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

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

百分比

非常想父母

65.0

害怕陌生人

40.0

觉得自己很一般

52.7

认为应该和父母共同生活

79.3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43.5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

34.7

 

(1)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两条结论:

(2)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1)①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关爱;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2)(示例)留下你的关爱,守护他(她)的心灵。父母之爱是孩子成长的甘霖。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表头是“留守儿童问题”结论应针对“留守儿童”,然后看极值,主要是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和恐惧心理,写公益广告注意结合表格的含义作答。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如此题注意表头是“留守儿童问题”结论应针对“留守儿童”,然后看极值,得到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和恐惧心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意境包括两个部分:             ;另一方面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所谓“全局有法,境分虚实”。意境从结构上看,正是二者的结合。虚境与实境看似两个部分,但一到艺术表现时,              。古人也总结了一条艺术规律,即“真境逼而神境生”,道出了意境创造的奥秘。总之,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今,网上阅卷已经是常规动作。__________________,如阅卷者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产生烦躁之情,这需要阅卷者有足够的敬业精神;阅卷过程的互动与交流不足,需要依照阅卷者的独立判断力;试卷扫描后,字体容易走形,整体感欠佳而细节得以放大,需要阅卷者有专业素养。这需要考生在下笔前心中有读者,读者心中有了你,才会仔细阅读你的作文,才有可能给你一个合理的分数,至少不会出现误读和误判。

A.网上阅卷带来诸多不足,但是,毋庸讳言,有诸多便利。

B.网上阅卷带来诸多便利,而且有诸多不足,是毋庸讳言的。

C.网上阅卷带来诸多便利,但是,毋庸讳言,有诸多不足。

D.毋庸讳言,网上阅卷带来诸多便利,但是,也有诸多不足。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权威部门调查显示,全国各大中城市楼市成交量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措施让不少购房者仍持观望态度。

B.当前,很多地方都兴起了修复中国传统文化书院的热潮,其目的之一在于,用国学中的精华部分启发“90后”,使这些年轻人无时无刻不能忘掉国学经典中的人生哲理。

C.近几年来,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变化,中国海监局调整了工作规划,加大了海上巡航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

D.“哥是江南style”一夜之间成为韩国最流行的时尚短语,中年歌手鸟叔极具感染力的“骑马舞”更是风靡一时,被大人、孩子竞相模仿。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播出过半,9月7日,节目组正在横店进行最新一期录制,胡军除了对儿子康康照顾越发____________,与诺一等小朋友的感情也相当深厚。

在玩跨界方面,有高眼界、高技术、高设计,还有全产业链来做保证的厂家当然屈指可数,而三星正是其中的____________跨界“大玩家”

巡逻车为北京40越野车,外观硬朗、霸气,高底盘,宽车身,动力十足,无论是山地、沙地,还是冰雪路面都___________。

A、应付自如  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B.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应付自如

C.游刃有余  应付自如   得心应手

D.游刃有余   得心应手  应付自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名士戏人生

叶公超生于江西九江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曾祖叶衍兰乃咸丰朝进士,曾任户部郎中、军机处章京,且诗词丹青双秀,精于书画典藏。祖父是光绪朝的举人,三品衔的江西候补知府。叶公超4岁丧母.父亦早逝,自幼依叔父叶恭绰膝下。叶恭绰官至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嗜好收藏古物,雅好藏书,他还精研佛典,能诗擅画,饮誉―时。叶恭绰视叶公超如同己出,精心抚育教诲。

叶公超5岁时,家人为他延聘教习,习画写字,修读经史,兼学英文。13岁时以同等学力资格考入天津南开中学。五四运动时,16岁的叶公超参加著名的“南开救国十人团”,游行、演讲,十分活跃,后赴美英留学。1925年获美国麻州爱默思特大学文学学士学位,次年又获英国剑桥大学文艺心理学硕士学位。

叶公超回国后在北大、清华当教授,讲授生动,语言纯正、典雅,遣词造句幽默、秀逸。在课堂上,他喜欢信手拿些唐诗、宋词、元曲叫学生翻译。他对音律平仄并不苛求,只讲究意会神通。如学生死板地“中英对照"叶公超便批评“这是从字典上抄凑来的字句”。一次叶公超让学生翻译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并启发学生说“寒江雪尚望有鱼乎?钓的是柳氏当时的心境。"一语点睛。一次话题说到服饰,叶公超说:"西装袖子的纽扣,现在用来作装饰,其起源乃防止大家大吃大喝之后,用袖子揩嘴巴。洋人打领带更是妙不可言,便利于让人牵着脖子走,而且要面对着牵他的人,表示由衷地臣服。”

叶公超平时讲课很少涉及时事。不过在日本侵华在即时,叶公超却对学生说:“日本人要是开始蠢动,就是他们自掘坟墓的日子到了。我们中国,平时虽然破破烂烂四分五裂,可是,对外战争一开始,大家就会抛弃成见,凝聚起来,共同拟订方案,救亡图存。中国大大了,要吞,谁也没本领吞得下去。”

卢沟桥事变之后,叶公超历尽艰险,逃至南京,向教育部请示分配新的工作。联合大学迁往昆明,叶公超担任西南联大外文系主任兼北大外文系主任。

1939年春天,一件突发事件改变了叶公超的命运……历经风波后的叶公超回到重庆、国仇家恨集于一身,已无意再回到平静的校园教书,他的朋友、时任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的董显光趁机动员他为国家服务,就这样,叶公超决然告别学界.步入仕途。转年奉派出任驻马来西亚专员,负责马来半岛一带的抗战宣传事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马来半岛沦陷,叶公超回国稍事休整,又远赴英国,以驻英大使馆参赞衔,任国民党中宣部驻伦敦办事处主任,职责仍是抗战期间的国际宣传。抗战胜利后,叶公超转入外交界,并凭借其优秀的英语能力和外交能力,很快成为外交部长。

1949年到台湾后,叶公超先后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驻美大使。叶公超任外交部长时,出使美国,应邀发表演讲,不看讲稿,出口成章,手挥目送,亦庄亦谐。有时声若洪钟,排山倒海;忽然把声音降低到如怨如慕,窃窃私语,全场听众屏息静听。演讲完毕,三四百位听众起立鼓掌,历数分钟不息,外国专家学者纷纷赞许他的英语是“王者英语”,声调和姿态简直可以和温斯频·丘吉尔媲美。

叶公超对上司桀骜不驯,但对于下属,却很尊重,又很幽默。一位老部下在追悼叶公超的文章中说:“他是一个满嘴牛津口音,衔着烟斗,十足学者派头的英国绅士,在宣传上他可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衡量对方的身份,扮演自己的角色。对方是绅士,他比绅士还绅士,假定对方是流氓,他也会说比他更脏的脏话。

因未按蒋介石意图施政而赋闲后不得离台的叶公超只能以书画自遣,“怒而写竹,喜而绘兰,闲而狩猎,感而赋诗”用他自己的话说:“书画不会得罪人,又无损自己,是最好的养性方法。当一个人手执画笔的时候,世俗杂事都在九霄云外,宠辱皆忘,更不知凡间有痛苦和烦恼。”

叶公超晚年因为被罢黜幽居,故而画兰的时候少,画竹的时候多。在一幅竹画上他题字赞曰:“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总无心。”临死前,叶公超指着家中挂的一幅刘延涛的画《烟波江上一翁》说:“这个老头就是我。”画上的题字是叶公超最喜欢的一首诗,也颇能反映他晚年的心境:“自织自耕自在心,江干千种柳成荫。兴来一棹悠悠去,酒热深杯细细斟。”

1981年11月20日,叶公超因心脏病复发去世。

相关链接:

①叶公超的朋友评价说:他生在国家的忧患时代,投身于世俗的官场之中,可他又难改书生意 气,这正是他成为"悲剧主角"的主要原因。

②故国山河常在叶公超的梦里,阮毅成回忆杭州旧事的《三句不离本“杭"》出版后,送给叶公超一本,他连夜读完,并赋诗一首:一篇说尽临安事,山外青山楼外楼。展卷凄然怀故迹,年年望断是神州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叙述叶公超的家世,主要为表现他卓越的才华提供背景,同时也为他晚年寄情书画的高雅志趣做了铺垫。

B叶公超让学生翻译《江雪》时提示:“钓的是柳氏当时的心境。”意思是让学生翻译这首诗时结合柳宗元 旷达、孤傲、悲壮的心境。

C.叶公超暮年后悔没有继续从事文学艺术.是因为从政时自己的才华没有得到施展,即使 做到了外交部长,也是业绩平平。

D.叶公超晚年幽居时在一幅竹画上的题字,可见出他名士的气节与风度,亦可表现出他虚怀若谷的胸襟与追求。

E.叶公超因晚年不得志,故而常常思念故乡,一方面表现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当时的孤独与寂寞。 

2.叶公超作为学士名流,才华横溢,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自织自耕自在心,江干千种柳成荫,兴来一棹悠悠去,酒热深杯细细斟。"叶公超最喜欢这首诗,请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

4.叶公超的朋友评价说:他生在国家的忧患时代,投身于世俗的官场之中,可他又难改书生意气,这正是他成为"悲剧主角"的主要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他的书生意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