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梅花以其曲折多姿的形态,经霜耐寒的特性被古...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梅花以其曲折多姿的形态,经霜耐寒的特性被古代文人反复咏唱,诗人借助这客观之象,融进自身的主观之意,赋予梅花各种美好的品格。

B.交响乐好听,但演出的票价昂贵,对月收入不够丰厚的交响乐迷来说,大多数人难以承受数百元甚至千元以上的票价。

C.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凭着再就业的优惠政策走上了创业之路,他们把国家贴息贷款的将近一半作为创业的启动资金。

D.作为一位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孔子一生积极求索,他奋斗的一生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句格言的真实写照。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可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B项不合逻辑,把“数百元”跟“千元以上”对调。C项语序不当,把“贴息贷款”放到“一半”之后。D项搭配不当,应改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句格言是他奋斗的一生的真实写照”。故选A。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选择类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四种为结构类语病,后两种为语意类语病。考生平时要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学会从主干方面梳理句子,然后再在枝叶上做文章,由面到点,逐步筛选语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今年两会上,广州市政协主席朱振中短短8分钟振振有词的发言,赢得现场9次掌声。

B.从青岛调过来任区委书记的王作安下车伊始就触摸到这个城市的“敏感部位”。

C.百年一遇的旱灾黯淡了澜沧江畔蝴蝶的斑斓 ,折损了香格里拉醉人的风情,但如果款爷们施以援手,相濡以沫,那么,灾区百姓将不会焦虑干渴,泪眼婆娑,而是朝气蓬勃,舞姿婀娜。

D.两会代表们津津乐道地讨论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刘重来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按照“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的条款,外国轮船在长江上触目可见,令国人深感屈辱。1925年10月,卢作孚邀约友人,集资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积极投入以经济实力夺回内河航运权的爱国斗争。公司成立之初,整个家当只有一艘载重吨位为70吨的小轮船,卢作孚就定下了“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公司宗旨,展现了他的强国宏愿。当时,长江上游航运正被外国轮船公司控制着,不多的几家中国轮船公司濒临破产,卢作孚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方针,在从未行驶过轮船的嘉陵江开辟新航线,并在管理上大胆改革,使公司站稳了脚跟,并将航线从嘉陵江发展到了长江。从 1930年开始,民生公司“化零为整”,逐步壮大实力,先后合并和收买了大批中外轮船,并控制了长江上游航运,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公司逐出了长江上游。到1945年,民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不仅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而且在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都有分支机构,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卢作孚也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船王”。

抗战爆发、国难当头的时刻,他号召:“国家的抗战开始了,民生公司应当首先动员起来参加战争!”在他的指挥下,全体员工英勇投入到紧张、艰险的抗战运输中去。 1938 年10月,武汉失守,作为长江咽喉、入川门户的宜昌积压了大批难民和从沦陷区运来的大批机器设备,急待撤往大后方。但是,按照当时的实际运力,至少需要一年才能完成。还有40天就是长江枯水期,日本飞机不断轰炸,日军节节逼近。在此关键时刻,卢作孚下令采用 “三段航行法”,除了最重要的军用物资及不宜装卸的大型机器设备直运重庆外,其他物资一律分段运输,使航程缩短了一半或大半。硬是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

卢作孚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北碚乡村建设实验。1927年,卢作孚被任命为北碚峡防局局长。峡防局本是一个治安联防机构,但他却借此难得的平台,他与民国时期各地乡村建设实验不同,明确提出其乡村建设的目的是“要赶快将这一个国家现代化起来”,就要“要赶快将这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为此,他精心设计了北碚的 “乡村现代化”蓝图,“以嘉陵江三峡为范围,以北碚为中心,要将嘉陵江三峡布置成一个生产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以供中国“小至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参考”。经过努力,这个昔日贫穷落后、偏僻闭塞、盗匪横行的小乡镇,终于建设成为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重要城镇”。陶行知参观后说,北碚的建设“可谓将来如何建设新中国的缩影”.卢作孚也与晏阳初、梁漱溟一起,被称为“民国乡建三杰”。(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最好的报酬是求仁得仁——建筑一个公园,便酬报你一个美好的公园;建设一个国家,便酬报你一个完整的国家。这是何等伟大而且可靠的报酬!它可以安慰你的灵魂,可以沉溺你的终身,可以感动无数人心,可以变更一个社会,乃至于社会的风气。(卢作孚《工作的报酬))

②乡村建设在消极方面是要减轻人民的苦痛,在积极方面是要增进人民的幸福.造公众福,急公众难.……我们要做这样的事业,便要准备人、准备钱、准备东西、准备办法,尤其要许多人分工合作,继续不断地去办.(卢作孚《乡村建设的意义》)

③确立公众的良好秩序,完成一切物质基础的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和文化水准,使国家成为一个本身健全的现代国家,尤为吾人必须全力趋赴的的积极目的。(卢作孚《论中国战后建设》)

④作孚先生作为旧中国一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与张之洞、张謇、范旭东一起,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旧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胡德平《发扬和借鉴老一辈民族实业家的精神和经验》)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外国轮船分司垄断长江航运,外国商船在长江上横冲直撞,气焰嚣张,这直接促使卢作孚决心创办中国人自己的航运公司.

B. 为了赶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卢作孚下令一律采用“三段航行法”,实行分段运输,大大缩短了航程。

C. 从北碚的建设实验中,卢作孚认识到,乡村建设固然需要人、财、物,需要实施办法,更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分工合作,不断努力。

D. 在卢作孚看来,中国战后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减轻人民的痛苦,增进人民的幸福,造公众福,急公众难,并为此身力行,全力趋赴。

2.胸怀强国愿望的卢作孚,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船王”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为什么卢作孚被誉为“不能忘记”的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壶口瀑布飞流而下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气势雄伟。《蜀道难》中与之情景相近的两句是:          

(2)荀子《劝学》中用“              ”表现君子能广泛学习反思自己,所以智慧明达而行为没有错误。

(3)《琵琶行》中写诗人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相识而琵琶女又矜持矛盾心情的的两句是:          

(4)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廉颇自喻,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              。”

(5)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突出地直抒愁情的句子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山居杂颂

饶节①

溪边小立听溪声,日到溪心衮衮②明。

独木自横人不渡,隔溪黄犊转头鸣。

①饶节1065~1120年,字德操,一字次守。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中年出家,法名如璧,自号倚松道人。陆游谓其诗为“近时僧中之冠”。②衮衮,旋转翻滚的样子。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这首诗在写景时运用了哪些方法?请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口舌:能言善变

B.臣所以亲戚而事君者         去:离开

C公之视廉将军与秦王         孰:熟悉   

D.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鄙贱:见识浅薄

2.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渑池之会”后,廉颇对于蔺相如在自己之上心有不甘,宣称要羞辱相如,这表现出了他为人鲁莽、妄自尊大、胸襟狭窄、斤斤计较于名位之争的缺点。

B.蔺相如在知道廉颇要羞辱自己的时候,采取的是退让回避的态度,或称病不朝,或隐车避匿,表现了明大义、识大体和不计私怨,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品质。

C.廉颇在听到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话后,大为感动,也很惭愧,立即负荆请罪,表现出性格坦率、忠心爱国、勇于改错等性格上的优点。

D.选文主要记述了廉蔺之间的矛盾从激化到解决的过程,作者对廉颇的忠于国家和勇于改过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对蔺相如的懦弱有些许的不满。

3.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