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柏拉图说:“征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气,其胜利也是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柏拉图说:“征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气,其胜利也是所有胜利中最光荣的胜利。”

卢梭则谈道:“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件,惧怕生命的危险死亡,他就会什么也不能忍受。”

鲁迅说过:“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角度、也可以从整体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战胜自己 真正的成功,不在于战胜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 ——题记 我一直以为成功就是战胜别人,可是渐渐的发现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战胜别人不一定会成功,真正的成功,是战胜自己。 海伦·凯勒的一生坎坷,她接连失去了听力、视力以及说话的能力,变成了一个又聋、又盲、又哑的重度残疾人。面对这一系列的挫折。海伦·凯勒没有气馁,她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因此,她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在写作的过程中,她不畏艰辛,把写作看成生活重要的一部分。经过她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诸多名著,成为德国著名的女作家。 海伦·凯勒的一生可谓艰辛,但是她并不悲观,她克服了失去听力,视力,和说话的能力带来的不便,在黑暗中写作。不仅战胜了自己,同时也战胜了别人,成为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迹。 战胜自己需要勇气。战胜自己要有一颗困境中勇于奋斗的心,一种在逆境中敢于抗衡的精神。战胜自己并非易事,所以我们要有战胜自己的恒心、信念。这样,经过不懈的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著名电力科学家法拉第小时很穷,连饭都吃不饱。他12岁的时候上街卖报,在卖报的同时,还在报上识字。后来他进了一家印刷厂当图书装订学徒工,他一边装订图书,一边学习,还把各种游泳的信心记录下来。把学习当做生活最大的乐趣。一次,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丹斯无意中发现了他的“手抄本”,大为吃惊,于是送给法拉第皇家学院的听讲券,主讲人是英国赫赫有名的化学家戴维。听讲的过程中,他极其认真,把认为有用的信息记录在了他的小本上,并作为自学用的《化学课本》。后来戴维把他招为了助手。法拉第非常勤奋,非常认真,努力钻研,发现了“法拉第电解定律”。 法拉第正是由于看重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为,并由这对学习的热情,才由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报童变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电力科学家。他对生活不放弃,认为自己一定能够出人头地。终于,他做到了,他战胜自己的困难,勇敢的向电力学发展,取得了成功。 贝多芬因为战胜了自己,成为了举世闻名的音乐家;张海迪因为战胜了自己,成为了著名的作家;霍金因为战胜了自己,成为了众所周知的宇宙之父…… 战胜自己,远比战胜别人更加重要。所以,不要把战胜别人看得太重,最大的对手是你自己,同样,最大的胜利也就是战胜你自己。只有你战胜了自己,成功才会离你更近。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可根据三则材料内容及关键信息构思立意。读后可知,这三则材料,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审题立意时,一定要注意材料所具有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我们既可以从共同点立意,也可从某一句名言的某一个侧面去立意。柏拉图的侧重点在“征服自己需要更大勇气”,其言也就在于征服自己;卢梭的侧重点则在于“不能惧怕”,其言即为“克服惧怕需要勇气”“没有勇气就会有严重的后果”;鲁迅的侧重点则在于“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其言“战胜厄运需要勇气”“不幸需要勇气来克服”等。三则材料的共同点就是“勇气”,也就是“人需要勇气”。参考立意:(1)人要有勇气(2)人要有勇气战胜自己 人没有勇气的后果 人要有勇气面对不幸。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以名人名言为材料的新型作文题,是近几年不少省份的高考语文作文都采用材料作文的题型。在高考语文材料作文题中,写作难度较大的当数重要人物的几句名言为材料的作文题,考生如果对名言理解不透彻,就容易出现偏题、跑题的现象,后果可想而知。因此,要认真审读材料,确定立意。读懂名言材料的内涵是第一步,把握名言的主旨,抓住关键词。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中能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贴近自身的生活和实际来抒写自我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生价值观的形成等,因此,本题运用了三则名言材料来命制试题,既体现了新课改的需要,又体现了高考考查的需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从下面这则寓言中提取一个符合寓意的观点。

某人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在旅途中,驴对马说:“你如果肯救我一命,请分担一点我的负担。”马不听。驴精疲力竭,倒下死了。主人把所有的货物,连同那张驴皮,都放在马背上。马哭着说:“真倒霉!我怎么这样不幸?不仅驮上了这全部的货物,还加上了这张皮!”观点:____        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学创作离不开技巧和形式,但是,它又不仅仅是技巧和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能从更深的层次上发挥文学对文明进步、社会进步的作用    ②技巧再高超,形式再华丽    ③没有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和提升    ④也只能使作品停留在“悦耳悦目”的初级阶段    ⑤文学更核心的力量和价值来源于它所提供的精神内涵    ⑥而不能“悦心悦意”“悦神悦志”

A①④⑥②③⑤

B.②③④⑥⑤①

C.③④⑥②①⑤

D.⑤③②④⑥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梅花以其曲折多姿的形态,经霜耐寒的特性被古代文人反复咏唱,诗人借助这客观之象,融进自身的主观之意,赋予梅花各种美好的品格。

B.交响乐好听,但演出的票价昂贵,对月收入不够丰厚的交响乐迷来说,大多数人难以承受数百元甚至千元以上的票价。

C.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凭着再就业的优惠政策走上了创业之路,他们把国家贴息贷款的将近一半作为创业的启动资金。

D.作为一位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孔子一生积极求索,他奋斗的一生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句格言的真实写照。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今年两会上,广州市政协主席朱振中短短8分钟振振有词的发言,赢得现场9次掌声。

B.从青岛调过来任区委书记的王作安下车伊始就触摸到这个城市的“敏感部位”。

C.百年一遇的旱灾黯淡了澜沧江畔蝴蝶的斑斓 ,折损了香格里拉醉人的风情,但如果款爷们施以援手,相濡以沫,那么,灾区百姓将不会焦虑干渴,泪眼婆娑,而是朝气蓬勃,舞姿婀娜。

D.两会代表们津津乐道地讨论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刘重来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按照“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的条款,外国轮船在长江上触目可见,令国人深感屈辱。1925年10月,卢作孚邀约友人,集资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积极投入以经济实力夺回内河航运权的爱国斗争。公司成立之初,整个家当只有一艘载重吨位为70吨的小轮船,卢作孚就定下了“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公司宗旨,展现了他的强国宏愿。当时,长江上游航运正被外国轮船公司控制着,不多的几家中国轮船公司濒临破产,卢作孚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方针,在从未行驶过轮船的嘉陵江开辟新航线,并在管理上大胆改革,使公司站稳了脚跟,并将航线从嘉陵江发展到了长江。从 1930年开始,民生公司“化零为整”,逐步壮大实力,先后合并和收买了大批中外轮船,并控制了长江上游航运,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公司逐出了长江上游。到1945年,民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不仅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而且在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都有分支机构,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卢作孚也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船王”。

抗战爆发、国难当头的时刻,他号召:“国家的抗战开始了,民生公司应当首先动员起来参加战争!”在他的指挥下,全体员工英勇投入到紧张、艰险的抗战运输中去。 1938 年10月,武汉失守,作为长江咽喉、入川门户的宜昌积压了大批难民和从沦陷区运来的大批机器设备,急待撤往大后方。但是,按照当时的实际运力,至少需要一年才能完成。还有40天就是长江枯水期,日本飞机不断轰炸,日军节节逼近。在此关键时刻,卢作孚下令采用 “三段航行法”,除了最重要的军用物资及不宜装卸的大型机器设备直运重庆外,其他物资一律分段运输,使航程缩短了一半或大半。硬是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

卢作孚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北碚乡村建设实验。1927年,卢作孚被任命为北碚峡防局局长。峡防局本是一个治安联防机构,但他却借此难得的平台,他与民国时期各地乡村建设实验不同,明确提出其乡村建设的目的是“要赶快将这一个国家现代化起来”,就要“要赶快将这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为此,他精心设计了北碚的 “乡村现代化”蓝图,“以嘉陵江三峡为范围,以北碚为中心,要将嘉陵江三峡布置成一个生产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以供中国“小至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参考”。经过努力,这个昔日贫穷落后、偏僻闭塞、盗匪横行的小乡镇,终于建设成为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重要城镇”。陶行知参观后说,北碚的建设“可谓将来如何建设新中国的缩影”.卢作孚也与晏阳初、梁漱溟一起,被称为“民国乡建三杰”。(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最好的报酬是求仁得仁——建筑一个公园,便酬报你一个美好的公园;建设一个国家,便酬报你一个完整的国家。这是何等伟大而且可靠的报酬!它可以安慰你的灵魂,可以沉溺你的终身,可以感动无数人心,可以变更一个社会,乃至于社会的风气。(卢作孚《工作的报酬))

②乡村建设在消极方面是要减轻人民的苦痛,在积极方面是要增进人民的幸福.造公众福,急公众难.……我们要做这样的事业,便要准备人、准备钱、准备东西、准备办法,尤其要许多人分工合作,继续不断地去办.(卢作孚《乡村建设的意义》)

③确立公众的良好秩序,完成一切物质基础的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和文化水准,使国家成为一个本身健全的现代国家,尤为吾人必须全力趋赴的的积极目的。(卢作孚《论中国战后建设》)

④作孚先生作为旧中国一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与张之洞、张謇、范旭东一起,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旧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胡德平《发扬和借鉴老一辈民族实业家的精神和经验》)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外国轮船分司垄断长江航运,外国商船在长江上横冲直撞,气焰嚣张,这直接促使卢作孚决心创办中国人自己的航运公司.

B. 为了赶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卢作孚下令一律采用“三段航行法”,实行分段运输,大大缩短了航程。

C. 从北碚的建设实验中,卢作孚认识到,乡村建设固然需要人、财、物,需要实施办法,更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分工合作,不断努力。

D. 在卢作孚看来,中国战后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减轻人民的痛苦,增进人民的幸福,造公众福,急公众难,并为此身力行,全力趋赴。

2.胸怀强国愿望的卢作孚,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船王”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为什么卢作孚被誉为“不能忘记”的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