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文艺创作者的“快”,没有换来高质量...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文艺创作者的“快”,没有换来高质量的作品,反倒搅起文艺领域浮躁的气息,让那些原本“慢”的传统艺术遭受严重冲击。昆曲缓慢、优雅、精致,被人称为“美得不得了的艺术”。早年间看《牡丹亭》连台本戏,一个戏一演就是几个月,可在当下这个“快时代”,怕是再也看不到了 。“慢艺术”在这个“快时代”遭遇尴尬由此可见一斑

A.现在演出的大都是《牡丹亭》精华版,而一出戏的精华版,常常意味着全本 戏的微缩化、快餐化

B.一出戏的精华版常常是全本戏的微缩化、快餐化的结果,昆曲《牡丹亭》也 应顺应“快时代”出精华本

C.现在的演员大多不愿意表演连台本戏,而热衷于精华版,精华版体现了演员 对观众心理的准确把握

D.现在的戏都只是表演精华版,精华版是对全本戏的微缩,昆曲《牡丹亭》在 现在也只表演精华版

 

A 【解析】 试题分析:A前一分句紧承前文,后一句表达的观点与语段末句的观点一致,且语段末句中“由此”的“此”正是指选项中内容。B“昆曲《牡丹亭》也应顺应“快时代”出精华本。”这一观点与语段的观点矛盾。C撇开了《牡丹亭》,与前文衔接不紧密。D表述绝对化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填写衔接句的题目,注意陈述对象的衔接和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15年秋的一个夜晚,在南方某专科医院内,早已下班的两名护士,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仍在办公室探讨业务水平

B.科技也是社会的隐形杀手,使楼兰古城不复存在,使亚马逊森林面积数急剧锐减,酸雨、PM2.5等随时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C.你觉得自己最需要什么知识,就赶快到图书馆去找有关的书,如有可能再想法买到这些书,老老实实一字一句地耐心读下去

D.一业主来电说小区南侧道路被一辆宝马车堵住了,保安立即联系了宝马车车主,很快,一位二三十岁左右的小伙子赶到了现场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电脑    突飞猛进的时代,我们更容易发现人的独特之处,究其根本不在于大脑,不在于运算得更快和记忆得更牢,而在于心灵的存在

②这是女儿看见了久别的母亲,      ,简直要把整个自己投入母亲怀里的神态。

③这位高三班主任的工作确实出色,他对全班五十二位同学都是那么   

A.方兴未艾 不由自主 无微不至

B.如火如荼 情不自禁 无所不至

C.方兴未艾 情不自禁 无微不至

D.如火如荼 不由自主 无所不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旧时人物旧时风

三晋素来是文章重地艺术高地,且不说时下才俊济济,单是老辈人物就已很见风流。当然,和京沪的洋气比起来,晋地似乎总不免有那么几分“山药蛋”的味道。可山药蛋归山药蛋,晋地确实是文化的“厚土”,而赵树理就是从这厚土中长出的一棵大树。

赵树理的出现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不仅从解放区文学来说是这样,就整个文学内在的发展脉络来说,亦是如此。新文学以来,鲁迅是开风气式的人物,他的作品为乡土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可是,鲁迅自《呐喊》和《彷徨》后就已不再做此类小说。整个三十年代,真正在乡土文学、农村题材上取得突破性建树的是茅盾和沈从文,而后是萧红、端木蕻良。而到了四十年代,长期的战乱使得人心浮动,难有佳作,京派人物硬是没能出大制作,而海派名手差不多就没有从事农村题材的,左翼创作也不甚活跃。这时,在相对偏僻的地区,出现了两个人,一个是孙犁,还有一个就是赵树理。那一年,三十有七的赵树理早已修炼良久,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并终于在1943年以《小二黑结婚》一举成名。而此时的解放区,原本首屈一指的资深作家丁玲却几无作品问世。赵的出现实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他一发而不可收,很快有了《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甚至有了扛鼎之作《蟠龙峪》。“民族的大众的”“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作品,最早在赵树理手上结出硕果,而其中的长篇作品,最早也是在赵树理手上呱呱坠地

赵树理是真正从土地上站立起来的人物。他扛过了鲁迅和沈从文的大旗,继续耕耘着这片劳苦大众世代生息的土地。在他之后,才有李季、柳青、康濯,有马烽、王汶石、李准……以及后来整个“晋军”的崛起

赶巧的是,《小二黑结婚》出现在他的三十七岁上,这正与鲁迅写出《狂人日记》相同。两人虽是在年近不惑才暴得大名,但在此前都曾有过多年的沉淀、历练甚至挣扎。如果说在成名前的十余年中,鲁迅是在海外在古书中苦寻出路的话,那么,赵树理则是在社会的最底层苦心砥砺、体验生活。个中艰辛,也许是外人所不知晓的。老赵的成名已不算早。好在,他不仅有着乡下人的厚道,也有着乡下人的乐天,对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并不以为意

新中国建立后,根正苗红的老赵依然和老舍一样潜心耕耘,依然是文坛“模范”。到了后来,情况就颇有些不妙了。如果说《锻炼锻炼》《三里湾》还只是微有风雨的话,那么到了1959年,赵树理的一切都变得那样的不顺。在“大跃进”的年代里,浮夸之风遍布中国,满天“卫星”让人仰望得脖子发酸。老赵虽然高居京城,但还是经常回山西老家,做的是农业活,住的是农村房,交的是农民朋友,自己又是从农田里摸爬滚打出来的,他对此怎能不知?他对四处弥漫的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极为震惊。震惊之余,开始痛心。痛定思痛,他于1959年元宵节前后为着农业问题写了封很有分量的信:《公社应该如何领导农业生产之我见》。不写则已,一写,就像写小说一样收不住手了。上至中央、下至省里、县里,一个都没落下。信件飞向了地委书记、省委书记,当然更有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邵荃麟和政治局候补委员陈伯达。老赵毕竟是老赵,饶是心情沉痛,用语却仍颇为温和,“计划得不恰当了,它是不服从规定的。什么也规定,好像都纳入国家规范了,就是产量偏不就范”。这样的话很有些山药蛋似的幽默,当然不过火。初时,也确是波澜不惊。可是,及至盛夏,庐山风雨骤变,温和的赵树理开始在劫难逃

(有删节)

相关链接:

1952年4月初他(赵树理)住在平顺县川底村写小说,一住就是3年。一直到1955年1月该小说《三里湾》在《人民文学》上连载。以前,我曾经写过平顺县的川底村,那是一个在今天我都不愿意勉强留宿一天的穷村子(张小川《由赵树理想到浩然》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晋地文化艺术人才辈出。由于有其自身文化的优势,“山药蛋”取得很 高的成就,但话又说回来,“山药蛋”比起京沪作品的洋气来,又显得 略逊一筹

B.从某些角度看,赵树理的创作有承上启下之功,鲁迅首开风气,茅盾、 沈从文紧承的乡土小说,在赵树理这里得到延续和发展,在其后,李季、 柳青等接续

C.如果赵树理没有坚韧地面对磨难的意志,他也可能成不了大器。赵树理 与鲁迅都年近不惑才突然获得巨大声誉,他们两人在性格、经历上有某 些相同的东西

D.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对赵树理创作极为不利的变 化,但他认真、求实、执著的性格并未因此改变,他还是坚持着自认为 应该坚持的

E.因为赵树理的温和与幽默,他写小说也好,写其他文章也好,总是委婉 曲折,对“大跃进”的事,他尽管写信表明了看法,但在内容上也没有 涉及重要问题

2.为什么说“赵树理的出现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从材料看, 这样说有哪些理由?

3.怎样理解“赵树理是真正从土地上站立起来的人物”这句话?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结合材料,谈谈赵树理的创作经历与成就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

怎么改?

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 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

B.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 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

C.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富有韵律。如“赵团长痛心疾首”“荆轲神形毕肖” 中成语的使用,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D.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

E.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荆轲之死”这一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 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

2.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金科答应赵团长出演新版《荆轲刺秦》,在舞台上却按照老剧本演, 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

4.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次北固山下》中,王湾用“           ”两句来揭示时序变 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              ”写出了陋室环境的清静 和自己生活的安适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                ”两句 来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