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课外小说阅读 小人物 契科夫 “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文官涅维拉齐莫夫在起草...

课外小说阅读

小人物

契科夫

“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文官涅维拉齐莫夫在起草一封贺信,“祝您在这个复活节及未来的岁月中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并祝阖府安康……”

灯里的煤油快要烧干,冒着黑烟,发出焦臭味。桌子上,在涅维拉济莫夫写字的那只手旁边,一只迷途的蟑螂在慌张地跑来跑去。

“还得给他,那个混蛋,再写点什么呢?”涅维拉济莫夫这样思忖着,抬眼望着熏黑的天花板。这值班室让他感到像沙漠般荒凉,他不仅可怜起自己来,也可怜起那只蟑螂了……

“我值完班还能离开这里,可它却要一辈子在这里值班,”他伸着懒腰想道,“苦闷啊!看门人巴拉蒙已经不擦皮靴了……他一手拿着刷子,一手画着十字,站在通风小窗前听着……“打钟了,先生。”他对涅维拉济莫夫小声。

涅维拉济莫夫把耳朵凑到小窗口,也倾听起来。复活节的钟声随同春天的清新空气,一齐从窗口涌进室内。各处的教堂钟声齐呜,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辘辘作响,“人真多啊!”涅维拉齐莫夫看了看下面的街道,叹口气说,“有多少笑声和谈话声!只有我倒霉透了,这种日子还得在这里坐着。而且每年都是如此!” “谁叫您拿人家的钱呢?要知道今天不该您值班,是扎斯杜波夫雇您当替身。别人都去玩乐了,您却在这里替人值班……这是贪财啊!”

“见鬼,这怎么叫贪财呢?统共才两个卢布,外加一条领带……是贫穷,而不是贪财!要是能跟大伙儿一道去做晨祷,然后开斋,那该多好啊……喝上那么几杯,吃点冷荤菜,然后躺下睡他一觉……这时你会感到自己是个人……唉……我这一辈子算完了!你瞧,有个骗子坐着四轮马车招摇过市了,可你却不得不待在这里。”“各人有各人的造化。上帝保佑,您也会升官晋级,日后坐上四轮马车的。”

“我?嘿,不行,伙计,你开玩笑。即使拼了命,我这九品文官也上不去了……我没有受过教育。”

“我们的将军也没有受过教育,可是……”

“嘿,我们的将军,他在做将军之前,早偷盗了十万公款。他那副派头,伙计,我可比不上……凭我这副模样也不会有什么出息!连姓也糟透了:涅维拉济莫夫①!总而言之,伙计,这种处境是没有出路的。你愿意,就活下去;你不愿意--那就去上吊……”涅维拉济莫夫离开通风小窗,苦恼地在各个房间里转来转去。钟声变得越来越响……

“要不要从值班室溜走?”涅维拉济莫夫想。不过,这种逃跑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就算复活节这一天他过得很好,很舒服,可是往后又怎样呢?依旧是阴暗的四壁,依旧要受雇于人代人值班,依旧要写这种贺信……

他热切地想突然出现在大街上,汇入热闹的人群中,参加节日的庆典……他想起了刚才一位太太乘坐的囚轮马车,想起了庶务官穿了就神气活现的那件大衣……他想起了勋章,新皮靴、暖和的床铺和袖子没有磨破的文官制服……他之所以想起这些,是因为所有这些东西他都没有……

“要不要去偷?”他又想,“据说,一些人带着赃物都逃往美洲,不过鬼知道这个美洲在什么地方!看来要能偷会盗,还得受过教育哩。”钟声停了。此刻只能听到远处的马车声和巴拉蒙的咳嗽声,可是涅维拉齐莫夫的满腔愁苦和愤恨,却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难以忍受。

“写告密信呢,普罗什金一次告密,日后就步步高升……”涅维拉济莫夫坐在自己桌前,陷入沉思。灯里的煤油已经烧干,冒着浓烟,眼看就要熄灭。迷途的蟑螂还在桌上爬来爬去,找不到安身之处…… “告密怎么行!这种东西一写,日后我定会受到申斥,我这个笨蛋只能见鬼去!”

于是目光又落在他起草的那封贺信上。这信是写给一个他十分憎恨又怕惧的人的,十年来,他一直向这个人请求把他从十六卢布的职位提升到十八卢布的职位上……“啊……你还在这里跑,鬼东西!”他愤恨地一巴掌拍在那只不幸让他看到的蟑螂身上,“真讨厌!”

蟑螂仰面躺在那里,拼命蹬着细腿……涅维拉济莫夫捏住它的一条腿,把它扔进玻璃灯罩里,灯罩里突然起火,发出劈劈啪啪的声响。涅维拉济莫夫这才感到略为轻松些。

                                                         一八八五年三月二十三日(有删节)

①在俄语中,这个姓与“衬裤”的发音相近。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小人物”为题,表现了这个九品文官社会地位的卑下,使这个形象具有了典型性,他的遭遇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普遍的悲惨命运。

B小说情节紧凑,所写事件是一个小公务员在复活节之夜,为了挣点小钱,辛辛苦苦替人值班,一边发牢骚,一边违心地给上司写节日贺信。

C小说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沙皇统治时期,坏人官运亨通,小公务员整日辛劳却永无出头之日的社会现实,有力地鞭挞了俄国官场的黑暗。

D“依旧是阴暗的四壁”等三句,连用三个“依旧”,突出了主人公的无奈:即使逃跑了,也照样摆脱不掉当前这种无望而又可怜的生活现状。

E小说结构的特点是以人物对话贯穿全篇。对话揭示了涅维拉济莫夫替人值班的情节,描绘了形象,表现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性格特征。

2.小说的主人公涅维拉济莫夫的个性特征是怎样的?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3.请结合文本,探究“蟑螂”在小说中的作用。

 

1.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 2. ①奴性,自轻自贱。他写贺信时,极尽阿谀之能事。 ②虚伪,口是心非。对上司一边写贺信,一边咒骂。 ③心理阴暗。想通过偷、告密等卑劣手段改变命运。 ④对现实不满,牢骚满腹。他一直在抱怨地位低,钱少,工作差。(其它分析言之成理亦可。每条2分,答三条即可。共6分。) 3. ①艺术构思方面:首尾呼应,使结构严谨。 ②环境描写方面:表现人物工作环境的恶劣,表明其小人物的身份,也交待了主人公内心充满不平的原因。 ③刻画人物形象方面:①象征人物命运,衬托人物形象;小蟑螂生活在黑暗的角落里,生命卑微可怜,迷失方向,没有出路,其实就是主人公生命的写照。②拍死小蟑螂并把它烧掉,揭示出主人公内心的怨愤,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内涵。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综合考查文本的内容和技巧。题干要求选出“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可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从小说的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等三个角度分析,A项错在“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普遍的悲惨命运”,主人公虽然地位低,却不是劳动人民,他是官吏。C项表述有不准确之处。“永无出头之日”有点绝对;鞭挞了“俄国官场的腐朽黑暗”范围有点狭窄。E项错在“贯穿全篇”,最后一部分并没有对话。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应边读边划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词、句,划出文中表明文章结构的词、句。议论性文章特别要注意论点和结论,叙事性文章看划出的词句就能理清这篇文章的情节结构。第二遍阅读时可以只看这些划了的词句,寻找答题的区位。第三遍主要是核对选项是否准确。答题的思路,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比对选项所说,辨别正误。 2.主人公涅维拉济莫夫在写贺信的时候尊称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极尽阿谀写出了他的奴性十足。“祝您在这个复活节及未来的岁月中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并祝阖府安康……”“还得给他那个混蛋再写点什么呢?”对上司一边写贺信一边咒骂。写出他的虚伪。想通过偷告密等卑劣手段改变命运。写出他心理阴暗。自己在复活节还要值班自己职位低薪水少等等写出他对现实不满牢骚满腹。回答时一般的思路是:先点出人物的典型意义,再根据文章不同内容分别概括人物所具有的鲜明的性格特征,还要用实例进行分析论证。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就可以借助涅维拉济莫夫的一系列行为表现来分析其性格特点。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 3.题干问的是“请结合文本,探究‘蟑螂’在小说中的作用”,探究“蟑螂”在小说中的作用,可先从文中找到对蟑螂的描写的语段,然后根据蟑螂的形象特点及命运,从内容和结构和艺术手法等方面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在内容上,可从蟑螂的形象和主人公涅维拉济莫夫的形象彼此之间的关系角度探究;在结构上,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处对蟑螂的描写可得出,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严谨的作用;在表现手法上,对蟑螂的描写也是环境描写,环境的恶劣,自然衬托出了主人公的工作环境和身份,有利于表现人物形象。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小说中物象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2.草灰蛇线,铺垫或暗示情节,使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不突兀。林冲的“解腕尖刀”“花枪”。3.有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了相关情节,从而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清兵卫与葫芦》中“葫芦”、《最后的黄豆》中的“黄豆”。4.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烘托人物心理。宝玉佩戴的宝石。5.构成环境的一部分,渲染气氛,烘托环境。6.揭示主题,表现作者对自然、社会生命、人生的理解认识等。7.具有象征、暗示意味。《老人与海》中狮子、大海等。本题可以从艺术构思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分析方面回答。“蟑螂”在开头和结尾处都出现首尾呼应使结构严谨。“蟑螂”生活的环境主人公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表现人物工作环境的恶劣表明其小人物的身份也交待了主人公内心充满不平的原因。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小蟑螂生活在黑暗的角落里生命卑微可怜迷失方向没有出路其实就是主人公生命的写照。拍死小蟑螂并把它烧掉揭示出主人公内心的怨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外诗歌阅读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它们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

李光弼幼持节行,善射骑,能读班氏《汉书》。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

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

至德二载,思明、希德率高秀岩、牛廷蚧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乃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思明为飞楼车,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人穴地颓之。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乃阳约降。至期,以甲士守陴,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之俘斩万计。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资粮遁走。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收清夷、横野等军。

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既而思明来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会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帝贷诸将罪。

(节选自引《旧唐书·李光弼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者诏不敢出           内:收起

B.乃民屋为摞石车         彻:拆毁

C.突骑出之俘斩万计       乘:趁着

D.希德资粮遁走           委:放弃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光弼用兵有谋略的一组是(

从戎,严毅有大略

②贼至治之,徒疲吾人

③遣裨校出,若送款者

④光弼出敢死士搏贼

⑤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

⑥光弼拒贼,战尤力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光弼刚正不阿,敢作敢为。侍御史崔众傲慢无礼,不按朝廷命令马上交付兵权,李光弼将其捉拿关押,并顶住压力让朝廷使者将其斩首,从而威震三军。

B.李光弼有勇有谋,临危不乱。太原守卫战,在敌众我寡的紧急情况下,李光弼镇定自若,力排众议,不死守城池,用灵活的战术击败敌人,成功解围。

C.李光弼一心为公,率先垂范。当初,史思明叛军刚到,李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围困解除后,过了三晚才回家。

D.李光弼治军有方,处变不惊。围攻安庆绪一战,在敌我杀略大当状态下,李光弼尚能整军还太原,而其他众将溃不成军,幸好皇帝宽恕了诸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明为飞楼车,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人穴地颓之。

2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查看答案

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专门从事蝴蝶研究的生物学家在研究蝴蝶从蛹茧中挣脱出来的过程时,发现其艰难程度令人怜悯。他的妻子实在不忍看到蝴蝶出蛹的艰辛于是就用手术刀在蛹茧上轻轻划了几道痕迹。当她看到蝴蝶轻 松从蛹茧中出来时,欣慰地笑了。可是不久他们就发现,经“帮助”的蝴蝶身体特别肥大,翅膀特别小,根 本飞不起来。

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不少于800 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课内名句默写

(1)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林黛玉进贾府》)

(2)西当太白有鸟道,           。(《蜀道难》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蜀道难》

(4)             砯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

(5)丛菊两开他日泪,               (《秋兴八首(其一)》)

(6)画图省识春风面,                (《咏怀古迹(其三)》)

(7)       ,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8)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9)东船西舫悄无言,           。(《琵琶行》)

(10)岂无山歌与村笛,            。(《琵琶行》)

(11)庄生晓梦迷蝴蝶,             。(《锦瑟》)

 

查看答案

下列几句话,加横线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白做人。

B.令嫒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激。

C.我们知道你设计的产品获得优质奖,您家父已把这消息告诉了我。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