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㈠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我向曙光顶礼,忠诚如同希腊...

阅读下文,完成题。

㈠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我向曙光顶礼,忠诚如同希腊人。我起身很早,在湖中洗澡;这是个宗教意味的运动。黎明带回来了英雄时代。在最早的黎明中,我坐着,门窗大开,一只看不到也想象不到的蚊虫在我的房中飞,它那微弱的吟声都能感动我,就像我听到了宣扬美名的金属喇叭声一样。此中大有宇宙本体之感,宣告着世界的无穷精力与生生不息。黎明啊,一天之中最值得纪念的时节,是觉醒的时辰。那时候,我们的昏沉欲睡的感觉是最少的了。但是,如果我们并不是给我们自己的禀赋所唤醒,而是给什么仆人机械地用肘子推醒的;如果并不是由我们内心的新生力量和内心的要求来唤醒我们,既没有那空中的芬香,也没有回荡的天籁的音乐,而是工厂的汽笛唤醒了我们的,——如果我们醒时,并没有比睡前有了更崇高的生命,那末这样的白天,即便能称之为白天,也不会有什么希望可言。感官的生活在休息了一夜之后,人的灵魂,或者就说是人的官能吧,每天都重新精力弥漫一次,而他的禀赋又可以去试探他能完成何等崇高的生活了。可以纪念的一切事,我敢说,都在黎明时间的氛围中发生。诗歌与艺术,人类行为中最美丽最值得纪念的事都出发于这一个时刻。所有的诗人和英雄都像曼依,那曙光之神的儿子,在日出时他播送竖琴音乐。早晨是我醒来时内心有黎明感觉的一个时候。改良德性就是为了把昏沉的睡眠抛弃。几百万人清醒得足以从事体力劳动,但是一百万人中,只有一个人才清醒得足以有效地服役于智慧;一亿人中,才能有一个人,生活得诗意而神圣。清醒就是生活。我还没有遇到过一个非常清醒的人。要是见到了他,我怎敢凝视他呢?

㈡我们必须学会再苏醒,更须学会保持清醒而不再昏睡,但不能用机械的方法,而应寄托无穷的期望于黎明,就在最沉的沉睡中,黎明也不会抛弃我们的。我没有看到过更使人振奋的事实了,人类无疑是有能力来有意识地提高他自己的生命的。能画出某一张画,雕塑出某一个肖像,美化某几个对象,是很了不起的;但更加荣耀的事是能够塑造或画出那种氛围与媒介来,从中能使我们发现,而且能使我们正当地有所为。能影响当代的本质的,是最高的艺术。每人都应该把最崇高的和紧急时刻内他所考虑到的做到,使他的生命配得上他所想的,甚至小节上也配得上。如果我们拒绝了,或者说虚耗了我们得到的这一点微不足道的思想,神示自会清清楚楚地把如何做到这一点告诉我们的。

㈢我到林中去,因为我希望谨慎地生活,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看看我是否学得到生活要教育我的东西,免得到了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我根本就没有生活过。我不希望度过非生活的生活,生活是这样的可爱;我却也不愿意去修行过隐逸的生活,除非是万不得已。我要生活得深深地把生命的精髓都吸到,要生活得稳稳当当,生活得斯巴达式的,以便根除一切非生活的东西,划出一块刈割的面积来,细细地刈割或修剪,把生活压缩到一个角隅里去,把它缩小到最低的条件中,如果它被证明是卑微的,那末就把那真正的卑微全部认识到,并把它的卑微之处公布于世界;或者,如果它是崇高的,就用切身的经历来体会它,在我下一次远游时,也可以作出一个真实的报道。因为,我看,大多数人还确定不了他们的生活是属于魔鬼的,还是属于上帝的呢,然而又多少有点轻率地下了判断,认为人生的主要目标是“归荣耀于神,并永远从神那里得到喜悦”。               ——选自梭罗《瓦尔登湖》

1.第一段作者热情的礼赞黎明,请概述其理由。

2.第一段最后作者说:“我还没有遇到过一个非常清醒的人。要是见到了他,我怎敢凝视他呢?”作者所说“非常清醒的人”是什么样的人?说“怎敢凝视他”,是什么意思?

3.第三段作者说“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根据第㈡、第㈢两段,作者认为的“生活的基本事实”是什么? 

4.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本文的表达特色。

 

1.(1)黎明带来英雄时代,宣告着世界的无穷精力和生生不息;(2)黎明是觉醒的时辰,唤醒我们内心更崇高的生命;(3)诗歌和艺术发生于黎明时刻,还有思想和(改良)德性发生于黎明时刻。 2.“非常清醒的人”是指“有效地服役于智慧”并“生活得诗意而神圣”的人。说不敢凝视他,意思是极其仰慕、崇拜和敬畏他的意思。 3.生活的基本事实是:(1)每人都应该把最崇高的和紧急时刻内他所考虑到的做到,使他的生命配得上他所想的,作者是同意这个说法的。(或:人是有能力来有意识地提高他自己的生命的。)(2)简单而可爱;卑微而崇高。 4.(1)抒情性、哲理性。以抒情、议论见长;(2)修辞手法的充分运用。(比喻、对比等,举例说明);(3)以长句为主,增强文章的思辨性;(4)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表达情感。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章第一段开篇作者即说“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我向曙光顶礼”,下文阐述理由,回答本题考生可将第一段内容分层,筛选出“黎明带回来了英雄时代……宣告着世界的无穷精力与生生不息”“黎明啊,一天之中最值得纪念的时节,是觉醒的时辰”“可以纪念的一切事,我敢说,都在黎明时间的氛围中发生。诗歌与艺术,人类行为中最美丽最值得纪念的事都出发于这一个时刻”“早晨是我醒来时内心有黎明感觉的一个时候。改良德性就是为了把昏沉的睡眠抛弃”等信息,综合这些信息,可归纳总结出答案。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既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考查分析作品层次思路。考生在解答时首先仔细阅读题干,找到关键词“热情的礼赞黎明”,明确答题区间为“第一段”。然后仔细阅读第一段,理清第一段的层次,就会发现,作者在第一段的开头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的“礼赞”之情,然后阐明“礼赞”的原由。原由又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黎明带回来了英雄时代”,“是觉醒的时辰”,“可以纪念的一切事,我敢说,都在黎明时间的氛围中发生”,逐一总结就可以得出本题答案了。 2. 试题分析:画线句子在第一段的结尾部分,一般结尾句有总结上文作用,这就提示考生要结合上文分析。上文说“几百万人清醒得足以从事体力劳动,但是一百万人中,只有一个人才清醒得足以有效地服役于智慧;一亿人中,才能有一个人,生活得诗意而神圣”,这里面强调的是“只有一个人才清醒得足以有效地服役于智慧……生活得诗意而神圣”,显然这就是对“非常清醒的人”的解释。从文中可以看出,对这样的人,作者的态度是敬仰崇拜的,据此可分析出“怎敢凝视他”的含义了。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句子和词语含义的理解,常见的命题形式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词语)的深刻含意;从文中看,某句(词语)指的是什么意思;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词语)的意思。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对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词语)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进行分析,答题步骤:抓关键词——上下勾连;对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语句,就要抓住它使用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答题步骤:还原手法+作用+情感(把握修辞——由表及里);对结构复杂的句子,对句子每一部分都要给以解释,答题步骤:复杂句子简单化+写关键解析+作用+情感。 3.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限定了答案区间,考生可通过仔细阅读(二)(三)两部分,筛选出关键信息得到答案。第二部分中可筛选出关键句:“每人都应该把最崇高的和紧急时刻内他所考虑到的做到,使他的生命配得上他所想的,甚至小节上也配得上。”第三部分中可筛选出“我不希望度过非生活的生活,生活是这样的可爱”“要生活得稳稳当当”“如果它被证明是卑微的,那末就把那真正的卑微全部认识到”“如果它是崇高的,就用切身的经历来体会它”等信息,稍作归纳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既要指出该语句的表层含义,还要指出其深层(语境)含义、所用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上下文,依据所在的句、段,联系作者观点、文章主题来分析。本题因题干已指明答案信息所在区间,也就是明确了要答出语句的语境含义。考生可在通读(二)(三)两部分后,结合梭罗的一贯追求和《瓦尔登湖》的主旨,来思考得出答案。 4. 试题分析:从叙述人称的角度看,全文以第一人称叙写,采用的是一种内心独白的表达方式,这种叙述角度,使文章感情真挚,抒情畅快;从表达方式上看,开篇直抒胸臆,表达对黎明的礼赞之情,接着阐述理由,第二部分侧重于议论,第三部分也边抒情边议论,整篇文章充满哲理性;从语言特点来看,作者多用长句,这一点也与常见的翻译作品相同,能够增强文章的思辨性;从修辞手法上看,文中多处使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如“如果我们并不是给我们自己的禀赋所唤醒,而是给什么仆人机械地用肘子推醒的;如果并不是……而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黎明也不会抛弃我们的”运用了拟人手法等。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章的表达特色,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从如下角度思考:(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使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或侧重于哪一方面;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角度,如采用了第一,或第二、第三人称,则要答出对应的该种人称的作用。(2)修辞手法,一般考虑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同时要答出对应的该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语言特点,包括长句、短句、骈散、语言风格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孟子《鱼我所欲也》)

(2)扈江离与辟芷兮,                 。(屈原《离骚》)

(3)悬泉瀑布,                 。(郦道元《三峡》)

(4)                 ,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5)                 ,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6)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

(8)宁可枝头抱香死,                 。(郑思肖《画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题。

木兰花

晏殊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注:此词为晏殊被罢相后所作。

1.简析首句“燕鸿过后莺归去”在全词中的作用。

2.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两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请概括全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愚溪诗序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①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②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透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予是溪            家:安家

B.今是溪独见辱于      愚:我

C.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牢笼:涵盖

D.寂寥而莫我知也        寂寥:孤独

2.下列句中加横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染也 / 愚触罪。

B.予虽不合 / 溪石上

C.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 / 灌水之阳有溪

D.睿为愚者也 / 昏然同归

3.翻译画线语句

(1)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2)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4.作者说愚溪“适类于予”,请概述其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解说最贴切的一项是(     

 

A要有统观全局的眼光,否则容易导致处事失当。

B双方观点争执不下,最无辜的是争论中心的“牛”。

C人生总是存在这样的怪圈,谁先谁后没有固定标准。

D实践才能出真知,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查看答案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来拜望家父,致以不胜感谢之情。

B本人近日玉体违和,不能亲临您的婚宴,在此致歉。

C本店有沃尔沃新款现车,感兴趣的朋友可致电垂询。

D日前本人有一物遗留在贵府上,现烦请您原物奉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