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09年初,乔布斯被诊断为肝癌晚期,急需做肝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09年初,乔布斯被诊断为肝癌晚期,急需做肝脏移植手术,但他排在最后一个。

有人找到医院院长杜尔先生,请求他行使一下院长的特权;也有人找到州长布雷德森,请求他给院方打个招呼,或写个批条,让乔布斯插队先做手术。院长的回答是:“我哪有特权让乔布斯插队?如果让乔布斯先做移植手术了,那么其他病人怎么办?”州长的回答是:“我哪有那个特权?打个招呼?批个条?什么意思?我不懂!谁也没有特权让谁可以先做手术,谁可以后做手术。”

有人劝乔布斯花点儿钱打点打点,先做手术。乔布斯坚决拒绝:“这怎么行?那不是违法了吗?我和大家是一样的,只能按顺序来做手术!”

6个星期后,乔布斯终于等来了可供移植的肝源,但非常遗憾的是,癌细胞已经扩散了,手术的最佳时机错过了。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平等的才是美丽的 1917年1月4日,刚刚被任命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一走进校门,就摘下他的礼帽,向恭候两旁的工友们,恭恭敬敬地鞠躬致礼,这让在场的许多人都惊呆了,在北大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因为北大是一所官办大学,校长乃是内阁大臣的待遇啊。 这个亮丽的细节,映亮了当时北大那等级森严的天空,更让我们感觉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那就是众生平等。 是啊,无论你的地位多么崇高,无论你的身份多么卑微,只有平等的才是美丽的。 1940年,罗斯福总统收到了一个古巴小男孩的来信:“我亲爱的朋友罗斯福总统,我是一个古巴的儿童,只有12岁,却经常思考问题,你能不能给我一张10美元的钞票?至今我还没有见过绿色的10元美钞呢!你一定会满足我的愿望。难道不是吗?”这个要钱的小孩,就是日后让美国人伤透了脑筋的卡斯特罗。美国外交部很快就给予了答复,然而这个孩子的愿望并没有得到满足,因为信里没有附上一张10美元的钞票。 这里且不探讨后来卡斯特罗与美国的交恶,这里只想说明的是,一个古巴小孩子,能给美国大总统写一封信,足以说明这样一个事实:众生平等,每个人都有表达愿望的权利,不管这个愿望是多么的幼稚可笑。 在美国国家档案管理总局里,还保存着与此类似的近二十封不同时期的小孩写给当时美国总统的信件,这些书信,内容各异,充满童趣,可以直呼其名,可以直抒已见,毫无尊卑之感,这让我们感觉到,只有平等的才是美丽的。 第28届奥运会在雅典如期举行,开幕式的镜头中,出现了一个身材不太标准的女鼓手,只见她肚子突出,年纪偏大,但她一直走在当镜头,与别的鼓手一边行进着,一边激情振奋地敲打着身体前面的鼓,她那颇具震撼力的鼓点声,一直响彻在雅典奥运会上空,再看这支队伍里的其他鼓手,也是高矮胖瘦,参差不齐,像是一支临时招集起来的军队。 这实在不符合中国人的惯性思维啊,看我们的合唱团或军乐队,那绝对是高矮一致,胖瘦一致,有时甚至连长相都十分挑剔。在几千年“中庸思想”的束缚下,我们特别重视相同一致,整齐划一,却唯独忽略了独特之美,忽视了不同寻常,忽略了给不同年龄、不同形象的人以同样的参与机会,更重要的是忽略了众生平等,这其实是相当的不平等,而不平等就是对人的不尊重,这才是大大的不美啊。 乔布斯的一生无疑是辉煌的,他的人人平等思想更为他的辉煌增添了一抹瑰丽的色彩!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本题中的院长和州长都不认为乔布斯是特殊的病人,而乔布斯自己也认为自己和别人一样,也就是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就是人和人是平等的,乔布斯和其他患者是平等的。由此考生可以得到此次作文的立意,就是人与人是平等的。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学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如果写议论文注意观点鲜明,论证有力,如果写记叙文注意以情感人。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念去去,千里烟波,                

③羽扇纶巾,谈笑间                

_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尽西风,季鹰归未?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 “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与赵兵相长平          距:抵抗,抵御

B.奢不能                  难:驳难,反驳

C.身所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  奉:侍奉

D.使人迎之                阴:暗地里,私下里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B.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C.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D.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于是秦就使用反间计,唆使赵王以赵括为将,赵王中计,并以赵括来代替廉颇。

B.赵王起用赵括为将时,遭到蔺相如、赵括母亲等人的极力反对,他们多次劝谏均于事无补。

C.廉颇因为生气乐乘代替了他的位置,把乐乘打跑了。廉颇也逃奔到魏国的大梁,但魏国对他不能信任重用。

D.廉颇最后做了楚国的将军,但因为年龄大了,最终没有任何军功。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画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1.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做法。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2.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

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画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3.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工业技术是通过档案资料保存下来的,手工智能都是口传心授,最多只是保存在几句短短的口诀上。                        ,于是标志着远古高度文明的手工的传承中断了。当我们意识到手工属于正在消失的文明时,很多手工已经濒危或者干脆无影无踪了

农耕时代是手工时代,工业文明是机器时代

所以说,手工是一种口头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机器的效率远比手工高出千倍万倍,在转型的过程中抛弃手工在所不惜

工业技术是物质性的,手工中有许多是感性和悟性的

从文明的传承来看,这种手工的文明是记忆性的

我们之所以称它为遗产,是因为当代人类正在进行的一次文明转型——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A①⑥③⑤④②        B③②⑤⑥①④

C④⑤②⑥①③       D④⑥①②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以张骞出使西域为起点,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薪火相传的丝路精神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光辉历程和精神。

B当前经济增长乏力,企业生存艰难,国家对企业出台了多项减免税收政策,但仍然有不少权力部门凭借手中掌握的资源配置权对企业乱收费。

C不论专业程度、品质规模还是关注范围来看,视频网站自己制作的视频内容在短期之内都不可与卫视播出的影视剧、综艺节目相提并论。

D我们要理解戴维斯对小说进行的形式发明,就像博尔赫斯写过假托的书评式的小说一样,也向我们展示了小说形式存在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