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

根据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情,千万不要自己感动自己。人难免天生有自怜的情绪,唯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卡尔维诺

 

永远不要被自己感动 你身旁一定有这么一种人:他经常自诩自己多么的辛苦和不容易,比如熬夜写材料,感冒发烧了还上班,连续好多天只睡几个小时,加班很久没有假期等等。其实他们都得了自我感动和自我同情的病。如果你已经陷入这种既需要外界赞同又容易自我感动的状态,那么你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努力? 是的,没有人要求你努力,那都是你自己的选择。你可以选择安逸的生活,也可以选择随波逐流,但是既然你选择了努力,那么这条路就注定是孤独的。 如果你想变得更好的初衷,只是为了给别人看,或者获得外来的认同,那么你永远不会有实质性的进步。只有在我们不需要外来的赞许时,才会变得自由。 其实,大部分人只是看似努力而已,而困扰他们的其实是不够努力却不满足。比你辛苦、比你努力的人多得很。 关注过NBA的人一定知道科比的故事,曾经有个记者问他为何能如此成功的秘诀,科比问他:“你知道洛杉矶清晨四点钟的样子么?”记者说不知道,科比说:“我知道洛杉矶每一天清晨四点钟的样子。” 许多比你成功的人却比你还努力,所以,不要再抱怨为什么自己努力了却没有成功了,或许问题只是因为你根本不够努力。 有的人会说,我努力了,也吃了那么多苦,但是还没成功,所以你说的努力都是骗人的,都是鸡汤。一方面,你要明白,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另一方面,你要懂得努力和吃苦是两码事。 如果光讲吃苦这一点,那么任何一个体力劳动者都比你辛苦,如果你没有目标,没有梦想的指引,没有具体可实施的策略,只是在拼吃苦,你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自我感动式的努力往往会让人懈怠,行动上的忙碌更掩盖不了思想上的懒惰。 首先你要问问,自己是否太过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了?你做了多久就想出成绩呢?好多科学家和成功的人,都是呕心沥血一辈子,才做成一件事。 还是举科比的例子,其实那句著名的“四点钟”后面还有一段话: “每天洛杉矶早上四点仍然在黑暗中,我就起床行走在黑暗的洛杉矶街道上。”“一天过去了,洛杉矶的黑暗没有丝毫改变;两天过去了,黑暗依然没有半点改变;十多年过去了,洛杉矶街道早上四点的黑暗仍然没有改变,但我却已变成了肌肉强健、有体能、有力量、有着很高投篮命中率的运动员。” 所以,你坚持了么?是不是别人告诉你不可能,你就放弃了呢?其实,成功有时候很简单,那就是只做一件事,并坚持做一件事。 如果你没有去尝试过,就不该说做不到,如果你没有真的努力过,也不配谈无力感,更不应该陷入自我同情与自我感动的虚幻中。最怕的就是不自知亦不努力,不努力却又不满足。 同情和感动是人类的正常心理感受,尤其是现在社会中,人都这么麻木冷漠,适当的自我同情和自我安慰没有什么不好。但当感动变成一种不经过大脑思考的条件反射,这种同情往往会遮蔽了我们的真实感受。自我同情和自我感动如果生出一种优越感来,而且还想要别人也对你同情和感动,那就不对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所给材料是一则名言,一共有两句话,第一句强调的是“不要自己感动自己”,第二句话强调的是“时刻保持清醒”。“自己感动自己”可理解为对自己满意,同情自己,怜惜自己等,无论哪一种理解,都是认为自己付出了令自己骄傲、让自己自豪的努力,其危害性是不能认清自己,头脑不再清醒,容易满足,容易止步不前。前后两句话中,说话人的态度非常鲜明,那就是不要为自己感动,要时刻保持清醒,这样才能看清真正的价值。参考立意:不要为自己感动,保持清醒才能迎接成功,要正视自我,人贵自知,等。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本则材料是一段名人名言,考生审题时可使用“主旨领悟法”,思考,这则材料的中心是什么,卡尔维诺赞成的是什么,由此可得出卡尔维诺赞成的是时刻保持清醒,据此可得到正确立意;也可以用“关键把握法”,找到材料的关键句,就是“唯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价值在哪里”,也可得到正确立意。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

校训:大学的文化符号

孙邦华

校训,如同现代大学一样,是近代从西方引入中国的,有研究者认为上海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为近代中国最早明定校训 “光与真理”的大学,民国时期诞生的各类大学大都仿而效之,确立校训。

中国大学的校训既然受西方校训的影响而产生,因而存有一些共同的特质和属性,且不说民国时期的新教大学燕京大学、齐鲁大学、圣约翰大学等,要么直接借鉴了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校训的内容与形式,要么思想源于《圣经》,更重要的是中西方大学的校训都具有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性、导向性,把校训悬于校门、礼堂等重要位置,甚至标识在校徽之中。从内容上看,中西大学校训可划分为“为学”、“为人”、“为人”与“为学”相结合等三大类。

以“为学”为主旨,是指大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真理的不懈追求为办学的主要目的。对于这类大学的校训,比较有代表性的西方大学有:英国剑桥大学的校训为 “此乃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这类有代表性的中国大学校训有:民国时期的新教大学齐鲁大学的校训是“尔将识真理,真理必释尔”。

所谓以“为人”为主旨,是指大学主要强调对学生的塑造以道德为本,培养具有高尚品格、勇敢气质和服务精神的人。这类大学校训,比较有代表性的西方大学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校训是“法无德不立”,美国著名军事院校西点军校的校训是为“职责,荣誉,国家”。中国大学的这类校训以清末民国时期的大学较为普遍,如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校长唐文治于1910年确定“勤、俭、敬、信”为校训,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曾经确立一个字的校训“诚”,后来发展成为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后,把校训相继改为“止于至善”与“诚、朴、雄、伟”。

所谓“为学”与“为人”相结合,是指大学强调求知求真与人格完善兼顾,培养德才兼备的人。相比而言,西方的大学和民国时期的中国大学大多从“为学”或“为人”中一个方面确立校训,个别大学校训是“为学”与“为人”的结合型,譬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校训为 “知识,智慧,人性”,清华大学自1914年起确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近年来中国的大学在确立校训的大潮中,绝大多数校训都是“为学”与“为人”的结合型。譬如: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南京大学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中西方大学的校训,尽管在内容上大致都可划分三种类型,但是也还是有一些本质差异。西方历史名校的校训思想内容大都来源于基督宗教的经典《圣经》,如美国的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一部分出自古希腊罗马先贤、诗人的话语或诗句,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中国的大学校训,在民国时期,一般来自《大学》《中庸》等儒学经典和史书。同样在讲“为人”,西方的大学非常强调博爱、自由、服务,如斯坦福大学的校训为 “愿自由之风劲吹”,中国的大学主要强调诚朴勇爱等道德修养。同样在讲“为学”,西方的大学强调在上帝的灵光中去探索真理,牛津大学的校训为“上帝乃知识之神”,中国的大学则强调勤笃、敬业等儒学传统。

大学校训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中西方大学在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上是共性与个性(特色)兼具的,共性与个性都植根于赖以生存的文化之中。现代大学在造就具有高深知识和高尚人格的高素质人才之时,离不开超越东西方的人类共同的知识、思想,也不能忽视民族文化资源和传统。一定的文化形成一定的校训,大学校训则是体现人类共性和民族特性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符号必然渗透到每一所大学的办学宗旨、办学传统、管理制度、学科建设、师生群体等各个方面,并转化为对育人的整个活动之中。

1.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2.文章的第六小节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3.请概括中西方大学校训的差异性,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

㈠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我向曙光顶礼,忠诚如同希腊人。我起身很早,在湖中洗澡;这是个宗教意味的运动。黎明带回来了英雄时代。在最早的黎明中,我坐着,门窗大开,一只看不到也想象不到的蚊虫在我的房中飞,它那微弱的吟声都能感动我,就像我听到了宣扬美名的金属喇叭声一样。此中大有宇宙本体之感,宣告着世界的无穷精力与生生不息。黎明啊,一天之中最值得纪念的时节,是觉醒的时辰。那时候,我们的昏沉欲睡的感觉是最少的了。但是,如果我们并不是给我们自己的禀赋所唤醒,而是给什么仆人机械地用肘子推醒的;如果并不是由我们内心的新生力量和内心的要求来唤醒我们,既没有那空中的芬香,也没有回荡的天籁的音乐,而是工厂的汽笛唤醒了我们的,——如果我们醒时,并没有比睡前有了更崇高的生命,那末这样的白天,即便能称之为白天,也不会有什么希望可言。感官的生活在休息了一夜之后,人的灵魂,或者就说是人的官能吧,每天都重新精力弥漫一次,而他的禀赋又可以去试探他能完成何等崇高的生活了。可以纪念的一切事,我敢说,都在黎明时间的氛围中发生。诗歌与艺术,人类行为中最美丽最值得纪念的事都出发于这一个时刻。所有的诗人和英雄都像曼依,那曙光之神的儿子,在日出时他播送竖琴音乐。早晨是我醒来时内心有黎明感觉的一个时候。改良德性就是为了把昏沉的睡眠抛弃。几百万人清醒得足以从事体力劳动,但是一百万人中,只有一个人才清醒得足以有效地服役于智慧;一亿人中,才能有一个人,生活得诗意而神圣。清醒就是生活。我还没有遇到过一个非常清醒的人。要是见到了他,我怎敢凝视他呢?

㈡我们必须学会再苏醒,更须学会保持清醒而不再昏睡,但不能用机械的方法,而应寄托无穷的期望于黎明,就在最沉的沉睡中,黎明也不会抛弃我们的。我没有看到过更使人振奋的事实了,人类无疑是有能力来有意识地提高他自己的生命的。能画出某一张画,雕塑出某一个肖像,美化某几个对象,是很了不起的;但更加荣耀的事是能够塑造或画出那种氛围与媒介来,从中能使我们发现,而且能使我们正当地有所为。能影响当代的本质的,是最高的艺术。每人都应该把最崇高的和紧急时刻内他所考虑到的做到,使他的生命配得上他所想的,甚至小节上也配得上。如果我们拒绝了,或者说虚耗了我们得到的这一点微不足道的思想,神示自会清清楚楚地把如何做到这一点告诉我们的。

㈢我到林中去,因为我希望谨慎地生活,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看看我是否学得到生活要教育我的东西,免得到了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我根本就没有生活过。我不希望度过非生活的生活,生活是这样的可爱;我却也不愿意去修行过隐逸的生活,除非是万不得已。我要生活得深深地把生命的精髓都吸到,要生活得稳稳当当,生活得斯巴达式的,以便根除一切非生活的东西,划出一块刈割的面积来,细细地刈割或修剪,把生活压缩到一个角隅里去,把它缩小到最低的条件中,如果它被证明是卑微的,那末就把那真正的卑微全部认识到,并把它的卑微之处公布于世界;或者,如果它是崇高的,就用切身的经历来体会它,在我下一次远游时,也可以作出一个真实的报道。因为,我看,大多数人还确定不了他们的生活是属于魔鬼的,还是属于上帝的呢,然而又多少有点轻率地下了判断,认为人生的主要目标是“归荣耀于神,并永远从神那里得到喜悦”。               ——选自梭罗《瓦尔登湖》

1.第一段作者热情的礼赞黎明,请概述其理由。

2.第一段最后作者说:“我还没有遇到过一个非常清醒的人。要是见到了他,我怎敢凝视他呢?”作者所说“非常清醒的人”是什么样的人?说“怎敢凝视他”,是什么意思?

3.第三段作者说“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根据第㈡、第㈢两段,作者认为的“生活的基本事实”是什么? 

4.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本文的表达特色。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孟子《鱼我所欲也》)

(2)扈江离与辟芷兮,                 。(屈原《离骚》)

(3)悬泉瀑布,                 。(郦道元《三峡》)

(4)                 ,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5)                 ,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6)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

(8)宁可枝头抱香死,                 。(郑思肖《画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题。

木兰花

晏殊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注:此词为晏殊被罢相后所作。

1.简析首句“燕鸿过后莺归去”在全词中的作用。

2.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两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请概括全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愚溪诗序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①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②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透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予是溪            家:安家

B.今是溪独见辱于      愚:我

C.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牢笼:涵盖

D.寂寥而莫我知也        寂寥:孤独

2.下列句中加横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染也 / 愚触罪。

B.予虽不合 / 溪石上

C.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 / 灌水之阳有溪

D.睿为愚者也 / 昏然同归

3.翻译画线语句

(1)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2)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4.作者说愚溪“适类于予”,请概述其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