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课外诗歌阅读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

课外诗歌阅读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它们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 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 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意思答对即可。此题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干问的是“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它们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该题是一道比较鉴赏题,应仔细揣摩诗歌内容,从中找出最为鲜明突出的表达技巧类型。古诗中的对比是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或让对立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以此来揭示主题,增加诗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一种表现手法。读懂诗歌是准确判断表现手法的关键,本题中第一首诗中“四郊飞雪暗云端”与“绿树碧檐相掩映”描写的是两种不同天气中景物呈现出的不同特点;第二首诗中“君王游乐”“一曲霓裳”,“故宫惟有树长生”描写的是不同时期华清宫的景象;读懂诗歌中的这些语言,应不难得出两诗都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实则需要把对比的双方指明。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再次,解释(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解题格式: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本题两首诗前后两句所描写的内容反差都很大,很明显均是采用了对比手法。 2.题干问的是“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做此题时要学会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进行分析,第一首诗通过对华清宫外“飞雪暗云”的寒冷天气与宫内“绿树碧檐”的景物形成鲜明对比,再通过“无人知道外边寒”的控诉,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封建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对唐明皇在华清宫游乐歌舞,不理国事,导致安史之乱的史实的吟咏,讽刺了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本题解答的关键是通过对比的语句,体会作者在对比中流露出的情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外文言文阅读

李光弼幼持节行,善射骑,能读班氏《汉书》。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

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

至德二载,思明、希德率高秀岩、牛廷蚧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乃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思明为飞楼车,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人穴地颓之。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乃阳约降。至期,以甲士守陴,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之俘斩万计。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资粮遁走。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收清夷、横野等军。

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既而思明来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会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帝贷诸将罪。

(节选自引《旧唐书·李光弼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者诏不敢出           内:收起

B.乃民屋为摞石车         彻:拆毁

C.突骑出之俘斩万计       乘:趁着

D.希德资粮遁走           委:放弃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光弼用兵有谋略的一组是(

从戎,严毅有大略

②贼至治之,徒疲吾人

③遣裨校出,若送款者

④光弼出敢死士搏贼

⑤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

⑥光弼拒贼,战尤力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光弼刚正不阿,敢作敢为。侍御史崔众傲慢无礼,不按朝廷命令马上交付兵权,李光弼将其捉拿关押,并顶住压力让朝廷使者将其斩首,从而威震三军。

B.李光弼有勇有谋,临危不乱。太原守卫战,在敌众我寡的紧急情况下,李光弼镇定自若,力排众议,不死守城池,用灵活的战术击败敌人,成功解围。

C.李光弼一心为公,率先垂范。当初,史思明叛军刚到,李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围困解除后,过了三晚才回家。

D.李光弼治军有方,处变不惊。围攻安庆绪一战,在敌我杀略大当状态下,李光弼尚能整军还太原,而其他众将溃不成军,幸好皇帝宽恕了诸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明为飞楼车,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人穴地颓之。

2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查看答案

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专门从事蝴蝶研究的生物学家在研究蝴蝶从蛹茧中挣脱出来的过程时,发现其艰难程度令人怜悯。他的妻子实在不忍看到蝴蝶出蛹的艰辛于是就用手术刀在蛹茧上轻轻划了几道痕迹。当她看到蝴蝶轻 松从蛹茧中出来时,欣慰地笑了。可是不久他们就发现,经“帮助”的蝴蝶身体特别肥大,翅膀特别小,根 本飞不起来。

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不少于800 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课内名句默写

(1)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林黛玉进贾府》)

(2)西当太白有鸟道,           。(《蜀道难》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蜀道难》

(4)             砯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

(5)丛菊两开他日泪,               (《秋兴八首(其一)》)

(6)画图省识春风面,                (《咏怀古迹(其三)》)

(7)       ,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8)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9)东船西舫悄无言,           。(《琵琶行》)

(10)岂无山歌与村笛,            。(《琵琶行》)

(11)庄生晓梦迷蝴蝶,             。(《锦瑟》)

 

查看答案

下列几句话,加横线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白做人。

B.令嫒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激。

C.我们知道你设计的产品获得优质奖,您家父已把这消息告诉了我。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学创作离不开技巧和形式,但是,它又不仅仅是技巧和形式,                                          

①不能从更深的层次上发挥文学对文明进步、社会进步的作用

②技巧再高超,形式再华丽

③没有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和提升

④也只能使作品停留在“悦耳悦目”的初级阶段

⑤文学更核心的力量和价值来源于它所提供的精神内涵

⑥而不能“悦心悦意”“悦神悦志”

A.①④⑥②③⑤

B.②③④⑥⑤①

C.③④⑥②①⑤

D.⑤③②④⑥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