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褚翔,字世举,河南阳翟人。曾祖渊,齐太宰文简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褚翔,字世举,河南阳翟人。曾祖渊,齐太宰文简公,佐命齐室。祖蓁,太常穆子。父向,字景政。年数岁,父母相继亡没,向哀毁若成人者,亲表咸异之。既长,淹雅有器量。高祖践阼,选补国子生。起家秘书郎,迁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出为安成内史。还除太子洗马、中舍人,累迁太尉从事中郎、黄门侍郎、镇右豫章王长史。顷之,入为长兼侍中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外兄谢举为制墓铭,其略曰:“弘治推华,子嵩惭量;酒归月下,风清琴上。”论者以为拟得其人。

翔初为国子生,举高第。丁父忧。服阕,除秘书郎,累迁太子舍人、宣城王主簿。中大通五年,高祖宴群臣乐游苑,别诏翔与王训为二十韵诗,限三刻成。翔于坐立奏,高祖异焉,即日转宣城王文学,俄迁为友。时宣城友、文学加它王二等,故以翔超为之,时论美焉。

出为义兴太守。翔在政洁已,省繁苛,去浮费,百姓安之。郡之西亭有古树,积年枯死;翔至郡,忽更生枝叶,百姓咸以为善政所感。及秩满,吏民诣阙请之,敕许焉。寻征为吏部郎,去郡,百姓无老少追送出境,涕泣拜辞。

翔居小选公清,不为请属易意,号为平允。俄迁侍中,顷之转散骑常侍,领羽林监,侍东宫。出为晋陵太守,在郡未期,以公事免。俄复为散骑常侍,侍东宫。太清二年,迁守吏部尚书。其年冬,侯景围宫城,翔于围内丁母忧,以毁卒,时年四十四。诏赠本官。

翔少有孝性。为侍中时,母疾笃,请沙门祈福。中夜忽见户外有异光,又闻空中弹指,及晓,疾遂愈。咸以翔精诚所致焉。(节选自《梁史·褚翔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入为长兼侍中/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

B.入为长兼侍中/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

C.入为长兼侍中/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

D.入为长兼侍中/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称呼一个人,可以称其名、字、号、谥号、官职等,还可以兼称,“太宰文简公”就是兼称官职“太宰”与谥号“文简公”。

B.“起家”意思较多,在“白手起家”中指“创立事业”,在“布衣起家”中指“出身”,文中的“起家秘书郎”就指的是“秘书郎职位出身”。

C.古代称父亲的姊妹(姑母)的儿子为外兄弟,称母亲的兄弟(舅父)的儿子为内兄弟,文中的“外兄”就是指禇向姑母的儿子谢举。

D.“太守”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秦时置“郡守”,汉景帝时改称“太守”,隋初称“刺史”。《醉翁亭记》中就塑造了一个“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太守形象。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翔深受朝廷器重。他曾多次升迁担任重要官职,并受到梁武帝的越级提拔;尽管他在担任晋陵太守期间触犯法令被免职,但过了不久梁武帝便让他官复原职。

B.禇向文才出众。一次,梁武帝在乐游苑召集群臣宴饮,下诏命褚翔和王训作二十韵诗,褚翔就座后立即完成,进呈武帝,武帝十分惊讶。

C.褚翔为官清廉。在地方,他廉洁自守,减少繁杂苛刻的政令,废除不必要的开支;在吏部,他公正清廉,不因别人的请托而改变自己的主张。

D.褚翔很有孝行。一次母亲病重,他请和尚为母亲请福,夜里竟出现异常现象,天亮时母亲的病就好了;为母亲服丧,因伤心过度而去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翔于坐立奏,高祖异焉,即日转宣城王文学,俄迁为友。

(2)及秩满,吏民诣阙请之,敕许焉。

 

1.B 2.B 3.A 4.(1)褚翔即席完成,进呈高祖,高祖十分惊异,当日便命褚翔转任宣城王文学,不久又迁任宣城王友。 (2)到他任期一满,官吏及百姓去京城请求让他连任,皇上下令同意。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句子中的主谓语或动宾关系,名词作主语或宾语以及文言虚词等标志性词语断句。例如本题文言标志性词语“向”“每”“为”“卒”等;还要注意表时间的词语的断句。 【考点定位】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技巧点拨】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1.找文言虚词如如“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2.察对话:如 “曰”“云”等;3.据修辞:如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4.辨句式:如固定结构 “…者,…也”;5.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6.借助名词、代词的位置。名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找名词做主语的,如人名、称谓、地名等。7.表时间的词语等等。8.一些经常放在句首的如 “必、皆”等。9.断文句通过找谓宾。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B项,起家的意思是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所以选B。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常考点,命题人往往将此考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放在文言文阅读命题中进行考查,解答此类题,考生往往会有一个方向上的误区,即考生误认为从文本中即可找到答案,而实际上,考查的内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与不断的复习巩固。选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往往会在朝代、管理部门、人物等方面偷偷的改换其它的内容,迷惑考生,思考时,一定要细心辨别。例如本题选项B就属于古代有关官职授命方面的文学常识。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 项,“官复原职”错误,“俄复为散骑常侍,侍东宫”可见没有官复原职。所以选A。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例如选项A就属于无中生有的错误。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句子的理解能力。翻译时,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本题重点词语:异:惊异;即日:当日;俄:不久;秩:任期;诣阙:去京;敕:下令。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例如本题应将“诣阙”翻译准确。 【参考译文】 褚翔字世举,河南阳翟人。他的曾祖父褚渊,齐时任太宰,赠谧文简公,辅佐齐室。祖父褚蓁,追赠为太常,赠谧穆子。父亲褚向,字景政。(褚向)才几岁时,父母相继去世,他哀痛欲绝,形容消瘦如同成人一般,亲戚都感到十分惊异。长大之后,褚向学识渊博性情高雅,有器量。高祖即位后,褚向被补选为国子生。褚向被从家中征召出来任秘书郎,后迁任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他出京任安成内史,回京又任太子洗马,中舍人,屡经升迁为太尉从事中郎,黄门侍郎,镇右豫章王长史。不久,又入京任长兼侍中。褚向长得端正英俊有风度,眉清目秀,眼珠如漆,黑而闪亮,站在同僚之中,他都要被众人瞻望。太通四年,訑出京任宁远将军北中郎庐医王长史,三年后在任上去世。表兄谢皋替他作墓志铭,概括褚向的为人说:“杜弘治都要崇尚他的姿容,庾子嵩也要自惭器量不如。他的品行高洁,有如清风明月。”评论者认为写出了褚向的为人。 褚翔起初为国子生,成绩优秀。他为父亲服丧,期满后任秘书郎,累经升迁为太子舍人,宣城王主簿。中大通五年,高祖在乐游苑设宴招待群臣,特地下诏命褚翔舆王训作二十韵之诗,限定三刻完成。褚翔即席完成,进呈高祖,高祖十分惊异,当日便命褚翔转任宣城王文学,不久又迁任宣城王友。当时任宣城王友和宣城王文学比其他王的属官高出二等,所以高祖越级提拔褚翔担任这一职务,在当时传为美谈。 褚翔出京任义兴太守,他为政清廉,洁身自好,减省繁杂苛刻的政令,除去浮华靡费的用度,老百姓的生活很安宁。义兴的西亭有棵古树,已经枯死多年,褚翔到义兴后,逭树忽然生出新枝新叶,百姓都认为是被他的善政所感动。到他任期一满,官吏及百姓去京城请求让他连任,皇上下令同意。不久,朝廷又征召褚翔为吏部郎,褚翔离郡之时,百姓无论老少都追随着送他出境,人们哭泣着与他拜别。 褚翔担任吏部郎的时候,公正清廉,不因为别人的请求嘱托而改变自己的主张,人们称赞他公正平允。不久,他迁任侍中,很快又转任散骑常侍,领羽林监,侍奉东宫。后来,他出京任晋陵太守,在任未满一年,因公事免职。不久又任散骑常侍,侍奉束宫。太清二年,他迁任守吏部尚书。那年冬天,侯景围困宫城,褚翔在围城内为母亲服丧,因伤心过度而去世,死时四十四岁。皇上下韶追赠他为吏部尚书。 褚翔年少时就有孝心。他任侍中的时候,母亲病得很厉害,他请僧徒为母亲求福,半夜突然看见门外有奇异的光彩,又听见空中有弹指之声,等到天亮,母亲的病就好了。人们都认为这是褚翔的精诚所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孔子一生以维护、恢复“周礼”为己任,他的各项政治主张都是从这一总目标出发而提出的。明“夷狄”、“诸夏”之别,就是其中之一。孔子这方面的言论虽不多,却牵涉到“民族意识自觉”的大问题,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周礼”成为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之后,其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的总称的意义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的势力范围。在当时,用不用“周礼”,已成为区分“夷狄”与“诸夏”的主要标志。如楚是南方大国,文化发展程度并不低于周族的姬姓各国,只因为不用“周礼”,而被“诸夏”视为“蛮夷”。齐桓公建立霸业时,还专门以“包茅不贡”为借口对楚进行讨伐。可见,“周礼”在区分“夷狄”与“诸夏”时的重要意义。由于当时在“夷狄”与“诸夏”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这种区分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西周到春秋末,尽管华夏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已居主导地位,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如“王畿”附近就有伊雒之戎、陆浑之戎。诸侯大国卫国在卫懿公时,和邢国一起被狄人“残破”。救卫存邢、南伐荆楚、北伐山戎,是管仲辅佐齐桓公所建立的重要霸业。所以,尽管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颇为不满,但对其“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十分称许,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孔子觉察到当时民族斗争的严重性,从维护周礼到自觉维护“诸夏”的团结统一,充分肯定管仲这方面的功绩,这说明孔子自觉地把维护民族利益作为第一位的大义,把管仲的贡献提到了“如其仁”的高度。比起“民族大义”来,管仲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在孔子看来,都来源学科网Z-X-X-K是可以原谅的。这可以说是最早的体现了某种朦胧状态的民族意识的自觉,这种民族意识的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就成为一种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几千年来绵延不绝,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它的出现应当说与孔子所开始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

关于区别“诸夏”与“夷狄”,孔子还有一段议论,即“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意思是说,“夷狄”虽“有君”,却不行“周礼”,君臣上下的名分有等于无;而“诸夏”哪怕无君,但君臣的等级秩序照样存在。可见孔子以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来的朦胧的“民族意识”的自觉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他的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因此决不能给以过高的、违反历史真实的估计。

孔子的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到秦汉以后逐渐以“明华夷之辨”的命题为历代儒家所继承和发扬。积极方面,每当民族危亡之际,总有一批民族英雄以此为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挺身而出,伸张民族大义。消极方面,也总有人以此为借口,对内欺压少数民族,变成大汉族主义;对外则以天朝大国自居,流于狭隘的民族主义。

1.下列对“明‘夷狄’、‘诸夏’之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夷狄”、“诸夏”之别是孔子的政治主张之一,是在维护、恢复“周礼”这一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B.明“夷狄”、“诸夏”之别的主要标志是周礼,它当时适用于周族内部的同时已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

C.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是和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并不孤立存在。

D.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在秦汉后以“明华夷之辨”的命题被继承和发扬,其历史作用具有二重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总称的“周礼”,是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

B.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使得“夷狄”、“诸夏”的矛盾一直存在并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民族战争爆发。

C.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的行为颇为不满,但对其“一匡天下”的成就表示称许,这体现了孔子民族意识的自觉。

D.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从未中断,这文明史上的奇迹与始于孔子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待周礼,诸侯国有的拒之不用,有的将其作为称霸的借口,表明周礼的权威性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动摇。

B.周王朝时“夷狄”、“诸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孔子区分二者有自觉维护“诸夏”团结统一的考虑。

C.民族意识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形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民族危亡之际表现为一批民族英雄为民族大义挺身而出。

D.明夷夏之别这一主张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还应当辩证的看待这一主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现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学习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其中有三种方法行之有效。

目标学习法。有了目标能增强我们学习的注意力与学校动力,可以使我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思考学习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深刻的思考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举一反三。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并不是几个人的简单相加,而是相互的促进和帮助,共同提高。

请根据以上材料,从自己的学习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种学习方法,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银行手机银行转账汇款的操作流程,请把这个流程转述为一段叙述性的文字,要求表述清晰、准确,语言简明连贯,不超过85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       ,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其主要设施,                 ,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欣赏中外精彩的绘画,可以举出它们很多优点,潇洒自然常常是它们共同的长处,画师选择某种素材入画,必须经过十分严格的选择,___体现于画幅上,___往往十分自然。卓越的画师,___敢于画壮丽雄伟的山川,气象万千的远景,      敢于画平常的静物,画嬉戏的小孩,断脚的螃蟹,蛀孔的蔬菜……___一经他选中入画,也就涉笔成趣,给人一番自然的美感。

A.但是    不但         而且

B.但是    因为          所以

C.因此    不但    甚至    而且

D.所以    不但    甚至    只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