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文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        之憾。

徐峥自导自演《泰囧》,心怀谦虚和诚意博采众长,自然能独领风骚,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动画效果般的转场,相比《太极》突出无处不在的字幕而把故事晾在一边的         的做法,真是锦上添花的最佳注解。

很多人一直对中国财税政策存在误解,认为其目标仅是为了保增长,其实财税政策还应该起到调节收入分配与预防、治理环境污染的作用,要实现多个目标,抛开财税改革谈减税,是        

A.买椟还珠   舍本逐末   本末倒置  

B.买椟还珠   本末倒置    舍本逐末

C.本末倒置   买椟还珠   舍本逐末  

D.舍本逐末   本末倒置    买椟还珠

 

B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辨析词义。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舍本逐末: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比如本题中,“舍本逐末” 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隐藏在集体中的诺奖得主

几乎全世界的记者都在找她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正躺在沙发上打电话。这个世界瞩目的老太太卷着裤腿、穿着一件松松垮垮的绿色对襟汗衫。从电视上得知获奖消息时,屠呦呦正在洗澡,以为还是哈佛大学医学院颁发的华伦·阿尔波特奖。老人皱着眉头:“这个刚闹完,又出来个诺贝尔奖。”尽管站在小区里一抬头就能看到人民日报社亮着金色灯光的大楼,这个躲藏在胡同里的小区却似乎从未离媒体如此近过,从早上开始,停满了车,保安知道小区里有个科学家得了个奖,是“什么第一”,但对这个叫屠呦呦的老人没有什么印象。

饶有意味的是,屠呦呦参加的研发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正是在战争背景下开展的。1964年,美国出兵越南后,越美双方都因疟疾造成严重减员。“这个率比打仗死伤还要高”,屠呦呦回忆,双方都开始寻求治疗疟疾的全新药物。越方向中国求助,屠呦呦加入了科研项目。

“交给你任务,对我们来说,就努力工作,把国家任务完成。只要有任务,孩子一扔,就走了。”85岁的老人倚在沙发上,平静地说起上世纪60年代的事情。屠呦呦被派去海南岛,在苏联学过冶金的老伴儿李廷钊被派去云南的五七干校。

没有人比李廷钊更了解这个粗线条的科学家。她不太会做家务,买菜做饭都要丈夫帮忙。有一次坐火车外出开会,她想在中途停靠的时候下车走走,竟然忘了按时上车,被落在了站台上。“别人还以为我有生活秘书,他就是我的秘书。”屠呦呦眯眼笑着看着老伴儿。自从获诺奖消息传来,李廷钊还要小跑着帮耳朵不好的屠呦呦接电话,从早到晚,老两口轮流对着一通又一通电话道谢。

电视画面上出现读着获奖感言的自己时,屠呦呦从沙发上站起来,看都没看一眼电视,去里屋找两本关于青蒿素研究的书。“我给你找书,你先看这个!”李廷钊急了。“书在哪儿?”屠呦呦在里屋问,“你先看嘛,我给你找!”老伴儿离开电视,小跑着去找书。“你看,这是个分子结构,一加热就破坏掉了。”接过老伴儿递过来的书,屠老太太自顾自地指着封面上的分子结构对记者说。

近半个世纪前,屠呦呦从我国古人将青蒿泡水绞汁的记载中获取灵感,意识到高温煮沸可能会破坏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将原来用作溶液的水替换为沸点较低的乙醚后,获得了更有效果的提取物。李廷钊说,研究青蒿素的时候,屠呦呦每天回到家都满身酒精味,后来甚至患了中毒性肝炎。

没有回答记者关于获奖感受的提问,耳朵不好的屠呦呦却听清了新闻联播中的句子。“200多种中药,提取方法加起来380多种。”老人认真地对记者重复道。老两口的普通话依然保持着浓浓的江南口音。“一会儿冷一会儿热”,老两口说自己小时候都染上过这种俗称为“冷热病”的传染病。青蒿素的发现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消灭疟疾的“首要疗法”。几十年里,已经在100多个国家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为了确定药物对人类的有效性,屠呦呦和研究组的成员甚至充当了第一批志愿者,以身试药。提及此事,老伴儿李廷钊插嘴道:“人家抗美援朝还志愿牺牲呢,吃药算什么?”“当时动物试验过了,药走不出去,发病季节就过了,那就耽误一年。”85岁的屠呦呦平静地说,“所以那时候也不考虑荣誉不荣誉,我觉得荣誉本身就是一个责任。荣誉越多,你的责任就更多一点。”

在1979年发表的关于青蒿素的第一篇英文报道中,包括屠呦呦在内的所有作者和研究人员都隐去了自己的名字。即便在屠呦呦这个名字进入公众视野后,也时常被称为“三无教授”——没有博士学位、没有海外留学背景、不是两院院士。新闻联播中的屠呦呦对着镜头读着诺奖的获奖感言,电视机前的屠呦呦坐回沙发里:“领奖的事还没考虑呢,走一步看一步。”

虽然因为身体原因缺席华伦·阿尔波特奖,屠呦呦还是决定这次能去尽量去,“因为到底还是代表咱们中国”。但眼下,她只知道领奖时间“好像12月什么的”。

直到现在,屠呦呦有时还会去工作单位,“药来之不易”,屠呦呦希望青蒿素的应用可以扩充到更多的领域。她也担心,用药不规范会导致对青蒿素的耐药性,“这是个问题,现在也很难控制。我只好呼吁大家重视”。这个战胜了疟疾的老人说自己已经老化了,是否得奖已经无所谓,“我是搞医药卫生的,就为了人类健康服务,最后药做出来了,是一件挺欣慰的事”。

《中国青年报》(2015年10月08日02版,有删改)

相关链接

屠呦呦,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10月5日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1年下半年,屠呦呦是从《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中受到启发,古人为何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屠呦呦从1964年即开始对青蒿进行研究,到现在已经几十年了,如今获奖是实至名归,她的执着坚守的精神与脚踏实地的作风很令人钦佩。

B.屠呦呦是一个粗心的人,一切都需要丈夫帮忙,丈夫简直就是她的生活秘书,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丈夫李廷钊的帮助,或许就没有屠呦呦的获奖。

C.当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青蒿中的活性成分时,屠呦呦重新设计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这对研究青蒿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D.屠呦呦像无数为人类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一样,在她成功的道路上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她捧得大奖,是国人的荣耀,更是学人的鞭策。

E.本文通过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屠呦呦获奖前的埋头苦干及获奖后的淡定平静,彰显优秀科学工作者本色。

2.第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文本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结合文本概括分析。

4.从屠呦呦的经历中你获得哪些启示?请就其中一点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塌鼻子

韩少功

山那边有一郎中,塌鼻子,读书不多,每天上午不做事,只是咕嘟咕嘟吸水烟,直到铜烟筒烧红了才熄火。午饭后睡觉,睡到一个大哈欠起床才开始门诊,但限定人数,只看三四十个号子——他晚上要去喝茶,从来不可耽误。

没有人看见他采药,但他总能拿出一种黑药丸,据说那是他半夜里采集和泡制的,几乎包治百病,疗效十分了得。这种药丸有大有小,有粗有细,有深有浅,其中区别只有他自己知道,连贴身的帮手也不大明白。

不光是药,他还有很多旁门左道。比如有个病人高烧不退,见郎中来了就大喊大叫,跳起来朝门外跑。塌鼻子追上去一拳就把病人打倒在地,再把对方拖入水塘,不论对方如何惨叫,不论病人的亲属如何哀求,他死死揪住病人的头发,一次次把脑袋按入水中。直到没有什么动静了,才把几乎半死的病人拖上岸。人们遵他的指示,用好几重茧棉包裹病人,抬到床上去发汗。不到一个时辰,病人果然发出汗来,高烧渐退,神志恢复,亲属们无不欢天喜地。

更奇特的是,某家的一匹马右腿折断,村里人都等着吃马肉。塌鼻子走到屠夫前一举手说不可。他仔细看看腿伤,要马主人找来铜钱一枚,放在火里烧红,再下醋淬火,如是三番,用刀背将铜钱研为粉末,和着谷酒,灌入马口。五六天之后,马腿竟然奇迹般地复原如初。更奇怪的是,几年后这匹马死了,屠马者割开皮肉,还发现有一铜圈箍在当年的骨折之处。

这些说法不知是否属实。

塌鼻子医术高,脾气就大了起来,说话没轻重。有一天,他摸到一个病人的脉,生气地说:“一个死人,你们还背来做什么?”当时病人还能吃能拉,病情不算特别严重,家人一听这话大为生气,愤而去了县城医院。不料七天之后,那病人果然一命鸣乎。还有一天,有两个妇女上门求医,带的鸡蛋不一般多,为了避免送礼有厚薄,多带鸡蛋的一位便从篮子里取出了几个,藏在路边的草丛里,打算回头时再取。她们没料到塌鼻子开了药方以后说:“你们快点回去,草里的鸡蛋要被犁田人拿走了呵。”这当然让两位妇人大惊失色:这塌鼻子莫非有个望远镜?还看见了她们刚才在路边的手脚?

塌鼻子的故事越传越多,最神的事莫过有些人曾偷偷地看他采药——他们后来大惊失色地说,他们看见了,看见了塌鼻子晚上出门,驾船过湖的时候根本不用桨,只拿一根草在水里搅两下,船就走得飞快!

他的门前常常求医者如云。我大姐的晕眩症发作时,我曾经开车拉她去过那里,但发现路边停了好几辆汽车,屋里人头攒动围了个水泄不通。我们踮起脚来,也只看见一排背影那边的一顶破呢帽,也算是一瞥他的尊容。当天的号子已经发放完了,没给我们留下机会。

人们说他门诊的一大规矩,就是任何人都得排号,谁也没有优先权。那一次是来了一辆小轿车,是县里某位大人物的太太求诊,陪同前来的乡干部笑脸求情,连塌鼻子自己的侄儿也来拉衣袖,想让官太太破例优先。塌鼻子不答应,说官有大小,病无贵贱,他这里是铁规矩。

官太太好生不快,见他颈根里黑黑的一圈,见他耳朵里生出几根长毛,更是不以为然,暗地里咒了几声“塌鼻子”——有什么了不起呢?

轮到她就诊了,塌鼻子一见她就摇手“我一个塌鼻子晓得什么!你还是找个高鼻子去看。”

对方听出了话中有话,吓得面如纸灰,忙不迭地道歉,一定要请他消消气,说她刚才腹诽的不是郎中,是另外一个什么人。

但他还是得罪了不少人。打击非法游医的时候,县卫生局说他既无执照,更无文凭,有时还搞迷信,江湖游医的黑诊所必须马上关闭。他从那以后就放鸭子,把一大群鸭子放得肥大无比。人们说,他在湖边睡足了,只消拍三下巴掌,鸭子就会乖乖地跟着他回家。他又想睡觉了,只消把鸭铲立在稻田边上,鸭子就不敢越过鸭铲去吃别人田里的谷。

他站在门槛前,两只脚简直就是两棵树,在地上生了根,四个男子也休想把他推动。但他这一身武功不传子,理由是他儿子性子邪,有了神功可能招惹是非,祸国殃民。有人说:“政府把你的诊所都关了,你还想着国家社稷,难得。”他笑着说:“医道就是仁道,仁者以德报怨,不同卫生局计较。”

他后来又获准行医,大概是一些忠实的客户帮忙,或者是卫生局没法管死,虽然没给他执照,但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对邻居们说,他猫肉吃得太多,食德太差,活不长了。六月乃淫厉之时,他将来一定病在六月,死在八月,这个日子是越来越近了。他说他死的那天还吃得酒肉,还唱得戏,只是傍晚会洗一个澡,然后一觉而逝,不声不响,不会麻烦任何人,大家大可放心。他甚至还预言,在他死后三个月之内,不是上海就是北京,必有一个状如老猫的高人要来聘他出山,只是那高人与他有缘无分,相见时分隔在阴阳两界。

他预言过很多事情,有过误,也有过验,只是不知这一次会不会说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塌鼻子何时采药,从哪里采药,又是何时制出药丸,都没有人知道,人们只知道在需要的时候,他总能拿出一种黑色药丸,包治百病,疗效十分了得。

B.塌鼻子医术高,脾气大,说话没轻重,比如,县里大人物的太太求诊,陪同前来的乡干部笑脸求情,请求优先看病,塌鼻子不答应,说官有大小,病无贵贱,他这里是铁规矩。

C.带姐姐去看眩晕症一段,以对郎中的侧面描写为主。重点介绍了就医者如云,水泄不通的场面,通过作者的身临其境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

D.治病不光是药,塌鼻子还有很多旁门左道,比如有个病人高烧不退,他一拳就把病人打倒在地,把脑袋按入水中,用好几重茧绵包裹病人,病人果然高烧溅退,神志恢复,亲属们无不欢天喜地。

E.文章写人叙事娓娓道来,张弛适度,在塑造塌鼻子的形象时,通过肖像、动作、语言等多种描写方法,使一个平凡中见神奇、普通中见崇高的民间郎中形象呼之欲出。

2.第一自然段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郎中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文中的塌鼻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概括并分析。

4.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否可以去掉?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看法,你认为塌鼻子这一次会不会说对呢?为什么?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诗人诉说自己因为佩戴香草而遭到废弃,又因采摘白芷而被增加罪名的一句是“                              。”

(2)《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

(3)苏轼《赤壁赋》中“                      ”,写曹操斟酒祭江、执矛吟诗的娇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小题。

蝶恋花  早行

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注】金井:对井的美称。阑干:同“栏干”。斗柄: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颗星被称为“斗柄”。

1.词的题目为“早行”,上阕从那几个角度表现“早”?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词的下阕写离愁,最后两句尤其耐人寻味,颇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凌策字子奇,宣州泾人。世给事州县。策幼孤,独厉志好学,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与姚铉同学于庐州。雍熙二年举进士,起家广安军判官。改西川节度推官,以强干闻。淳化三年,就命为签书两使判官。后拜定州通判。李顺之乱,川陕选官多惮行,策自陈三莅蜀境,谙其民俗,即命知蜀州。还朝,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又入为户部判官。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卢之翰任广州,无廉称,以策有干名,命代之,赐金紫。广、英路自吉河趣板步二百里,当盛夏时瘴起,行旅死者十八九。策请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人以为便。

后知青州。东封,以供亿之勤,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扬州。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以策领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秩司封。时洪州水,知州李玄病,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上曰:“南昌水潦艰殆,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于外计也。”王旦言:“策莅事和平,可寄方面,望即以江南转运使授之。”饶州产金,尝禁商市鬻,或有论告,逮系满狱。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人甚便之。

五年,召拜右谏议大夫、知益州。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策勤吏职,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九年,自蜀代还。真宗尝对王旦言:“策有才用,治蜀敏而有断。”旦曰:“策性淳质和,临事强济。”上深然之。是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时榷茶之法弊甚,诏与翰林学士李迪、知杂御史吕夷简同议经制,稍宽其旧。明年疾甚,不能朝谒,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天禧二年卒,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有删节)

注:榷茶之法:茶叶专卖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B.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C.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D.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紫,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唐宋的配饰和官服,因亦用以指代贵官。

B.东封,是“泰山封禅”意。汉司马相如曾请武帝东幸封泰山以彰功业,相如卒后,武帝如其言,东至泰山行封禅事,昭告天下太平。

C.“领”在古代表示“任命”。另外还有很多表示官职的任免调动等的词,如“改”表示“改任”,“拜表示“授予官职”,“权”“假”表示“代理暂任”等。

D.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文中“真宗”就是庙号,另外如“太祖”“高祖”也是庙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凌策临危受命,胆气过人,李顺作乱时,选派到川陕的官员大多害怕到任,凌策却表示曾三莅蜀境,堪当此任。

B.凌策很有治才,颇受朝廷器重,曾因有强干的美名接任广州任上的卢之翰;凌策病重期间皇帝还多次派朝中贵官携带药物前去探望。

C.凌策莅事和平,精明干练,洪州发生水灾时,皇上将调凌策接任,并认为地方长官不必事事向上级禀报,宰相王旦认为凌策堪任江南转运使。

D.凌策行事多变通不拘泥成规,饶州产金,曾有令禁止私人买卖,凌策却请求允许自由买卖,由官府索取利税,人们感到很方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广、英路自吉河趣板步二百里,当盛夏时瘴起,行旅死者十八九。

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