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

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

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首联是如何表现作者百忧缠心的?请简要分析

2.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

 

1. (1)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 (2)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 2. (1)生活的艰辛,结合“心关桂玉天难晓”分析; (2)命途的不顺,结合“运落风波梦亦惊”分析; (3)生命的衰老,结合“白发新添四五茎”分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干问的是“首联是如何表现作者百忧缠心的?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解答此题,要先读懂首联意思。第一句写通宵达旦的雨,暗示作者也通宵未眠;第二句把作者的忧心比喻成雨中滋生的春草。回答时,既要写出所用修辞方法,也要加以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古诗的抒情方式有三种类型: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两种方式相结合。其中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借物(事、人)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等。它主要体现在:①写景句(要抓住景物特征揣摩含蓄之情),②状物句(要抓住双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③表达有特点的句子(如用了比喻、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要还原其本义;如用了用典、反语等手法,要理解其曲折之情)。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联”“片”等);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的,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如本题回答时,既要写出所用修辞方法,也要加以分析。 2.题干问的是“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回答此题,要统观全文。在首联点出“百忧”之后,颔联写“心关桂玉”,说明担忧的是生活问题;写“运落风波”,说明担忧的是仕途的不顺。尾联写“白发新添”,说明担忧的还有生命的衰老。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注释和诗中的“心关桂玉”“运落风波”“白发新添”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好学明经,著名节,为郡吏。州举茂才,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太奢,刑罚太深,赋敛太重,宜以俭约先下。为大夫二岁余,丞相习直,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拔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

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道”。下将军中朝者议,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皆以为嘉应迷国不道法。胜独书议曰:“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日暮议者罢。明旦复会,左将军禄问胜:“君议亡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胜曰:“将军以胜议不可者,通劾之。”博士夏侯常见胜应禄不和,起至胜前谓曰:“宜如奏所言。”胜以手推常曰:“去!”

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胜疾言曰:“去!是时之变。”常恚,谓胜曰:“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病笃,辄推不受。曰:“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

(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二》)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B. 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C. 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D. 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汉代设置这一科,为儒生进入仕途提供了渠道。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茂才:即“秀才”。西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

C.迁、徙: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官职。左迁,指降低官职,也说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右迁,指升任官职;徙,指一般的官职调动

D.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龚胜好学通经,名重一时。年轻时被举荐为秀才,后又被何武、阎崇推荐,连哀帝对他也早已闻名;王莽篡位后也多次召他为官

B.龚胜为官刚正,敢于直言进谏。他关心民生,担任谏官时多次上书批评时弊,提倡俭约,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因此得罪皇帝

C.龚胜敢于坚持己见,不愿随波逐流。在讨论王嘉误国乱法及是否恢复孝惠、孝景祠庙问题时,他表达不同意见,甚至与人发生争执

D.龚胜忠于汉朝,坚决不事二主。王莽篡汉后,他屡次称病,拒不接受新朝授予的高官, 最终绝食而亡,以死明志,令人感佩。

4.将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2)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

 

查看答案

对下列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运用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引出所咏之词,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以河水的一去不复返喻人生易逝。同时又有反衬作用,以河水的伟大永恒衬出生命的渺小脆弱

B.《李凭箜篌引》和《琵琶行》不同,主要使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摩音色强弱缓急及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其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以形类声”,成功运用通感手法,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如“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C.“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举”字把微风吹过荷塘后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 现得淋漓尽致

D.“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指“小山眉”,“金”指“额黄”,全句的意思是,(早晨醒来)画眉有浅有深,“额黄”有明有暗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杜甫的《登岳阳楼》都属于近体诗。

B.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我们学习过他的《春晓》《过故人 庄》等诗

C.王维是盛唐时代著名的诗人,字摩诘。苏轼评价其作品:“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宋词按流派分为豪放、婉约两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代表是 柳永、李清照和姜夔。《扬州慢》是姜夔的代表作。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中没有采用托物起兴手法的一句是

A.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B.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C.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D.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连环画从它萌芽的时候起,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是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形式之一。

① 明清时期的许多文学书籍都绘有线描插图

② 这种“回回图”既增加了书籍视觉美

③ 有的书一回故事就有一幅插图,即“回回图”

④ 可以说,连环画是插着文学的翅膀飞向人民大众的

⑤ 又使线描插图为人民大众所熟悉和喜爱

⑥ 当20世纪20年代连环画正式诞生的时候,人民大众已经熟悉了这种回话形式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它

A.①③②⑤⑥④   B.①③②⑥⑤④

C.⑤④①③②⑥   D.①④⑤③②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