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昔人眼中,“雄浑”作为一种风格,或一种美的表现形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在昔人眼中,“雄浑”作为一种风格,或一种美的表现形态,几乎是高不可攀的。《诗品集解》曾说:“文中惟庄马,诗中惟李杜,足以当之。”范围是小的可怜了。西方美学中有个与“雄浑”比较相近的范畴,叫做“崇高”,按照康德的见解,艺术领域并不存在“崇高”;它,仅仅表现在自然界。然而,前一种说法至少遗漏了词中的苏辛,忘却了李杜之前的屈原和李杜之后的陆游;就后一种说法而论,既然艺术是生活(包括自然界)的再现,生活中可以有崇高,艺术何以独无?不过,康德对崇高现象的分析仍有精到之处。根据他的分析,崇高引起的感觉和通常所说的美感很不一样,它不是那种直接的单纯的快感,而是一种生命力暂时受到阻遏而后洋溢迸发的振奋感。崇高的事物以其巨大的威力常常显得很可怕,但又并不是加害于人,所以结果在我们心中唤起的就不是恐惧,而是勇气和自豪。雄浑之美怕也就是这么回事。

在叙事性作品特别是小说中,雄浑之美如何产生,前人似乎说得不多。依我看来,小说的雄浑,在内容上总是与一种严重的社会冲突或人与自然的冲突联接在一起;而在形式上往往与宏伟的结构密切相关。前者,使人在惊心动魄的斗争面前对正义的力量、高尚的精神肃然起敬;后者,则使人好像面临巍峨的大厦而慨然兴叹。

雨果的《九三年》很雄浑,这是因为它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的生死决战为题材,既写了人与自然的搏斗,更写了人与人的较量,其中更表现出了强烈的人道色彩。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失》则不然,它没有什么扣人心弦的场面,而以音乐般的气氛和情绪取胜。它也写冲突,却并非战争中你死我活的搏斗,而是一个具有崇高心灵的音乐家与庸俗环境的对抗以及他自己内心经历的斗争。作者崇拜贝多芬,他的作品也同贝多芬的英雄性乐曲一样,表现着这样一种进程: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小说描写克里斯朵夫艰难奋斗的一生,从“蒙蒙晓雾初开”到“将死而不死于恶死之日”,一步一步将读者引向雄浑高远之境。

康德曾把崇高分为“数量的”和“力量的”两种。“数量的索高”系指体积的无限大。虽然他把崇高局限于自然界,但艺术中同样存在一个“体积”问题。西欧美术史上,没有哪个画家能比米开朗琪罗更雄浑,而他的名作《创世纪》之所以令人产生庄严雄伟之感,显然与其巨大而辉煌的结构分不开。试想我们进入罗马西斯廷教堂,猛抬头望见离地十八米的拱形天顶上,许多健壮而富于英雄气质的人物正扮演着各个不同的神奇故事,所有的故事都用建筑物的形式和装饰纹样区划开来。而整个画面又形成一个浑然的整体,这是多么壮观的现象啊!连画家的对头拉斐尔也不由得惊叹:“米开朗琪罗是用着同上帝一样杰出的天才创造出这个世界的!”

对于大部头长篇小说来说,宏伟的结构更是通向雄浑的必由之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以法俄战争为背景,反映的社会生活极其广阔。笔触所及,不仅包罗国王的御前会议,贵族的沙龙聚会,地主的庄园生活;而且布下好几条爱情线索,展现了青年男女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但所有这一切都直接间接地与战事交织在一起,人生的悲欢离合无不与战场的风云变幻休戚相关。

历来人们对雄浑或崇高的具体解释也许纷纭有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认为它是一种高格调,高境界。

(节选自俞汝捷《小说24美》)

1.下列有关“雄浑”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雄浑曾被人当作一种风格或一种美的表现形态,《诗品集解》中用“文中惟庄马,诗中惟李杜,足以当之来举例说明。

B.与雄浑比较相近的范畴是西方美学中的崇高,只是,康德认为崇高只表现在自然界而不存在于艺术领域。

C.雄浑会带给人那种直接的单纯的快感,而崇高带给人的却是一种生命力暂时受到阻遏而后洋溢迸发的振奋感。

D.雄浑之美与“崇高”的事物给人感受常常相同,它们巨大的威力常常显得很可怕,但又并不是加害于人,往往会在我们心中唤起勇气和自豪而不是恐惧。

2.下列对“小说的雄浑”的分析与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小说的雄浑,在内容上总是与一种严重的社会冲突或人与自然的冲突联接在一起,使人在惊心动魄的斗争面前对正义的力量、高尚的精神肃然起敬。

B.小说的雄浑,在形式上往往与宏伟的结构密切相关,使人好像面临巍峨的大厦而慨然兴叹,对于大部头长篇小说来说,宏伟的结构吏是通向雄浑的必由之路。

C.小说的雄浑通过宏大的创作体现出来,正如《九三年》《约翰·克里斯朵夫》《世纪》以及《战争与和平》它们要么有宏阔的题材,要么有宏伟的结构。

D.小说的雄浑是雄浑的一种具体表现,它与崇高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被人们认为是一种高格词,高境界。

3.下列依据文章内容进行的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

A.作者借助西方美学中的崇高来解读雄浑雄浑”范围虽小了点,但可以存在于艺术领域,这一点却是崇高不具备的。

B.康德所说“数量的崇高”对小说而言是宏伟的结构所表现出的雄浑,而力量的崇高对小说而言是丰富的内容及深刻的主题带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

C.《约翰·克里斯朵夫》之所以雄浑,正是罗曼·罗兰在作品中以贝多芬及贝多芬的英雄性乐曲为主要表现对象,一步一步将读者引向雄浑高远之境的。

D.只要将笔触及到广阔的社会生活,描绘人生万象,展现人生悲欢离合,创作出大部头长篇小说,就能够让这样的小说达到雄浑的境界。

 

1.C 2.C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C项“雄浑”会带给人那种直接的单纯的快感表述错误,由原文“根据他的分析,崇高引起的感觉和通常所说的美感很不一样,它不是那种直接的单纯的快感……”可知,应该是“美感”会带给人那种直接的单纯的快感。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以“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得出答案。 2. 试题分析:由原文“西欧美术史上,没有哪个画家能比米开朗琪罗更雄浑,而他的名作《创世纪》之所以令人产生庄严雄伟之感……”可知,《创世纪》不是小说。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种题型较为简单,无非是抓住概念的特点来衡量,即揭示事物本质属性(最为全面的)的选项是正确的;还有一种就是重要概念(词语)之间形成的各种判断(试题中表现为选项),解答这一类型题目的技巧是——抓住选项中的“关联词”(揭示逻辑关系,即各种各样的判断)“虚词”等标志;若没有这些标志,就要认真分析选项句子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再回到文中仔细对照即可得到答案。 3. 试题分析:A项“这一点却是崇高不具备的”表述错误。根据第一段“艺术何以独无?”可知崇高也可以存在于艺术领域。C项“以贝多芬及贝多芬的英雄性乐曲为主要表现对象”表述错误。作品不是以贝多芬及贝多芬的英雄性乐曲为主要表现对象。D项“只要……就……”过于绝对。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以判断推断正误的形式考查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这类题目一般以“下列依据文章内容进行的推断不正确(或正确)的一项是”,解答时要注意:①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马车技术,没多久就要跟王子期比赛。赛时,他多次改换马匹而多次失败。赵襄王说:“你教我驾车的技术,一定留着一手,没有完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道:“我已经把技术全都教给您了,只是您没有用好它。 赛车要想取胜,注意力就要放在自己的车和马上。可是,您却不是这样,您在我后面时,一心只想追上我;您在我前面时,又怕我追上来。您的心思只有最后的胜利,您的注意力全在我的身上,却忽略了赶车的事情,这就是您不能取胜的原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

百分比

非常想父母

65.0

害怕陌生人

40.0

觉得自己很一般

52.7

认为应该和父母共同生活

79.3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43.5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

34.7

 

(1)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两条结论:

(2)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意境包括两个部分:             ;另一方面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所谓“全局有法,境分虚实”。意境从结构上看,正是二者的结合。虚境与实境看似两个部分,但一到艺术表现时,              。古人也总结了一条艺术规律,即“真境逼而神境生”,道出了意境创造的奥秘。总之,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今,网上阅卷已经是常规动作。__________________,如阅卷者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产生烦躁之情,这需要阅卷者有足够的敬业精神;阅卷过程的互动与交流不足,需要依照阅卷者的独立判断力;试卷扫描后,字体容易走形,整体感欠佳而细节得以放大,需要阅卷者有专业素养。这需要考生在下笔前心中有读者,读者心中有了你,才会仔细阅读你的作文,才有可能给你一个合理的分数,至少不会出现误读和误判。

A.网上阅卷带来诸多不足,但是,毋庸讳言,有诸多便利。

B.网上阅卷带来诸多便利,而且有诸多不足,是毋庸讳言的。

C.网上阅卷带来诸多便利,但是,毋庸讳言,有诸多不足。

D.毋庸讳言,网上阅卷带来诸多便利,但是,也有诸多不足。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权威部门调查显示,全国各大中城市楼市成交量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措施让不少购房者仍持观望态度。

B.当前,很多地方都兴起了修复中国传统文化书院的热潮,其目的之一在于,用国学中的精华部分启发“90后”,使这些年轻人无时无刻不能忘掉国学经典中的人生哲理。

C.近几年来,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变化,中国海监局调整了工作规划,加大了海上巡航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

D.“哥是江南style”一夜之间成为韩国最流行的时尚短语,中年歌手鸟叔极具感染力的“骑马舞”更是风靡一时,被大人、孩子竞相模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