任的损害。当大慈善的行为得到了规范之后,慈善机构的聚 合效应将会更加明显,捐赠的群体和受助的群体将会稳步扩大。

摘自2016320《光明日报》

材料二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6日举行全体会议,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作为中国第一部慈善法,该法将于201691起实行,开启 中国依法治时代。

依据该法,慈善组织可采取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组织形式。在慈善组织的行为准则和内部治理方面慈善组织应当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 计核算,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等。

摘自2016316中国新闻网)

 

共同点:都报道了慈善法的通过、实施日期及重要意义。 侧重点:材料一:慈善法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慈善法在慈善组织的组织形式、监督管理方面的规定。 【解析】 试题分析:运用存同求异法概括出其异同点即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

   ① 除了大气自身的随机性,大气运动还受到各种因素的外在干扰。另外,在天气预报中尽管越来越依靠各种先进的观测设备  ②  ,而人的分析判断毕竞带有主观性,这也成为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原因所在。何况, ,时间尺度较长、空间范围较大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性特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大风、龙卷风等,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诚然,中国经济当前确实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问题,但是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     ,中国完全有能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发展,中国经济仍是世界经济的动力源压舱石

A..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转变为现实动力

B在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的同时,适度扩大总需求,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经济 发展的巨大潜力转变为现实动力

C在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把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转变为现实动力,适度扩大总需求

D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加强结构性改革,把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转变为现实动力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传承乡贤文化,让更多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反哺乡村,需要国家层面从体制机制上人手,解决住所安置、社保结转等方面的障碍,让他们老有所居、老有所养、幼有所教。

B根据有数据显示,2015年,网购已经占到我国销售总额的10%,每年还以约30%的速度增长,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60%

C在周星驰的电影里,善与恶泾渭分明的二元对立是人与人之间,或一个人自我内心的最大冲突,小人物通过惩恶扬善成为大英雄是常见的叙事路数。

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无论是对于推动脱贫攻坚,和加快旅游业发展,旅游扶贫都是一招好棋。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要想让中国孩子在将来全球化的环境中更       __,我们就应该向美国学习,从小对孩子进行人文、通识教育以及思维能力的训练。

②对演医疗题材剧,隋兰坦言 我父母就是医生,我妈妈在急诊科工作了三十年。我对这个行业不陌生。

③作者从视频上看到,几只猴子在猴王的率领下,助跑、起跳、腾空、飞跃         就飞过4米宽的隔离横沟,降落在隔离墙上,成功逃离猴山。

A轻而易举   轻车熟路    游刃有余

B.轻而易举   游刃有余    轻车熟路

C游刃有余   轻而易举    轻车熟路

D.游刃有余   轻车熟路    轻而易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陶孟和的理想之劫

岳南

陏孟和21岁赴英国求学,专攻社会学和经济学。在留学期间,受韦伯与萧伯纳等人影响,撰写了《中国乡村与城镇生活》一书,于1915年在伦敦出版。该著作的问世,成为中国 社会学的开山之作,此时陶孟和二十七岁。

19262月,陶孟和组建社会调查所,任所长,这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社会学研究机构之一。

社会调查所成立后,开展研究了中国近代经济史、政治制度、经济理论、劳动问题、人口问题、统计等十多类科目,在学术上为社会改革提供依据。社会调查所还创办了《社会科学 杂志》,这是国内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创举。

1931年,陶孟和与林颂河撰写了《中国之工业与劳工》一文,提交在荷兰海牙召开的世界社会经济会议。同年,陶孟和又撰写了《中国劳工生活程度》一文送交在上海举行的太平洋国际学会第四次会议。以后此项国际学术交流继续不断社会调查所的成就蜚声海外。

抗战期间,陶孟和带领社会科学研究所全体人员,仍然取得了几项受到有关方面重视 的研究成果,其中之一是《抗战损失研究和估计》。20世纪70年代初在中日复交谈判中,周恩来总理曾派人了解过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做过的抗战损失估计。

新中国成立后,陶孟和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尽管不再像当年那样年轻和朝气蓬勃,但仍然力图在科研事业上有所贡献。出乎意料的是,这个时候,社会学已经被当做伪科学,社会研究所到北京后即被改为学术性质和研究方向大不相同的经济研究所,整个社会学专业被取缔。这个由陶孟和顶着各方面压力一手创建、中途经过改编和重组,历尽风雨坎坷始终由陶氏掌舵达二十六年之久,且最初是以研究人民生活问题为指导方针的科研机构,就这样如一缕轻烟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一个在社会学界颇负盛名的重量級学者,最后落到学术成果无人理会,甚至连自己的专业都保不住的悲怆境地,其内心的痛苦与精神上的打击可想而知。

陶孟和政治上失落,人格上遭到羞辱,内心悲郁愤懑,但身为一个立志以科学报国的知 识分子,出于文化良知和对社会的责任,仍有屈原思君念国,忧心罔极的悲悯情怀。

整风初始,满面真诚的陶孟和乘鸣放的东风,稀里糊涂地发表了自己的高见,认为 旧知识分子之未得其用……以中国干部之缺乏,有材者不用,而无材者充数,以致酿成许 多混乱。当反右进入高潮时,中国科学院连续开了三天大会,集中火力批判费孝通、吴景超、陈振汉、李景汉等四教授的恢复资产阶级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政治阴谋。会议由郭沫若主持,许多所谓的科学文化界名流都加入了这个把对方批倒批臭的运动行列。就在各色 人等怀着不同目的纷纷登台声嘶力竭地大加鞭挞时,素不习惯在大会上发言的陶孟和又出 人意料地报名登台发言,他一张口就令众人大吃一惊。他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们相互 间的关系和社会的进步,依靠的是友爱,而不是仇恨,知识分子应发挥他们的作用,而不应 受到敌视。最后,陶孟和脸色铁青地大声疾呼反右斗争对知识分子是一场浩劫!——后来在社会上兴行和广为流传的浩劫一词,就肇始于陶氏这次伟大而冒险的发言。

1960417曰,陶孟和心怀郁闷孤寂之情赴上海参加中国科学院第三次学部会 议,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经抢救医治无效不幸去世,终年七十二岁。

节选自《名人传记》

相关链接

①陶孟和(18881960,著名社会学家,一个将社会变成了 的人,是中国社会调查运动兴起的开拓者,为中国社会调查运动的兴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四运动前一年,陶孟和在《新青年》上撰文倡导社会调查,宣称:我向来抱着一种 宏愿,要把中国社会的各方面,全调查一番,一则可以知道吾国社会的好处,例如家庭生 活种种事情,婚丧祭祀种种制度,凡是使人民全体生活良善之点,皆应保存;二则可以寻出 吾国社会上种种凡是使人民不得其所,或阻害人民发达之点,当讲求改良的方法。

节选自《名人传记》

②陶孟和一生中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妻子沈性仁在抗战时逝世于兰州。陶孟和身边一直无亲人。女儿陶维正、陶维大远在美国,儿子陶渝生是大连石油所(后改称化学物理所)的 研究人员,他从未要求予以照顾调来北京工作。

陶孟和逝世后,儿子陶渝生遵照父亲生前的遗愿,将其全部图书赠给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留下的18000余元捐赠给了中关村小学和科学院幼儿园作办学费用,一切家具赠送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后发送到灾区救济灾民。

节选自《百度百科》)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陶孟和留学回国后,积、极进行社会调査,广泛开展社会研究。《社会科学杂志》的创办更是让由他组建的社会调查所蜚声海外。

B周恩来总理在和日本进行外交谈判时,派人了解陶孟和做的《抗战损失研究和估计》。这件事说明陶孟和在抗战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预见性和现实意义。

C陶孟和就任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后,失去了年轻时的朝气蓬勃,社会研究上也乏善可 陈,这直接导致了由他掌舵的社会研究所被整改,社会学专业被取缔。

D正是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感让素不习惯在大会上发言的陶孟和在极具声势的反右”批判大会上冒险发出了“反右斗争对知识分子是一场浩劫”的疾呼。

陶孟和年轻时怀抱“社会调查”救国的理想,组建研究机构,创办研究刊物,积极参加国际交流,苦心经营,让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影响逐步扩大,为中国社会调查运动的兴起做出了巨大贡献。

2.作为中国社会学的开创者,陶孟和有哪些突出的成就?

3.作为“一个立志以科学报国的知识分子”,陶孟和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章及相关链接材料概括分析。

4.题目“陶孟和的理想之劫”凝练准确地概括了陶孟和的一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