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阵风① 冯骥才 三岔河口那边那块地,各种吃的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阵风

冯骥才

三岔河口那边那块地,各种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码头上的东西,一半是本地特产,一半是南来北往的船儿捎来的新鲜货。外来的玩意儿招引当地人,本地的土产招引外来客。于是,走江湖卖艺的都跑到这儿来赚钱吃饭,吃饭赚钱。可是,要想在这儿立足就不易了。谁知道嘛时候会忽然站出一位能人高人奇人,把你一脚踢一个跟斗。

民国元年,一位打山东来的摔跤手成了无敌手。那摔跤手个子大赛面墙,肩厚似牛臀,臂粗如大腿,光头圆脸冒红光,浑身的肌肉一使劲,好比上上下下到处肉球,再动两下,肉球满身乱滚。这小子拿手的本事是摔跤时,两手往对手肩上一搭,就紧紧抓住,腰一给劲,就把对手端起来。你两脚离地使不上劲,他胳膊长你踢不上他,你有再好的跤法也用不上。他呢?端着你一动不动,你再沉再重也没他劲大。等你折腾够了,他把你往地上一扔,就赛给他玩够的小猫小狗,扔在一边。据说他这手是从小练的一个怪招:端缸。他爹是烧瓦缸的,开头叫他端小缸,天天端着缸在院里转,等他端缸赛端鸡笼子,便换大一号的缸,愈换愈大,直到端起荷花缸赛端木桶,再往里边加水,每十天加一瓢水,等到他端着一缸水在院里如闲逛,这门天下罕见的功夫就练成了。

别以为这端缸的小子能在三岔河口站住脚。一天,打河北沧州来一位凶悍的汉子,这汉子是练铁砂掌的。人挺黑,穿一件夏布褂子,更显黑,乱糟糟连鬓大胡子,目光凶狠,一看就知不是善茬儿。这人过去谁也没见过,他在山东小子面前一站,嘛话没说,把夏布褂子脱下往后一扔,露出一身腱子肉赛紫铜,黑红黑红,亮得出奇,肉怎么能这么亮?可是,端缸的山东小子没把他当回事,出手往他肩上一搭,跟手一抓,怪事出来了,居然没抓住!再一抓,还是没抓住,这黑汉子肩上的肉滑不哧溜,赛琉璃瓦,山东小子没遇到过这种肩膀这种肉,唰唰唰连抓三下,竟赛抓鱼,他忽觉不好——原来这黑汉子半个身子涂了挺厚的一层油,怪不得这么亮这么滑!可是抓不住对方的肩,端不起来,他的功夫就用不上了。就在他一惊一怔之间,这汉子双掌疾出,快如闪电,击在他的当胸,他还没明白过来,只觉胸膛一热,已经坐在五尺开外的地上,耳听围观的人一片叫好。

从这天起,三岔河口这块地,这沧州来的黑汉子是爹。

没想到半个月后就有一位怪人站在他对面。

这人赛个文人,清瘦小老头,穿件光溜溜蛋青色绸袍,一身清气立在那儿,眼角嘴角带着笑。没等黑汉子开口,他叫身边一个小伙子帮他脱去外边的长袍,跟着再把这长袍穿上。可再穿上长袍时,他就把两条胳膊套在袖子里面,只叫两条长长的袖子空空垂在肩膀两边,像两根布条。黑汉子说:“你这叫怎么一个打法?”

小老头淡淡一笑,说:“君子动口不动手,我绝不用手打你。”这口气透着傲气。

黑汉子说句“承让”,上去呼呼几掌,每掌只要扫上,都叫小老头够呛。可是黑汉子居然一掌也没打上,全叫小老头躲闪过去。黑汉子运气使力,加快出掌,可是他出手愈快,小老头躲闪愈灵。一个上攻下击,一个闪转腾挪,围观的人看得出小老头躲闪的本领更高,尤其是那反转,那腾挪,那扭摆,比戏台上跳舞的花旦好看。黑汉子打了半天,好像凭空出掌。拳掌这东西,打上了带劲,打不上泄劲。一会儿黑汉子就累得呼呼喘了。尤其小老头的空袖子,随身飞舞,在黑汉的眼里,哗哗的,花花的,渐渐觉得好赛和好几个小老头在打,直到打得他气短力竭,浑身冒汗,才住手,说了一句:“我服您了。”

看来小老头要在这块地立一阵子,没过十天,又一位高人冒出来了。

谁也没留神,这些天一位高人一直扎在人群里,欣赏着小老头“动口不动手”的绝技,琢磨其中的诀窍,也找破绽。这人年轻健朗,穿个白布对襟褂,黑布裤,挽着裤腿,露出的腿肚子像块硬邦邦的圆石头。这种装束的人在三岔河口一带随处可见——船夫。

这船夫一上来双手拱一拱拳,就开打。小老头照例闪转腾挪,叫这船夫沾不上自己的边儿。可是谁料这船夫要的正是这双长袖子。他忽地伸手抓住左边的衣袖,一阵风似绕到小老头身后,再抓住右边的衣袖,把两条袖子结个扣儿,这个扣儿是活扣儿,懂眼的人一看便知,这是系船的绳扣儿。别看是活扣儿,愈使劲挣,扣儿愈死。待这袖子赛绳子扎得死死,小老头可就跟棍子一样戳在地上。这船夫上去一步蹬上小老头,两脚站在小老头双肩上。小老头看出不妙,摇肩晃膀,想把这船夫甩下来。一直等到小老头没劲再晃,站老实了,船夫才跳下来,伸手两下给小老头解开衣袖,转身便走。

从此,小老头人影不见,这船夫也不见再来。这船夫姓甚名谁?哪门哪派?家在何方呢?

渐渐有了传闻,说这人家在北塘,没人知道他练过功夫,只说他是个好船夫,在白河里来来往往二十年,水性好,身手快,绰号一阵风。有人说前些天在大直沽那边碰见过他,问他为嘛不在三岔河口地上画个圈,显显身手,多弄点钱。一阵风说,天津这码头太大,藏龙卧虎,站在哪儿也不如站在船上更踏实。(有删改)

注:

①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系列小说;

②赛,像。

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最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小说一开篇就为读者勾勒了一个熙来攘往的市井社会图,为后文人物出场设置了合理的背景。

B.摔跤手早年天天练习端缸,从小缸到大缸,勤奋坚持,是为了日后成为一名出色的摔跤手。

C.沧州铁砂掌击败山东摔跤手,围观群众叫好连连,这叫好既有对前者的佩服,又表明大家对后者的厌恶。

D.小说第四段写到山东小个子“肉怎么能这么亮”,表达观众对他的健壮的身体的由衷赞叹和羡慕。

E.小说采用了语言、动作、肖像等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相结合的手法,塑造了一群江湖奇人。

2.这篇小说在语言上有哪些特色?

3.试分析小说标题“一阵风”的涵意。

4.小说为我们刻画了四位风格迥异的奇人能士,在人生的竞技舞台上,他们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分析。

 

1.E3分,A2分,C1分。 2. ①浓郁的天津地方特色:“谁知到嘛时候”、“嘛话没说”、“个子大赛面墙”; ②形象有趣:“浑身的肌肉一使劲,好比上上下下到处肉球,再动两下,肉球满身乱滚” ,“亮得出奇,肉怎么能这么亮?”; ③善用修辞:“这黑汉子肩上的肉滑不哧溜,赛琉璃瓦”;“尤其是那反转,那腾挪,那扭摆,比戏台上跳舞的花旦好看”; ④口语化:“把你一脚踢一个跟头”“这沧州来的黑汉子是爹”; ⑤曲艺风格,犹如评书般的语言:“赚钱吃饭,吃饭赚钱”、“你两脚离地使不上劲,他胳膊长你踢不上他,你有再好的跤法也用不上。他呢?端着你一动不动,你再沉再重也没他劲大”。 3. ①“一阵风”是小说中重要人物的绰号,这个人不仅技艺高人一筹而且有更高的人生境界。 ②“一阵风”也暗示了小说的主题:在人生的舞台上,成败就如一阵风般,来去匆匆。 4. ①重视基本功:山东摔跤手早年几乎天天练习端缸,从小缸到大缸;一阵风的技能得益于他的船夫生活的磨练; ②战胜对手要有针对性:每个人都针对对手的特点研究合适的战术; ③善于观察:一阵风很多天都扎在人堆里寻找对手的破绽; ④认清强中更有强中手,没有谁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应该适时选择急流勇退。 【解析】 试题分析: 1.B项早年的练习并非为了成为摔跤手;C项表明大家的厌恶不正确;D项应该表明惊讶。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的选项B早年的练习并非为了成为摔跤手;C项表明大家的厌恶不正确。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本题考查小说语言特色。人物语言是刻画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作家在创作中,必须要根据不同人物阶级、职业、经历、生活习惯、思想感情和精神状态,选择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去表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才能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来。如本题①浓郁的天津地方特色;②形象有趣;③善用修辞;④口语化等,然后结合文本分析。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小说的语言特色,主要有修辞手法的运用,语法习惯,词汇特点。如本题①浓郁的天津地方特色:“谁知到嘛时候”、“嘛话没说”、“个子大赛面墙”;②形象有趣:“浑身的肌肉一使劲,好比上上下下到处肉球,再动两下,肉球满身乱滚” ,“亮得出奇,肉怎么能这么亮?”;③善用修辞:“这黑汉子肩上的肉滑不哧溜,赛琉璃瓦”;“尤其是那反转,那腾挪,那扭摆,比戏台上跳舞的花旦好看”等。立足文本,找出特色之处,然后分析。 3.这是一道标题分析标题和含义和对文章的主旨理解的题目,标题的含义注意分析表层和深层和含义,主旨的理解要注意结合文章进行分析,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一阵风”,“一阵风”是小说中重要人物的绰号,这个人不仅技艺高人一筹而且有更高的人生境界。②“一阵风”也暗示了小说的主题:在人生的舞台上,成败就如一阵风般,来去匆匆。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标题的含义注意表层和深层之分,注意不同的层面,题目“一阵风”,有其表层含义是说小说中重要人物的绰号,这个人不仅技艺高人一筹而且有更高的人生境界。深层含义,“一阵风”也暗示了小说的主题:在人生的舞台上,成败就如一阵风般,来去匆匆。 4.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分析“四位高人的共同点”,用文中的事例进行说明,重视基本功,战胜对手要有针对性,善于观察,认清强中更有强中手,然后谈对自己的启示。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本题第一问就是如此,答题时首先明确四人的共同点,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如本题重视基本功:山东摔跤手早年几乎天天练习端缸,从小缸到大缸;一阵风的技能得益于他的船夫生活的磨练;战胜对手要有针对性:每个人都针对对手的特点研究合适的战术;善于观察:一阵风很多天都扎在人堆里寻找对手的破绽等。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开头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2)韩愈《师说》中点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的两句是                

(3)“鸟”在古典诗词之中,会被诗人在不同的心境下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让曹操的求贤建功之心彰著天下;“                      ”是李白写蜀道令人胆寒不安、连鸟也相依而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1.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横渠先生行状

【宋】吕大临

先生讳载,字子厚,世大梁人。少孤自立,无所不学。与焦寅游,寅喜谈兵,先生说其言。年十八,慨然以功名自,上书谒范文正公。公一见知其远器,欲成就之,乃责之曰:“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劝读《中庸》。先生读其书,虽爱之,犹未以为足也,于是又访诸释老之书,累年尽究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嘉佑初,见洛阳程伯淳、正叔昆弟于京师,共语道学之要,先生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乃尽弃异学,淳如也。

京兆王公乐道尝延致郡学,先生多教人以德,从容语学者曰:“孰能少置意科举,相从于尧舜之域否?”学者闻法语,亦多有从之者。上嗣位之二年,用大臣,思有变更,御史中丞吕晦叔荐先生于朝。既入见上问治道皆以渐复三代为对上悦之会弟天祺以言得罪乃谒告西归居于横渠故居。

横渠至僻陋,有田数百亩以供岁计,约而能足,人不堪其忧,而先生处之益安。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皆简编,俯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又以为教之必能养之然后信,故虽贫不能自给,苟门人之无赀者,虽粝蔬亦共之。岁值大歉,至人相食,家人恶米不凿,将舂之,先生亟止之曰:“饿殍满野,虽蔬食且自愧,又安忍有择乎!”甚或咨嗟对案不食者数四。

会秦凤帅吕公荐之,诏从之。先生曰:“吾是行也,不敢以疾辞,庶几有遇焉。”及至都,公卿闻风慕之,然未有深知先生者,以所欲言尝试于人,多未之信。会有疾,谒告以归。不幸告终,不其愿。 (节选自《张载集》)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慨然以功名自         许:期望

B.用大臣               登:选拔

C.取烛以               书:读书

D.不其愿               卒:完成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文正公劝先生读《中庸》,先生读了之后觉得很喜欢但还不够,于是又去读佛家和道家的书。

B先生所居的横渠地方虽偏僻,却拥有数百亩田地,所以先生的生活很富足,不用为生活担忧。

C先生在郡学时,常常以道义教化人,他对学习的人说要稍微放下科举的想法,追求尧舜的境界。

D秦凤帅吕公推荐先生时,先生应诏到京城后发现没有人能深深地了解他,于是趁生病请求回家了。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入见上问治道/皆以渐复/三代为对上悦之/会弟天祺以言得罪/乃谒告西/归居于横渠故居

B.既入见上/问治道皆以渐/复三代为对/上悦之会弟天祺/以言得罪/乃谒告西归居于横渠故居

C.既入见/上问治道皆以渐复/三代为对上悦之/会弟天祺以言得罪/乃谒告/西归/居于横渠故居

D.既入见/上问治道/皆以渐复三代为对/上悦之/会弟天祺以言得罪/乃谒告西归/居于横渠故居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一见知其远器,欲成就之,乃责之曰:“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

(2)又以为教之必能养之然后信,故虽贫不能自给,苟门人之无赀者,虽粝蔬亦共之。

(3)吾是行也,不敢以疾辞,庶几有遇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许慎说:“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但这里并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写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来表现的。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张芝学习草书之法,“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石涛《画语录》也说,“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但这里所说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如郭若虚所言,“自始及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中国书画家正是运用这一笔的点画,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创造中国特有的书画艺术。

中国书法从一笔入手,但一笔不能摄万象,须要变动而成八法,才能尽笔画的“势”,以反映物象里的“势”。这“永字八法”由“永”字的笔画而来,为侧、勒、努直竖、超、策、掠长撇、啄短撇、磔。这些笔画,悬腕中锋,运全身之力以赴之,笔迹落纸,反映着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点,不称点而称为侧,是说它的“势”,左顾右瞰,欹侧不平。卫夫人说“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一点之力真是石破天惊。横画称为“勒”,是说它的势,牵缰勒马,跃然纸上。书法的“美”就是势、是力、是虎虎有生气的节奏,它倾向于壮美。

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和笔画具同等的艺术价值。所以大书法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虚实相生,才完成一个艺术品。中国书法艺术里这种空间美,在篆、隶、真、草、飞白里有不同的表现,尚待我们钻研。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者,如也。”书的任务就是如,因此书法家要像赵子昂写“子”字时习画鸟飞之形那样,通过模写客体的形象来准确表现文字所象之形。

B.汉字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能从观察、感受各种生命形态中获得启发,这是中国书法有可能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成为艺术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C.中国书法与绘画、音乐等有相通之处,它们都是运用较少的基本元素,如笔画、线条、乐音等,加以千变万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

D.中国书法的用笔变化多样,讲究以笔画之“势”传达出物象之“势”,而悬腕中锋,有助于将全身之力集中于笔端,使柔软的毛笔能写出具有力度感的字。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张旭有动于心时就写草书,看到天地间各种可喜可愕的变化时也会寓之于书,这证明中国书法确实可以用来表现书写者的喜怒哀乐等情感。

B.中国人写的字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使用毛笔是一个重要原因。毛笔的特点使其可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管笔、钢笔、铅笔和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C.来源于“永”字笔画的“永字八法”,如高峰坠石、牵缰勒马,反映着物象里的“势”和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使中国书法具有了壮美的倾向。

D.汉字点画间的空白处也是妙境,与笔画具有同等的艺术价值,二者虚实相生,使汉字成为一个艺术品,并在各种不同的字体里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美。

3.下列所举各例中,不符合本文作者所理解的“一笔”“一画”内涵的一项是(   )

A.王献之的行草被称为“一笔书”,其代表作《中秋帖》字字相连,笔势连续不断,宛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纵然偶有不连,但气势不断。

B.北宋画家戚文秀的《清济灌河图》中有一笔长线从画的边际起,通贯于波浪之间,随波曲折翻腾,绵延五丈余,却并没有扰乱整个画面中的其他线条。

C.南朝画家陆探微的“一笔画”将草书行笔运势的特点引入绘画,使绘画的线条彼此呼应,灵活运转,气脉相连,给人以浑然一体的艺术享受。

D.东汉书法家张芝将杜度、崔瑗等的草书笔法加以变化,创造“今草”。其草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贯通,隔行不断,被称为“一笔飞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