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关于理想的一个框架图,请把它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下面是关于理想的一个框架图,请把它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

 

我们树立理想的前提是要保证它科学合理,并且要具体可实施。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踏实,坚韧不拔,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态。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运用能力。对于图文转换题,应根据图案的所有构成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联系,联系社会现实,展开合理的联想,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答案。 由图可知,最下面是理想,上面是前提和过程,前提和过程又各有分支,联系社会现实实际,展开合理的联想,自然可得出恰当的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保护文化遗产,可以涵养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内在历史记忆和文化肌理,从而建立起一种无可替代的文化自信。然而,              ?纵观一些国家加强文化遗产“活化”保护的实践,不难发现,保持历史的活态,拓展“活化”保护的渠道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           ,即创意性保护、承袭性保护、修复性保护、残缺性保护、还原性保护、假借性保护。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失去了那些“乡愁”,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怎能知道到哪里去?             。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意义也许正在于此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线城市逐步收紧城市人口扩张的趋势,加之其本身存在的生活成本高、居住压力大、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而二三线城市正在迅猛发展,所以,          

A90后大学毕业生选择二三线城市就业的越来越多,对北上广深的青睐正在逐步减弱

B二三线城市正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心,北上广深90后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减弱

C90后大学毕业生对北上广深的青睐正在逐步减弱,选择二三线城市就业的越来越多

D北上广深90后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减弱,二三线城市正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心。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期间,将举办一系列开幕式暨创新论坛、科学讲坛、科学讨论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B.专业信息披露是消除公众对问题疫苗恐慌最好的疫苗,这一只有及时打,才能避免这种滚雪球式的传播将更多人带入更大程度的恐慌中。

C.据调查,目前最适宜生育的人群介于70后父母及80后年轻父母,他们又是受中国计划生育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代。

D.数据是未来创新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而阿里在本质上是一家扩大数据价值的公司,相信阿里在数据和技术上的投入会有巨大回报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高生前           ,贫困潦倒,特别渴望自己的作品能被社会认可,但他唯一卖出去的油画《红色的葡萄园》,还是他弟弟提奥托人买下的。

②对两岸同胞的交流,“台独”政客都怕得要死、恨得要命,然而他们也太低估了台湾民众的判断力,其煽动性言论经不起推敲,甚至      。

③在央视举办的研讨会上,面对众人褒奖,电视剧导演曹慧生         ,只顾埋头记录大家的意见。

A.不名一文     不值一哂    不赞一词

B.不值一哂     不名一文    不赞一词

C.不名一文     不赞一词    不值一哂

D.不值一哂    不赞一词     不名一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马海德:历史永远铭记

马海德1910年9月26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州水牛城一个阿拉伯移民家庭,名叫乔治·海德姆。马海德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医科。1929年马德海进入贝鲁特美国大学攻读医科的临床学,1931年马海德毕业后离开他的出生地美国,毅然前往日内瓦继续研读他喜欢的医学临床专业。1933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上海考察热带病,由此也开始了他在中国55个春秋忘我奋斗的人生历程。

1958年夏天,以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顾问的身份,马海德带领着中央皮肤性病防治队从北京来到海南岛,开展麻风病的防治工作。防治队的第一站是海口市的秀英麻风病院。面对麻风病人,马海德与其他医生不同,他只穿一身白大褂,一身普通医生装扮,甚至连手套都不戴就与麻风病人握手,在给麻风病人做检查时甚至把病人的脚放在自己的腿上仔细观察。工作结束后,马海德就按正常程序用肥皂给自己的手和身体进行消毒。

在秀英麻风院完成工作后,马海德带着防治队和学员们深入海南岛的黎族、苗族村寨,开展麻风病的普查工作。虽为领导老师,当他下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山区时,马海德从不要求特殊待遇,他与学生、工作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有一次在乐东普查工作快要结束时,因受台风暴雨的袭击公路桥被冲坏了,汽车不能通行,为了及时转点,整个防治队就背着行装冒着烈日整整走了两天赶到崖城。

马海德在平时的业务学习和体检过程中,对学员们的要求特别细致。“病历书写要仔细,体检时连一小片皮损或某些微小体征都不能轻易放过。”马海德在教学和医疗上的严格要求,使在防治队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教育。在短短的三个月中,这15名年轻的海南学员学到了许多以前在学校都学不到的知识与品格。

1980年,因健康原因,马海德曾经几次前来海南三亚休养。虽然是在养病,可对于群众的健康问题马海德始终关注。期间,在当地卫生部门的安排下,马海德曾与其他国际友人多次到鹿回头周围的黎村里,挨家挨户对当地村民的居住、用水、防病治病情况进行考察,还主动给黎族同胞检查身体。

马海德有生之年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中国消灭麻风病。为此晚年的他不顾自己身患癌症,一直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马海德的夫人苏菲关于其丈夫的回忆文章中曾经记录了这样一个片段:在病危的时刻,他还要求我为他读全国各地寄来的有关麻风病的材料和信件。有一次,我念一封信给他听,是广东省一所麻风病院的患者联名写给他的,反映他们一个月只有12元生活费,天天吃白饭,连下菜的盐水都没有。我念完信以后抬头看见眼泪在他的眼圈里转,看得出他既伤心又气愤。他让我立即起草致广东省叶选平省长的一封信,请他妥善处理。这时他正发着高烧,用颤抖的手在信上签了名。其实此刻他的病情已经非常危急了。

1988年10月3日,马海德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如今,马海德挂念的海南麻风病防治10万人中只有07个患者,仅为当年的1%。历史上由于卫生环境等原因,海南属于全国疫情高发地区,发病率、患病率均居全国前列,经过积极防治,麻风病如今得到有效控制,已实现基本控制流行的目标。“正是有了马海德医生,有了继承其理念的老一辈海南皮防工作者们,在几十年‘皮防’工作中坚持对海南全岛进行了细致的基层普查,大量地切断了传染源,才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绩。”

【相关链接】

①乔治·海德姆受到毛泽东接见后,为毛泽东等人的乐观精神所感动,并立即穿上红军服装,决心参加中国革命。为了方便结识群众,他还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马海德。马海德参加红军和加入中国国籍的请求,得到毛泽东的赞许,毛泽东委任马海德为卫生部顾问。受根据地人民革命精神的鼓舞,马海德工作非常积极努力,对委任担负的卫生部顾问这一崇高职务,他竭尽全力胜任。其中保证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健康是他的首要责任,他深知这一责任的重大意义。(李征《马海德与延安的精神情缘》)

②1933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他准备不远万里去中国上海考察热带病。马海德的举动不仅让身边的教师和同窗们大为惊异,而且远在美国的父母也无法理解。因为当时的中国,越来越多的地方正在陷入日本侵略军的烧杀抢掠之中,而马海德居然要冒险前去中国调查所谓的地方皮肤病情况!但马海德很坚定。他给父母写信时表示:“因为我是一个医生,所以才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为了医治病人,就不能分哪个国家了。

(窦应泰《马海德: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获得医学博士后,马海德在老师、同学、父母不理解的情况下,为了考察热带病和投入中国人民的革命中,他毅然只是来到中国。

B.作为中医皮肤性病研究所的顾问,他在秀英麻风病院开展防治工作时,与麻风病人密切接触,并与学生、工作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不要求特殊待遇,遇到暴雨,甚至徒步前行。

C.马海德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让年轻的海南学员在医学知识和品格上都得到提升。

D.马海德倾心于消灭中国麻风病事业,他密切接触麻风病人,即使身患绝症,依然关怀麻风病人,体贴麻风病人的日常生活。

E.马海德参加红军和加入中国国籍的举动,得到毛泽东的赞许,毛泽东因此委任马海德为卫生部顾问。

2.马海德是一位出色的医学工作者,文本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

3.马海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为什么说马海德是历史永远铭记的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