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某校对高二年级520名学生进行的关于“开设校本选修课”的问卷调查表,请分析...

下面是某校对高二年级520名学生进行的关于“开设校本选修课”的问卷调查表,请分析有关数据,总结两条规律,并给学校提一条建议。

../../Application%20Data/Tencent/Users/252302736/QQ/WinTemp/RichOle/7R%5d%5bTFJ1QA9)%60F%7b0$E4KX%7bG.png

 

 

规律: (1)无论是否选修过校本课程,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这门课程。 (2)选修过校本课程者对该课程的喜欢比例比未选修过校本课程者更高。 建议:学校要加强宣传与指导,学生只有真正了解校本选修课,才会喜欢它。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分析表头“开设校本选修课”的问卷调查表,然后注意表格中数据的比较,首先是“喜欢”的人较多,然后是“选修过的”喜欢的较多,没选修过的不喜欢的较多。建议根据规律分析,注意引导学生喜欢。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此题注意表格的表头和学生的喜欢、不喜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还记得影视剧中的测谎专家吗?他们能从人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说话声音和遣词造句中,发现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秘密。不过,这种方法对于普通人来说太高端了,有没有什么更简单的方法能够看透人心呢?

以色列研究人员最近发现,①    。当人们书写的内容是谎言时,往往下笔更重、写的字更高更长;②    ,画面的视角,则往往会从第一人称视角转换为第三人称视角。这是因为谎言编造需要更长的时间思索,因而人们写字时会下意识地犹豫、拖沓,③   ;同样的,由于绘画的内容是大脑“编造”的,因此具有全局性,所以往往是以第三人称视角出现的,反之则不然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文艺创作者的“快”,没有换来高质量的作品,反倒搅起文艺领域浮躁的气息,让那些原本“慢”的传统艺术遭受严重冲击。昆曲缓慢、优雅、精致,被人称为“美得不得了的艺术”。早年间看《牡丹亭》连台本戏,一个戏一演就是几个月,可在当下这个“快时代”,怕是再也看不到了 。“慢艺术”在这个“快时代”遭遇尴尬由此可见一斑

A.现在演出的大都是《牡丹亭》精华版,而一出戏的精华版,常常意味着全本 戏的微缩化、快餐化

B.一出戏的精华版常常是全本戏的微缩化、快餐化的结果,昆曲《牡丹亭》也 应顺应“快时代”出精华本

C.现在的演员大多不愿意表演连台本戏,而热衷于精华版,精华版体现了演员 对观众心理的准确把握

D.现在的戏都只是表演精华版,精华版是对全本戏的微缩,昆曲《牡丹亭》在 现在也只表演精华版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15年秋的一个夜晚,在南方某专科医院内,早已下班的两名护士,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仍在办公室探讨业务水平

B.科技也是社会的隐形杀手,使楼兰古城不复存在,使亚马逊森林面积数急剧锐减,酸雨、PM2.5等随时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C.你觉得自己最需要什么知识,就赶快到图书馆去找有关的书,如有可能再想法买到这些书,老老实实一字一句地耐心读下去

D.一业主来电说小区南侧道路被一辆宝马车堵住了,保安立即联系了宝马车车主,很快,一位二三十岁左右的小伙子赶到了现场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电脑    突飞猛进的时代,我们更容易发现人的独特之处,究其根本不在于大脑,不在于运算得更快和记忆得更牢,而在于心灵的存在

②这是女儿看见了久别的母亲,      ,简直要把整个自己投入母亲怀里的神态。

③这位高三班主任的工作确实出色,他对全班五十二位同学都是那么   

A.方兴未艾 不由自主 无微不至

B.如火如荼 情不自禁 无所不至

C.方兴未艾 情不自禁 无微不至

D.如火如荼 不由自主 无所不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旧时人物旧时风

三晋素来是文章重地艺术高地,且不说时下才俊济济,单是老辈人物就已很见风流。当然,和京沪的洋气比起来,晋地似乎总不免有那么几分“山药蛋”的味道。可山药蛋归山药蛋,晋地确实是文化的“厚土”,而赵树理就是从这厚土中长出的一棵大树。

赵树理的出现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不仅从解放区文学来说是这样,就整个文学内在的发展脉络来说,亦是如此。新文学以来,鲁迅是开风气式的人物,他的作品为乡土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可是,鲁迅自《呐喊》和《彷徨》后就已不再做此类小说。整个三十年代,真正在乡土文学、农村题材上取得突破性建树的是茅盾和沈从文,而后是萧红、端木蕻良。而到了四十年代,长期的战乱使得人心浮动,难有佳作,京派人物硬是没能出大制作,而海派名手差不多就没有从事农村题材的,左翼创作也不甚活跃。这时,在相对偏僻的地区,出现了两个人,一个是孙犁,还有一个就是赵树理。那一年,三十有七的赵树理早已修炼良久,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并终于在1943年以《小二黑结婚》一举成名。而此时的解放区,原本首屈一指的资深作家丁玲却几无作品问世。赵的出现实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他一发而不可收,很快有了《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甚至有了扛鼎之作《蟠龙峪》。“民族的大众的”“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作品,最早在赵树理手上结出硕果,而其中的长篇作品,最早也是在赵树理手上呱呱坠地

赵树理是真正从土地上站立起来的人物。他扛过了鲁迅和沈从文的大旗,继续耕耘着这片劳苦大众世代生息的土地。在他之后,才有李季、柳青、康濯,有马烽、王汶石、李准……以及后来整个“晋军”的崛起

赶巧的是,《小二黑结婚》出现在他的三十七岁上,这正与鲁迅写出《狂人日记》相同。两人虽是在年近不惑才暴得大名,但在此前都曾有过多年的沉淀、历练甚至挣扎。如果说在成名前的十余年中,鲁迅是在海外在古书中苦寻出路的话,那么,赵树理则是在社会的最底层苦心砥砺、体验生活。个中艰辛,也许是外人所不知晓的。老赵的成名已不算早。好在,他不仅有着乡下人的厚道,也有着乡下人的乐天,对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并不以为意

新中国建立后,根正苗红的老赵依然和老舍一样潜心耕耘,依然是文坛“模范”。到了后来,情况就颇有些不妙了。如果说《锻炼锻炼》《三里湾》还只是微有风雨的话,那么到了1959年,赵树理的一切都变得那样的不顺。在“大跃进”的年代里,浮夸之风遍布中国,满天“卫星”让人仰望得脖子发酸。老赵虽然高居京城,但还是经常回山西老家,做的是农业活,住的是农村房,交的是农民朋友,自己又是从农田里摸爬滚打出来的,他对此怎能不知?他对四处弥漫的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极为震惊。震惊之余,开始痛心。痛定思痛,他于1959年元宵节前后为着农业问题写了封很有分量的信:《公社应该如何领导农业生产之我见》。不写则已,一写,就像写小说一样收不住手了。上至中央、下至省里、县里,一个都没落下。信件飞向了地委书记、省委书记,当然更有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邵荃麟和政治局候补委员陈伯达。老赵毕竟是老赵,饶是心情沉痛,用语却仍颇为温和,“计划得不恰当了,它是不服从规定的。什么也规定,好像都纳入国家规范了,就是产量偏不就范”。这样的话很有些山药蛋似的幽默,当然不过火。初时,也确是波澜不惊。可是,及至盛夏,庐山风雨骤变,温和的赵树理开始在劫难逃

(有删节)

相关链接:

1952年4月初他(赵树理)住在平顺县川底村写小说,一住就是3年。一直到1955年1月该小说《三里湾》在《人民文学》上连载。以前,我曾经写过平顺县的川底村,那是一个在今天我都不愿意勉强留宿一天的穷村子(张小川《由赵树理想到浩然》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晋地文化艺术人才辈出。由于有其自身文化的优势,“山药蛋”取得很 高的成就,但话又说回来,“山药蛋”比起京沪作品的洋气来,又显得 略逊一筹

B.从某些角度看,赵树理的创作有承上启下之功,鲁迅首开风气,茅盾、 沈从文紧承的乡土小说,在赵树理这里得到延续和发展,在其后,李季、 柳青等接续

C.如果赵树理没有坚韧地面对磨难的意志,他也可能成不了大器。赵树理 与鲁迅都年近不惑才突然获得巨大声誉,他们两人在性格、经历上有某 些相同的东西

D.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对赵树理创作极为不利的变 化,但他认真、求实、执著的性格并未因此改变,他还是坚持着自认为 应该坚持的

E.因为赵树理的温和与幽默,他写小说也好,写其他文章也好,总是委婉 曲折,对“大跃进”的事,他尽管写信表明了看法,但在内容上也没有 涉及重要问题

2.为什么说“赵树理的出现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从材料看, 这样说有哪些理由?

3.怎样理解“赵树理是真正从土地上站立起来的人物”这句话?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结合材料,谈谈赵树理的创作经历与成就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